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9714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docx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法基础知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docx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一、语法知识概述

   

(一)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

"黄瓜、白菜、汽车、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副词:

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

喂、哟、嗨、哼、哦、哎呀"。

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拟声词:

这是模拟声音的词。

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二)短语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

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种。

   联合短语:

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联合短语。

如"白菜、芹菜""香蕉、橘子、甜橙""调查、研究""接受并且审理""雄伟、壮丽""又白又胖"。

   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中的一部分是中心词,前面总是有修饰语。

如"大城市、小村庄、优异的成绩、电子计算机(这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慢走、努力工作、仔细地分析、特别大、最优秀"(这是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补充短语:

这是补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语,如"坐下、掉下去、拿起来、算得准、说得妙、放在这里"。

   动宾短语:

这是动词后面带着宾语的短语。

如"买菜、写小说、看电视、走亲戚、跑材料、修理汽车、收购药材"。

   主谓短语:

被陈述对象在前,陈述者在后构成的短语,叫做"主谓短语",好像一个句子,但是没有句子的语气,因而没有句子的独立性。

如"电灯亮、电话通、学校开学、山河壮丽、春雨绵绵、河水奔腾、祖国富强"。

   介词短语:

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

如:

在中国、对他们、往新疆、从今年、关于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这种方式、为广大群众、比个人的利益 "。

   的字短语:

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

如"教书的、开车的、走路的、先进的、手里拿把花的、头上打着蝴蝶结的"。

   (三)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

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 都散了。

(《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

(《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影"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

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úú,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

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

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

(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3)萧队长说过:

先进的要带落后的。

(《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

(《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

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

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

(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语文语法知识

一、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的〉。

二、实词与虚词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

“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

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

3.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都是形容词。

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表示形状的如“小”(另外如“大”“高”“圆”等);表示性质的如“镇定”“勇敢”“乐观”;表示状态的如“朦胧”“橘红”“远”等。

形容词常用来修饰名词。

恰当使用形容词,能把人或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4.代词

注意下边句子中加线的词。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不少的人……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就在这里睡觉?

怎么行呢?

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

上面句子里加线的词都是起指代作用的,称为代词。

代词包括: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自己、人家;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怎样、哪、哪里;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如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使用人称代词,要注意“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指男女兼有。

还要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5.数量词

一座30里高的瑶山。

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拿出仅有的一点米。

一尺多宽。

第一座难走的山。

五、八军团。

歇了一下。

上面加点的词都是表示数目的,叫数词。

在数词中,有的表示确数,如一、二、

百、千;有的表示概数,如几、些、多数、少数;有的表示序数,前头要加上表示

次第的“第、初、老”等等,如第一、初五、老三。

上面加—的词,都是表示单位的量词。

有的表示事物的单位;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前者较多,有表示个体的,如只、个、台、枝、条;有表示集体的,如双、副、对、类、帮;有表示不定量的,如些、点;有表示度量衡的,如丈、尺、里、亩。

后者较少,如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番。

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如一本书;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如去一次。

6.副词、连词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常用的副词如:

很、更、最、非常、都、只、才、就、已经、刚刚、立刻、忽然、渐渐、终于、不、没、大概、简直,等。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如课文里的句子: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修饰表示判断的动词“是”。

“仿佛”表示情势,好像、似乎的意思;“已经”表示完成;“满”表示程度深。

这句话,从闻到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用虚写开拓了诱人的丰收美景。

如果不用这几个副词,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

注意下边句子里加线的词。

1.这篇散文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2.欣赏大自然或者读写景抒情的文章,都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3.只要反复诵读,就可以把课文背熟。

第1句“和”连接“希望”“力量”,表示并列关系;第2句“或者”连接“欣赏大自然”“读写景抒情的文章”,表示选择关系;第3句“只要”表示条件,和副词“就”配合使用。

这些起连接作用的词,叫做连词。

常见的连词还有:

同、跟、而、并且、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因为、所以,等。

7.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例如:

(1)从第一组(开始值日)(表起止)

(2)往北(走)(表方向)

(3)沿着河边(跑步)(表处所)

(4)从早到晚(不闲着)(表时间)

(5)给病人(送药)(表对象)

(6)依照他的样子(做)(表方式)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表原因)

(8)为“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表目的)

(9)比前几天(热多了)(表比较)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

(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

修饰“动”“形”要记牢。

二助词

助词是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的虚词。

助词可分为三类:

结构助词:

的、得等,其中“的”表示两部分之间的修饰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

例如:

光辉的历程(“光辉”修饰“历程”)

慢慢的走(“慢慢”限制“走”)

跳得高(“高”补充修饰“跳”)

动态助词:

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例如:

他走了(表示他已经离开这里)

他走着(表示正在走)

他来过(表示曾经来这里,现在却不在)

语气助词:

的、了、吗、吧、呢、啊、呀,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都用在句子末尾。

例如:

他会的。

(表示肯定的语气)

他赢了。

(表示确定的语气)

你冷吗?

(表示疑问的语气)

你去吧。

(表示祈使的语气)

多美啊!

(表示感叹的语气)

三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前,也可以在句中或句末,语句的意思不变。

例如:

喂,你听见了没有?

(在句前)

你,喂,听见了没有?

(在句中)

你听见了没有?

喂!

(在句末)

四拟声词

拟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

如:

嘭、哗啦、哐啷、叮噹、轰隆隆等。

三、短语

(一).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类型:

1)名+名文化教育今天或明天(名词短语)

2)动+动调查研究愿意并实行(动词短语)

3)形+形光辉灿烂庄严肃穆(形容词短语)

4)代+代我和他这样那样(名词短语)

5)数量+数量四面八方千秋万代三斤五两(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

工厂、农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时间顺序:

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

省、市、县

年龄顺序:

老、中、青

逻辑顺序:

继承和发展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语言习惯:

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烟酱醋

1.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

姐姐和我(名词+代词)勤劳、勇敢、不怕苦(形+形+代)

(二)、偏正短语

前偏后正:

“偏”修饰、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

(祖国)大地(一朵)茶花(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

[很]好看[独立]思考[慢慢]地走旧语法:

“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志。

新语法:

统一为“的”。

(三)、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动词+宾语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如:

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

(四)、动补短语

动+补。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如:

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

(五)、形补短语

形+补,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

跑得快、走的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六)、主谓短语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

如:

觉悟提高、思想解放、阳光灿烂、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

名词做谓语。

如:

今天星期三、明天国庆节、他中等身材

四、复句

(一)复句类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组合复句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分句之间的关系常用连词、副词以及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来表示,复句中的分句之间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的,叙述相关的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

例如: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2、承接复句

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

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

常用的共联词语有“不但(不光、不只)A、而且(还、又)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

4、选择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凡种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

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个如b”。

例如:

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几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虽然a但是b”、“a不过b”、“可是”、“然而”、“却”等。

例如:

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既a就(那么)b”、”因此”。

例如:

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气馁。

7、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似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倘若)a就(那么)b”、“即使(纵然)a,也b”、“再A,也b”、“假如”、“假使”、“假若”、“要是”,例如:

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怕。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

例如: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

有“||”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

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

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

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

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

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

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

(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陶铸《崇高的理想》)

(二)单句和复句的区别

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

一般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例子1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