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第七套单选.docx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第七套单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第七套单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第七套单选
在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类资源中,主要包含有硬件部件以及
A)代码和数据
B)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C)操作系统
D)各类应用软件
A【解析】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软件资源由程序和数据组成。
故选择A选项。
共享性是操作系统的特征之一,计算机中的各类设备在操作系统管理下实现共享,那么,下列哪种设备可以同时共享?
A)磁带机
B)投影机
C)扫描仪
D)硬盘
D【解析】硬盘是共享设备,可以被共享。
磁带机、投影仪和扫描仪都是独占设备,无法被共享。
故选择D选项。
当用户程序需要调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文件读写功能时,该功能首先执行的指令是
A)文件操作指令
B)访管指令
C)特权指令
D)I/O中断指令
B【解析】调用操作系统的提供功能即是访管中断,所以该功能首先执行访管指令,故选择B选项。
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一般存放在下列哪个数据表格中?
A)中断向量表
B)系统调用表
C)进程控制块
D)文件描述符表
A【解析】80x86系统是把所有的中断向量集中起来,按中断类型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存放到存储器的某一区域内,这个存放中断向量的存储区叫做中断向量表,即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表。
故选择A选项。
用户需要动态请求和释放系统资源,在用户程序中所使用的方法是
A)通过系统调用
B)利用命令输入
C)调用中断服务程序
D)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使得进程能够并发运行,相比单道程序运行,并发运行的多道程序不再具有下列哪个特性?
A)独立性
B)随机性
C)共享性
D)可再现性
D【解析】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之下,相互穿插的运行。
多道程序并发执行的结果与其执行时的进程的推进速度有关,是不确定的,会导致结果不在具有可再现性。
故选择D选项。
某一单核处理机的计算机系统中共有20个进程,那么,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最多为几个?
A)1
B)20
C)19
D)0
A【解析】单核处理机的计算机系统中,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只能有一个。
故选择A选项
进程被成功创建以后,该进程的进程控制块将会首先插入到下列哪个队列中?
A)就绪队列
B)等待队列
C)运行队列
D)活动队列
对于如下C语言程序
intmain()
{
pid_tpid;
intx=1;
pid=fork();
if(pid==0)
printf("Iamthechildprocess,x=%d\n",++x);
else
printf("Iamtheparentprocess,x=%d\n",--x);
}
在UNIX操作系统中正确编译链接后,其正确的运行结果是
A)Iamthechildprocess,x=2
Iamtheparentprocess,x=0
B)Iamthechildprocess,x=2
C)Iamtheparentprocess,x=0
D)Iamtheparentprocess,x=2
Iamthechildprocess,x=0
A【解析】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fork()函数。
返回值:
若成功调用一次则返回两个值,子进程返回0,父进程返回子进程标记;否则,出错返回-1。
运行后的输出为Iamthechildprocess,x=2Iamtheparentprocess,x=0。
故选择A选项
有如下C语言程序
void*th_f(void*arg)
{
printf("HelloWorld");
pthread_exit(0);
}
intmain(voiD)
{
pthread_ttid;
intst;
st=pthread_create(&tid,NULL,th_f,NULL);
if(st==0)
printf("Oops,Icannotcreatethread\n");
exit(NULL);
}
针对上述程序,下列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线程th_f运行后主动退出
B)线程th_f运行后等待一个特定的线程退出
C)线程th_f运行后主动释放CPU给其他线程
D)线程th_f运行后进入等待态
A【解析】pthread_create(&tid,NULL,th_f,NULL);创建线程后,运行该线程。
线程th_f运行后主动退出。
故选择A选项。
在民航订票系统中,每个订票点在票务服务器上发起了请求订票进程,这些进程相互之间的关系是
A)互斥关系
B)同步关系
C)前趋关系
D)后趋关系
A【解析】各个订票点在票务服务器上发起了请求订票进程,这些进程可能要访问的是同一张票,但这票是充许一个进程所访问的,所以是临界资源,这是必须互斥访问的,因此各进程之间的关系是互斥关系。
故选择A选项。
为了保证计算机中临界资源的正确使用,进程在对临界资源访问前,必须首先调用下列哪一区的代码?
A)进入区
B)临界区
C)退出区
D)剩余区
A【解析】为了保证计算机中临界资源的正确使用,进程在对临界资源访问前,必须首先调用进入区代码,然后执行临界区代码,最后执行退出区代码。
故选择A选项。
在相互通信的进程间设置一个公共内存区,一组进程向该公共内存中写,另一组进程从该公共内存中读,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两组进程间信息交换的方式称为
A)共享内存
B)消息机制
C)管道通信
D)套接字
A【解析】共享内存指在多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中,可以被不同中央处理器(CPU)访问的大容量内存。
由于多个CPU需要快速访问存储器,这样就要对存储器进行缓存(Cache)。
任何一个缓存的数据被更新后,由于其他处理器也可能要存取,共享内存就需要立即更新,否则不同的处理器可能用到不同的数据。
共享内存(sharedmemory)是Unix下的多进程之间的通信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一个程序的多进程间通信,实际上多个程序间也可以通过共享内存来传递信息,特点是可以高效的共享大量信息。
故选择A选项。
操作系统中,将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为
A)编译
B)链接
C)运行
D)重定位
在虚拟页式系统中,当需要进行页面置换时,选择将驻留在内存中时间最长的一页调出的策略是
A)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FIFO)
B)最近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LRU)
C)最近最不常用页面置换算法(LFU)
D)理想页面置换算法(OPT)
简单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若地址用m个二进制位表示,页内地址部分占n个二进制位,则最大允许进程有多少个页面?
A)2m
B)2n
C)2(m-n)
D)2(n-1)
下列关于页式存储管理方案的叙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页表起始地址属于进程的现场信息,存放在该进程的进程控制块中
B)物理地址的计算公式=内存块号×块长+页内地址
C)地址转换是由操作系统完成的
D)逻辑地址从零开始编址
C【解析】页式存储管理方案中地址转换是由硬件完成的。
故选择C选项。
有一个虚拟页式存储系统采用最近最少使用(LRU)页面置换算法,系统分给每个进程3页内存,其中一页用来存放程序和变量i,j(不作他用)。
假设一个页面可以存放150个整数变量。
某进程程序如下:
VARA:
ARRAY[1..150,1..100]OFinteger;
i,j:
integer;
FORi:
=1to150DO
FORj:
=1to100DO
A[i,j]:
=0;
设变量i,j放在程序页面中,初始时,程序及变量i,j已在内存,其余两页为空。
矩阵A按行序存放。
试问当程序执行完后,共缺页多少次?
A)150
B)100
C)250
D)101
B【解析】二维数组在内存中表现为连续的数据,100行150列数据,则有15000个数据,存放在100个页面中,因此,缺页中断为100次。
故选择B选项。
假设某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大小为256K,在某一时刻内存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
起始地址
0K
20K
50K
90K
100K
105K
135K
160K
175K
195K
状态
已用
未用
已用
已用
未用
已用
未用
已用
已用
未用
容量
20K
30K
40K
10K
5K
30K
25K
15K
20K
25K
此时,若进程顺序请求20K和5K的存储空间,系统采用某种算法为进程分配内存,分配后的内存情况如下表所示。
起始地址
0K
20K
40K
50K
90K
100K
105K
135K
140K
160K
175K
195K
状态
已用
已用
未用
已用
已用
未用
已用
已用
未用
已用
已用
未用
容量
20K
20K
10K
40K
10K
5K
30K
5K
20K
15K
20K
25K
那么系统采用的是什么分配算法?
A)最佳适配
B)最差适配
C)首次适配
D)下次适配
B【解析】最差适配,从全部空闲区中找出能满足作业要求的、且大小最大的空闲分区,从而使链表中的结点大小趋于均匀,适用于请求分配的内存大小范围较窄的系统。
为适应此算法,空闲分区表(空闲区链)中的空闲分区要按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自表头开始查找到第一个满足要求的自由分区分配。
该算法保留小的空闲区,尽量减少小的碎片产生。
故选择B选项。
文件系统中,若把逻辑上连续的文件信息依次存放在连续编号的磁盘块中,这种结构称为
A)顺序结构
B)链接结构
C)索引结构
D)I节点结构
下列文件物理结构中,适合随机访问且易于文件扩展的是
A)连续结构
B)索引结构
C)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定长
D)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变长
操作系统中,文件的逻辑块号到磁盘块号的转换是由下列哪一项决定的?
A)逻辑结构
B)物理结构
C)目录结构
D)调度算法
B【解析】物理结构是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
它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和逻辑块与磁盘块的关系表示。
故选择B选项。
假设磁头当前位于第105道,正在向磁道序号增加的方向移动。
现有一个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35,45,12,68,110,180,170,195,采用SCAN调度(电梯调度)算法得到的磁道访问序列是
A)110,170,180,195,68,45,35,12
B)110,68,45,35,12,170,180,195
C)110,170,180,195,12,35,45,68
D)12,35,45,68,110,170,180,195
A【解析】磁头当前位于第105道,正在向磁道序号增加的方向移动。
对于访问请求序列为35,45,12,68,110,180,170,195;将依次升序访问比105大的道;然后降序序访问比105小的道。
故选择A选项。
在一个采用三级索引结构的UNIX文件系统中,假设物理块大小为1KB,用32位表示一个物理块号。
主索引表含有13个块地址指针,其中前10个直接指向盘块号,第11个指向一级索引表,第12个指向二级索引表,第13个指向三级索引表,那么,一个文件最大可有多少块?
A)128+1282+1283
B)10+128+1282+1283
C)10+256+2562+2563
D)10+512+5122+5123
在实现文件系统时,可采用"目录项分解法"加快文件目录检索速度。
假设目录文件存放在磁盘上,每个盘块512字节。
文件控制块有64字节,其中文件名占8字节,文件控制块分解后,第一部分占有10字节(包括文件名和文件内部号),第二部分占56字节(包括文件内部号和文件其他信息)。
假设某一个目录文件共有256个文件控制块,则采用目录项分解法前,查找该目录文件的某一个文件控制块的平均访盘次数是
A)15.5
B)16.5
C)15
D)16
B【解析】目录文件存放在磁盘上,每个盘块512字节,文件控制块有64字节,则每个盘块有文件控制块512/64=8。
某一个目录文件共有256个文件控制块,则共占256/8=32块。
平均访问次数为32/2=16。
故选择B选项。
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设置设备管理功能的主要目的是
A)方便用户使用
B)加速数据传输
C)预防死锁发生
D)提高设备效率
用户进程在等待键盘输入命令时,不断检测状态寄存器的完成位是否为1,该I/O设备控制方式称为
A)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B)中断控制方式
C)DMA方式
D)通道控制方式
下列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死锁的是
A)相关进程进入阻塞状态,且无法唤醒
B)相关进程没有阻塞,可被调度,但是没有进展
C)相关进程没有阻塞,但是调度被无限推后
D)相关进程进入阻塞状态,且可以唤醒
A【解析】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
相关进程进入阻塞状态,且无法唤醒,如果系统不强行撤销进程等待就无法继续推进下去,因此属于死锁。
故选择A选项。
解决死锁的方法有多种,通过"资源有序分配法"来解决死锁问题的方法称为
A)死锁预防
B)死锁避免
C)死锁检测
D)死锁解除
A【解析】死锁预防,在系统设计时确定资源分配算法,保证不发生死锁。
具体的做法是破坏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
破坏"占有并等待"条件,就是在系统中不允许进程在已获得某种资源的情况下,申请其他资源。
即要想出一个办法,阻止进程在持有资源的同时申请其他资源。
故选择A选项。
某计算机系统中共有3个进程P1、P2和P3,4类资源r1、r2、r3和r4。
其中r1和r3每类资源只有1个实例,r2资源有2个实例,r4有3个实例。
当前的资源分配状态如下:
E={,,,,,}
若进程P3申请一个r2类资源,则系统可能会发生下列哪一种现象?
A)死锁
B)无死锁
C)活锁
D)饥饿
A【解析】P1、P2均获取了r2,P3再获取r2;此外其他几种资源也处于阻塞状态,因此,将产生死锁。
故选择A选项。
在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中,定义控制信息格式的是
A)语法
B)时序
C)层次
D)端口
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层次是
A)物理层
B)会话层
C)网络层
D)表示层
C【解析】OSI即开放式系统互联,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网络互联模型,主要有七层,从低到高依次是: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其中,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会话层主要用于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且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
网络层需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联等功能。
表示层主要处理不同通信系统中交换的信息的表示方式。
根据解析,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择C选项。
关于数据报交换与虚电路交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数据报交换需要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连接
B)虚电路交换需要在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C)数据报交换的数据单元中不需要包含源节点与目的节点地址
D)虚电路交换的数据单元中需要包含源节点与目的节点地址
B【解析】在数据报方式中,分组传输前不需要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预先建立"线路连接",数据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源地址与目的地址。
虚电路方式在发送分组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建立一条逻辑连接的虚电路。
在每次传输分组之前,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而不是需要去建立一条真实的物理连接,一次通信分组中不必携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信息。
根据解析,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择B选项。
关于Linux操作系统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是一种开源操作系统
B)核心部分是其内核
C)可提供图形用户界面
D)由一个公司统一维护
D【解析】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
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可以作为服务器使用。
Linux是基于GNU开源的操作系统,提供KDE用户界面。
常见的Linux版本有:
RedHat、Mandrake、Slackware、SUSE、TurboLinux、Debian等。
Linux的核心部分是其内核。
根据解析,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择D选项。
IEEE802.11b标准定义的最大传输速率是
A)1Mbps
B)11Mbps
C)54Mbps
D)100Mbps
B【解析】IEEE802.11b无线局域网的带宽最高可达11Mbps,比两年前刚批准的IEEE802.11标准快5倍,扩大了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领域。
另外,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5.5Mbps、2Mbps和1Mbps带宽,实际的工作速度在5Mbit/s左右,与普通的10Base-T规格有线局域网几乎是处于同一水平。
根据解析,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择B选项。
CSMA/CD发送流程的第一步是
A)等待令牌
B)校验差错
C)侦听总线
D)延迟重发
C【解析】在802.3协议中,是由一种称为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的协议来完成调节的。
发送数据之前,首先检测信道是否有使用,如果检测出信道空闲,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才送出数据。
接收端如果正确收到此帧,则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向发送端发送确认帧ACK。
发送端收到ACK帧,确定数据正确传输,在经历一段时间间隔后,会出现一段空闲时间。
根据解析,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择C选项。
关于共享介质以太网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核心设备可以是集线器
B)传输的数据单元是IP分组
C)数据传输不会发生冲突
D)无需实现介质访问控制
A【解析】共享介质局域网中所有结点共享一条公共通信传输介质,典型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是CSMA/CD、TokenRing、TokenBus。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用来保证每个结点都能够"公平"的使用公共传输介质。
共享介质局域网可支持全双工通信模式,并只使用点-点信道传输数据。
共享局域网主要的设备为集线器。
根据解析,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择A选项。
关于千兆以太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协议标准是IEEE802.3z
B)定义了千兆介质专用接口
C)支持双绞线与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D)采用与传统以太网不同的帧结构
D【解析】IEEE802委员会规定的千兆以太网的标准是IEEE802.3z。
该标准定义了单模光纤与非屏蔽双绞线的千兆以太网物理层标准。
千兆以太网也保留了传统Ethernet帧的基本特征,它们具有相同的帧格式与类似的组网方法。
千兆以太网使用的传输介质有四种:
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根据解析,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择D项。
关于局域网交换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总线型局域网的中心连接设备
B)仅支持单模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C)核心技术之一是端口/MAC地址映射
D)可在网络层提供流量控制功能
C【解析】交换式局域网所有站点都连接到一个交换式集线器或局域网交换机上。
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无法提供网络层的流量控制功能。
此外,局域网交换机可以使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二层交换机执行桥接功能,是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交换速度快,但控制功能弱,没有路由选择功能。
根据解析,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择C选项。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Internet是一个
A)资源网
B)无线网
C)城域网
D)局域网
A【解析】从Internet使用者角度考虑,Internet是一个信息资源网。
从网络设计者角度考虑,Internet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一个实例,由分布在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各种规模的计算机网络,借助于网络互联设备-路由器,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全球性网络。
根据解析,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择A选项。
关于ADSL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ADSL使用调制解调技术
B)上、下行信道的传输速率可以不同
C)借助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数据
D)适合于家庭用户使用
C【解析】ADSL(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其在数据的传输方向上,可分为上行和下行两个通道。
下行通道的传输速率远远大于上行通道的传输速率,这就是所谓的"非对称性"。
ADSL使用比较复杂的调制解调技术,在普通的电话线路进行高速的数据传输。
ADSL所需要的电话线资源分布广、使用费用低廉、无须重新布线和建设周期端等特点,尤其适合家庭和中小型企业的互联网接入需求。
根据解析,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择C选项。
两台主机处于掩码为255.255.255.224的同一子网中。
如果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205.113.28.85,那么另一台主机的IP地址可以为
A)205.113.28.55
B)205.113.28.75
C)205.113.28.105
D)205.113.28.165
B【解析】该题求出网络号和广播地址即可判断另一个主机的IP地址。
网络号:
将子网掩码和IP地址转换成二进制,然后按位与运算即可得到网络号。
后五位是主机位
子网掩码: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
IP地址:
11001101.01110001.00011100.01010101
网络号:
11001101.01110001.00011100.01000000
即网络号为:
205.113.28.64。
将网络号的主机位全置1得广播地址,即
11001101.01110001.00011100.01011111,即205.113.28.95。
另一台主机的IP地址只可能处于网络号和广播地址之间。
选择支中,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择B选项。
如果一个IP数据报的报头长度为256b,那么该数据报报头长度字段的值为
A)5
B)6
C)7
D)8
D【解析】头部的IHL域指明了该头部有多长(以32位字的长度为单位),所以256/32=8。
根据解析,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择D选项。
关于IP组播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使用D类IP地址标识组播组
B)组播组的成员是动态的
C)非组播组成员不能向组播组发送信息
D)成员可在任意时间退出组播组
C【解析】IP组播通过使用D类IP地址作为组播地址,按照最大投递的原则,将IP数据包传输到一个组播群组的主机集合。
组播组的成员是动态的,成员可以不需要和组成员以及发送方协商,可以任意加入和退出组播组。
组播数据包可以发送到标识目的主机的组地址,发送方不必知道有哪些成员,它自己不必是组成员,对组成员中的主机的数目和位置也没有限制。
根据解析,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择C选项。
关于对等计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通过直接交换方式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