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0270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第三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单元素质升级检测第三单元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素质升级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

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分类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

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

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

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

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

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概念之所以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答案】 D(不仅特指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还包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答案】 B(“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如“子部”的“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答案】 A(B国学在内涵上与现代学科体系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内涵上更丰富和广博。

C项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国学转型发展而来。

D既要分析、开放、前瞻,还要对国学心存敬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回答4~7题。

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

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

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

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子,留监国。

景卒,煜嗣立于金陵。

大赦境内。

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三年,泉州留从效卒。

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

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

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子仲仪宣城公。

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

煜尝以熙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

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其位。

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

“吾无如之何矣!

”是岁,熙载卒,煜叹曰:

“吾终不得熙载为相也。

”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

“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

”遂赠熙载平章事。

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

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

“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

”谷曰:

“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京师,遂留不遣。

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

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

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作者欧阳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

A.善属文,工书画       工:

擅长

B.世宗以景故,不纳纳:

接受

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克:

完成

D.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赦:

赦免

【答案】 C(克:

攻下、战胜)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煜勤于政务的一组是(3分)(  )

①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

②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③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

④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

⑤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

⑥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D.②④⑤

【答案】 A(A.①③④都属于李煜勤于政务的选项,②李煜性骄矜奢侈,喜爱声色,又喜奉佛,爱高谈阔论,不理政事。

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D项,⑤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

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B项,⑥李煜被俘至宋京,宋太祖赦免他,封他为“违命侯”,与“勤于政务”无关,排除C项,综合考虑,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煜为人仁而且孝,有很高的文学造诣。

他额头很宽,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人。

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幸运地被封为吴王。

B.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周世宗不接受。

留从效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C.在乾德二年时,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客观上有利于商业流通。

D.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熙载后房有侍妾数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子之职,分司南都。

后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李煜很高兴,恢复他的职位。

但韩熙载反复无常,李煜最终没让韩熙载为宰相。

【答案】 B(B.题中“李煜”应为“李景”,此处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煜尝怏怏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派遣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下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任务的,每日二人在内殿奉陪。

(2)李煜曾经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成天和臣下饮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

(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1)句注意关键词“遣:

派遣”“修贡:

准备贡礼”“于内殿”是状语后置,翻译时要提前;第

(2)句注意关键词“尝:

曾经”“蹙:

困窘”“不已:

不能自已,不停止”,翻译大意务求准确。

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

【参考译文】

李煜,宇重光,初名从嘉,是李景的第六个儿子。

李煜为人仁而且孝,善于作诗文,又善于写字作画。

他额头很宽。

前齿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人。

从太子李冀以上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按顺序被封为吴王。

宋建隆二年(961),李景迁于南都(今江苏南京),立李煜为太子,留京监国。

李景死,李煜继帝位于金陵。

大赦境内。

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准备贡礼送给宋朝廷,令各司四品以下的官员没有任务的,每日二人奉陪于内殿。

建隆三年(962),泉州(今属福建)留从效死。

李景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贡品献到京师,周世宗因为李景的缘故,不接受。

留从效听说李景迁到洪州(今江西南昌),怕李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儿子留绍基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于是将他的族人一并送到金陵,另推立副使张汉思。

张汉思年岁大了,不能胜任职务之事,泉州人陈洪进把他赶走,自己称“留后”,李煜便以陈洪进为节度使。

乾德二年(964),开始使用铁钱,民间多私藏旧钱,旧钱更加少了,商人很多用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带出州境,官家无法禁止,李煜因此下令以一枚铜钱当十枚铁钱用。

李煜任韩熙载为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其长子韩仲遇为清源公,封其次子韩仲仪为宣城公。

建隆五年(964),李煜命令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殿勤政殿学士,分批于光政殿直夜班,和他们谈论。

李煜曾因韩熙载尽忠,能率直说真话,想起用为宰相,而韩照载后房有妓女侍妾数十人,多到外舍私陪宾客,李煜因此觉得难以为相,于是降而授予韩熙载右庶子之职,分司南都。

韩熙载将众妓女尽行斥逐,自己单车上路,李煜很高兴,把他留下来,恢复他的职位。

不久,众妓女又渐渐回来了,李煜说:

“我真是无可奈何啊!

”这一年,韩熙载死了,李煜感叹地说:

“吾始终不得让韩熙载为宰相啊。

”他想以平章事追赠,问前代可有这样的事例?

群臣答道:

“以前刘穆之曾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遂追赠韩熙载为平章事。

韩熙载,是北海(今山东益都)武将之家的孩子,初时和李谷相友善。

后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地,李谷送他到正阳(今河南汝阳),酒酣话别,韩熙载对李谷说:

“江左如果任用我为宰相,我一定长驱北上,以平定中原。

”李谷说:

“中原如果用我为宰相,我直取江南,就像探囊取物罢了。

”及至周朝之师南征淮河一带,任命李谷为将,率军以攻取淮南,而韩熙载却不能有所作为。

开宝四年(971),李煜派他弟弟韩王李从善入朝宋京,李从善被扣留不让回去。

李煜亲手写信求宋朝让他弟弟从善回南唐,宋太祖还是不允许他回去。

李煜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怏怏不乐,满怀忧愁,成天和臣下饮酒,愁思悲歌,不能自已。

李煜性骄矜奢侈,喜爱声色,又喜奉佛,爱高谈阔论,不理政事。

开宝七年(973),宋太祖派使者持诏书宣李煜赴宋京,李煜推托有病,不肯入宋京。

宋朝大军南征,李煜派徐铉、周惟简等人奉表向宋朝请求暂缓军事进攻,宋太祖不答复。

开宝八年(975)十二月,宋师攻克金陵(今江苏南京)。

开宝九年(976),李煜被俘至宋京,宋太祖赦免他,封他为“违命侯”,官拜左千牛卫将军。

他的后事均见于《宋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小题。

萤火

赵执信①

   和雨还穿户,经风忽过墙。

虽缘草成质②,不借月为光。

解识幽人意,请今聊处囊。

君看落空阔,何异大星芒。

【注】 ①赵执信:

清康熙十八年进士,其诗多反映现实生活,追求清新脱俗。

②“质”即“体”。

《礼记·月令》当中有“腐草为萤”的说法。

8.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  )

A.这是一首写萤火虫的诗,构思新颖,语言不事雕琢。

B.开头两句以人格化手法描写了萤火虫轻盈自在的形象。

C.“虽缘草成质”两句是说萤火虫虽身世卑微,却不趋炎附势。

D.“幽人”,幽居之人,隐士。

“落空阔”指飘飞在广阔的夜空。

【答案】 B(一、二句没有把萤火虫人格化,而是直接描写萤火虫轻盈飘飞的形象。

本诗后面几句确实运用了人格化手法。

9.对这首诗中“处囊”二字,有人理解为用了“囊萤(映雪)”的典故,有人认为是用了《毛遂自荐》中“锥处囊中,其末立见”的典故,还有人认为二者兼而有之。

请结合此诗的寓意,谈谈你的意见。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寓意在于,正直的人处世,虽然地位低微,仍可凭借自己的努力有所建树。

诗人赞颂的是正直不阿、自信自强的品格。

“处囊”可以理解为用“囊萤”典故,意思是即使光芒微弱,在有大的作为之前也可姑且为清贫苦读之人照明;也可以理解为用“锥处囊中”的典故,锥处囊中总有脱颖而出之时。

“聊”是姑且的意思,作答应注意到才是。

如果认为二者兼而有之,自然也有其合理之处。

本诗最后两句可以理解为萤火虫的自信自勉之语:

“你看我飘零于广阔夜空之中,跟大明星的光芒有何不同?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诗人的赞美激励之语:

“你看它飘飞在广阔的夜空之中,跟大明星的光芒有何不同?

”(本小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兼对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涉及拟人手法和用典等)。

答案不确定,学生可自由发挥,持三种意见之中哪一种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视作答情况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

(2)料峭春风吹酒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

(3)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见课本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年味

北塬

①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年货逐渐变浓变稠的,那些在当时看起来十分诱人的年货也是随着年关的一天天临近而逐渐增多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记忆中的年味是留在舌苔上,在这个年味越来越淡的年代,我开始怀念并细细咀嚼关于年的一些零碎记忆,而唯有留在舌苔上的记忆是丰厚而绵长的。

②小时候,总是盼着过年的,那是蓄积了一年最热切的盼望。

我常常能忆起这样一句话:

腊月二十三,过年丢(剩)七天。

过了二十三,房屋要彻底清扫一遍,手巧的姑娘媳妇着手剪窗花,剪各色各式的,贴在木格窗户上,有人物、有风景、有反映农村生活的,也有抽象夸张的……村里人要送灶神,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泡上一杯清茶,在自家的场心处把灶神送上天,据说灶神是回去转娘家,一年当中,只有七天的时间,七天以后,也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她又得回来陪这一家人一起过年。

村里人总会香火不断地烧上三天,既要给已逝的先人烧香,还要给灶神、天神、喜神、财神们烧香。

总之,过年了,什么都可以忘,什么都可以省,唯独香表不能忘也不能省,忘了香表就等于忘了自己的先人,更重要的是,恐怕要得罪众神。

③我对过年的全部记忆是从一身崭新的衣服开始的。

只有过年了,我才能堂而皇之地向父亲要一身新衣服,而父亲往往在这一个时候是极其慷慨和大方的。

他甚至提前就准备好了做衣服的料子,尽管那些布料可能是他赶场时买的便宜货,但做成新衣服,穿在身上感觉还是很洋气的。

特别是上衣的四个兜,上面的两个兜能别好几支笔,而下面两个兜,就不愁挣的洋糖装不下了。

那个时候,撑得鼓鼓的两兜糖才是最值得炫耀和满足的了。

所以,在过去,糖的真正味道反而淡忘了,那种本质的甜好像不是留给嘴里的倒像是留给两个大衣兜的。

④小时候,盼着穿新衣服比盼着过年更让人心焦和难熬的了。

其实,当时对过年最直接的理解就是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

虽然一身衣服从量身订做到缝成前后要试好几遍,但总感觉年前这新衣服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直到过年了,穿上身再不舍得脱下。

大年三十晚上要坐夜,要一直坐到天亮不能睡觉,也不能犯困。

我遵循这样的习惯,反正有新衣服穿,还有一串鞭炮,鞭炮不能一下就点着了,那样第二天手就得闲着,只好拆开一个一个地放,小鞭炮的声音倒是挺响,胆小一点的还得把耳朵捂上,炸一声身子也跟着晃动一下。

⑤三十晚上不想睡觉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厨房里不断飘出的肉香味,肉要等到吃过晚饭了才能入锅。

村里人无论家境如何,大年三十都得煮一锅肉。

我家兄妹多,母亲就将肉全部剁成小块,往往肉要煮到很晚,这是需要很大耐心的。

我借故在院里放鞭炮,总会隔着厨房的纸窗户偷偷闻上那么几下,那锅里像聚集了一年中所有的香气。

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过年的认识渐渐发生着变化,我的压岁钱也由原来的几毛变成几块、十几块,所以,我还是希望一年的周期变短变快一点。

不仅如此,过年了,我不再只奢望一身新衣服。

过去只在过年时穿的新衣服,平日里上学或者干活我都能舍得穿在身上了。

在我的潜意识里,我家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足了。

有人说,年关,年关,是这一年中的一个坎,一个关。

因为在过去,佃农们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计。

每年的年三十,地主就开始挨家挨户地收取租金。

往往有的佃农一年的收成还不够交地主租金的,年自然不好过了。

⑦关于年的来历有一段传说,据说年是一种动物,年三十这天,它就会窜进村子,吃掉或抢去村人的食物和物品,所以,人们敲锣打鼓就是为了吓跑年。

年被吓跑了,村里人的食物和物品保住了。

锣鼓声却没有停下来,过年了,村里人总会聚在一起,敲锣打鼓,小孩扭起了秧歌,小伙舞起了狮子,俊姑娘顶起了彩船,老人喊起了揖称……一个村子的社火就这样浩浩荡荡出发了。

⑧前些年离开了村子,在一个小城生活。

平时很少有回家的机会,过年了,倒是急切切地想赶回去。

想利用过年的当儿陪父母说说话,想到村口转悠转悠,想遇到几个熟人随便唠几句,想到亲戚邻里走动走动。

回到家里,父母便开始不停地忙活,几次想开口,酒菜全摆上桌时,我开始不知道说什么好,父母一个劲地夹菜,我一个劲地扒菜,好久都没有吃父母烧的菜了。

⑨吃完饭到村口转悠,我遇到了自己一起玩大的铁杆阿壮,本想天南地北地聊上一通,不想刚见面,他就恭恭敬敬地递上一根烟,我点上,然后我掏出烟递给他一根,他双手接住,慢慢顶在嘴上。

还是要当城里人,瞧瞧这烟,名牌的。

他开始向几名抱孩子的妇女炫耀起来,我知道那中间有一位是他的媳妇。

⑩突然就没有了转悠的兴致,索性待在家里。

如今,农村也像城市开始变得越来越拥挤。

可不知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

这个年,我只好待在家里,我想,这年比往年又是冷清很多,可能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不是不想出去,只是见了面,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1)文章第一段中说“唯有留在舌苔上的记忆是丰厚而绵长的”,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都写了哪些关于年的回忆。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起下文。

扫房屋,剪窗花,送灶神,烧香火,穿新衣,等肉吃,放鞭炮。

(第一段结尾处的句子往往是引起下文的;第二个问题要抓住“简洁的语言”几个字,提炼关键语句。

(2)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替换成下面的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

为什么?

(6分)

小孩扭起了秧歌,老人喊起了揖称;小伙舞起了狮子,俊姑娘顶起了彩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修改后的句子表达要好些,因为“小孩”和“老人”相对,“小伙”和“姑娘”相对,表达流畅自然,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而原句则显得有点乱。

(句子的表述要有逻辑性和对称美,一般来说,短的在前,长的在后;小的在前,大的在后。

反之也行,但不要错杂。

(3)文章结尾部分写到“和父母吃饭”“和阿壮互敬烟”两件事,这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有何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回到家乡就是为了追寻那久违的年味,但和父母没有太多话说,和幼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