建筑基础施工灾害防救思维.docx
《建筑基础施工灾害防救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基础施工灾害防救思维.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基础施工灾害防救思维
建築基礎施工災害防救思維
*陳宗禮
建築物基礎施工所產生災變之成因及防災對策
摘要
「安全施工」是所有工程技術人員努力的目標與基本的要求,然而「施工災變」卻層出不窮,一再發生且傷亡慘重,究竟是技術能力與經驗不足?
或施工不小心?
或營建體制不良?
設計失誤?
施工不良?
令人百思不解!
!
「安全」施工不是靠「小心」!
「品質」提昇不是靠「檢查」!
提昇「安全」與「品質」,必須從「技術面」著手,提昇一個技術人員(設計與施工)的「技術品質」比「簽證負責」與「派多數監工,不斷的檢查」還有用!
工程師必須挑戰大自然的威脅風、雨、雪、地震、水災、火災、大地等之災害。
「防災計畫」即為戰爭之模擬,只要在施工之前擬定正確的「防災計畫」,後悔還來得及。
「防災、減災、制災、救災」為工程師之天職。
「安全」沒有「假如」,您不要爭辯!
「安全」必有「結論」,您不用爭辯!
用您的「知識」找出「問題」,一大堆的「問題」就是一大堆的「挑戰」。
用您的「技術」與「經驗」找出您解決問題的「最佳對策」,這就是「計畫」,也是「確保安全」與「提昇品質」的唯一途徑。
若乏「對策」,光憑「小心」,仍解決不了「問題」,無法「確保安全」。
若乏「技術」,光憑「檢查」,仍提昇不了「品質」。
工程施工環境特質是不斷的在「變」,而應對的最佳方法是「變」、「變」、「變」是唯一的「不變」,否則永遠避免不了「災變」,打不贏與大自然猛威抗衡之戰爭。
建築物地下基礎開挖施工猶如對大地進行手術,其目的在於利用對大地進行開腸破肚手術植入基礎,開挖施工(開腸破肚手術)進行前必須先對大地之構成與特性(手術之部位的肌肉組織與血管經脈)瞭若指掌才能安全進行開挖(手術).
建築物地下基礎開挖施工中不僅自身要安全完成而且也要考慮不致在施工中、完工後影響鄰房基礎之安全,如果基礎型式選擇不當、設計方式錯誤(不適合於所植入之地盤)或者施工管理不良,則雖安全完成基礎開挖施工,卻完全失去基礎開挖的目的與意義,建築物完成後仍然存在危險性(自身傾斜、沉陷、上浮或倒塌,軟弱地盤因差異載重完工時致鄰房傾斜、沉陷).
由建築物地下基礎開挖災變實例之研究與統計得知產生災變之成因絕大多數都屬於設計錯誤與選用工法不當,反而很少是施工不良所致;無可否認我國目前存在的設計機制仍然有改善的必要,大多數的設計人員根本足不出戶,甚少到施工現場體驗與磨練且缺乏足夠的實務經驗,自己閉門造車或是有樣學樣,設計出根本不符實際需求的安全措施,還要求按圖施工不得變更計畫,完全沒有設計檢討與審查的機制,雖然有一大堆的檢查表及嚴密的觀測系統,若是設計方向錯誤,施工方法再如何嚴謹也無助於安全的開挖施工,反而危機重重.
本文係以建築物地下基礎開挖施工前、施工中及完工後三階段可能發生之災變思維來探討災變之成因及防災、救災對策,希有助於工程技術人員之警惕與提昇技術品質,防止工程施工災變之產生。
*一梅達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內政部營建署建築工程施工災害緊急鑑定小組召集人
重大建築工程災害防救諮詢委員
台北縣政府工務局建築工程災害防救顧問
災害來源分為天災、地變、人禍三大類:
天災(天然的災變大自然的水火)的思維:
渺小又無能的人類既然要寄居地球屋簷下也只好默默承受地球的正常又必然的舉動怎能怨天尤人?
要求地球都不能有任何舉動?
天災不可怕天災乃是地球維持生命的行動
天災不成害天災只有不知迴避才會成威脅
有災不必然成害災害只會威脅無能與自大的人!
!
大地震只不過是地球某一處猛然的打個噴嚔或哈啾而已
颶風或颱風只不過是地球某一區域吹個涼風沖個澡而已
沒有地震、颱風的天災那有美麗的山川、湖泊?
沒有地震、颱風的天災那有美麗的雲彩、美景?
天災就是代表地球的生命力!
!
人力有限天威無窮!
!
不要錯過百年難遇的向大自然學習的機會!
!
自然天災就是活生生的珍貴教材與講義,不要以為從一般的學者作家書本中就可以學到足夠的大自然知識!
!
大自然才是最偉大的工程老師,尊敬祂﹐敬畏祂﹐您必可以由祂的教導學習到很多的大自然知識。
自然災害(人類只有迴避無力抵抗或避免)
天災颱風豪雨地震雪崩預測防備迴避
天災代表地球的生命力,但是卻威脅人類的生存
地變地盤滑動落石崩坍土質岩質地下水
大自然是偉大的地形地貌雕刻師
工程會提倡的生態工法不夠力被天災整得一蹋糊塗?
大自然才是最偉大的工程老師尊崇祂敬愛祂順從祂你必可以由祂的指導學習到很多的真正的知識
大自然的猛威……天災是無法逃避免除的,只有運用人類的智慧遵循大自然的指導,發展因勢利導的迴避術,才能使天災變成有災無害的結果,簡而言之:
生態工法就是天災迴避術(人力有限天威無窮的謙卑思維)
天災迴避術(有災無害術)
天災的來襲有的可以預知(颱風颶風豪雨),有的無法預知(地震),但是無法逃避無力免除;不過其災變時間短暫,只要能夠迴避,撐過那幾小時(颱風颶風豪雨)或幾秒(地震)就可以躲過災害了.
建築的意義:
人類運用人類的智慧,在地球的表面,築造一個適合人類生存與生活的空間,以排除大自然的天災……風、雨、雪、地震等加諸於人類的威脅,使人類得以在地球的表面從事人類的活動與延續人類的文化.
土木的語源:
古者民,澤處復穴,冬日則不勝霜雪雨露,夏日則不勝暑熱蛝虻,聖人乃作,為之築土構木,以為室屋,上棟下宇,以蔽風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淮南子卷13氾論訓)
土木、建築技術就是天災迴避術(有災無害術)
人禍(人為的災變人性的弱點)的思維:
渺小又自大的人類常常不自量力企圖或試圖與大自然搏鬥,既然要寄居地球屋簷下也只好默默承受地球的正常又必然的舉動怎能不「順乎天﹐應乎人」?
而自以為「人定勝天」?
遇到災難才又怨天尤人?
順應天,達到天人合一﹐才是智者。
人力有限天威無窮的謙卑思維才能避開災難!
!
天災不可怕天災乃是地球維持生命的行動
天災不成害天災只有不知迴避才會成威脅
人禍才可怕自私與自大的人性往往是災害的根源
有災不必然成害災害只會威脅無能與自大的人!
!
人為災害(人類的自大過信造成須要管理制度來彌補)
人禍設計錯誤工法不當施工疏失管理檢查改善
一般工程技術人員大多容易曲解生態工法應該順應大自然、因勢利導的真義,自大、過度自信、固執、偏執、死愛面子,常設計錯誤(過度或不足)、選用工法不當(認識不清),甚至於不懂裝懂,硬著頭皮蠻幹又死不認錯;要不然就是自己經驗不足沒把握,胡亂抄襲他人設計依樣畫葫蘆,設計出施工困難成本過高的工法,還硬拗為保守設計,打死也不願接受建議修正;還有的設計者自己沒把握,同時設計出好幾種工法,還要業主自己選擇決定;甚至還有人根本一知半解毫無經驗,還要審查批評人家的設計,閉門造車,不知廣結真正的專家,腦力激盪相互學習,協助尋求最佳決策,難怪天災一來就招架不住,被打得落花流水黔驢技窮,醜態百出.
(一畚箕的蚯蚓不如一隻鴨母)
水庫淤積、土石流、泥流災變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工程老師,例如水庫會淤積是必然,就似人的腎臟膀胱,如果積滿了尿就必然憋不住需要排尿,如果排尿不正常就容易結石.
河川在颱風或豪大雨時上游山區下大雨,在下游就會造成土石流或泥流,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常識;可是很少人去注意到土石流或泥流在某一河段的水流流勢與流速,治水工程的老祖宗李冰,就給大家留有「遇彎截角,逢正抽心」這八個字的生態工法箴言,其實也是他們在治水過程中能夠細心的觀察洪水期水流流勢與流速,以及洪水過後河床的殘留景象所得到的寶貴經驗,否則為何河床沙洲大都在中央?
河川水流卻在沙洲兩邊靠著岸邊流呢?
治水就是要掌握怎樣讓水流儘量不要靠著堤防邊走,而並不是去花一大筆預算築造一段堅固的河堤的硬碰硬的道理,否則再多的預算也不夠用.
然而我們的現代工程師卻反其道而行,幾乎是牽著水流在堤防前面奔走,難道你可以仗恃著水泥做的堤防護岸就不會有事嗎?
你以為能夠設計堤防護岸就是土木水利專家嗎?
洪流是一記重拳,也是無可逃避的重拳,如果你能夠因勢利導,借力使力的柔術手法,讓此重拳打在棉花堆一般,完全迴避洪流的攻擊,那麼你就是一流工程師了.
謹記「遇彎截角,逢正抽心」這八個字的治水生態工法箴言就對了!
!
否則即使你學問再高,若經驗不足或者觀念錯誤也仍然不夠格稱為專家,只會是專門害死人家的假專家而已.(因為大家都相信你的技術能力,可是你卻無能力達成大家對你的期待)
災變預知的思維應該由多方面角度來探討:
自然科學:
為何會發生這樣子的事?
社會科學:
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嗎?
哲學:
所考慮的事情究竟代表什麼意義?
災變可以預知才能預防,若無法預知,災變發生必束手無策.
只有觀測並不代表安全,若無好對策,只得眼睜睜看著災變發生,鄰產維護以直接保護比期盼安全完成開挖施工有效.
地下層基礎挖方工程(可視為對自然大地的挑戰)
‧戰爭目標、規模…………施工目標﹑規模(戰局)
‧戰爭決策者…………業主﹑建築師﹑結構技師(將帥)
‧戰爭參與者…………建築師﹑專業技師(軍官戰士)
‧戰略…………安全措施工法(攻擊佈陣與防衛陣法)
‧戰備…………擋土安全措施(擋土牆是盾支撐是矛)
‧戰術…………施工管理及程序(攻擊與防衛術)
‧戰況…………觀測系統研判(前線軍情輸贏回報)
‧戰果…………成功與失敗(贏與輸)
‧「輕敵者必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決策者負全責享受成功的喜悅承擔失敗的後果
工程災變頻傳之因現場工程師知識經驗不足
有知識經驗的專家不在現場
專家有知識沒有常識有理論沒實務
工程災變預防之鑰利用防災計畫說明會腦力激盪,將專家知識變成大家常識
大地地形地質的災害
坡頂草木繁生藏危機崖面岩壁落石瞬間要人命
豪雨會使堅固的「岩」化為軟弱的「土」
安定的「土」化為軟弱的「泥」
災變總是發生在豪雨之後
鑽探報告「地質調查資料」(既有內在特性)僅供「參考」
「地形」及「氣候」(外在因素)會讓「專家」扼腕﹑誤判.
坡地施工務必由上而下,不可上下其手同步趕工
地盤滑動可以花錢克服,落石則會瞬間要人命
地下水的災害
施工前地質調查時的「地下水位」與擋土牆完成後的「地下水位」並不相同,尤其是具止水性之擋土牆,會在地下形成「地中水壩」,改變原有之水文與水流。
「透水性」良好的地層﹐因地下水「來得快﹐去得也快」﹐
故在地質調查時﹐量測之地下水位較低﹐設計者常以此為依
據來設計擋土牆,疏忽了在止水性擋土牆施工完成後,已在
地下形成「水壩」,攔阻了地下水的去路﹐改變了地下水的
流向﹐當豪雨過後,地下水位激漲而地下水壓急增,導致擋
土牆耐力不足而崩垮之災害。
地下水是活動的﹐是有流向的,可視為「潛伏」的河流。
河川為地下水之「露頭」,大地中之地下水均往河川滲流,故可由宏觀的地形,判明地下水的流向。
地下水既有流向,當止水性擋土牆完成後阻攔了水流﹐則會形成「水頭」(上游)與「水尾」(下游)之分。
「水頭」側之地下水位必高於「水尾」側之地下水位﹐其水壓不同﹐故擋土牆之設計亦有不同﹐並非挖方坑四周擋土牆均為一致的﹐一般設計者常易疏忽此動態的地下水及其變異。
擋土牆施工中之災害
設計擋土牆所採用之設計工法﹑型式﹐設計者應考慮施工中之安全﹐採取正確之工法﹐不可僅考慮擋土牆完工後的「安全」。
擋土牆的工法及型式﹐不只一種﹐應視地形﹑地質及實際狀況選用適切安全的型式﹐且應分區分段分別設計﹐切勿以一張「標準圖」涵蓋全部。
(盾牌要強固夠力要輕巧靈活)
良好穩定之原有地質﹐在設計擋土牆時應勿予破壞(將良好穩定之地層挖除﹐再於擋土牆背土作回填)﹐否則就不像一個有技術水準的設計者。
(盾牌要夠力適用輕巧靈活,不必為築造銅牆鐵壁而破壞原有的地盤穩定性)
擋土牆施工是對線狀的廣域地質挑戰﹐設計時﹐勿僅以少數地質鑽探調查資料來作「全線」之地質研判﹐因為地質的變化很大﹐尤其是「表土層」﹐在同一條線上即可能有厚薄不一的「覆土層」。
地下R.C.連續壁擋土牆施工中﹑開挖中﹑完工後之災害
忽略導溝之設計﹐施作壁孔掘削時之坍孔災害。
過信穩定液之功能﹐施作壁孔掘削時之坍孔災害。
連續壁施工中﹐屬於無支撐開挖﹐也會形成災害。
止水性地下R.C.連續壁之壁體瑕疵(單元接縫及壁體瑕疵包泥)在開挖中形成之管湧災變﹐往往令人聞之色變﹐甚至傾家蕩產。
連續壁壁體瑕疵若未正確補修﹐在建築物結構體即將完工時﹐也會形成大災害。
具止水性及剛性之地下R.C.連續壁擋土牆﹐在透水性地層中開挖中最好有「止水固結注入機具」在現場備機待命﹐爭取搶救時效。
地下R.C.連續壁在軟弱沉泥地層中﹐若貫入深度不足﹐會形成隆起之大災害。
擋土支撐設計﹑施工管理不良之災害
擋土支撐是用來擋土﹑水壓(側壓)乃錯誤之觀念﹐雖架設支撐卻免不了鄰損。
(被動﹑消極之失敗主義)
擋土支撐是以其製造外推力﹐讓擋土牆外側之地盤來抵抗﹐才是正確之觀念。
(主動﹑積極之成功主義)
開挖中﹐支撐的軸力是「動態」的﹐並非定值。
沒有足夠「反力」的支撐為「無效支撐」﹐徒具形式而無支撐功能。
目前工程界設計支撐﹐均只計算單側﹐而忽略了其支撐對側另一端是否有足夠的「反力」﹐此種設計方式是錯誤的﹐也是造成雖然承包商按圖施工﹐卻仍無法避免損鄰事件之主因。
(有強力的後盾、背景才能具備攻擊力)
擋土支撐兩端之「擋土牆」﹐不可不採用同一種形式﹑工法﹐否則反力喪失或不足﹐均將釀成大災難。
擋土支撐應施加足夠的預荷(施加預壓後支撐之殘留軸力,亦即支撐軸力之保有值)才能具備支撐力。
(槍砲沒有上膛子彈跟本打不出去,如此與鐵棍無異,根本不具殺傷力沒有攻擊性)
地震災變之特性
「地震」乃邪惡﹑狡猾﹑恐怖但「公正」之神﹐威力強大﹐祂到處遊走﹐悄然而至﹐所經之處必將「不適格的」「錯誤設計的」「不合格的」「偷工減料的」建築予以摧毀﹐並將「不合理的」設計或施工的部份劃上××或數撇(∕)加以註記﹐若人類仍不及時覺悟並即時補強改善﹐祂會再度回頭
(強震後之餘震)予以摧毀。
但﹐對於「正確合理的」設計與「認真﹑用心﹑忠實的」施工之建築物則仍會予以保留﹐不予傷害。
祂是最偉大的工程老師﹐一般人類的工程師是無法隱瞞﹑欺騙或強辯的﹐尊敬祂﹐敬畏祂﹐您必可以由祂的教導學習到很多的大自然知識。
建築物之抗震基礎型式選擇
台灣1999九二一及2002三三一烈震之經驗教訓
1)地震震央不同,地震強震軸方向也不同.-----九二一震央在南投集集,屬南北向;三三一震央在宜蘭外海,屬東西向.
2)強震軸方向不同,對建築物影響也不同.-----建築物弱軸若與強震軸相同則破壞力大,若不則破壞力小.
3)建築物基地地盤地層構造不同、地質不同、地區不同、地域不同、地形不同,其影響程度均不同.-----軟弱沉泥質地層、沖積砂質地層、堅實岩層或卵礫石層、風化岩層、河岸邊灘地、沼澤地帶……等各式各樣地盤.
4)建築物基礎型式不同,地震之破壞力也不同.-----淺基礎、深基礎、基腳版基礎、筏式版基礎、浮筏式箱形基礎、井筒式浮筏式基礎、井筒式格子版圍束筏式基礎、圓形摩擦樁基礎、版式摩擦樁基礎、圓形點承樁基礎、版式點承樁基礎、圓形摩擦群樁基礎、版式摩擦群樁基礎、筏式版圓形點承群樁混合基礎、剛體基礎……等.
5)建築物震害都是由基礎引起的.-----從震害補強修復實際施工經驗中,看到霧峰地區低層建築物的基礎與鄰房互相撞擊,位移,地梁挫屈折斷,傾斜;台中、南投、彰化、台北新莊地區高層建築物筏式基礎因地盤液化產生沉陷傾斜倒壞;反而地質條件更差的地盤,卻因為有連續壁圍束與筏式基礎構成井筒式筏基的建築物卻沒有受到大損壞,因禍得福.
6)建築物震害不是只有上部結構而已,大家都只注重肉眼看到的損害,卻忽略基礎也承受損害.-----光是補強修復地上部份結構而忽略基礎已然爛掉了,再一次地震必然躺平,而地上層躺平倒塌的結構卻完整未破損.
7)違建加蓋使基礎不堪負荷而倒塌.-----加蓋違建之二、三層矮建築物,其一樓全都壓垮了.
8)一樓為店舖之建築物,為了作生意之空間而減少牆壁量,受不了地震時受到慣性剪力而壓垮.-----有騎樓的店舖與角地店舖受震害最嚴重.
9)大樓集合住宅裝潢亂敲牆壁,陽台推出違建,亂敲柱邊翼牆之住戶其結構損傷最嚴重.-----裝潢設計不懂結構系統及防震設計原理,亂敲牆壁降低樓層剛性,抗震力減弱,至柱斷梁裂牆破.
10)建築物基礎不是只有靜態地心引力的重力支持問題,地震之垂直波(P波)與水平波(S波)交互作用下,基礎會往上挺升與往下沉降,隨著地盤起舞之基礎之抗拔機制均無考慮.-----連續壁圍束之井筒式基礎與樁基礎才能發揮基礎抗拔作用.
11)地震時P波先到(上下垂直震動),靠的是基礎型式與地盤支持力抗震;S波後到(前後左右水平搖晃),靠的是基礎深度與地盤軟硬之被動反力抗震.
12)所有的防震設計及措施(花費的成本)為的只是能抵抗地震啟始的強震波之幾秒間而已,撐得過就安全,撐不過就破壞了.
13)台北盆地中沉積沖積軟弱地盤之大樓建築物搖晃較大,損壞以腰部以下層(如12層大樓之1〜6層)較嚴重,台中卵礫石堅硬地盤之大樓建築物搖晃較小,損壞以最下層(1樓)最嚴重,往往會因地盤無彈性而被壓垮躺平.
14)地震並不可怕,怕的是底層店面及下層隨意敲除隔間牆壁,而成為軟腳建築物,且因此上層搖晃度也增大而產生底層剪斷倒塌.
15)地震時不但地盤有位移(越軟弱位移越大),地下層基礎也會跟隨著位移,高樓建築物會搖晃就是地下層基礎位移與地上層建築物之慣性所形成的.
16)建築物只是漂浮在地殼表面之構造物,地震時會隨著地盤起伏及漂移.
17)抗震建築物不是只在結構體拚命加強就有用,尤其應注意基礎與地盤的和諧性,因此,基礎型式的選擇是否適應基地地盤的特性最重要.
18)結構計畫比結構計算重要,很多結構設計者只會結構計算卻不懂結構計畫,此為震災損壞之主因.
19)台灣有很多斷層,設計斷層帶附近的建築物基礎要特別注意地震P(垂直)波的影響,選擇基礎型式時,支持力最重要,最好至少也要有基礎樁支持與抗拔,以防止P(垂直)震波將建築物往下一蹬而下沉,並往上一甩而挺升,被P波玩弄於股掌間.-----台灣地震與活動構造分為十大區塊:
如台北區塊、新竹區塊、苗栗區塊、台中區塊、嘉義區塊、高雄區塊、宜蘭區塊、花蓮區塊、台東區塊、綠島-蘭嶼區塊等,主要斷層有山腳斷層、新城斷層、新竹斷層、屯子腳斷層、車籠埔斷層、彰化斷層、梅山斷層、新化斷層、潮州斷層、花東縱谷斷層等十大活動斷層,又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右移斷層、左移斷層、背斜構造斷層、向斜構造斷層等,每個區塊特性不同,其防災方法也不同,位於斷層帶附近的建築物受P波的影響遠大於受S波的影響,也就是說,上下震動比前後左右搖晃來得嚴重,此點特性在依據規範設計基礎時最容易被忽略掉,也是最重要的.
20)在山坡地蓋大樓與在平地蓋大樓,其基礎設計方法與考慮要點完全不同.---山坡地大樓之地下層因地形及地質關係,往往是一邊地下層露出,又因地質為岩盤都採用直接基礎(靜態支持力足夠),當大地震的S(水平)波一到,開始往坡腳晃動時,基礎往往因一邊露空而有去無回,被甩脫原有座落地基,甚至傾斜倒塌,此種教訓在中部南投、霧峰一帶的山坡地建築物最多,不能疏忽,建議最好有基樁碇入岩層,若能加設地岩錨穩定則更佳.
21)震度較大的地震似乎都發生在子時(半夜11點〜午夜1點)或午時(中午11點〜下午1點)左右,似乎與星球引力有關係(太陽、地球、月球呈一直線時).
22)經過幾次較大的地震之後,似乎不適格的建築物該倒的、該壞的、該裂的都已經篩選淘汰過了,因此近年的大地震造成的損害較小了.
日本1995神戶阪神及2004/10/23新潟縣中越烈震之教訓
1)地震發生地點不同,影響對象也不同.-----神戶為人口密集之都會區,房屋倒塌壓垮死傷多,發生火災燒燬也較多;新潟中越為山區,山坡地土砂崩塌多,道路損毀較多,人員死傷較少.
2)房屋構造不同,震害影響也不同.-----神戶地區自古為颱風侵襲路徑,木造房屋之屋頂大多以泥土壓重防颱,因此產生頭重腳輕反而不利地震抵抗而多壓垮;大樓因有耐震設計,新規設計之大樓建築物受害輕微,舊規設計之大樓建築物受害嚴重,而且多為攔腰截斷之Punch現象損壞,中間層壓垮而上段與下段卻無損.
3)地區屬性不同,震害影響也不同.-----神戶為港口海岸都會區,護岸、橋樑、海邊人工島地盤液化破壞公共設施較多,新潟中越為山區,僅道路破壞較多,民房位於山坡地坡腳之農舍被土砂崩塌埋沒者較多,其餘房屋倒塌不多.
4)神戶地區由於地震造成砂質地盤液化沉降壓密致建築物基礎沉陷傾斜並與基樁拉脫剪斷,基樁損壞嚴重,日後在設計基樁時應注意樁頭與基礎接合部之處理方法.-----基礎的沉陷造成傾倒,而沒有傾倒的建築物卻被傾倒的鄰棟建築物擊毀,造成許多糾紛,尤其店家最密集的神戶中華街一帶最嚴重,以後設計建築物不但自己要站得穩,還要能夠耐鄰棟建築物的打擊才能算是堅固的耐震建築物.
5)跨海大橋橋樑落橋情形嚴重,引發日本全面加強落橋防止措施之設計改善.
6)日本新幹線無事故的神話破滅.-----東京到新潟間之長野新幹線在浦佐站與長岡站之間行駛中,竟然因為正好通過震央帶而煞車不及脫軌,檢討其原因為:
因為新幹線的自動防震煞車系統是利用地震發生時都是P(垂直)震波先發生再經過幾秒後S(水平)震波才到,當自動防震系統感應到先發生的P波時,隨即發出煞車指令,等到S波到時會產生搖晃,車速也已減下來了;結果人算不如天算,怎麼樣也想不到中越大地震發生時,車輛正行駛在震央帶上,結果是P波與S波竟然幾乎同時到達,根本反應不及,新幹線無事故的神話終於破滅了.
7)新潟線中越劇震產生之加速度竟然高達2515.4gal以上(觀測史上最高記錄比2003/7之宮城縣北部劇震為2037.1gal更高),比神戶阪神兵庫劇震(818gal)大三倍以上.-----破紀錄的可怕劇震,真的是有如天崩地裂世界末日般,好在發生在人煙較稀少的山區,否則已經超過耐震設計規範標準數倍,再強的耐震建築物也全部會被夷為平地了,身處震央附近的人們那種無力感可以想像得到,真是人力有限,天威無窮,遇到大地震發威,也只好避祂、讓祂、由祂、隨祂、認命的份-----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8)新潟線中越劇震的餘震特別多,也都很大,又持續很久時期,不管我們研究多少震害緊急補強修復工法及技術,根本都派不上用場.工程技術人員們只能敬意地看著工程構造物的生命逐漸消失於大地的舞台,無奈的奉送操在自己手上的工程構造物的生命消失於大自然的猛威之中.
9)新潟縣中越劇震之震央在陸地,由記錄下震度7.0之川口町到魚沼市為激震區,將主震發生在10/23p.m.5:
56,餘震發生在p.m.6:
16的震源連結(北東—南西走向),震央激震區域寬度約500M,長度約6Km,區域內高達90%以上建築物及車庫幾乎全倒塌損毀無一倖免,可見激震之威力.
10)新潟縣中越劇震損壞之新幹線高架橋柱大多為水平破斷裂縫,與神戶劇震時橋柱為斜角剪力破斷裂縫完全不同,但是其破壞型式又不像挫屈破壞型式,破斷裂縫之位置在橋柱下段約1/4高度(橋基上方約4〜5M處),好像是經過強烈搖晃之彎曲破壞型式.
11)新潟縣中越劇震在山區造成多處坡地土砂崩塌與地盤滑動,因此形成多處堰塞湖(NatureLake)及溪流改道,山古志村已被淹沒於堰塞湖中了.
12)新潟縣中越劇震發生崖面土砂崩塌最嚴重地區多在鐵路公路之隧道口及山谷溝,發生地盤液化地區都在山谷地(有砂岩沖蝕堆積且含水量高之山區谷地),此種谷地也可視為乾湖.
13)發生新潟縣中越劇震的斷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