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优加星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606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优加星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度优加星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度优加星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度优加星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度优加星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优加星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4.docx

《学年度优加星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优加星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优加星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4.docx

学年度优加星教育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冲刺模拟卷4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优加星教育期末复习卷(4)

苏州田家炳中学初二物理上

考试范围:

初二物理上;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叶冬冬老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2.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

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3.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

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色和响度

4.一学期来,我们熟悉了长度、温度、速度等物理量,下列有关数据合理的是()

A.学生期末考试试卷厚度大约150nm

B.人的心脏跳动每十分钟约80次

C.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温度大约是40℃

D.初二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5km/h

5.一件俄制宇航服曾被丢弃在太空.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透过舷窗盯着舱外的宇航服看,感觉自己在向后运动.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宇航服B.自己C.舷窗D.舱内把手

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7.如图所示,是四个通草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示意图,其中小球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相互排斥,那么,关于D球的带电情况是()

A.带正电B.带正电或不带电

C.带负电D.带负电或不带电

8.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人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9.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带负电荷

10.如图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一直走在乙同学的前面

B.甲乙两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同学在0-0.5m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在0-12s内乙比甲的平均速度大

11.如图是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反射,白条纹将光吸收

B.当扫描器照射它时,设备能接收条形码反射的光

C.当扫描器照射它时,能将接收的折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

D.扫描器能识别条形码本身发出的亮暗不同的光

12.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以下四幅光路,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13.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

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时间闪亮一次(即拍一次)。

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

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a/2△t

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t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④

14.某大学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观察药瓶侧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

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

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

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琴声是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16.A图,响尾蛇导弹是靠跟踪敌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对其进行有效功击.

B图,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能使_________发光的原理工作的.

C图,电视遥控器不对准电视机的接收窗口,而对着墙壁也能实现对电视的遥控,这是现象.

17.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________,而具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18.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水滴相当于_________,当水滴滴到图中_______(选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19.如下图,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用针扎一个直径约1mm的小孔,让白炽灯泡发出的光穿过小孔射到白纸上,在白纸上可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灯丝/灯泡)的像,这是_____现象.这是由于_____产生的.向上移动小孔.像的大小变____。

20.如下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而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由于金属盘的温度,使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

2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下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甲车的速度是m/s。

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选填“向前运动”、“向后运动”、“静止”),丙车(选填“静止”或“运动”).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3:

5,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__。

22.如下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当物距为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3.心电图仪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

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

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60次/min。

则甲的心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为_____s,而乙的心率为次/min。

三、实验题

24.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础,完成下列有关测量的问题。

(1)如下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A尺的分度值是mm,由图可知(选填“A”或“B”)尺使用不正确,根据正确使用的尺读出木块的长度为cm.

(2)如下图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选填“甲或乙”)

25.小宇同学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了“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温度的关系”的课题.他做的实验如下:

如下图所示.

(1)图a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先调整固定_______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_的位置.(选填“A”或“B”)

(2)实验中他们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如图b、c,则图中______是沸腾前的情况,_______是水沸腾后的情况。

(3)当水沸腾时,移去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小宇在操作中,发现移去酒精灯,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请指出可能的原因___

(4)如图d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图.

26.(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

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27.如图所示:

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你认为小华的推断对吗?

答:

(2)小华为了检验自己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手上的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移近了一些,若观察纸上呈现的光斑(选填“变大”“先变小后变大”“变小”)则自己的推断是正确.

小明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甲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_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一个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

(5)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蜡烛渐渐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__移动.(填“上”或“下”)

(6)把图甲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7)蜡烛成完整像时,如果用白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则光屛上(选填“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28.一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lcm、长为60cm的玻璃管中注煤油,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封住开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

”,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

(1)”;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

(2)”。

你同意同学的方案。

(2)按照正确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下表,负责记录的同学漏记一次的时间,请你为他填上。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5

10

20

(3)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3)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

(4)气泡在10cm到40cm区间的速度是m/s.

(5)从图像可以看出,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反)比.

图4

2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

______测量时间,以_______测量时间的误差。

(填“减小”或“增大”)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偏________。

(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

(填“变大”“不变”“变小”)

(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四、作图题

30.

(1)完成如图所示甲、乙两图中的光路图;

(2)一条光线射到水面后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线OA如图丙所示,试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作出反射光线。

五、简答题

31.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

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

,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①/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5m/s=km/h.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的震动产生声音,人说话是通过声带的震动发声的,C正确;震动的幅度决定声音的大小(响度),震动的快慢决定声音的音调,B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天宫一号里有空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错误;而天宫一号与地球之间无空气,王亚平的声音必须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A错误。

考点:

声音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

2.B

【解析】

试题分析:

雪和霜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B正确;露和雾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液滴,附着在树叶上聚集称露,漂浮在空气中就是雾,均属于液化现象,故C、D错误。

考点:

水的物态变化

3.A

【解析】

试题分析: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震动的频率(快慢)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震动的幅度决定;而音色指声音的品质,由震动物体的材质决定。

铁护栏的长短不同,敲击后,震动的频率一定不同,长度越大,震动的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故答案选A

考点:

音调响度和音色

4.D

【解析】

试题分析:

长度的单位有km、m、cm、mm、nm等,1km=1000m,1m=100cm,=1000mm=109nm,1mm=1000000nm,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1mm,即100000nm,A错误;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动80次,B错误;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温度大约为26℃,C错误;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1.4m/s,换算1.1m/s=1.4×3.6km/h=5.04km/h,D正确。

考点:

长度,温度,速度

5.A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的相对运动取决于参照物,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即为运动,没有变化则是静止;“感觉自己向后移动”说明自己与参照物之间距离在变大,所以,他选取的参照物应是宇航服。

故A正确。

考点:

参照物,相对运动

6.D

【解析】

试题分析:

光的直线传播会造成不透明物体的后面出现影子,D正确;A、B中筷子“折断”与放大镜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错误;桥的倒影是从桥传来的光线被水面反射形成的,C错误。

考点: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

7.B

【解析】

试题分析:

带电物体都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由此判断,球A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排斥,与球B也相互排斥,而球B与球C也相互排斥,说明它们带有相同电荷(负电荷),球D被球C吸引,可判断其可能带正电荷或不带电。

答案选B

考点:

电荷,电荷的相互作用

8.A

【解析】

试题分析: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表示冰的熔点,正常状态下,冰的熔点为0℃,本题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盐的加入使冰的熔点降低,易拉罐底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水混合物后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故答案选A。

考点:

水的物态变化

9.A

【解析】

试题分析:

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A错误;汤姆生发现电子后,人们认识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C正确;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在摩擦过程中,对电子吸引能力强的物体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对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D正确。

考点:

相对运动,原子,摩擦起电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坐标图反映的是时间路程曲线,从图上可以看出甲乙两条曲线的交点在(7s,0.5m)处,表示两人均用7s走了0.5m,C项正确;7s之前甲在乙后,然后赶上并超过乙,A项错误;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像为一条直线,斜率表示速度,B项错误;12s内甲经过的路程大于乙,故甲的速度大于乙,D项错误。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平均速度

11.B

【解析】

试题分析:

光源能发光,其他物体本身不会发光,之所以被看见,是它们能够将光线反射入人的眼睛,扫描器照射条形码时,发射的光线被反射回扫描器,转化成数字信号,B正确,CD错误;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A错误。

考点:

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人眼看到水中的筷子,是光线从筷子射入人眼,故答案选D

考点:

光的折射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各点的速度都与平均速度相等。

闪光灯每拍一次,经历的时间相同(△t),故①错误,②④正确。

物体在某段路程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该路程的长度除以经过该段路程的时间,③正确。

因此答案选D。

考点:

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选B

考点:

凸透镜成像

15.音调空气声源处

【解析】

试题分析:

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弹吉他时,通过控制琴弦的长短来控制琴弦振动的频率,以改变声音的音调;在现场,琴声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到观众的耳朵内。

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把手机关机或调成振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

考点:

声音的传播,音调,噪声

16.红外线荧光物质光的反射

【解析】

试题分析:

飞机靠喷气式发动机工作来飞行,燃料的激烈燃烧会产生红外线,导弹正是利用识别和追踪红外线来打击飞机的;紫外线能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利用这个原理,在钱币上涂上特定的荧光物质及图案,通过验钞机紫外线的照射,使图案显现出来;遥控器发出的特定光波经墙壁反射后,被电视机的接受装置接收,这个过程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考点:

光的色散,光的反射

17.静电吸引轻小物质

【解析】

试题分析:

电视机工作时,内部的电流在不停的变化,会使屏幕产生大量的静电,而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轻小的灰尘就被吸附在电视机的荧光屏上。

考点:

电荷,电荷的性质

18.凸透镜白色

【解析】

试题分析:

透明的水珠落在手机屏幕上,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性状,相当于凸透镜;白色光是有红绿蓝三种色光共同组成的,故当水滴落在白色区域能同时看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

考点:

凸透镜,光的色散

19.灯丝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大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线在经过不透明物体时会在物体后形成黑暗区域(影子)。

当光线通过不透明物体上的小孔时,会在小孔的对侧形成发光物的像,这就是小孔成像的原理。

白炽灯发出的光是由炽热的灯丝发出的,当光线通过小孔时,就在小孔后的阴影中呈现出灯丝的倒立的像。

向上移动小孔,小孔离白纸的距离变大,物像被扩展,像变大。

考点:

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20.汽化较低液化

【解析】

试题分析:

用火对水加热,水分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热运动加快,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金属盘,热量散失,内能减小,又重新液化变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盘底部。

考点:

水的物态变化

21.4甲丙向后运动静止12:

5

【解析】

试题分析:

运动图像的分析,应首先看纵横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

前一个图像为时间/路程图像,在这个图像中匀速直线运动曲线是一条直线,斜率表示速度。

所以,甲的速度v=s/t=8m/2s=4m/s,乙的速度是1m/s;后一个图像为时间/速度图像,丙的速度一直保持4m/s。

甲和丙速度相同,乙较慢。

以甲为参照物,乙在甲的后面,并且越来越远(向后运动),丙为静止;由v=s/t可知t=s/v,两者路程之比为3:

5,速度之比为1:

4,所用时间之比就是12:

5

考点:

速度,相对运动

22.10放大镜

【解析】

试题分析:

凸透镜成像(实像)实验中,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当物距在二倍焦距时,像距也在二倍焦距处。

由此判断20cm为凸透镜的二倍焦距,该凸透镜的焦距应该是10cm。

物距为5cm,位于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放大镜的应用。

考点: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3.175

【解析】

试题分析:

甲的心率为60次/min,表示每分钟(60s)心脏跳动60次,即心脏每跳动一次经历的时间为1s。

心电图纸上每小格代表的时间相同,从甲图得知1min代表的距离为25mm×60=1500mm,则乙的心率就是1500mm/20mm=75次/min。

考点:

速度

24.

(1)1B2.20

(2)热胀冷缩乙

【解析】

试题分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指刻度尺上最小格代表的长度。

A尺中1cm分成10小格,每格(分度值)表示1mm;测量时,应将刻度尺的刻度贴近待测物体,B尺使用不正确;读数时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木块的长度为2.20cm。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温度升高,液体体积变大,沿玻璃管上升,示数变大。

温度下降,液体体积变小,示数减小。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沸水的温度为100℃左右,应选用实验室用温度计(乙)测量。

考点:

刻度尺,温度计

25.

(1)BA

(2)cb

(3)水的沸腾需要吸热(必须不断吸热才会保持沸腾)石棉网温度高于烧杯

(4)丙

【解析】

试题分析:

(1)安装加热装置时,应先调节固定铁圈B的高度,用酒精灯的外焰对烧杯加热,通过调节铁夹A的高度确定温度计的位置,避免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部;

(2)水沸腾前,水温不均匀,上面温度低,下面温度高,由烧杯底部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遇冷体积收缩变小,如c所示。

沸腾后,上下温度均匀,气泡上升,压强变小,体积增大,如b;(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不断加热;当石棉网的温度高于烧杯的温度时,停止酒精灯加热后,石棉网通过热传递可以为烧杯继续提供热量;(4)水沸腾时,虽然需要不断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丙图正确。

考点:

沸腾,水的沸腾实验操作

26.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未点燃像与物大小相等

(3)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4)不能(5)实验次数太少,不便于总结规律

【解析】

试题分析:

(1)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可以看到像的同时,看到玻璃后的蜡烛。

让玻璃后的蜡烛与镜前蜡烛的像重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玻璃后的蜡烛不能点燃,通过观察,使镜前蜡烛火焰的像落在玻璃后的蜡烛上,玻璃后的蜡烛就与像完全重合。

这就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平面镜成像规律中,物体与像的连线与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