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理综化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9601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理综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天津理综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天津理综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天津理综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天津理综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理综化学.docx

《天津理综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理综化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理综化学.docx

天津理综化学

2017天津理综化学

总分数100分时长:

90分钟

题型

单选题

综合题

题量

6

4

总分

36

64

 

第Ⅰ卷(共6题,总计36分)

1.(6分)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2.(6分)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

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3O5

B.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色

C.1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molBr2

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1种

3.(6分)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

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4.(6分)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5.(6分)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NH3>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

Cl>C>Si

D.用中文“

”(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6.(6分)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

Ni(s)+4CO(g)⇌Ni(CO)4(g)。

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

已知:

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

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

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C.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第Ⅱ卷(共4题,总计64分)

7.(14分)某混合物浆液含有Al(OH)3、MnO2和少量Na2CrO4。

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见图),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

回答Ⅰ和Ⅱ中的问题。

(1)(10分)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反应①所加试剂NaOH的电子式为____1____。

B→C的反应条件为____2____,C→Al的制备方法称为____3____。

(2)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l2.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填序号)____4____。

a.温度         b.Cl﹣的浓度       c.溶液的酸度

(3)0.1mol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4.2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5____。

(2)(4分)含铬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

(4)用惰性电极电解时,CrO42-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____1____,分离后含铬元素的粒子是____2____;阴极室生成的物质为____3____(写化学式)。

8.(18分)2﹣氨基﹣3﹣氯苯甲酸(F)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制备流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共有____1____种,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2____。

(2)(4分)B的名称为____1____。

写出符合下列条件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2____。

a.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互为邻位   b.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3)(2分)该流程未采用甲苯直接硝化的方法制备B,而是经由①②③三步反应制取B,目的是____1____.

(4)(4分)写出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1____,该步反应的主要目的是____2____。

(5)(4分)写出⑧的反应试剂和条件:

____1____;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2____。

(6)(2分)在方框中写出以

为主要原料,经最少步骤制备含肽键聚合物的流程.

9.(18分)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AgNO3基准物4.2468g(0.0250mol)后,配制成250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配制并标定100mL0.1000mol•L-1NH4SCN标准溶液,备用。

Ⅱ滴定的主要步骤

a.取待测NaI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

b.加入25.00mL0.1000mol•L-1AgNO3溶液(过量),使I﹣完全转化为AgI沉淀。

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

d.用0.1000mol•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AgSCN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消耗NH4SCN标准溶液体积/mL

10.24

10.02

9.98

f.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1____.

(2)(2分)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____1____.

(3)(2分)滴定应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1____。

(4)(4分)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____1____,说明理由____2____。

(5)(4分)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____1____mL,测得c(I﹣)=____2____mol•L-1。

(6)(2分)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1____。

(7)(2分)判断下列操作对c(I-)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____1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____2____。

10.(14分)H2S和SO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回答下列方法中的问题。

Ⅰ.H2S的除去

方法1:

生物脱H2S的原理为:

H2S+Fe2(SO4)3

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

2Fe2(SO4)3+2H2O

(1)(2分)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____1____。

(2)(2分)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____1____。

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2____。

(3)(2分)方法2:

在一定条件下,用H2O2氧化H2S

(3)随着参加反应的n(H2O2)/n(H2S)变化,氧化产物不同。

当n(H2O2)/n(H2S)=4时,氧化产物的分子式为____1____.

(4)(4分)Ⅱ.SO2的除去

方法1(双碱法):

用NaOH吸收SO2,并用CaO使NaOH再生

NaOH溶液

Na2SO3溶液

(4)写出过程①的离子方程式:

____1____;CaO在水中存在如下转化:

CaO(s)+H2O(l)

Ca(OH)2(s)⇌Ca2+(aq)+2OH-(aq)

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简述过程②NaOH再生的原理____2____.

(5)(4分)方法2:

用氨水除去SO2

(5)已知25℃,NH3•H2O的Kb=1.8×10﹣5,H2SO3的Ka1=1.3×10-2,Ka2=6.2×10-8.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L-1,溶液中的c(OH-)=____1____mol•L-1。

将SO2通入该氨水中,当c(OH-)降至1.0×10﹣7mol•L-1时,溶液中的c(SO32-)/c(HSO3-)=____2____。

 

2017天津理综化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Ⅰ卷(共6题,总计36分)

1.(6分)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解析】A.石灰与酸反应生成钙盐,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钠盐和二氧化碳,故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酸,故A正确;B.铝盐、铁盐都能水解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胶体,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B正确;C.氯气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不能与Cu2+、Hg2+反应生成沉淀,对重金属离子没有作用,故C错误;D.烧碱可与铵根离子反应产生氨气,则可用烧碱处理高浓度的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故D正确。

【答案】C

2.(6分)汉黄芩素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

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3O5

B.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色

C.1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1molBr2

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1种

【解析】A.汉黄芩素的分子式为C16H12O5,故A错误;B.含酚﹣OH,遇FeCl3溶液显色,故B正确;C.酚﹣OH的邻对位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2molBr2,故C错误;D.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后,该分子中官能团碳碳双键、羰基均减少,故D错误。

【答案】B

3.(6分)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

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解析】A.光能转化为电能,不发生化学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故A选;B.发生原电池反应,本质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发生电解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发生氧化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答案】A

4.(6分)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解析】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加热将原物质除去,不能除杂,故A错误;B.蒸发时促进氯化铝水解,生成的盐酸易挥发,则应在HCl气流中蒸发结晶,故B错误;C.苯甲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应趁热过滤后,选择重结晶法分离提纯,故C错误;D.氯气与NaBr、NaI反应分别生成溴、碘,在四氯化碳中的颜色不同,则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4萃取后观察颜色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5.(6分)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NH3>SiH4

B.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C.如图所示实验可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

Cl>C>Si

D.用中文“

”(ào)命名的第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

【解析】A.非金属性O>N>Si,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2O>NH3>SiH4,故A正确;B.H与F、Cl等形成共价化合物,与Na等形成离子化合物,则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可形成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C.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HCl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Cl、C的非金属性,故C错误;D.目前周期表中112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的IIB族,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则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0族,故D正确;故选C。

【答案】C

6.(6分)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

Ni(s)+4CO(g)⇌Ni(CO)4(g)。

23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

已知:

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

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

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第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

C.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解析】A.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则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故A错误;B.Ni(CO)4的沸点为42.2℃,应大于沸点,便于分离出Ni(CO)4,则一阶段,在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50℃,故B正确;C.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可知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大,故C错误;D.达到平衡时,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达到平衡时4v生成[Ni(CO)4]=v生成(CO),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第Ⅱ卷(共4题,总计64分)

7.(14分)某混合物浆液含有Al(OH)3、MnO2和少量Na2CrO4。

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见图),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

回答Ⅰ和Ⅱ中的问题。

(1)(10分)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反应①所加试剂NaOH的电子式为____1____。

B→C的反应条件为____2____,C→Al的制备方法称为____3____。

(2)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l2.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填序号)____4____。

a.温度         b.Cl﹣的浓度       c.溶液的酸度

(3)0.1mol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4.2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5____。

(2)(4分)含铬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

(4)用惰性电极电解时,CrO42-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____1____,分离后含铬元素的粒子是____2____;阴极室生成的物质为____3____(写化学式)。

【解析】

(1)

(1)NaOH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B为Al(OH)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铝,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可得到铝;

(2)反应涉及的条件为加热,加热下可反应,另外加热硫酸,氢离子浓度变化,可知影响的因素为温度和氢离子浓度,故答案为:

ac;

(3)0.1molCl2与焦炭、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的液态化合物,放热4.28kJ,由质量守恒可知还原性气体为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g)+TiO2(s)+2C(s)

TiCl4(l)+2CO(g),则2mol氯气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4.28kJ=85.6kJ,

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l2(g)+TiO2(s)+2C(s)

TiCl4(l)+2CO(g)ΔH=-85.6 kJ/mol。

(2)电解时,CrO4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移动,从而从浆液中分离出来,因存在2CrO42-+2H+

Cr2O72-+H2O,则分离后含铬元素的粒子是CrO42-、Cr2O72-,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NaOH。

【答案】

(1)

加热(或煅烧)

电解法

ac

2Cl2(g)+TiO2(s)+2C(s)

TiCl4(l)+2CO(g)  ΔH=-85.6 kJ/mol

(2)在直流电场作用下,CrO4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室移动,脱离浆液

CrO42-、Cr2O72-

NaOH和H2 

8.(18分)2﹣氨基﹣3﹣氯苯甲酸(F)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制备流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共有____1____种,共面原子数目最多为____2____。

(2)(4分)B的名称为____1____。

写出符合下列条件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2____。

a.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互为邻位   b.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

(3)(2分)该流程未采用甲苯直接硝化的方法制备B,而是经由①②③三步反应制取B,目的是____1____.

(4)(4分)写出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1____,该步反应的主要目的是____2____。

(5)(4分)写出⑧的反应试剂和条件:

____1____;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2____。

(6)(2分)在方框中写出以

为主要原料,经最少步骤制备含肽键聚合物的流程.

【解析】

(1)甲苯含有1个甲基,苯环左右对称,则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共有4种,苯环为平面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结合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甲基上可有1个H与苯环共平面,共13个。

(2)B为2﹣硝基甲苯或邻硝基甲苯,对应的同分异构体:

a.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互为邻位,b.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应含有酯基,且为甲酸酯,另外一种官能团为氨基,可能为

(3)如采用甲苯直接硝化的方法制备B,硝基可取代甲基对位的H原子,目的是避免苯环上甲基对位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

(4)由结构简式可知反应⑥为取代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该步反应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氨基被氧化。

(5)⑧为苯环的氯代反应,应在类似苯与溴的反应,反应条件为Cl2/FeCl3(或Cl2/Fe),F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

(6)

可水解生成

,含有氨基、羧基,可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

【答案】

(1)4

13

(2)2﹣硝基甲苯或邻硝基甲苯

(3)避免苯环上甲基对位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

(4)

保护氨基

(5)Cl2/FeCl3(或Cl2/Fe)

羧基

(6)

9.(18分)用沉淀滴定法快速测定NaI等碘化物溶液中c(I-),实验过程包括准备标准溶液和滴定待测溶液。

Ⅰ准备标准溶液

a.准确称取AgNO3基准物4.2468g(0.0250mol)后,配制成250mL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备用。

b.配制并标定100mL0.1000mol•L-1NH4SCN标准溶液,备用。

Ⅱ滴定的主要步骤

a.取待测NaI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

b.加入25.00mL0.1000mol•L-1AgNO3溶液(过量),使I﹣完全转化为AgI沉淀。

c.加入NH4Fe(SO4)2溶液作指示剂。

d.用0.1000mol•L-1NH4SCN溶液滴定过量的Ag+,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AgSCN沉淀后,体系出现淡红色,停止滴定。

e.重复上述操作两次.三次测定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消耗NH4SCN标准溶液体积/mL

10.24

10.02

9.98

f.数据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将称得的AgNO3配制成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1____.

(2)(2分)AgNO3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的原因是____1____.

(3)(2分)滴定应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1____。

(4)(4分)b和c两步操作是否可以颠倒____1____,说明理由____2____。

(5)(4分)所消耗的NH4SCN标准溶液平均体积为____1____mL,测得c(I﹣)=____2____mol•L-1。

(6)(2分)在滴定管中装入NH4SCN标准溶液的前一步,应进行的操作为____1____。

(7)(2分)判断下列操作对c(I-)测定结果的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若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测定结果____1____。

②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则测定结果____2____。

【解析】

(1)配制硝酸银标准溶液时,所使用的仪器出需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250mL(棕色)容量瓶及定容时需要的胶头滴管;

(2)硝酸银标准溶液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保存是因为硝酸银见光分解;

(3)滴定应在pH<0.5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抑制铁离子的水解,防止因铁离子的水解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

(4)b和c两步操作不能颠倒,若颠倒,铁离子与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指示剂耗尽则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5)根据所提供的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误差较大,应舍去,二、三组数据取平均值即可,所以所消耗的NH4SCN溶液平均体积为10.00mL,n(AgNO3)=25.00×10-3L×0.1000mol•L-1=2.5×10-3mol,n(NH4SCN)=0.1000mol•L-1×10.00×10-3L=1.00×10-3mol,则c(I-)×0.25L=2.5×10-3mol-1.00×10-3mol,c(I-)=0.0600mol•L-1;

(6)装入NH4SCN标准溶液,应避免浓度降低,应用NH4SCN标准溶液进行润洗,故答案为:

用NH4SCN标准溶液进行润洗;

(7)反应的原理为c(AgNO3)×V(AgNO3)=c(NH4SCN)×V(NH4SCN)+c(I-)×V(I-),①若在配制AgNO3标准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有少量溅出,则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偏低,则n(NH4SCN)偏小,测定c(I-)偏大,故答案为:

偏高;①若在滴定终点读取滴定管刻度时,俯视标准液液面,造成读数偏小,则n(NH4SCN)偏小,测定c(I-)偏大,故答案为:

偏高。

【答案】

(1)250mL(棕色)容量瓶、胶头滴管

(2)避免AgNO3见光分解

(3)防止因Fe3+的水解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

(4)否(或不能)

若颠倒,Fe3+与I﹣反应,指示剂耗尽,无法判断滴定终点

(5)10.00

0.0600

(6)用NH4SCN标准溶液进行润洗

(7)偏高

偏高

10.(14分)H2S和SO2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工业上采取多种方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回答下列方法中的问题。

Ⅰ.H2S的除去

方法1:

生物脱H2S的原理为:

H2S+Fe2(SO4)3

S↓+2FeSO4+H2SO4

4FeSO4+O2+2H2SO4

2Fe2(SO4)3+2H2O

(1)(2分)硫杆菌存在时,FeSO4被氧化的速率是无菌时的5×105倍,该菌的作用是____1____。

(2)(2分)由图1和图2判断使用硫杆菌的最佳条件为____1____。

若反应温度过高,反应速率下降,其原因是____2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