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652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docx

《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docx

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

2015云南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必须掌握的19个必考热点

必考热点1组成细胞的四大类有机物

一、答题要素

1.四类有机物检测的原理:

(1)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砖红色。

(3)还原糖+斐林试剂

砖红色沉淀。

(4)DNA+甲基绿→绿色;DNA+二苯胺

蓝色;RNA+吡罗红→红色。

2.碱基、核苷酸种类:

(1)原核、真核细胞:

含5种碱基、8种核苷酸。

(2)病毒:

含4种碱基、4种核苷酸。

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4.核酸的分布:

(1)DNA: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质粒。

(2)RNA:

主要在细胞质。

二、失分警示

1.关注与“氢键”有关的两个误区:

(1)误认为RNA中没有氢键,其实也有氢键,如tRNA的“三叶草”结构局部。

(2)误认为DNA单链中连接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的是氢键,其实是共价键。

2.脱水缩合:

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方式只有一种,但脱水缩合时,氨基酸排列方式有多种。

3.核苷≠核苷酸≠核酸:

(1)核苷=含氮碱基+五碳糖。

(2)核苷酸=核苷+磷酸。

(3)核酸=核苷酸+核苷酸+……+核苷酸

4.生长激素≠生长素:

(l)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多肽)。

(2)生长素(吲哚乙酸)属于有机酸。

三、提分关键

1.高考常考的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2.判断生物遗传物质的技巧:

(1)只要含有DNA:

DNA。

(2)RNA病毒:

RNA。

3.同质量脂肪与糖类氧化分解:

(1)结果:

脂肪耗氧多、产水多、释放能量多。

(2)原因:

脂肪含氢量相对多。

4.必记特征元素:

血红蛋白-Fe;叶绿素-Mg;甲状腺激素-I;核酸-P;蛋白质-S

必考热点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答题要素

1.各种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相同:

蛋白质和磷脂。

2.生物膜的三大功能:

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

3.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物质运输的方式:

(1)Na+进入细胞、K+排出细胞(被动运输):

高浓度→低浓度。

(2)Na+排出细胞、K+进入细胞(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4.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内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遗传信息库)。

(2)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生物膜:

其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

6.线粒体:

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能直接利用丙酮酸),能释放CO2

7.细胞质基质:

能直接利用葡萄糖,也能释放CO2

二、失分警示

1.常考的蛋白质合成、加工、分泌的2个易混点:

(1)核糖体合成蛋白质,但没有加工功能。

(2)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修饰蛋白质,但合成功能。

2.水的跨膜运输:

并不只是自由扩散,也有可能是协助扩散(水通道蛋白)。

3.植物细胞并不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和大液泡。

4.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功能不同:

(1)直接原因:

细胞含有的特定(殊)蛋白质不同。

(2)根本原因: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5.核孔:

虽允许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但具有选择性。

6.高考常考的原核细胞的3大特性:

(1)无线粒体,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细胞膜上)。

(2)无叶绿体,也可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质中)。

(3)无染色体,只能在DNA水平上产生可遗传变异。

三、提分关键

1.“二看法”判断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1)一看是否耗能。

①是:

主动运输;②否:

被动运输。

(2)二看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判断属于哪种被动运输)。

①需要:

协助扩散;②不需要:

自由扩散。

2.叶绿体常考结构(色素存在部位、光反应场所、合成ATP场所、与光反应有关的酶的存在部位):

类囊体薄膜。

3.细胞内物质与产生场所的对应关系:

(1)蛋白质——核糖体。

(2)核酸——细胞核。

(3)性激素(脂质)——内质网。

(4)乳酸、乙醇、丙酮酸——细胞质基质。

(5)纤维素——高尔基体。

必考热点3酶和ATP

一、答题要素

1.酶的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性质:

(1)一般性质:

①反应前后量不变;②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2)特性:

①专一性;②高效性;③作用条件温和。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主要因素:

温度和pH。

(2)不同酶的最适条件不同。

(3)酶失活后活性不可恢复。

4.ATP的产生与利用:

(l)产生: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场所:

①真核细胞: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基质和内膜、细胞质基质。

②原核细胞:

细胞膜和细胞质。

(3)利用:

各种耗能反应。

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中有机物的合成。

5.低温、高温、强酸和强碱对酶活性的影响:

(1)低温:

降低酶活性,不会使酶失活,条件适宜时,酶活性恢复。

(2)高温、强酸和强碱:

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恢复。

二、失分警示

1.温度、pH、底物浓度、酶浓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机理:

(l)温度和pH:

通过影响酶活性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并不影响酶的活性。

2.有关酶的实验设计中的易错点辨析:

(1)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淀粉或蔗糖+淀粉酶→应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物,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分解。

(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使用的a-淀粉酶最适温度为60℃。

②不宜选用斐林试剂鉴定,因为温度是干扰条件。

③实验步骤不能颠倒,否则会使实验出现较大误差。

3.ATP≠能量:

ATP是一种含有能量的物质,并不是能量。

三、提分关键

1.常考验证或探究酶具有专一性的两大方法:

方法一:

同种酶+不同反应底物;

方法二:

不同酶+相同反应底物。

2.ATP、DNA、RNA、核苷酸的结构中“A”的辨析:

(1)ATP:

“A”为腺苷。

(2)DNA:

“A”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RNA:

“A”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4)核苷酸:

“A”为腺嘌呤。

必考热点4细胞呼吸

一、答题要素

1.有氧呼吸各阶段反应场所及物质和能量变化:

(l)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消耗葡萄糖,产生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

(2)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分解丙酮酸,释放CO2,释放少量能量。

(3)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消耗O2,产生H2O,释放大量能量。

2.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1)物质循环:

①C:

14CO2

14C3

14C6H12O6

14C3H4O3

14CO2

②O:

H218O

18O2

H218O

C18O2

C6H1218O+H218O

③H:

3H2O

[3H]

C63H12O6

呼吸Ⅰ、Ⅱ[3H]

3H2O

(2)能量变化:

光能

ATP

CH2O)ATP→各项生命活动

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原理:

(1)C02+澄清石灰水→混浊。

(2)CO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3)酒精+橙色重铬酸钾溶液(酸性条件)→灰绿色。

4.影响细胞呼吸的常见因素:

(l)温度:

影响酶活性。

(2)氧气浓度:

氧气促进有氧呼吸,抑制无氧呼吸。

(3)含水量:

自由水的相对含量会影响细胞代谢速率。

(4)二氧化碳浓度:

不常见,二氧化碳会对细胞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

二、失分警示

1.与无氧呼吸有关的3点提醒:

(1)产物不同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是参与催化的酶不同;②根本原因是控制酶合成的基因不同。

(2)只释放少量能量的原因:

其余能量储存在分解不彻底的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3)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

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2.关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气压的变化:

(1)若实验装置中无NaOH溶液。

①只进行有氧呼吸:

装置内气压不变。

②存在无氧呼吸:

装置内气压变大。

(2)若实验装置中有NaOH溶液。

①只进行无氧呼吸:

装置内气压不变。

②存在有氧呼吸:

装置内气压变小。

(3)设计空白对照实验的目的。

排除气压、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3.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不只有葡萄糖,还有脂肪等。

三、提分关键

判断细胞呼吸类型6大方法(以葡萄糖为底物):

1.产生CO2量=消耗O2量:

有氧呼吸。

2.不消耗O2,只产生CO2:

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3.释放CO2量>吸收O2量:

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1)若VCO2/VO2=4/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

(2)若VCO2/VO2〉4/3,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占优势。

(3)若VCO2/VO2〈4/3,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大于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占优势。

4.不吸收O2,不释放CO2:

乳酸发酵或已经死亡。

5.有水生成:

一定是有氧呼吸。

6.有二氧化碳生成:

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必考热点5光合作用

一、答题要素

1.滤纸条上色素带分析:

(1)最上:

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2)稍上:

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3)稍下:

叶绿素a,蓝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4)最下:

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光合色素的2大作用:

(1)吸收(捕获)光能。

(2)转化光能。

3.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2大重要用途:

(1)分解H2O为O2和[H]。

(2)合成ATP。

4.叶绿体的2大重要功能:

(1)吸收光能。

(2)光合作用的场所。

5.光合作用2大阶段:

(l)光反应(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H2O→O2+[H]+ATP。

(2)暗反应(叶绿体基质):

C02→C3→(CH2O)+C5。

6.叶绿体基质内C3的2大去向:

(l)转化为糖类。

(2)再生C5。

7.解读真正(总)光合速率、表观(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

(1)图示。

(2)解读。

①A点:

只进行细胞呼吸。

②AB段:

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③B点:

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称为光补偿点。

④B点:

以后:

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⑤C点:

称为光饱和点。

二、失分警示

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的场所辨析:

(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

只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液泡中色素不参与光合作用。

(2)参与光合作用的酶:

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

2.光反应和细胞呼吸产生ATP去向不同:

(1)光反应:

只为暗反应供能。

(2)细胞呼吸:

为其他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3.光合作用影响因素中的2个易忽略点:

(1)温度:

主要影响暗反应。

因为参与暗反应的酶的种类和数量都比参与光反应的多。

(2)CO2浓度:

过高时会抑制植物的细胞呼吸,进而影响到光合作用。

三、提分关键

1.曲线图上限制因素分析:

(1)饱和点以前:

限制因素为横坐标表示的因素。

(2)饱和点以后:

限制因素为横坐标以外的因素。

2.高考常考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2大方法:

(1)对照实验法。

(2)同位素标记法。

3.最常用计算公式:

净光合速率(O2:

释放量或CO2:

吸收量)=总光合速率(O2:

产生量或CO2:

固定量)—细胞呼吸速率(O2:

消耗量或CO2产生量)

4.物质变化模型分析:

(1)CO2供应不变

(2)光照不变

5.温度和pH影响光合作用的实质:

影响酶的活性。

必考热点6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一、答题要素

1.细胞周期:

(1)范围:

连续分裂的细胞。

(2)顺序:

分裂间期→分裂期(分裂间期时间远长于分裂期)。

2.减I中染色体发生特殊行为变化的三大时期:

(1)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2)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3)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加倍、减半的时期:

(1)DNA数目加倍:

有丝分裂间期;减I前的间期。

(2)染色体数目加倍:

有丝分裂后期;减Ⅱ后期。

(3)DNA和染色体数目减半:

有丝分裂末期;减I末期;减Ⅱ末期。

4.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制作流程:

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死细胞,不能看到连续分裂过程)

二、失分警示

1.注意DNA含量的不同描述:

(l)细胞内DNA含量:

含细胞核、细胞质。

(2)核DNA含量。

(3)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

2.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类型的注意点(以基因型AaBb的个体为例):

(1)1个精原细胞→2种精细胞。

(2)1个卵原细胞→1种卵细胞。

(3)1个个体→4种配子。

3.中心体加倍时期:

间期,不要误认为是前期。

三、提分关键

1.由细胞质分配方式.判断子细胞类型:

(1)均等分配→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第二极体。

(2)不均等分配→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卵细胞、第二极体。

2.同源染色体的判断方法:

(1)形态相同:

X、Y性染色体除外,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除外。

(2)大小相同:

X、Y性染色体除外。

(3)来源不同:

一条来源于父方,一条来源于母方(通常用不同颜色表示)。

(4)能够配对:

最重要标准。

3.看染色体,巧记细胞分裂时期(乱、间、端、边):

显散乱——前期,在中间——中期,到两端——后期,已分边——末期。

4.“三看法”判断细胞图像分裂方式:

5.减数分裂与异常配子:

(l)减I异常。

配子中会出现同源染色体或等位基因。

(2)减Ⅱ异常。

配子中会出现两条相同染色体或两个相同基因。

必考热点7细胞的分化、癌变、衰老和凋亡

一、答题要素

1.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1)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

(2)细胞分裂:

细胞数目增多,类型不变。

(3)细胞分化:

细胞数目不变,类型增多。

2.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

(1)细胞分化。

①原因:

基因选择性表达。

②特点:

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普遍性。

③结果:

形成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2)细胞全能性。

①原因:

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②特点:

a.全能性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b.受精卵>配子>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③结果:

形成新的个体(标志)。

3.细胞衰老的特征:

核大,色素多,体积小,酶活性低,运输慢,代谢缓。

4.细胞癌变的常考点:

(1)实质:

基因突变。

(2)特征:

①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改变;③膜表面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易分散和转移。

(3)原癌基因:

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4)抑癌基因:

阻止细胞不正常地增殖。

(5)遗传物质:

变化。

而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时不变化。

二、失分警示

1.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1)单细胞生物:

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2)多细胞生物:

两者不同步,但是细胞普遍衰老也意味着个体衰老。

2.细胞分化2个易失分点:

(1)发生细胞分化的细胞内核DNA相同。

(2)mRNA和蛋白质种类有少部分不同。

3.细胞生命历程的6个易失分点:

(l)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是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而不是细胞发育的4个阶段。

(2)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

共同维持生物体内细胞的动态平衡。

(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普遍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而癌细胞中两种基因已发生突变。

(4)细胞的癌变:

是细胞的畸形分化,对机体有害。

(5)细胞衰老和凋亡:

对机体有利,而细胞坏死对机体有害。

(6)细胞凋亡:

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不属于细胞分化。

4.细胞癌变的2个盲点:

(1)细胞癌变是多次基因突变的累加效应,而不是一次基因突变的结果。

(2)癌变细胞还可以逆突变为正常细胞。

三、提分关键

1.牢记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的5个条件:

离体、无菌、营养物质、植物激素和适宜的外界条件。

2.细胞凋亡的用途及实例:

(1)清除多余无用的细胞(如蝌蚪尾巴的消失)。

(2)清除衰老细胞(如皮肤表皮细胞)。

(3)清除体内有害细胞(如癌细胞)。

(4)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如被病毒入侵的细胞)。

3.细胞分化的2个判断标准:

(1)是否有特殊基因(奢侈基因)的表达。

(2)是否含有特殊(或特有)蛋白质。

必考热点8孟德尔遗传定律

一、答题要素

1.基因的分离、自由组合定律:

(1)适用范围:

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

(2)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2.高考常考的特殊分离比的分析: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

①2:

1:

说明显性纯合致死。

②1:

2:

1:

说明不完全显性或共显性。

(2)巧用“合并同类项”推自由组合特殊比值(基因互作):

①9:

(3+3):

1→9:

6:

1→测交后代:

1:

2:

1

②(9+3):

3:

1→12:

3:

1→测交后代:

2:

1:

1

③9:

(3+1):

3→9:

4:

3→测交后代:

1:

2:

1

④(9+3+3):

1→15:

1→测交后代:

3:

1

⑤9:

(3+3+1)→9:

7→测交后代:

1:

3

⑥(9+3+1):

3→13:

3→测交后代:

3:

1

二、失分警示

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种类相同、数量不相等:

(1)雌雄配子都有两种(A:

a=1:

1)。

(2)一般来说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

2.自交≠自由交配:

(1)自交:

强调相同基因型个体之间的交配。

(2)自由交配:

强调群体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

3.常考的2个易失误点:

(1)不要误认为性状分离属于变异:

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的分离所致,不是变异。

(2)不要误认为环境与基因表达无关:

环境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三、提分关键

1.性状显、隐性的2大判断方法:

(1)根据性状分离判断。

相同性状亲本杂交,子代新表现出的性状:

一定为隐性性状。

(2)根据子代分离比判断。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F2性状分离比为3:

1,分离比为“3”的性状为显性。

2.验证遗传两大定律常用的2种方法:

(1)自交法。

①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

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

3:

3:

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

①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

1.则符合分离定律。

②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

1:

1:

1:

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必考热点9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答题要素

1.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DNA分子的结构:

(1)DNA片段:

有2个游离的磷酸,在整个DNA分子中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三者的数目相等。

(2)氢键:

配对的碱基间通过氢键相连,可用解旋酶断裂,也可用高温断裂。

(3)磷酸二酯键:

连接磷酸与相邻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的化学键,可用限制酶或DNA酶切断,可用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连接。

二、失分警示

1.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不同:

(1)生物的遗传物质:

核酸(DNA或RNA)。

(2)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

(3)病毒的遗传物质:

DNA或RNA。

2.DNA与RNA的组成不同:

(1)DNA:

含有碱基T和脱氧核糖。

(2)RNA:

含有碱基U和核糖。

三、提分关键

1.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的计算:

(1)常用公式。

A=T;G=C;

A+G=T+C=A+C=T+C=50%.

(2)“单链中互补碱基和”所占该链碱基数比例=“双链中互补碱基和”所占双链总碱基数比例。

(3)某链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的该比值互为倒数。

2.依据碱基数判断核酸种类:

(1)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

一般为双链DNA。

(2)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

一般为单链DNA或RNA。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用同位素标记的物质不同,标记元素在子代出现的情况不同:

标记元素

标记对象

子代噬菌体标记情况

32P和35S

T2噬菌体

部分含有32P标记;均无35S标记

32P和35S

宿主细胞

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有标记元素

C、H、O、N

T2噬菌体

部分子代噬菌体的核酸中有标记元素

C、H、O、N

宿主细胞

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中均有标记元素

必考热点10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一、答题要素

1.DNA分子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的6个常考点:

(1)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DNA病毒繁殖时。

(2)场所: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真核生物)。

(3)模板:

DNA的两条链。

(4)原料:

4种脱氧核苷酸。

(5)酶:

解旋酶、DNA聚合酶。

(6)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2.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的表达)的4个常考点:

(1)场所:

转录——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的拟核;翻译——核糖体。

(2)模板:

转录——DNA的一条链;翻译——mRNA。

(3)原料:

转录——4种核糖核苷酸;翻译——20种氨基酸。

(4)酶:

转录——RNA聚合酶。

二、失分警示

1.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中的易失分点:

(1)复制和转录。

并非只发生在细胞核中,叶绿体、线粒体、拟核和质粒等处也可发生。

(2)转录的产物:

除了mRNA外,还有tRNA和rRNA,但携带遗传信息的只有mRNA。

(3)翻译过程:

并非所有密码子都能决定氨基酸,3种终止密码子不能决定氨基酸。

2.抓准DNA复制中的“关键字眼”:

(1)DNA复制:

用15N标记的是“亲代DNA”还是“培养基中原料”。

(2)子代DNA:

所求DNA比例是”含15N的”还是“只含15N的”。

(3)相关计算:

已知某亲代DNA中含某碱基m个。

①“复制n次”消耗的碱基数:

m.(2n—1)。

②“第n次复制”消耗的碱基数:

m.2n-1。

三、提分关键

1.中心法则有关过程分析:

(1)分析模板

①模板是DNA:

DNA复制或DNA转录。

②模板是RNA:

RNA复制或RNA逆转录或翻译。

(2)分析原料和产物。

①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DNA复制或逆转录。

②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DNA转录或RNA复制。

③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翻译。

2.有关碱基和氨基酸数目计算的技巧:

(1)图示对应关系:

DNA(基因)→mRNA(密码子,64种)→tRNA(反密码子,61种)

(2)推导:

基因表达过程中,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1/3mRNA中的碱基数目=1/6基因中的碱基数目。

必考热点11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

一、答题要素

1.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1)XY型:

X只能传给女儿,Y则传给儿子。

(2)XX型:

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

向下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1)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2)世代遗传。

(3)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2)隔代交叉遗传。

(3)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二、失分警示

1.并非所有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线粒体、叶绿体、原核细胞等不具有染色体,但是存在遗传基因。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