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294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6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x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docx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化学系

2014.10

1项目概况

本项目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示范院校建设“133”工程中3个省级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工程之一。

本项目建设总资金880万元,其中省财政投入300万元,延安市财政投入280万元,学院自筹300万元,建设期限三年。

辐射、带动煤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和工业分析与检验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本项目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建设。

通过三年努力,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组织模式创新、实训教学技术路线探索、化工职业竞赛与人才培养的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亮点突出,已将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建成校企互动、人才培养质量一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同类专业和行业内具有一定声誉、特色鲜明的省级重点专业。

2项目建设成果

2.1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2.1.1依托延安职教集团,与延长石油集团、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鄂尔多斯化工集团、山东凯原祥等10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机制。

2.1.2成立由企业专家、校内专业教师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1.3合作编制化工类专业建设规划、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1.4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暨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核心课程标准;

2.1.5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2.1.6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提供认知实习、岗位见习、顶岗实习条件;

2.1.7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2.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开展专业调研,明确专业定位

通过对延安炼油厂、永坪炼油厂、延安石油化工厂、黄陵煤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双翼石化有限公司、陕西煤业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延长石油榆林煤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化工集团、神华集团煤制油厂、陕西煤业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延长石油榆林能化公司等11家化工类生产企业的调研,获得最新的行业现状与发展、人才需求、人才能力与素质要求等方面信息与数据。

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

统计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主要有六类:

一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从事化工生产的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70%;二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从事化工产品的质量监督与控制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15%;三是生产管理,从事生产组织、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如企业或公司的计划科、生产科、企管办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四是产品销售、售后技术服务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2%;五是产品开发、科研、制图等工作,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5%;六是行政管理和个体、其它等,这类人员占调查人数的3%。

通过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岗位群进行归纳、分析统计,确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岗位群为:

就业主要面向是石油加工、化工等相关企业。

首次就业岗位:

石油化工工艺运行控制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操作与维护岗、石油产品质量控制岗,主要工作任务是以实现生产产品为目的,对石化生产装置进行操作与控制。

发展岗位群:

基层生产技术及管理岗。

由此,将专业定位于培养服务石化企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确定培养目标

明确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后,校企合作召开由企业专家及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即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备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掌握石油化工生产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能在石化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生产操作、技术应用和班组管理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明确石化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过程为:

见习→外操→内操→主操→副班长→班长→技术员(工段长)→车间主任,分析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的需求,概况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

专业知识:

掌握高级工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知识;

掌握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化学知识;

掌握生产岗位主要单元及反应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

掌握化工识图和简单绘图知识;

掌握石化生产设备、仪表与维护方面的知识;

熟悉石化产品的分析检测知识;

掌握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

掌握石化安全与环保方面的知识;

了解石化生产一线管理知识。

专业技能:

能正确分析处理实验和生产数据;

能识读、绘制工艺流程图;

能独立操作典型化工单元设备;

能进行DCS操作;

能分析和处理一般生产问题;

能根据开停工方案,仿真完成开停工任务;

能借助字典阅读外文专业资料及说明书。

职业素质: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爱岗敬业;

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

具有适应石化企业生产一线倒班工人需要的身体和心理;

具有良好的企业安全、环保意识;

具有节能降耗的意识;

具有石化企业文化认同感。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需要,以及企业岗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技能要求,创新完善“三方联通、赛练互动,三线引领,能力总成”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方联通、赛练互动”。

学校2009年加入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并于2013年成为理事单位,4人进入全国石油和化工高职行指委所属石油化工和化工技术专业委员会,1人参与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5人为全国石化技能大赛裁判员,与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成立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训基地,15人成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开展“双证书”培训与鉴定工作,与区域内石化、煤化工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在此基础上,首先是建立一种三方合作的育人机制,其次是设计了一个以赛促学促练的人才培养技术路线图。

一是顶层设计,即通过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的互联互通,创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为参照,以真实的生产任务为引导,指导专业设置,确定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以生产过程指导教学过程,实现三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享人才培养成果的目标。

二是以化工职业竞赛为平台,按照“知识竞赛、技能比武、校内仿真、企业实战”的人才培养实施路线,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代练、赛练互动,相互促进,激发学生学习化工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的兴趣,通过反复学习与训练,不断提升职业素质,逐步形成化工综合职业能力。

“三线引领,能力总成”。

既是一种理念的引领,也是一个具体的人才培养实操指导方针。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学院“授人以渔”的办学使命,坚持以“知识奠基、技能强身、素质提升为目标。

一是以知识、技能和素质教育等三条主线为引领,通过学习与工作过程的交替进行,以模拟或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必需够用的化工基本知识为支撑,岗位操作技能为主线,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二是始终坚持“人品就是第一学历”的理念,以延安精神特色素质教育平台为依托,以化工行业的特殊要求为参照,通过系统化的素质教育方案设计与实施,提升学生基本素养、逐步养成化工职业素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延安精神特质的化工专业高技能人才。

2.2.2形成“任务引导,能力递进”的教学模式

以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遵循认知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由基础到核心,由仿真模拟到现场顶岗的顺序,以各阶段不同的工作任务为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培养独立或团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

具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基础能力训练:

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以装置认识实习、化学基础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基础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基础能力。

核心能力培养:

在化工仿真实训基地、化工单元操作实训中心、化工分析检测中心,通过以化工单元操作训练、反应器操作、石化产品分析检测、企业技术人员讲座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获得化工操作工和分析检验工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拓展能力培养:

利用校内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典型装置仿真实训基地,通过以化工装置操作与控制、炼油装置操作与控制、企业专家讲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拓展能力培养模式,获得化工总控工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能力集成:

利用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以生产装置的开停车操作、产品质量分析检验、化工仪表设备使用与维护、故障判断与处理等为内容的顶岗轮训,学院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并提升职业素养,从而按认知规律逐步实现由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到综合职业能力的递进形成。

2.2.3实训教学技术路线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形成了“认知实习,激发兴趣;基本训练,夯实基础;仿真培训,模拟体验;大赛锤炼,技能集成;顶岗实习,能力总成”的实训教学技术路线图。

认知实习,激发兴趣:

在新生进校后,结合入学专业教育、行业背景介绍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有意识安排学生到相关化工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亲身接触企业生产有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了解化工行业在本地区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化工产业的兴趣和爱好,坚定信心和决心,激发求知欲,为后续教学和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基本训练,夯实基础:

以化工职业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着重培训化工分析、仪器分析技术,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操作与维护技术,化工机械设备检修与维护技术等,使学生掌握相关单项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开展仿真模拟技能培训做好准备。

仿真培训,模拟体验:

以主要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为目标,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仿真模拟技术手段所创造的虚拟车间、虚拟工艺流程等,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模拟真实情境的状态下,进行化工工艺和DCS操作技能训练,掌握石油及相关化工产品生产流程,通过反复训练,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开展综合技能训练创造条件。

大赛锤炼,技能集成:

参照化工总控工、检验工、化工仪表维修工、化工检修钳工等职业资格标准,以各工种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相关工种岗位综合技能训练,培养学生适应和完成岗位工作的熟练操作技能,将以前所学所练的单项技能集成为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技能。

顶岗实习,能力总成:

最后阶段,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综合培训和顶岗实习,从虚拟走向现实,从仿真来到实际工作场景,将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使二者在工作中完美地结合起来,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工作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整合,并逐步内化为岗位工作能力,从而实现职业能力的总成,完成学业,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双证书”,顺利实现由“自然人”到“职业人”的质变过程,成长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2.4建立化工职业竞赛平台

在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和化学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依托全国和陕西省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逐步探索并建立了具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化工职业竞赛规范化运行平台,其中包括“化工知识竞赛”和“化工操作技能比武”两项赛事,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成为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规定动作。

每学年第一学期举行“化工知识大赛”,第二学期举办“化工操作技能比武”,两项赛事均以二年级学生为参赛主体,要求全员参与,三年级优秀学员引领与示范,一年级学生观摩学习。

如此循环往复,每学年、每学期都有赛事活动,保证每一届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获得从观摩到参赛的亲身体验,实现培养兴趣,激发竞争意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练结合,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

2.2.5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2.2.5.1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由教学管理系统、教学检查评价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构成。

教学管理系统:

学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学院在院长的领导下、在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的组织指导下,各教学部门主任带领下,依法、全面规范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系统职能是对全院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对教学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编排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根据信息反馈系统提供的信息对教学工作做出必要的调整,并及时对教学评估系统提供指导性意见。

学院通过教学工作例会等方式实施管理和指挥。

教学检查评价系统:

由院级检查评价系统(教务处、督导室)和系(部)检查评价系统组成。

检查评估内容包括:

绩效合同目标考核、系(部)日常教学检查、教师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系(部)教学工作质量的检查与评估和实训教学检查与评估等多个方面的教学检查工作。

本系统职能是根据教学规章制度、教学文件、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学院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进行系统、有效的监督检查,保证教学的效果。

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由教学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系统组成,具体工作由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务处、实训中心、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及各系(部)分别承担落实。

本系统职能是收集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后,准确、全面、及时地反馈给教学管理系统,为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将有关内容反馈给系(部)教研室及教师本人,为其改进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

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学院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其职能是建立、完善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工作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方案;组织教学检查和评价方案的实施,验收评价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督促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效落实。

2.2.5.2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运行

日常教学检查

日常教学检查包括定期教学检查、经常性教学检查、重点教学检查。

通过“三查”,实施日常教学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定期教学检查。

每学期开学前一周,进行以教学准备、师生到校率为重点的期初教学准备情况检查;学期中进行以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效果为重点的中期教学检查;学期末进行以考试环节为主、对考风、考纪为重点的期末考核检查。

(2)经常性教学检查。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经常性教学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师到课率、课程表和教师授课进度表执行情况;教师迟到和提前下课现象、学生上课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等;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进展和完成质量情况等。

(3)重点教学检查。

针对在教学改革方面有突破并取得一定成果的课程,或学生反映较大、课堂教学质量存在明显问题,不能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据不同时期工作重点及教学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重点教学检查,把教学检查工作引向深入,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作用。

检查方法:

学院教学管理系统提出教学检查工作整体要求,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随机抽查。

各系(部)根据学院的部署,负责本部门的检查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将检查结果形成总结材料及时上报教务处。

专项教学评价

通过专项评价,对独立或专项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实施监控。

(1)顶岗实习评价。

每年对顶岗实习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规范和加强顶岗实习手册、顶岗实习报告、顶岗实习考核等工作,有效地提高顶岗实习环节教学工作的水平,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2)课程教学改革。

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每学期末,教务处组织对申请立项并批准实施的课改项目,进行集中的评价、验收,并提出整改措施,建立教改档案。

(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坚持把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整合各类教学改革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加强科研和教学的紧密结合,大力提倡和促进学生主动、自主学习,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每年年末,依据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教务处组织对申请立项并批准实施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进行验收。

教学信息监控

通过反馈机制,实施教学信息的监控。

(1)学院督导信息反馈。

学院督导室、教务处人员,通过听课及深入各系(部)了解教学的主要问题,及时向学院领导等有关部门反馈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

(2)学生信息员反馈。

信息员要填写信息表,对教师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等有关教学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反馈到教务处及各系(部)。

(3)教师信息反馈。

通过教师集体座谈会或教师个别访谈,及时获取信息并反馈到各系(部)、教务处和院领导。

(4)系(部)主任及教学科长信息反馈。

召开教学工作例会、教学系(部)主任及教学科长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定期反馈到有关教学部门。

2.2.5.3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运行

专项制度保障

(1)听课制度。

学院建立学院领导、系(部)主任、同行教师的三级听课制度,听课人要按要求完成听课任务。

学院督导及系(部)主任通过听课、查课、座谈等形式,有重点地监控教学运行过程,评估教学质量;收集、分析、调查和研究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指导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合理的建议。

听课要求:

听课人员根据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如实填写听课记录,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学系(部)或教务处。

各系(部)的听课记录表由各系(部)收集、保管,并将本学期的听课情况统计表交系教学科备案;院领导、督导专家的听课记录由教务处收集存档。

听课信息的反馈:

系(部)和教务处综合各方面听课记录后,要将综合评价结果、相关建议向被听课人反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处理。

(2)学生评教制度。

每学期期末由学生无记名填写评教卡或进行网上评教,采用计算机统计汇总学生评教结果。

(3)整顿改进制度。

经过综合评定,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较差的教师,各系(部)主任要找本人谈话,问题较严重者应安排在职进修提高,经过进一步考核不及格者,不再承担授课任务。

激励与约束机制保障

按学院《课时费发放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的规定,奖优罚劣,对学院教学工作有贡献者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给与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造成教学事故者进行严肃处理。

2.2.5.4建立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对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采用发放毕业生追踪调查表、建立优秀毕业生档案、电话联系、网络QQ空间等对毕业生进行追踪。

主要对就业渠道、职务变动、工资变动、工作对口情况、工作满意度、工作前景等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系统比较分析,从而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动态,改进教学质量管理,进行课程调整创新等。

2.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2.3.1确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

通过采取化工行业企业调研、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毕业学生调查等措施,按照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和岗位群分析,确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对应岗位要求的核心能力:

能分析检验化学品性质,分析处理实验和生产数据;

能识读、绘制化工工艺流程图;

能独立操作典型化工单元设备;

能熟练使用常用仪器和设备及仿真DCS操作;

能进行化工工艺模拟实操及仿真DCS操作;

能初步分析和处理一般生产性问题。

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见表1。

表1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要求

序号号

岗位群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1

化学检验分析岗位

通过操作各种专用检测装置在化工产品生产中对原材料、半制品以及制成品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定,并能根据测得数据合格与否,确定该批原材料或半制品能否投入下一生产工序和产品能否出厂,同时也为生产、技术、操作是否正确、合理、提供技术依据。

分析操作能力;

应变预处理事故能力;

分析仪器与设备维护能力;

分析计算处理数据能力;

管理能力;

理解与表达能力;

2

化学反应岗位

将物料按一定比例、数量加入专用设备和容器内,按工艺操作规程控制温度、压力等参数,使其发生一系列等化学反应、生成化工产物。

能按照操作规程正常操作,调控操作,使生产质量、产量、消耗指标达到工艺规程要求,能看懂本岗位的工艺流程图、设备的平、立面布置图。

工艺操作能力;

仪表与设备使用维护能力;

化工图纸识读能力;

应变预处理事故能力;

管理能力;

理解与表达能力;

3

化工现场操作岗位

在现场按生产规程使用仪表,操作和看管反应设备、机泵等,进行正常操作、维护保养、定期检修与故障处理、临时开停车,能及时发现不正常现象,采取生产工艺允许的措施,处理紧急事故。

仪表与设备使用维护能力;

应变预处理事故能力;

管理能力;

理解与表达能力;

4

化工总控操作岗位

能按操作规程,进行所控装置的开停车操作和正常操作,利用仪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所控装置全部的工艺参数进行跟踪监控和调节,对其状态、趋势显示做出分析判断,正确及时判断仪表故障和现场工艺故障。

工艺操作能力;

设备仪表仿真操作与维护;

应变预处理事故能力;

化工识图能力;

管理能力;

理解与表达能力;

5

化工安全环保岗位

能正确分析并处理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能正确使用化工生产现场的安全器材;

能正确分析环保问题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初步方案;

识别安全环保隐患能力;

应变预处理事故能力;

管理能力;

理解与表达能力;;

2.3.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一是组织专业教师、课程专家,对区域石油、化工企业开展调研,进行行业情况分析,形成专业调研报告,确定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二是对毕业生可能从事工作的性质、任务、岗位责任等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工作分析,并选定实践专家;三是举行专家研讨会,分析相关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典型工作任务框架;四是对单一、分散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科学描述、归纳整合,形成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任务集合——行动领域;五是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序化、加工和处理,转化而形成基于化工行业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框架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最终形成本专业完整的教学指导文件体系。

课程体系构建方案见图1。

图1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2.3.3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石油化工岗位核心能力要求,与永坪炼油厂、榆林炼油厂、延安炼油厂、陕西煤业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陕西煤业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仿真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燃料油生产加工技术》、《化工产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等5门“教、学、做”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建成院级精品开放课程4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任务为导引,以化工单元操作项目为载体,按照石油化工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岗位工作过程确定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在教学评价方面,校企共同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考核与岗位工作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

2.3.4特色教材建设

结合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特点和实际,反映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与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开发基于化工工作过程和岗位群任职能力培养的5部教材。

2.3.5共享教学资源建设

校企合作开发教学标准3套、构建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3套、开发核心课程标准(包含实训课程)24门、核心课程教学课件12部、自主学习网络精品课程5门;开发学生网上仿真实训平台1个,共享化工原理仿真实训、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仿真实训、化工反应仿真实训、化工工艺仿真实训等20个仿真软件,校企合作开发核心课程教学动漫库2个,开发化工教学视频库1个,开发了核心课程习题库1个、试题库1个、电子书库1个等共享教学资源,化工类共享教学资源库建设初见规模。

2.4师资队伍建设

2.4.1专业带头人培养

按建设方案计划培养石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