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126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docx

《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docx

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

第五章技术难点及相应解决方案

5.1车站工程重点分析及主要应对措施

5.1.1重难点工作及风险源

竞赛站

序号

风险源分类

位置和范围

风险基本状况描述

风险源等级

1

自身风险

主体基坑

明挖车站主体长201.8m,标准段基坑宽20.7m,基坑深

17.35m;盾构井段宽26.05m,基坑深19.0m,支护结构采用围护桩加内支撑。

二级

1

环境风险

主体基坑临近不良地质

车站大里程段局部存在杂填土层最深处约为9.6m。

一级

2

主体基坑临近污水干线

临近车站南侧污水干管内径2.2m内神PVC片材的钢筋混凝土钢承口壁厚220mm,管底埋深约8.4m,距主体基坑最近距离为9m<0.7H范围内,与车站接近关系为非常接近。

一级

3

主体基坑临近高压线杆

临近车站南侧高压线塔,桩基直径2.4m,桩基深度7m,距车站主体标准段基坑最近距离为18.3m>1H范围,与车站主体标准段基坑接近关系为较接近。

三级

4

主体基坑临近改移后管线

临近车站南侧改移后管线,双排热力管线内径d=1.0m(壁厚20mm)铸铁管顶埋深约2m;雨水砼DN1000埋深3.3米,距车站主体标准段基坑最近距离为7.7m<0.7H范围,与车站主体标准段基坑接近关系为非常接近。

三级

5

主体基坑邻近既有建筑

车站北侧2-3层厂房距主体基坑均>1H,与车站接近关系为较接近。

四级

竞赛站附属

序号

风险源分类

位置和范围

风险基本状况描述

风险源等级

1

自身风险

附属明挖基坑

车站附属明挖基坑深约6.3~14.6m。

二级

1

环境风险

主体基坑临近不良地质

B出入口局部存在杂填土层最深处约为7.5m;2号风道所处地层存在较深杂填土层,最深约为9.6m。

一级

2

主体基坑临近污水干线

D出入口上跨、临近污水干线,污水干管内径2.2m内衬PVC片材的钢筋混凝土承口壁厚220mm,D出入口上跨段竖向净距仅0.52m,与D出入口接近关系为非常接近,此处为一级环境风险工程。

D出入口临近污水干线,水平净距0~7.35m<0.7H范围内,但基地压力扩散角在基坑范围外,与C出入口接近关系为接近。

二级

3

主体基坑临近高压线杆

D出入口基坑临近道路北侧高压线杆,线杆桩基直径2.4m,桩基约深度7.5m,距D岀入口基坑最近离为2.70m,水平净距2.70m<0.7H范围内,与基坑关系为非常接近。

一级

4

主体基坑邻近既有建筑

B出入口、1号风亭,2号风亭基坑临近钢结构厂房。

距基坑距离为13.0~15.0m,均介于1H~2H范围,与基坑关系为较接近。

四级

⑶浑河站站

序号

风险源分类

位置和范围

风险基本状况描述

风险源等级

1

自身风险

主体结构明挖基坑

总长度157m,地下三层明挖车站,标准段宽度22.7m,基坑深度27.98m,盾构井段宽26.9m,基坑深度29.78m。

一级

1

环境风险

电线杆

220kv电线杆,距离车站主体水平距离15.5m。

一级

2

DN1500污水管

主体基坑南侧(永久改移距离车站约4m)DN1500污水管,砼管,埋深6.6m。

为重要设施,处于非常接近状态。

一级

3

杂填土

根据M6地勘资料显示,车站主体范围有杂填土,厚度4.2m-13.3m。

一级

⑷浑河站站附属

序号

风险源分类

位置和范围

风险基本状况描述

风险源等级

1

自身风险

附属明挖基坑

2号风道为地下二层明挖风道,2号风道基坑深度23m,G出入口基坑深度约为13.5~16.9m。

二级

2

暗挖、DN2000污水管

F2出入口下穿迎春北街DN2000污水管处采用矿山法施工,开挖宽度7.2m,开挖高度5.85m,拱顶最大覆土约9.5m,拱底埋深约15.8m,明挖标准段基坑深度约15.5米。

二级

3

附属明挖基坑

换乘通道、无障碍出入口、F2出入口明挖段、3号安全口及4号安全口附属结构基坑深约11m~14m。

支护结构采用围护桩加内支撑及锚索。

三级

1

环境风险

高压电塔

换乘通道上边高压电塔220KV高压电塔位于换乘通道南侧,与换乘通道净距约9.5~11.5m。

二级

2

DN800污水管、DN2000污水管

F2出入口DN800污水管位于车站西侧,沿车站方向平行敷设,埋深约2.7m,F2出入口下穿此管线,采用暗挖法施工,净距为6.7m。

F2出入口上方DN2000污水管位于车站西侧,沿车站方向平行敷设,埋深约7.86m。

F2出入口下穿此管线,采用暗挖法施工,净距约为1.25m。

二级

5.1.2前期工作开展是本工程的重点

本合同段前期工作包含绿化迁移、建(构)筑物保护及拆迁、管线保护及迁改、交通导改、临电临水接入等,内容繁多,工作量大,涉及诸多专业及单位或部门,前期工作完成的时间直接制约着土建工程实质性开工的时间,对总体工程筹划、工期影响很大,前期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是本工程能否如期完工的关键所在。

主要应对措施:

⑴专门成立以项目生产经理为组长的前期协调工作组,配备精干高效、经验丰富的协调、技术管理人员,加大各项投入,提前进行项目策划,前期做好周边环境评价、施工组织和工作协调的基础工作,配合政府部门尽快完成各项方案的审批。

⑵做好围挡占地、管线保护和迁改配合、场地移交与交通疏解等前期工作,全过程积极配合业主,加强与交管、市政、管线单位、周边单位及居民的沟通、协调,并取得其支持与配合,为施工取得最佳的外围环境。

⑶积极编制合同段范围内的围挡占地掘路方案、交通疏解方案,上报路政、交管等管理部门,以得到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⑷结合现场实际调查,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合理安排,统筹考虑,尽量缩短占路时间,减小占用范围,并制定出落实措施。

⑸积极进行现场勘查,对附近所有地下管线或建/构筑物进行详细的探查,拍摄影像资料,取得管线、建(构)筑物的第一手资料,并且邀请产权单位及管线原设计单位共同制定合理、可行的保护方案,报相关单位审批。

5.1.3确保降水效果是本工程的重点

本合同段地下水位较高,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为6.80~10.80m,标高29.02~29.87m。

基坑开挖前一个月降水要全面启动,降水效果关系着基坑开挖等后续工序能否顺利进行。

主要应对措施:

⑴进行地质调查,依据规范、设计文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降水施工方案由专家进行审核和论证,确保方案的前瞻性。

⑵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法、工艺及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工艺标准,切实抓好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用科学的管理、严格的制度来确保降水施工质量。

⑶加强监控量测工作,实行信息化施工,严格按照监控量测方案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异常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措施。

5.1.4保证基坑开挖安全是本工程的重点

本合同段浑河站站主体基坑深度27.98m,盾构井段宽26.9m,基坑深度29.78m,属于深大基坑,基坑深度范围内表层填土以下杂填土、中粗砂、砾砂、粉质粘土为主,稳定性差,在开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确保基坑自身稳定。

主要应对措施:

⑴进行地质及周边环境调查,依据规范、设计文件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深基坑施工方案由专家进行审核和论证,确保方案的前瞻性。

⑵根据本站的规模、场地划分及结构施工缝的特点,合理进行单元段的划分,保证施工组织合理有序。

⑶加强围护结构围护桩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围护结构围护效果。

⑷一定要按照“时空效应”进行开挖工况考虑,真正的做到“水平分层,纵向分段”。

⑸基坑开挖安全关键是支撑,必须严格遵守先撑后挖的原则,即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做到支撑安装就位和加力后才可开挖下一层土。

⑹协调好开挖过程中临时钢支撑和土方开挖的关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及时架设钢支撑,并保证施加足够的轴力,防止支撑架设不及时发生过大变形,必要时架设双拼钢支撑。

⑺开挖先中间后两侧,对起到约束变形作用的墙侧部分土方最后挖除。

严格控制基坑边地面超载,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⑻基坑开挖前降水保证开挖面的无水作业,提前进行降水,以起到加固土体和方便开挖的目的。

⑼加强监控量测,在实行第三方监测的同时,加强项目自身监控量测工作,规范量测数据的频率和数据处理程序,对监测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反馈指导施工方案和措施。

⑽加强对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施工责任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⑾在雨季施工时,应准备一定量的抽水设备,及时抽排,另外,在基坑四周地面设截水沟,截排地表水,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

5.1.5结构混凝土及防水施工质量控制是本工程的重点

本合同段地下车站的防水等级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由于本合同段地下水位较高,结构混凝土和防水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必将出现严重的渗漏水。

主要应对措施:

⑴严控混凝土原材料质量

①严格控制砂石骨料的级配、针片状物和碱性含量等性能指标。

②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控制混凝土水灰比,避免采用高水化热水泥,混凝土优先采用双掺技术(掺高效减水剂加优质粉煤灰或磨细矿渣)。

③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提前开展混凝土配合比选择试验,并针对混凝土结构的特定和施工环境、使用环境条件特点、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重要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混凝土试浇筑,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④采用商品混凝土,拌和站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对拌和站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⑤冬季搅拌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宜低于5℃。

⑥在炎热气候下浇筑混凝土时,入模前应尽量降低模板、钢筋温度以及附近的气候,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

⑵制定科学合理的结构施工工艺

①结构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以减少混凝土的一次入模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量。

高度重视混凝土的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匀质性和密实度。

②严格控制混混凝土的坍落度。

顶板、底板、边墙混凝土入槽坍落度控制在14±2cm之间。

采用双掺技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对已浇筑混凝土及时养护。

依据监测反馈信息,待围护结构变形收敛趋于稳定后,方可进行结构混凝土浇筑,避免结构开裂。

③严格按设计要求采用相应等级防水混凝土,并拟于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如UEA及高效减水剂等,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增加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④加强防水混凝土终凝后的养护,消除混凝土早期干缩裂纹。

侧墙混凝土脱模后及时涂养护液进行养护,并用薄膜封闭混凝土表面,顶板采用贮水养护。

⑶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工作细则,对员工进行全员质量教育,严把质量关。

⑷成立混凝土质量QC小组,组织技术攻关,在模板选材、模板接缝质量、模板变形控制、脱模剂效果、混凝土捣固、混凝土养护等环节和工艺上狠下工夫,确保混凝土外表光滑、颜色一致、曲线圆顺、接缝平整,无气泡、裂纹、麻面、色斑等病害,为工程创优打基础。

⑸保证防水层的施工质量。

严格处理基坑侧墙基面,做到平顺无尖锐物,没有渗漏水点。

加强防水层施工的质量控制和保护工作,在钢筋运输和连接的过程中,钢筋端头套塑料帽,防止刺穿防水层。

5.1.6环境保护是本工程的重点,扬尘治理是重中之重

沈阳作为辽宁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环境保护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在建设施工扬尘污染治理方面,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尤其是扬尘治理,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主要应对措施:

⑴选择先进的、噪音低、污染少的环保型施工工艺及施工机械、设备等,在场区内作业噪音较大区域设置声屏障隔音,降低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及商场营业的影响。

⑵施工中产生的废弃泥浆必须经过沉淀池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

⑶针对扬尘治理,成立扬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各级扬尘治理管理责任,编制扬尘治理方案,确保工地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⑷现场施工严格按照7个100%要求进行,即现场封闭管理率100%、现场湿法作业率100%、现场道路硬化率100%、渣土物料覆盖率100%、物料密闭运输率100%、出入车辆冲洗率100%、工地喷淋设备及安装使用360°全覆盖监控探头率100%。

5.1.7监控量测是本工程的重点

监控量测有助于技术人员及时、准确掌握监测物的变化,进而对施工参数及方案作出有效调整,是施工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工程施工安全可控的有力保证。

主要应对措施:

⑴根据对各施工工况的模拟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监控量测方案,明确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做好洞内、地表、管线及构筑物布点工作。

⑵采用先进的监测方式和手段,配置先进、高精度的量测和数据处理仪器设备及专业的监控量测人员,按照要求频率及时、准确获取数据信息;对各类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总结变形规律,预测变形趋势,及时将结果反馈施工及设计,做到动态施工。

⑶地下空间范围内的地表管线,将监测点直接布设于管线上部,进行管线适时跟踪监测,可以超前反映管线实际沉降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1.8冬期施工质量控制是本工程的难点

沈阳市地处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须经济、合理地安排冬季施工内容,根据冬季施工内容采取冬季施工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⑴混凝土冬季施工管理措施

①重点突出、合理计划。

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尽量避免冬季施工,冬季安排以影响较小的钻孔灌注桩灌注、土方开挖等工序施工为主。

②制定工程冬季施工组织措施、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

③提前进行冬季施工的物资准备,对供水、供电、机械全面检查,满足冬季施工要求。

④混凝土作业时,加强对商品混凝土质量及运输条件控制,采用暖棚法和蓄热法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施工环境温度。

⑵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措施

①混凝土冻期施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低于P.O42.5。

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应少于320kg/m3,水胶比宜控制在0.45。

②拌制混凝土所采用的骨料应该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它易冻裂物质。

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的防冻剂混凝土中,不得采用活性骨料或在骨料中混有这类物质的材料。

③采用非加热养护法施工所选用的外加剂,宜优先选用含引气成分的外加剂,含气量宜控制在2%~4%。

④在钢筋混凝土中掺用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盐搀量不得大于水泥重量的1%(按无水状态计算)。

掺用氯盐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且不宜采用蒸汽养护。

⑤拌制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防冻剂为粉剂时,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当防冻剂为液体时,应先配制成规定浓度溶液,然后再根据使用要求,用规定浓度溶液再配制成施工溶液。

⑥冬季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为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3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以下时,不得小于5.0N/mm2。

掺加防冻剂的混凝土,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15℃时,不得小于4.0N/mm2,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30℃时,不得小于5.0N/mm2。

5.1.9竞赛站车站主体结构基坑临近不良地质及改移管线是施工的难点

竞赛站车站主体结构基坑临近车站大里程段局部存在杂填土层最深处约为9.6m,属一级环境风险。

车站南侧临近改移后管线(双排热力管线内径d=1.0m(壁厚20mm)铸铁管顶埋深约2m;雨水砼DN1000埋深3.3m)距车站主体标准段基坑最近距离为7.7m,三级环境风险。

主体基坑临近不良地质及管线剖面图如下图所示:

车站主体结构用明挖法施倣,围护结构采用围护桩+内支撑体系,为控制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及变形,施工时对周边建(构)筑物的保护主要通过控制基坑变形来实现即増加围护结构刚度来实现、控制基坑变形同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临近杂填土侧增加围护结构刚度及嵌固深度,围护桩均采用800@1200钻孔灌注桩,桩间打设一排长度10m直径600mm的旋喷桩、竖向设3道支撑+1道换撑并在中间设置临时立柱。

②合理可靠地执行开挖支撑的施工步序和施工参数,使各工况下的变形实测值、变化特征和趋势与预控的要求基本相合,确保整个基坑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③在施工中与确定的专职监测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协商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监测体系。

并根据监测内容,适时调整施工工况和施工步骤进行信息化指导施工,采用其它各种相关措施控制围护结构和保护对象的变形。

④调整基坑各层开挖步序、每步开挖宽度和无支撑暴露时间,调整或增设支撑和对支撑复加预应力,必要时对保护对象或基坑内外侧的被动或主动区补偿注浆或控制注浆等。

⑤为保证成桩质量,钻孔桩施工采用泥浆护壁:

采用钢护筒护璧,成桩后回收钢护筒。

5.1.10浑河站站车站主体临近高压电线杆是本工程的难点

浑河站站小里程一侧临近电线杆,两者水平净距15.5m,风险等级一级。

风险源平面位置图及风险源位置关系剖面图如下所示:

电线杆平面位置图

电线杆位置关系剖面图

①车站主体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变形(包括支护结构变形、坑底隆起和周边地层变形)。

②围护结构采用φ1200mm@1400mm钻孔灌注桩,内撑采用六道支撑+一道换撑,首道支撑为混凝土撑,其余为钢支撑。

通过提高支护结构刚度以控制基坑变形,避免基坑出现大变形破坏、塌方、开裂及其它失稳风险。

③施工期间基坑开挖必须“分层、分段,平衡”开挖、做到先撑后挖,控制支撑架设时间,及时准确施加预应力,作好施加预应力的准备。

④施工车站主体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时要对车站范围内高压电线进行保护。

高压电线下施工作业最小安全距离为6m,在保证6m最小安全距离外,制作绝缘防护罩棚,在绝缘罩棚下施工,宜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挖至地面下2m,再进行车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

施工期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保护措施,但必须与业主、监理、设计单位以及产权单位协商。

⑤因场地周边杂填土层厚度深,对电线杆周边土体采用袖阀管进行地面深孔注浆加固,地面加固范围为电线杆外扩3米,注浆孔纵向间距1m,排距1m,梅花形布置,加固深度10m,浆液采用水泥浆,扩散半径0.75m。

采用拉结及支顶体系加固地面电杆作为应急措施。

注浆前应对地下管线、建筑物基础进行核查,当按此间距布眼与既有管线位置冲突时,挪动眼位,调整注浆管打设角度和长度,保证与管线净距不小于1m,避免地下管线和建筑物基础因打设注浆管而遭到破坏。

⑥施工中加强对基坑、地层、管线及建筑物各项监控量测,做好施工过程中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用监测数据来调整设计或施工参数。

5.1.11竞赛站D出入口上跨污水干线是本工程的难点

⑴竞赛站D岀入口上跨道路南侧内径2.2m内衬PVC片材的钢筋混凝土钢承口壁厚220mm污水干管,管底埋深约8.4m,一级环境风险源。

D出入口周边风险源相对位置关系图及上跨污水干线平剖面图如下所示:

D出入口周边风险源相对位置关系图

D出入口上跨污水干线平面图

D出入口上跨污水干线剖面图

⑵处理措施

①施工前应进一步核查管线埋深,位置等相关信息。

②上跨污水干管段采用800@1200钻孔灌注桩。

开挖污水干线上方土体时,应半幅半幅开挖,开挖后立刻平整该部分基坑底,铺设垫层后进行压重,防止基坑隆起对管线产生不利影响。

③D出入囗施工前,应对污水干线周围土体进行加固,注浆范围:

管线上方1m,管线下方至管底,两侧1m沿管线方向为D出入口围护桩外皮外扩1m,采用89mm袖阀管,1m×1m梅花形布置,扩散半径0.75m,浆液采水泥浆。

注浆前应对地下管线、建筑物基础进行核査,避免地下管线和建筑物基础因打设注浆管而遭到破坏。

④在施工中与确定的专职监测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协商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监测体系。

并根据监测内容,适时调整施工工况和施工步骤进行信息化指导施工,采用其它各种相关措施控制围护结构和保护对象的变形。

5.1.12竞赛站D出入口临近3层简易民房是本工程的难点

⑴D出入口基坑临近道路北侧3层简易民房,浅基础,距D出入口基坑最近距离为3.30m,一级环境风险。

3层简易民房与D出入口相对位置关系及剖面图如下所示:

3层简易民房与D出入口相对位置关系图

D出入口3层简易民房剖面图

⑵附属结构用明挖法施做,围护结构采用围护桩+内支撑体系,为控制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及变形,施工时对周边建(构)筑物的保护主要通过控制基坑变形来实现即增加围护结构刚度来实现,控制基坑变形同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增加围护结构刚度及嵌固深度,围护桩均采用800@1200钻孔灌注桩,竖向设2道支撑。

②合理可靠地执行开挖支撑的施工步序和施工参数,使各工况下的变形实测值、变化特征和趋势与预控的要求基本相合,确保整个基坑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③在施工中与确定的专职监测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协商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监测体系。

并根据监测内容,适时调整施工工况和施工步骤进行信息化指导施工,采用其它各种相关措施控制围护结构和保护对象的变形。

④调整基坑各层开挖步序、每步开挖宽度和无支撑暴露时间,调整或增设支撑和对支撑复加预应力,必要时对保护对象或基坑内外侧的被动或主动区补偿注浆或控制注浆等。

5.1.13竞赛站2号风道临近不良地质是本工程的难点

⑴2风道所处地层存在较深杂填土层,最深处约为9.6m;一级环境风险。

临近北侧改移后管线,污水管线DN600,埋深4.8m距2号风道基坑基坑最近距离为5.0m,为三级环境风险。

临近不良地质剖面图如下所示。

⑵附属结构用明挖法施做,围护结构采用围护桩+内支撑体系,为控制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及变形,施工时对周边建(构)筑物的保护主要通过控制基坑变形来实现即增加围护结构刚度来实现,控制基坑变形同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临近杂填土侧增加围护结构刚度及嵌固深庋,围护桩均采用800@1200钻孔灌注桩,桩间打设一排长度10m直径600mm的旋喷桩,竖向设2道支撑并在中间设置临时立柱。

②合理可靠地执行开挖支撑的施工步序和施工参数,使各工况下的变形实测值,变化特征和趋势与预控的要求基本相合,确保整个基坑及其周边环境的安全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③在施工中与确定的专职监测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协商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监测体系。

并根据监测内容,适时调整施工工况和施工步骤进行信息化指导施工,采用其它各种相关揩施控制围护结构和保护对象的变形。

④调整基坑各层开挖步序、每步开挖宽度和无支撑暴露时间,调整或增设支撑和对支撑复加预应力,必要时对保护对象或基坑内外侧的被动或主动区补偿注浆或控制注浆等。

5.1.14浑河站站F2出入口下穿砼污水管是本工程的难点

⑴车站F2出入口下穿DN2000砼污水管,与污水管最小垂直距离约900mm,风险等级为Ⅰ级。

F2出入口保护措施图如下图。

F2出入口保护措施图

⑵保护措施:

①水管前后10米范围进行深孔注浆,加固地层,在出入口下究DN1500雨水管,下穿DN800污水管段采用在污水管前后10米范围进行深孔注浆,加强支护,注浆材料为水泥浆。

②断面开挖采用台阶法施工,施加临时仰拱,减小开挖步距,将区间格栅间距加密至0.5m一榀,及时封闭,减小地层变形。

③应及时进行初支背后注浆,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并预留多次注浆的条件加强二衬背后注浆,下穿杂填土风险处理措施与下穿管线相同。

④污水管内侧附加临时套管,防止管线渗漏情况。

⑤加强监控量测,在穿越风险源期间加密监测频率,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

⑥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步骤,保证施工质量,并遵循“十八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