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0724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

《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

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

1、教材分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描写、叙述的都是与战争有关的人和事。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反法西斯的故事: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小英雄雨来》讲述抗日战争中的游泳能手雨来掩护交通员大叔,忍受鬼子毒打,在押送枪毙的途中机智地逃生的故事。

教学中以自主阅读、归纳内容为能力培养目标,学会用小标题归纳各部分内容,再朗读体现雨来勇敢的句段。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催人泪下的信,小作者雷利的父亲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侦查员,在执行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

雷利在信中抒发了失去父亲的深切痛苦,抒发了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渴望。

教学中要先了解雷利写信的原因、信件的内容、写信的主题,再理清课文的条理,同时结合感人的句段进行深情朗读。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感人肺腑的儿童诗。

诗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的企盼。

学习这一单元的课文,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还要通过看电视、读书看报,关注世界上发生的大事,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

并想一想:

我们能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

教学中宜采用“由扶到放”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注意培养朗读能力,读出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向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句子的深刻含义。

(2)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词、句、段,培养学生的语感。

(3)通过活动进行口语交际,通过想象与联想续写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教育。

了解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小英雄雨来勇敢机智的品质,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导读法

2、学法:

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五、课时分配:

《夜莺的歌声》2课时

《小英雄雨来》2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课时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1课时

《语文园地四》4课时

13、夜莺的歌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以读激情。

(2)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教学难点:

懂得“夜莺的歌声”的真正含义,领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授课类型:

新授

4、教学课时:

二课时

5、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前师生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6、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给大家介绍一个朋友:

这种体态玲珑的鸟叫夜莺。

夜莺又名黄鸟,它模样漂亮,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

听,(播放夜莺的叫声)这清脆、宛转的叫声就是夜莺的歌声。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夜莺的歌声。

2、板书课题,读题。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夜莺是指鸟吗?

(不是鸟,而是一个小男孩。

课文写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请同学们把《词语手册》翻到50页,读一读,了解了解苏联卫国战争。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老师想检查检查同学的预习,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字词:

①剥削钉子空旷边塞磨坊

削木头钉在那里空隙塞到嘴里磨面

②耷拉蘑菇

③轻蔑呻吟毁灭

2、隔行分段

真不错,再考个难点的。

这篇课文段落格式跟别的课文有点不一样。

看看课文,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部分以空行隔开。

隔一行,再开始下一段。

这叫“隔行分段”,往往用于篇幅较长的文章或诗歌。

本文有几个隔行,分成了几段?

(三个隔行,分成了四段。

三、梳理课文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

1、小组合作,汇报

(预设,板书:

引诱敌人传递情报消灭敌人再次诱敌)

唱歌巧周旋,歌声传情报,森林灭敌人,唱歌站岗哨。

5、谁能把四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引诱敌人并向游击队传递情报,帮助游击队歼灭了德国兵。

第二天他再次去河岸边诱敌。

6、再看看课题:

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

7、那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合作读文,交流感悟

  1、师:

这个故事很精彩,请大家和同桌一起合作分角色读课文,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分角色读文,划精彩句子。

3、课堂交流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板书设计:

夜引诱敌人

莺传递情报机灵

的消灭敌人勇敢

歌再次诱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文围绕夜莺的歌声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的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学习“引诱敌人”

过渡:

一个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孩子,却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志斗勇,真是了不起啊!

让我们聚焦第一部分引诱敌人,课文的字里行间,你从哪些地方捕捉到他的机智勇敢?

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也可动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1、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2、同桌交流

语言描写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

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蘑菇。

这里只有……”

①军官怎么问?

他是在什么情况下问的?

此时此刻,军官心里会想些什么?

于是他问小夜莺,想刺探这里究竟有没有游击队。

可小夜莺回答的却是____________。

②是小夜莺听不懂军官的话吗?

那是为什么呢?

哦,原来是小夜莺在装糊涂,故意把游击队说成蘑菇,装成什么也不懂的样子。

他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了一起,为的就是打消敌人的戒备心理,使敌人确信他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顽皮小孩呀!

你能把随机应变的小夜莺天真,什么都不懂的样儿读出来吗?

师:

我们从人物的语言中读出一个聪明的小夜莺。

(板书:

语言)

文中还有很多小夜莺与军官的精彩对话,体现了夜莺的聪明勇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吗?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

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师: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的几句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

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敌人、谩骂敌人。

“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指的是谁呢?

生:

德国兵。

师: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

体会到孩子的沉着、机智、对敌人的仇恨。

“人呢?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师: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

野兽指的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他是骂德国兵的呢?

(野兽指的是德国兵,因为侵略别人国家的就好像野兽那样没人性,德国兵就是入侵小男孩国家的)

出示:

小夜莺真想指着敌人的鼻子说:

“……”

再读

2、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们内心的愤恨,小夜莺啊,你为什么不直接斥责德军呢?

(要这样说呢?

他目的是让敌人觉得他是个不懂事的孩子,麻痹敌人,让敌人消除戒心,相信小男孩的话。

师:

你们都理解的很好,这句话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和勇敢,谁能把孩子的天真读出来?

(个别读,齐读)

这一段关于军官与小夜莺的对话非常精彩,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形象跃然纸上,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

同桌不读旁白(自由选择人物)

过渡:

从人物语言可以看出人物的品质,我们还可以通过神态、动作、甚至外貌的描写去体会,来继续汇报。

2、动作描写

“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

(1)这段话写的是小男孩的动作。

动笔把动词圈一圈。

(2)从小男孩一路上的动作,你看出了什么?

(小男孩的天真顽皮)

小夜莺真的只是个贪玩的小男孩吗?

他真的把身边的军官忘了吗?

(3)(看图)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_________(他很聪明,故意装出天真的样子让敌人以前他是只是一个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就放松警惕。

他很勇敢,在敌人面前表现自如)

小男孩的镇定从容又不失顽皮,你能用朗读体现出来吗?

欢快的鸟鸣,无所顾忌的游戏,多顽皮的小孩!

其实,小夜莺是在麻痹敌人,也在向游击队传递着敌情。

3、神态描写

“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师:

快活是什么意思?

(快乐、活泼。

师:

这是小孩子的性格特点,用在这里你体会到什么?

生:

小男孩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如此镇定自若可见孩子的胆量大。

(德国军难道一点儿也不可怕吗?

)从文中找出依据。

三、深究“夜莺的歌声”

1、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感受到了机智勇敢的小夜莺。

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夜莺的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关于夜莺歌声的句子,理解夜莺歌声的不同作用。

⑴第2自然段: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    

①这段话描述了什么情景?

②联系第1、3自然段,想想:

你读明白了什么?

 ⑵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①这里描述的“夜莺的歌声”写的是什么情景?

(传递情报)

②自读这部分课文,具体说说小孩是怎样传递情报的?

③同桌一起读第二部分课文。

 ⑶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

 ①你读懂了什么?

从最后一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小孩学夜莺唱歌以假乱真,才能更好地迷惑敌人。

 2、大家想一想,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

  师:

是呀!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与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3、此时,你最想对小夜莺说些什么?

五、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名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三个自然段,想想,这几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的两个自然段是互相照应的的关系。

  你从哪看出来的?

都是说小孩在发出夜莺的歌声,以配合游击队歼灭敌人。

这样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十分完整,同时也强调了夜莺又在执行新的任务。

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运用这种首尾连贯、前后照应的写法。

六、布置作业:

  1、把《夜莺的歌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引敌上当

歌声传信机智勇敢

小男孩儿(夜莺)巧妙逃脱热爱祖国

又起歌声

 

教学反思:

14、小英雄雨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等词语。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含义。

(4)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

2、教学难点:

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三、授课类型:

新授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导语: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  

思考: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

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

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  5、学生预习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

(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  

第一段:

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

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

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

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

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2、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2、汇报预习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

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

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

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

而雨来始终说:

“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4、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2、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

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

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

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

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

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

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2)提问思考:

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

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4、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3、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板书设计:

14、小英雄雨来

        鬼子               雨来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哄骗)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糖金戒指      (利诱)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抽出刀……劈    (威胁)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扭拉打揪拧撞    (毒打)  “没看见!

教学反思: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习的愿望。

能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手段,帮助学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激发孩子们热爱和平的情感。

2、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渴望和平。

3、授课类型:

新授

4、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五、教学课时: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后查字典做好解释。

  2、雷利是说给谁听的呼声?

都说了些什么?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你们看:

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形势发言。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有许多孩子也跟大家有相同的语言,我们烈士的儿子雷利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辨字组词。

3、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5、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再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怀念为维和而牺牲的爸爸。

 2、通过加利先生向全世界呼吁。

四、指导朗读。

 1、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

 2、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

五、小结:

世界需要和平,让我们为世界的和平出一份力吧!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2、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作者为什么要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

   因为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这些战争是必须发生的吗?

 2、面对这些不必要的战争,作者说应该怎么做呢?

    讨论:

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呢?

 3、了解写信的格式,准备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想想你要对这些孩子说什么?

鼓励他们不要灰心要勇敢地维护和平。

告诉他们有多少人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谈自己对他们的帮助。

 三、课堂练笔:

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一封信。

 四、作业: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继续写信。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卓越

          有才华   和平!

爱家人

教学反思: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读4个生字,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促悟,以读激情,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语、句、段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憎恨战争、维护和平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习字词,朗读并背诵诗句,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授课类型:

新授

4、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5、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品读诗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首诗吧!

诗的题目叫: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课题

出示: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蔚蓝的大海是海鸥们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读书享受春天……

2、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读通顺,能读出感情最好。

3、再读小诗,选择你认为最美的一句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

读了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4、交流:

学生描述眼前的景色之后,读相应的句子,并指导朗读。

(在学生描述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内心的感受,并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学生描述想象中的画面,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与宁静。

5、齐读小诗,说说:

读了这首诗,你们想对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说些什么?

2、研读诗文,回味苦涩

1、是呀,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多么幸福,尽情享受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然而此时此刻,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在隆隆的战火中,想了解他们的生活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2、出示:

诗歌1~4小节,自由读,读着这首诗,哪一小节诗歌最让你感动,并说说读了这一小节后的感受。

3、根据学生回答学习课文1~4小节的内容,理解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破坏。

4、想一想战争还会给自然界带来哪些破坏。

你想对哪些破坏者说些什么呢?

5、战争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

6、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四小节有一个共同点?

(每一小节都有一句:

“这究竟是为什么”)自己再去读课文,你能根据每小节的内容把作者心中的疑问说出来吗?

这四句“这究竟是为什么?

”语气一样吗?

该怎么读?

指导练习朗读。

7、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些问题我们无法解答,我们唯有通过朗读再次去品味战争的苦涩。

齐读1~4小节。

8、读到这,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的吗?

出示:

我想对________说。

9、句式训练:

仿照第一至四小节的写法,写一段诗,表达你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__________的__________,本来________________,可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究竟是为什么?

三、充满希望,再享春天

1、如果这时有个希望,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咱班孩子的心声,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出示:

最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