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9027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PPT 页数:206 大小:3.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课件.ppt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课件.ppt(2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课件.ppt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复习指导】1.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复习本专题内容,要在加深基础知识记忆的同时,把握一条主线,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其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把思想变化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知识记忆将更为牢固。

同时,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遗产。

儒学,中的“大一统”思想、民本思想、和谐思想、以德治国思想及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合理的教育方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前提之一。

高考很重视从这些点切入命题,考查儒学形成、发展、演变历程及其主张的影响。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发展的主要标志。

三大思想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思想家的主张、特点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主要知识点。

从命题形式看,以选择题为主,但间或出现主观题,材料解析题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

从命题的角度看,可以从知识间的横向、纵向的角度进行联系比较。

纵向联系比较以人文主义的起源、复兴和发展的演变过程为主。

横向联系比较以中西文明的发展为主。

本专题高考命题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专题中重大事件往往与时政热点问题相结合,通过时政热点问题观察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使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秦汉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下,儒家学说因顺应和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而取得“独尊”的思想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中后期新经济因素的萌发与明王朝的崩溃,孕育了批判君主专制、抨击纲常伦理、倡导经世致用、要求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潮,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

在古代希腊,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智者学派,还是苏格拉底或柏拉图,他们的思想都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

在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文主义思想受到压抑。

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们以不同方式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

随后,在马丁路德的倡导下,宗教改革运动蔚然大观。

到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一场更为激进的思想启蒙运动。

众多思想家以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成果为指导,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尖锐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呼唤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浪潮。

【核心自查】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形成: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基础,把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

2.内容:

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

3.评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但是,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我国的思想界由自由走向专制。

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

(1)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要把握“理”,就需要“格物致知”。

(2)影响: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2.陆王心学:

(1)陆九渊:

心学的开创者,他提出“心即理也”,求理的方法就是进行内心反省。

(2)王阳明:

心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知行合一”,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天理”。

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评价: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1.李贽:

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认为人皆有私,个性自由。

2.三大进步思想家:

(1)代表人物及思想:

黄宗羲: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

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主张踏实钻研学问,提倡实践。

王夫之:

主张“经世致用”;主张物质第一性。

(2)影响:

以三大思想家为代表的君主批判意识是在明清之际政治、经济天崩地裂的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五、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智者学派:

(1)代表: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2)意义:

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树立了人的尊严。

2.苏格拉底:

(1)主张:

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

(2)影响:

开创希腊哲学新方向,使其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其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影响。

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文艺复兴:

(1)背景:

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形成;意大利有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2)实质:

早期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

(3)核心: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成就:

“文学三杰”和“美术三杰”。

(5)影响:

解放了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2.宗教改革:

(1)背景:

文艺复兴的影响;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进行残酷的压榨。

(2)主张: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3)实质:

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

(4)影响: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准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七、启蒙运动1.背景:

(1)17、18世纪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2)文艺复兴以来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2.内容:

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

3.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主张:

5.影响: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蓝图。

(3)启蒙思想家提倡理性、科学、自由、民主和平等,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易错判断】1.孟子提倡的“仁政”就是孔子提倡的“仁”。

()提示:

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仁”的精神出发,把它扩充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

2.汉朝的统治思想是儒家思想。

()提示:

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道家思想,从汉武帝开始其统治思想变为儒家思想。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就是孔子的“儒学”。

()提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4.明清民主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否定。

()提示: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提出的主张并未超越传统儒学。

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是“恶君”,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

因此明清民主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5.古希腊哲学否定神的存在。

()提示:

古希腊注重研究人和人类社会,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神的力量,但是并不否定神的存在。

6.文艺复兴就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

()提示:

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表述资产阶级自己的思想,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不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7.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宗教信仰。

()提示:

二者反对的是教会对人性的压抑、搜刮人民财物的做法及教权高于世俗权力等一些宗教思想,并不是反对教会与宗教信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也信仰宗教。

8.启蒙运动的目标就是反对君主制度。

()提示: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反封建,集中批判的内容是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因此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反对君主制度,如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并不反对君主制度。

【专题整合】热点考向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演变【典题训练1】(2012山东文综)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选D。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是辨析答案的关键。

A项中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排除;B项道家主张清静无为,排除;C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法家重视社会变革,主张重农抑商,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故符合题意。

【典题训练2】(2011江苏单科)“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4)在中国思想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答案:

(1)政治背景:

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

风俗。

功能:

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

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

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深化拓展】儒家的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观的一项重要内容。

儒家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对国家的盛衰兴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求执政者重视民心民意,制定政策要考虑到民众的利益和愿望。

从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以天意警告统治者不要实行暴政),一直到黄宗羲提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儒家的民本思想一直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对于传统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这种民本思想与现代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民主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它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

【即时点评】在2012年的高考中,山东、浙江、天津、新课标全国等均以此考点命题,其中浙江还出了大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复习时应从关注社会现实热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角度看,综合分析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特别是儒学中优秀合理的成分,和谐理念、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以德治国以及伦理道德中的仁义诚信等将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热点考向二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典题训练3】(2012山东文综)“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