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438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A.1839年6月

B.1893年6月

C.1840年6月

D.1841年6月

2.下列各项中无法形成对应关系的是

A.詹天佑—京张铁路的修建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C.林则徐—《海国图志》D.严复—译述的《天演论》

3.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歌,说“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

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这首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B.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D.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4.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

“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5.“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炝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这幅对联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事件对人民的危害()

A.清政府的腐败B.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

C.鸦片输入D.虎门销烟

6.(题文)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这是外国侵略中国的开始

B.中国人民从此开始反抗外来侵略

C.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D.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陈玉成被俘就义

8.当腐朽的清政府忙于应付英法问题时,有一个凶恶的北极熊正悄悄地扑向我国,共侵吞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北极熊是指( )

A.美国B.俄国C.德国D.西班牙

9.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③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④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孙中山》②《鸦片战争》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

A.③④②①B.④②①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①

11.陈旭麓先生说: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的市场被打开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C.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D.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12.下列列强的侵华罪行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是

A.占领香港岛B.火烧圆明园

C.拆毁大沽炮台D.屠杀旅顺居民

13.下图是小王同学的听课笔记摘录。

据此可以判断,该同学的学习内容是

A.洋务运动

B.金田起义

C.虎门销烟

D.戊戌变法

14.1843年英国殖民者在香港岛堂而皇之地建立起港英政府,其依据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瑷珲条约》D.《九国公约》

15.电影《火烧圆明园》,反映的是近代列强哪一次侵华战争的有关历史?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16.看到这支被折断的烟枪(下图),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虎门之战

17.“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B.北伐战争

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18.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

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19.回顾历史,上海曾是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1990年党中央做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的决定。

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20.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失败的洪秀全,为发动贫苦农民起义,创立了

A.拜上帝会B.基督教C.法轮功D.拜耶稣会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1.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分别指出上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每次战争各一句话)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最终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三个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3)对于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你有哪些感慨?

22.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称”。

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炮声震撼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

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后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从社会性质变化的角度谈谈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几个起自中国南部的草莽英雄,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理想天国,燃起了历时14年、波及18省的反清燎原大火……

(2)材料二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

图中是这场运动的领袖,写出他的名字。

这场运动的建国纲领是哪一文件?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

”1900年,义和团运动控制了京津地区,“扶清灭洋”成为义和团的行动纲领。

(3)回忆所学,谈谈这场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现已辟为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后辟为大总统府,后来又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4)请问图中的建筑在1912年谁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当时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2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史实出现的国际背景分别是什么?

(2)上述史实的最终结果对两国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24.【在屈辱中不断抗争】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

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材料一:

18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态度多以侮辱和谩骂取代以前的尊重和颂扬。

(1)列举近代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士对中国的“侮辱和谩骂”最终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

(2)请按照日本学者的理论顺序,排列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事件

(3)你认为按照上述顺序,中国能避免被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吗?

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根据课本所学,1839年6月林则徐前往广州开展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

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1840年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1842年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选择C。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2.C

【解析】《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所以说C选项是无法形成对应的,故本题选C。

3.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题干中“慈溪”和“红头军”。

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

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故此题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太平军

4.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上海”“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因此出现了题干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的景象,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上海”“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据此判断近代上海被开放后,才出现如此景象,然后思考开放上海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5.C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题干中的“竹枪一杆”和“铜灯半盏”,可知这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吸食鸦片的情景,对联描述了鸦片输入对中国人民的危害。

近代史上英国等国为了扭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对中国走私鸦片,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人身和生命财产安全。

考点: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6.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关税主权不再完整等,说明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

ABC的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非主要原因。

故选D。

点睛: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经历了由主权独立的国家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其中列强的侵略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也加剧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7.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1856年秋,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

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ABD项与题意不符。

故选C。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我们知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列强共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所以答案是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9.D

【解析】

根据题干“新时代特点”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代正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除具备其他农民运动反封建的性质外,它还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新任务,从世界形势来看,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思潮,《资政新篇》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具有的资本主义色彩也就符合了时代的新特点,所以太平天国新的时代特点是②④;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新时代特点”的含义,所选的选项必须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太平天国运动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期反封建反侵略是主要的任务,太平天国的先进人物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也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

10.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1840年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夺圆明园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发动了甲午战争;1894年孙中山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②③④①,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1.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鸦片战争”“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因此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由此可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点睛: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做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依据,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相当难度。

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至此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所以将鸦片战争做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给我们解题提供了重要信息即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英法联军在1860年闯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所以正确答案是B。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

13.C

【解析】依据图片“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是林则徐给道光帝的上书内容,此句大意是形容鸦片的危害巨大,如果不从严治理,数年后中国将没有应有的兵力,也没有军饷。

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直接威胁到清朝的财政。

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当众销毁缴获的鸦片。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C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

A项不合题意;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起义,B项不合题意;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了戊戌变法,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4.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A项符合题意;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瑷珲条约》是中俄签订的条约;《九国公约》是1922年2月,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葡萄牙、中国九国在华盛顿举会议上签订的条约。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的理解。

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闯入圆明园,疯狂劫掠并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故选B项。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6.A

【解析】根据图片中“被折断的烟枪”联系到禁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故选A。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开始了禁烟运动,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故此题选择答案C。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18.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

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而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林则徐领导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只是英国开战的借口而不是根本原因。

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那时是丧权辱国的被迫开放上海。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开放上海。

因此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20.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洪秀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推翻清朝统治,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

故选A。

21.

(1)图(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图(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图(c)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清政府腐朽,软弱无能;落后就要挨打。

【解析】

(1)根据图一“英军炮轰广东海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图二“黄海海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之一,因此,图二反映的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根据图三“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鸦片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这是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的开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三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清政府腐朽,软弱无能;落后就要挨打。

(言之有理即可)

22.

(1)《南京条约》;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

(3)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4)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或者中华民国)。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鸦片战争,因为这场战争后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几个起自中国南部的草莽英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中国近代的1851年爆发于广西的太平天国运动;领导这场运动的农民领袖是洪秀全。

这场运动的建国纲领是1853年冬天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他们的目标是“有田同耕”,是局限在农业上的,不可能带领中国走进以工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最后遭到清政府和具有先进生产力的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

(4)根据图中的建筑“总统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12年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当时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中华民国。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识记和认识。

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所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迫使中国迈入近代。

(2)考查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

材料中“19世纪50年代,几个起自中国南部的草莽英雄”,1851年1月,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起义军称为“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在此定都,并改名“天京”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为巩固政权,1853年冬天颁布了建国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

(3)考查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因为农民阶级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他们的目标是“有田同耕”,是局限在农业上的,不可能带领中国走进以工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最后遭到清政府和具有先进生产力的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

(4)考查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史实。

因为图中的建筑“总统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后,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3.

(1)图一: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随后工业革命向欧美扩展。

图二:

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

(2)维护了国家统一。

【解析】

(1)依据材料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描述的是美国独立战争,这一事件的国际背景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同时法国和美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向欧美国家扩展;图二描述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事件的国际背景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左宗棠收复新疆,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收回了新疆和伊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由此可知,上述史实的共同影响是维护了国家统一。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图片描述的内容,结合图片显示的事件以及国家的地点,可以判断图一是美国南北战争,图二是左宗棠收复新疆,两个事件的时间分解是1861-1865年和1876-1884年,根据时间思考此时期世界史正在发生什么事,1861年是工业革命基本结束,1876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由此可得国际背景,再结合两个事件的特点积极意义可以判断二者的共同作用是维护国家统一。

24.

(1)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答对三类运动,即可得两分,按顺序一分)

(3)不能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也可答能,但要言之有理,否则不得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8世纪末,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前提,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了工业革命,1840年左右完成。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因此,随着英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二“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