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556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x

《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docx

武陵文化展策展方案

 

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

The8thChina(Chongqing)internationalgardenEXPO

“武陵文化”展览策划书

(讨论稿)

 

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会武陵文化展筹备工作组

2011年9月

 

序言

 

武陵山地区地跨湘、鄂、黔、渝三省一市,是土家族、苗族、仡佬族、侗族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

这里是民族文化的大观园,更是地质奇观的荟萃之地。

千百年来,各民族同胞荣辱与共、血脉相连,在此相濡以沫,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片荆楚文化与巴渝文化的交汇地,巴渝文化的豪放、坚韧,荆楚文化的婉约、绮丽,在神秘的武陵山地区交融会聚。

原始古朴的山歌民谣,丰富瑰玮的神话传说,刚健奔放的民间舞蹈,别致繁复的生活仪式,放达热烈的节日聚会,神秘怪异的巫傩戏剧,以及奇特的民居,多样的饮食,争奇斗艳的工艺美术……立体而完整地体现了包括渝东南在内的武陵山地区“平和、绮丽,刚毅、瑰玮”的民族文化气质和特征。

重庆市东南地区,是武陵山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要民族构成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与湖北恩施、与湖南湘西、贵州铜仁等地同属武陵山区。

山之同脉者,魂之同在;水之同源者,魄之相依。

特殊的地缘构成了武陵文化现象。

博大与神秘、淳朴与美丽。

外在气质与内在秉赋,充分展示了武陵文化的独特魅力。

武陵文化展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也基于此。

 

一、展览概况

1、展览背景

2、目标预设

3、策展理念

4、展览内容

5、展区分布

6、组织体系

二、武陵文化概述

1、武陵山概念

2、武陵文化定位

3、武陵文化特质

4、土家族文化

5、苗族文化

6、关于黔江文化

三、展览大纲

1、序厅

2、主展区——武陵文化概览(文广局)

2.1、历史文化篇

2.2、黔江文化发展成就篇

2.3、土家族文化篇

2.4、苗族文化篇

3、黔江旅游厅(旅游局)

4、武陵之旅及旅游商品展(旅游公司)

5、武陵山饮食文化展(文广局)

6、武陵山茶文化展(蓬江食品)

7、木雕根艺展(多人合展)

8、今日黔江—发展成就展(宣传部)

9、宜居黔江(市政园林局)

10、武陵当代书画艺术展(文联)

11、武陵山文献展(文联)

12、民间工艺、民族服装(民宗委)

四、布展意见

1、总体风格

2、技术要求

2.1、场景气氛和场馆装饰

2.2、引导系统

2.3、模拟场景

2.4、互动内容

3、宣传组织

4、展出管理

5、展后利用

五、经费概算

1、展出活动经费

2、前期征集经费

3、设计布展经费

 

一、展览概况

 

1、展览背景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容最丰富的风景园林与花卉盆景行业综合性国际盛会。

第八届国际园林博览会将于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重庆市举办。

本届园博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

本届园博会办会宗旨是“促进全国城市园林绿化质量的提升和园艺的发展,推动新材料、新工艺、新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探索并实践市场化办会的新途径,引导社会对未来和谐人居环境的关注与追求”。

重庆园博园位于两江新区核心地带。

3300亩的园博园中,有800亩将是水体面积,园中共容纳100个分园,由各省级单位及国际友好城市自建代表当地特色的园林。

本次园博会的办会原则是:

“突出特点,汇集精品;参与度高,引领园林发展;勤俭办会,优质高效;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园博园分为入口主题展示区、传统园林集锦区、国际园林展示区、未来园林展示区、三峡生态展示区、景观生态体验区六大展区。

目前,园博会筹备工作正抓紧展开。

市政府印发了第八届园博会活动总体方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自审查巴渝园规划是我市为本届园博会隆重推出展示巴渝文化特色的园林”。

根据市政府凌月明副市长指示,要在巴渝园举办展示我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展览活动,并明确提出举办武陵文化展。

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博览园建设活动指挥部与与相关单位、个人就书画、摄影、文艺演出、李岚清素描、何智亚摄影作品和武陵文化、渝北民俗风情展进行了沟通协调,达成了一致意见。

指挥部于2011年7月4日向黔江区人民政府来函(重园博函[2011]24号),请黔江区在重庆园博园的巴渝园B院二、三层举办武陵文化展览。

巴渝园内共有10个展示巴渝建筑文化特色的院落构成,园区濒临800亩龙景湖,其B院正是在湖滨绝佳位置,在同院一楼展出的是李岚清素描展,使武陵文化展更显重要。

黔江区作为武陵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域,具有浓郁的土家文化、苗族文化、特色产品文化,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土特产资源,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

为此,黔江区政府决定牵头在会展开幕期间(2011年11月19日起)代表重庆市在巴渝园B院二、三层举办武陵文化展览。

2、目标预设

作为本届园博会开幕式活动的重要组成单元,武陵文化展紧临李岚清素描、何智亚巴渝古镇摄影展和渝北民俗风情展,有着重要的区位优势和特殊的展示效果。

计划展出时间:

2011年11月19日至12月19日,为期一个月。

根据区政府吴忠区长、刘承升副区长和张光平副区长批示,要求本次展出由黔江区文广新局局牵头,区市政园林等部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黔江区将悉心组织举办武陵文化展,为园博会增光添辉,增注文化内涵,充分展示武陵文化特色。

武陵文化展对于向全国和全世界展示武陵山区各民族的独特风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地方特色文化,塑造重庆区域文化品牌,尤其对于黔江区的民族文化建设、旅游产业培育、提升黔江形象,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为达到这一目标和要求,筹备工作小组应在展览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精心策划,精心运作,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效益。

让世界了解黔江,使黔江走向世界。

3、策展理念

环山拥水、历史悠久的黔江区生态环境优越,拥有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武陵文化展意在向世人展示远离尘嚣的清凉之都——黔江,是“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文化富集,物产丰富”的桃园胜境。

武陵文化展将告诉人们:

黔江区曾经是地区行政中心所在地,经过土家、苗、汉各族同胞的世代创造和多年积累,客观上已成为渝东南民族聚居区的区域性中心。

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渝东南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黔江精神。

武陵文化展要具备浓郁的地域特色。

设计上将巴渝园B院建筑形体融入到整个展出风格之中,设计中要尽量运用竹、木效果材料和园林素材,也体现“世外桃园”的意境。

4、展览内容

在武陵山区,长期世居着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群,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文化。

武陵文化是武陵山区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区域特点的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包括:

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等;精神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宗教、风俗等内容。

根据园博园指挥部的意见,综合我区宣传需要,我们将武陵文化展览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⑴序厅。

序厅为武陵文化展的主入口设计,内容包括迎宾、武陵区位示意图、资料索取、参观引导、旅游商品及宣传文献展销、序赋等。

⑵主题展区。

这部分为武陵文化展的核心内容,设于二楼中庭一周四厅之内。

内容分为历史文化篇、黔江文化发展成就篇、土家族文化篇、苗族文化篇四个部分。

其中历史文化篇为作开篇,将展示神秘的武陵山文化历史、文化名人,重要史实等,四篇均以图文方式,展示武陵山土家族文化、苗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展示黔江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其中包括黔江公共文化事业概况、文化遗产、非物等方面的成就。

⑶旅游展。

主要集中在B院三楼,黔江旅游厅内以图文、多媒体等方式全面展示黔江景区景点、旅游资源和旅游招商投资推介;武陵之旅厅侧由区旅游天地公司进行宣传,并在门厅一则进行旅游商品展销;旅游展部分还包括武陵山饮食文化展、武陵山茶文化展和多人合展的木雕根艺展等内容,其中武陵山茶文化展作为参展互动设置,让参观者免费用茶。

⑷专题展。

在本次展出中,设置6个专题展厅。

今日黔江——发展成就展,以图文方式展示黔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多以多媒体方式展播黔江相关专题片;宜居黔江——市政园林成就展由区市政园林局组织图文素材,主要展示黔江人居环境,以配合园博会中心内容;武陵当代书画艺术展拟向渝东南五区县约稿展出书法、国画作品100件;武陵山文献展侧主要以实物和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武陵山区的文化成果,以书展为主,推介武陵山作家群和艺术家群体;民间工艺展、民族服装服饰展两个专题展拟由区民宗委、民族博物馆组织借调展品,以实物、模型、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武陵山民族服装服饰和西兰卡普等民间工艺品。

各分部展出内容要相互补充,避免图片、展品的重复,各厅内容要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在具体内容选择上要突显“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文化富集,物产丰富”的桃园胜境理念;题材要以黔江为主体,酉、秀、彭、石四县重要内容为补充,贵州、湖南、湖北周边地区为参考,以突显黔江作为渝东南区域性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5、展区布局

按文化、旅游、专题等类型进行合理布局,固定展厅和生活化、场景化展示相配套,做到结构多样化,布局合理化,实现动静结合,手法多样。

布局中要注意动静分区,不让有声响的展示内容安排在临近,减少相互间的影响和干扰。

初步分布如图:

巴渝园B#院三楼平面布置图

巴渝园B#院二楼平面布置图

6、组织体系

为加强武陵文化展活动筹备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武陵文化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同时,还要组建各专项筹备组,分头开展准备工作。

特别是展品的借调、征集工作。

建议如下:

工作组及专项展

责任人

工作任务

工作协调组

刘承义、崔建明

负责协调各组征集,组织现场活动

策展工作组

陈彤、罗志义

负责展出策划和设计工作;负责主题展、文献展、当代书画艺术展等专项展出设计

旅游宣传类展览

旅游局、天地公司

负责旅游展部分的现场活动;组织旅游商品、特产、茶文化、饮食展、木雕根艺

书画展、作家书展

区文联

负责征集书画作品、出版物,作者资料

民族服装及工艺品展

区民宗委、民族博物馆

负责民族服装、服装模型和民族民间工艺品展品组织、借调

今日黔江发展成就展

区委宣传部

负责本专项展的文案起草(图片统一征集)

市政园林展

区政园林局

负责本专项展的文案起草(图片统一征集)

武陵文化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和人员要根据每项活动的内容和特点,按照本方案明确的时间、内容、要求和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各分项展览筹备工作。

领导小组应建立本活动筹备工作的考核奖励机制,对组织工作有力、完成任务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不落实、造成负面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工作进度计划

完成时间

主要工作任务

责任单位或人

9月5日前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筹备工作小组、抽调活动工作人员,完成现场实测和初步论证,编制活动工作方案和策展书初稿。

9月10日前

审定工作方案、策展方案;展出公司招标。

9月20日前

策展方案修改、优化,活动方案、经费预算报批。

召开由文广局、市政园林局、文联、旅游局、民宗委、旅游天地公司等参与的展出工作协调会。

9月25日前

展出方案初审,展出公司选定,签定展览工程合同。

10月1日前

宣传部、市政办、旅游局、天地公司等各专题展文案任务单位完成文案写作并交筹备组。

文联寄发书画展、书展邀请函,与周边县文联取得联系;对重点作者进行电话勾通和邀请。

展出方案终审,展出公司开始生产加工。

10月15日前

筹备组完成各展厅文案和图片的创作、征集、画面设计,与展出公司进行接洽和研究,完成细节设计

文联与周边县进行征稿进度联系,开始收作品

10月30日前

完成前期加工、设计、制作等准备工作。

发放现场工作证,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进行展场入场检查。

11月5日前

现场布展工作入场。

工作组确定。

招聘导引员、保安、礼仪、周末志愿者等现场工作人员。

文联、民宗委征集、调借的展品到位,送往现场

11月15日前

现成布展完成,进行现在验收,整改优化

11月19日起

开展

12月20日

拆场,展品装箱交运,场馆移交。

 

二、武陵文化概述

 

1、武陵山概念

武陵山地区系指以贵州铜仁地区梵净山山脉延绵的地区,主要包括湘、鄂、渝、黔四省一市边区。

具体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市所辖五个区县:

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

“武陵”也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一个区划概念。

起始于汉代所设的武陵郡,治义陵(今湖南溆浦县南),后汉移至临沅(今湖南常德县西)。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武陵”作为区划名称时改时复,延至宋以后。

元朝开始,历史上的“武陵郡”划归于湘、鄂、川、黔四省管辖,于是“武陵”被湘、鄂、川、黔边区所代替。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行政区划分如何变化,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30多个民族族群已经形成了具有共同地理和文化特征的民族地区。

武陵地区总人口1420万人,其中土家族670万人,汉族480万人,苗族200万人,其他少数民族共计7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66.25%,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排在西藏和新疆之后),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

武陵山区有着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生活、民族问题等特征。

2、武陵文化定位

文化是人们创造的物态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它由物态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方面组成。

武陵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土家族、苗族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地域性文化。

早在史前时期,武陵地区就已经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地域文化。

土家族、苗族是武陵地区主要的世居民族,他们不仅世居于这一地区繁衍和发展,而且其人口占这一地区总人口的61.2%。

因此,土家族、苗族文化表现了武陵地区文化的主体特征,尽管汉族文化大量进入武陵地区,与土家族、苗族互动频繁,对该地区文化影响很大,但武陵地区仍不失作为民族地区具有的文化个性。

武陵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其直接源头是先秦时期的“南蛮文化”。

夏、商、周三代,武陵地区濮、巴、楚、苗、越等“南蛮”创造了有别于中原文化的民族文化。

“武陵文化”形成的标志是汉晋时期武陵郡的建立和《桃花源记》的问世。

武陵文化许多因素与先秦时期濮文化、巴文化、楚文化、苗文化、越文化有历史渊源关系,这些文化都曾影响武陵文化,致使武陵文化具有多样性,从而形成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象。

3、武陵文化特质

从地理形态来看,武陵地区是中国最典型的山区,因此,武陵地区的地域文化也体现为独具特色的山地文化。

由于武陵山一带是中国巫鬼文化的发源地,故而武陵地区的地域文化又是一种神秘浪漫的文化。

明清时期,地方志对武陵山区的崇巫尚鬼习俗作了大量的记载,现在富于神秘性的傩文化在武陵地区民间还大量存在,如土家族、苗族民间的还傩愿、傩堂戏、还坛神等。

我们从屈原的《九歌》、《山鬼》、顾彩的《天下郡国利弊书》以及沈从文的作品中可以领略武陵地区地域文化的神秘意蕴。

这种神性、魔性正是武陵地区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

武陵地区除土家族、苗族、汉族外,还生活着侗族、瑶族、彝族、侗族等少数民族,这种文化生态对武陵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它使得这一地区中的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民族文化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吸收汉、瑶、侗等民族的文化,形成武陵地区的土家、苗族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多民族文化构成的多元文化。

4、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是武陵地区的世居民族,也是人口最多的主体民族。

古代巴人是土家族的主要源头之一,而湘西土著或濮人是土家族的另一个主要源头。

这两个源头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通过融合其他一些外来民族的部分成员在唐末形成的一个较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土家族。

因此,武陵地区是土家族孕育、成长、发展的地方。

特态文化。

正由于武陵地区这种特殊性,使得土家族在其物态文化方面有其显著的特征:

一是生产、生活、器具的竹木化及其形状的特殊性。

武陵地区气候宜人,森林资源丰富,聪明勤劳的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器具多就地取材,用各种木材和竹子制成水桶、水缸、床、椅子、箩筐等;二是以吊脚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这与武陵地区主要是山地,加之气候湿润,毒虫猛兽较多,其建筑就依山而建,适应山地地势,楼上住人,楼下放东西或喂牲畜,而且可防潮及抵御毒虫猛兽的侵袭。

三是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纺织及其制品文化。

这反映了土家人聪明智慧和爱美的心里特征,而这些特征又与当地自然生态紧密相联。

西兰卡普俗称土花铺盖,用麻织成,上面织有多种图案。

其图案有三类:

一类是取材于自然的图案,如虎豹斑纹、锦鸡彩羽、蟒蛇赤章等,这些是武陵地区人们崇拜的动物类;一类是取材于物体图形,如墙边花、方形叠坡图案、弧形图案、水波纹图案等及其组合图案,这些都是当地自然界形成的印象美图案。

另一方面是以靛蓝、黑、青为基调色彩,配以多种彩色,形成五彩缤纷的姿态,各种图像配以多样颜色使其极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制度文化。

因为武陵地区这种自然环境使土家族经济也明显地表现出山地经济的这一特征,主要有采集经济、渔猎经济、农耕经济等。

从而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武陵地区特色的土家族经济制度文化:

即采集文化、渔猎文化和农耕文化。

采集文化源于采集生产,因植物为人们提供可食可用之物。

所以采集生产主要是以天然的植物为生产对象。

渔猎文化是源于武陵地区渔猎经济生活,主要表现在猎神崇拜,山神崇拜,赶仗和放闹等方面,这些都在《酉阳州志》中有记载。

农耕文化源于农耕经济,唐宋以后,农耕经济在武陵地区得到很大发展。

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农耕经济占绝对地位。

而这里的农耕经济是以旱粮作物种植为主的,因而,在长期农耕经济生活中,土家人产生了具有武陵地区农耕经济特点的农耕文化,主要表现在,太阳神崇拜、雨神崇拜,土地神崇拜、牛崇拜、谷神崇拜、农耕歌谣、农耕谚语、农耕风俗、饮食文化等方面。

其内容十分广泛并极富民族和地方特色。

精神文化。

土家族精神文化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图案学科(如白虎带崇拜等),二是信巫鬼、重人祠:

三是有特色的土家歌舞,体育文化,如跳丧歌舞、哭嫁歌舞、摆手舞,各种情歌(如龙船调),以及口传和习俗文化等等。

5、苗族文化

武陵地区还有一个占据重要地位的世居少数民族——苗族,它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族源可上溯到远古时代的“九黎”、“苗族”、“南蛮”。

这三个古老的民族集团是苗族最早的祖先。

真正的苗族形成是三苗部落联盟被尧、舜、禹击败之后,再次被迫大规模徙往西北和荆襄一带,即所谓窜三苗于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放欢兜于崇山(今武陵山地区)。

唐宋以后,由于苗族不断显示其影响,引起封建王朝的注意,各代中央王朝与苗族的接触日益频繁,对苗族的认识逐步加深,于是“苗”遂从若干少数民族混杂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民族而被重视。

唐代樊绰《蛮书》中有“黔、泾、巴、夏,四邑苗众”的记载。

物态文化。

苗族也有具有鲜明特色的物态文化,主要体现在:

一是以竹器和铁器为主要的山地耕作工具和生活器具的文化,如其中最有苗族特色的是竹器中的背篓、挑篓。

它们都与地方自然资源,地理特征,生态资源分不开;二是典型干栏式吊脚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

苗族的吊脚楼保持着自己的本质特征,同时又吸收了土家族吊脚楼的建筑风格;三是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苗族服饰、装饰都很耀眼,如其佩饰银器,在保持总体风格情况下,又因地域的不同,而在颜色或微小格调上有一定区别。

苗族服装的五彩缤纷,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特有的心理素质和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特征。

精神文化。

武陵地区苗族的精神文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习俗文化。

最典型是婚姻习俗、丧葬习俗和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

这些习俗也因地方不同而有异,即有地域文化特色。

二是图腾崇拜,武陵地区苗族主要有两个图腾崇拜,即盘瓠图腾崇拜和牛图腾崇拜。

苗族的“牛王节”则是武陵地区苗族的牛图腾崇拜的最好证明。

制度文化。

武陵地区苗族的制度文化与土家族的制度文化体现在经济制度上是基本相同的,因为经济制度与地方、地理、生态环境直接相关。

6、关于黔江文化

黔江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典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山歌“南溪号子”,吹打乐“薅草锣鼓”,特色乐器“咚咚奎”等。

民间舞蹈以摆手舞最具代表性,其他还有铜铃舞、竹梆舞、打绕棺、板凳龙舞等。

民间文学主要形式有歌谣、谚语、传说、故事等。

民间手工艺术制品以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最为绚丽。

文物富集是黔江又一大特点,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个,文物点408个,馆藏文物1200件,3级以上珍贵文物46件。

区内文化遗存中,有范长生等土家族历史人物的遗物,有万涛烈士故居和红三军怀念部遗址等革命历史文物,有唐代铜钟、正阳恐龙化石群、红土湾旧石器古人类遗址,阿蓬江悬棺等极具学术研究价值的文化珍宝。

近年来,黔江区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一直坚持高起点、高规划、高水平的设计理念,从而建成了一批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

目前,全区投资数亿元建成了体育场、体育馆、民族文化宫、民族博物馆组成的文体中心及万米河滨健身长廊,成为展示该区历史文化与时代风貌的文化新亮点。

文体中心的建成,填补了渝东南片区无综合性大型体育场的空白,成为黔江城市建设上的一座里程碑。

如今,建筑面积为16953平方米,设计典雅,渝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图书馆——黔江图书馆新馆已落成,并即将开馆。

民族影剧院建设工程已经完成选址工作,将在年底动工建设,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

同时,黔江区还建立了桥梁村民族风情展示基地和小南海土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对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发掘和利用。

在本次展览中,要利用武陵文化展的主体展区,对武陵文化历史、土家族苗族风情和黔江文化事业发展成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在武陵文化中树立黔江文化的品牌。

并积极与旅游文化相呼应,提高黔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达到预期的办展效果和目标。

 

三、展览大纲

1、序厅

序厅为武陵文化展的主入口,包括B院入口大门区、门厅区和廊道三个部分。

【内容】

展标:

入口右侧立木质桅杆,悬武陵文化刀旗,刀旗上丝印园博会标志和武陵文化标准字,标准字拟请傅胜德书写;入口大门门楣上方挂木雕展名。

迎宾区:

入口大门两侧置大型苗鼓一对;两根立根挂木雕对联,对联拟请区诗联协会创作;门前租摆盆栽绿植并在地面铺设地毯。

门厅区:

左侧设纪念品和文献展销柜;右侧墙面为武陵山地区示意图;地面置自助资料陈列架一组、咨询、引导工作台一个;准备武陵文化展折页资料5万份、旅游局提供旅游宣传资料5万份、其它宣传资料若干供参观者取阅。

廊道区:

在入口正对走廊廊道栏杆空档,设置半透明序言板,序言板上印制“武陵文化”序(赋),拟请何炬学创作。

【形式】

入口处安排莽号手8-10名,苗鼓手2名,在开幕前五天列队交替迎宾;门厅安排一名引导小姐,装民族服装进行参观引导和咨询。

2、主展区——武陵文化概览

武陵文化概览为本次展出的核心内容,设于二楼中庭一周四厅之内。

内容分为历史篇、成就篇、土家族篇、苗族篇四个厅。

【内容】

历史篇为作开篇,设于二楼中堂,将展示神秘的武陵山文化历史、传承、文化名人,重要史实等,以图文为主。

中庭左则为土家族文化篇;右则为苗族文化篇;中堂对面为文化成就篇。

【形式】

武陵文化概览主要用图文方式,展示武陵山土家族、苗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展示黔江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成就,其中包括黔江公共文化事业概况、文化遗产、非物等方面的成就。

展板设计外型要与建筑风格和武陵山文化实质相符合。

文案另行撰写;图片征集约80幅左右;历史篇厅中作傩堂设计,置傩神等画像和祭祀用品用具,以增强其神秘感和严肃性。

土家族和苗族文化展厅中分别设置白虎模型、苗族图腾。

其介绍以图文配合形式展开,图片和文字力求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