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教学参考.docx
《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教学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音版第八册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教学参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音版第八册第五课《童年的回忆》教学参考
新人音版第八册第五课《童年的回忆》教学参考
教学目标
1.从外国音乐作品《彼得与狼》、《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
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2.聆听《彼得与狼》,能听辨出各件乐器的音色所代表的角色,讲出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3.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
4.初步(非理性)选择结束音填入句尾,感受乐段的终止式。
再次做好曲调接龙的创作活动。
教学内容
聆听《彼得与狼》教学基本要求
1.该作品采用朗诵和音乐交替进行的方式,并以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性节展开,所以吸引学生聆听是不成问题的。
但该作品演奏的时间较长。
达20多分钟,因此复听一次,在一节课内是有困难的,所以在一节课内只能听一遍。
2.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内容,要求大家仔细听音乐,并提出以下要求:
(1)看着教材上的图,仔细听,什么乐器代表哪一角色,用线连接起来。
(2)每人准备一张纸,边听音乐边画出童话音乐的过程图。
这样以便听完后自己讲故事、做表演。
如:
或
(3)在听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用动作相互交谈,但不能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聆听。
同样也要求教师不要插话,也只能用动作与学生交流。
3.听完后,组成七人一组(宜学生自由组合),并各自担任其中一角色,听音乐片段做即兴表演。
4.插放其中一片段,如最后彼得用绳套把狼套住→结束,学生根据音乐的情节发展,七人一组作即兴表演(或讲故事)。
5.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含时间及学生情绪),可适当调控次数及形式。
6.小结:
了解苏联儿童的童话故事及各类西洋乐器的音色。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教学基本要求
1.回忆导入
设问:
你能回忆你童年最有印象的某一地方的景色吗?
例如我曾去过上海外滩,对那里的黄浦江景色留下深刻的印象。
2.师生讨论。
(为最后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创作作铺垫)
3.欣赏加拿大民歌《白桦林好地方》范唱。
这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白桦林”的赞美。
设问:
歌中唱出哪些赞美的调句?
4.学唱曲调:
(a)关于拍号。
歌谱的拍号为2/2拍,在教学时,原则上不必讲解该拍号,教师可简单一笔带过,要求学生按4/4拍号来学唱歌谱即可,并用4/4拍指挥图式来学唱。
(b)教师范唱曲调。
要求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或相似乐句(或乐节)。
(c)学生自学曲调。
用4/4拍指挥图式。
5.学唱歌曲。
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6.表演歌曲:
(1)用力度记号表演歌曲的意境,即开始用“f”,表达对家乡的歌颂和自豪感。
在最后7小节的尾声衬词处力度渐弱,表现渐渐远去的脚步声。
(2)配器伴奏烘托情绪。
首先是用旋律乐句演奏伴奏声部(该旋律乐器根据班级实际,可以用口风琴,也可以用竖笛或其他旋律乐器),这需要单独练习。
其次是打击乐器四个声部。
每一声部基本为固定节奏型。
但要注意四个声部的配合协作。
(3)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歌与奏乐。
唱歌的人数要大于伴奏人数,其比例是4∶1左右。
可交换进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整体表演的效果。
7.创作歌词。
每人(或小组)创作赞美自己家乡的歌词,填入并进行试唱。
如上海的学生可创作“黄浦江好地方”:
黄浦江好地方,上海人的家乡。
那里有大轮船自由游荡,两岸的大好风光我将要再回还。
表演《红蜻蜓》教学基本要求
1.成语导入。
设问:
“触景生情”这句成语怎样解释?
2.聆听歌曲《红蜻蜓》范唱。
设问:
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童年的回忆)
3.再听一遍。
要求用指挥图式划拍,判断歌曲是几拍子?
有几个声部?
4.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
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
(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
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
(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
(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
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6.表演歌曲: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
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还有没有其他处理方法?
(4)有感情地回忆当年的童年情景,触景生情地表演。
7.拓展:
回忆起童年时唱过的歌曲,填上歌名并唱一唱,互相交流,共同回忆童年的好时光。
选择结束音的练习
1.乐曲的结束音表示该乐曲的终止,因此,结束音一般地讲是稳定音,即主音。
2.教材中的二首短曲选择“”还是“
1.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
普罗科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为儿童们写作的,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情》、舞剧音乐《灰姑娘》、独唱歌曲《丑小鸭》都是享誉世界乐坛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
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
通过音乐的描绘和解说词的辅助,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
《彼得与狼》是从讲故事开始的:
我亲爱的孩子们,现在我给你们讲一个少先队员彼得和狼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管弦乐队里不同的乐器演奏不同的音乐主题来表现的。
长笛代表小鸟,双簧管代表鸭子,单簧管低音区的顿音是猫,大管代表爷爷,三支圆号代表狼,弦乐四重奏是彼得,猎人开枪则是用定音鼓和大鼓来表现的。
现在就让你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有一天清晨,少先队员彼得打开大门,到草地上去,这一段彼得的音乐主题是用弦乐四重奏演奏的:
树枝上的小鸟见彼得走来,它高兴地叫道:
“这里一切多么安静呵!
”这一段是用长笛演奏的:
接下去,又是描写静谧清晨的旋律。
彼得的主题和小鸟的动机再次出现了一下。
一只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了。
它很高兴,因为彼得出门时忘记了关大门,她说:
“这一回我可以到池溏里洗个澡了。
”
小鸟见到鸭子,便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它对鸭子说:
“你不会飞,还算什么鸟呢!
”鸭子回答道:
“那你会游水吗?
”刚说完,鸭子就“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鸭子、小鸟一个在水里,一个在空中,互不相让地争论着。
突然,一只猫慢慢地走来,它是用单簧管的低音来表现的:
猫在想:
“这只小鸟,还吵架呢!
让我把它捉住。
”于是它向小鸟扑去。
彼得发现了,他急忙喊道:
“呵……当心,”小鸟听到声音,立即飞到树上去了。
鸭子生气了,“嘎嘎”地叫着:
猫绕着树转圈,他想:
树这么高,就是我爬上去,小鸟也会飞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老爷爷出来了,他对彼得没打招呼就独自来到草地感到很生气。
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万一遇到狼怎么办呢?
彼得不同意爷爷的看法,他说,少先队员是不怕狼的。
但是,爷爷还是固执地把他拉回家去,并且把门给锁上了。
彼得刚回到家里,一只大灰狼就出现在草地上。
在弦乐震音的背景上,三支圆号突然响起了狼的主题:
这阴森的旋律,不协和的和弦塑造了一个凶狠诡诈的狼的形象。
猫立即窜到一棵树上。
鸭子还没发现,待它刚一上岸,就被大灰狼追上,一口吞进肚子里去了。
这里,是用三支圆号来表现狼的凶残,大提琴演奏悲伤的音调,是表现鸭子惨遭不幸。
猫仍旧蹲在树上,小鸟在另一个树枝上,狼在树下转来转去,用贪婪的眼光望着它们。
彼得发现了,他取来一根绳子,做成一个套,趁狼没注意,偷偷地爬到树上。
他轻轻地对小鸟说:
“你飞下去,围着狼转,但要小心别让它抓住你。
”于是,小鸟在狼眼前飞呀,飞呀!
惹得狼很生气,却对它毫无办法。
彼得偷偷放下了绳套,一下子把狼的尾巴给套住了,狼拼命挣扎,那绳扣却越来越紧。
正在这个时候,猎人来了:
彼得在树上喊道:
“别开枪!
狼已经被我和小鸟捉住了。
请帮助我们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
”这时候,出现了彼得的主题。
接着是胜利的进行曲。
彼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这一次是由圆号演奏的。
后面跟着猎人、爷爷和猫。
爷爷虽然高兴,可他还在嘟囔:
“现在一切都好。
但是,如果彼得没能捉住狼……那又会怎样呢?
”
小鸟在人们头上飞来飞去,高兴地叫道:
“我和彼得是好朋友,请你们看看,我帮他捉到了什么。
我们能不神气吗?
”
请你们再仔细地听听,那鸭子还在狼肚子里“嘎嘎”乱叫呢!
原来,狼刚才吞食得太急了。
它没有咀嚼,就把它整个地吞进去了。
所以,那鸭子还活着呢!
弱奏表示人们抬着狼远去。
最后,用急速而有力的音乐结束全曲。
2.歌曲《白桦林好地方》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民歌。
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水、山、森林、湖泊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使人置身于迷人的大自然风光之中。
全曲由“1235”五个音组成,歌曲为自然小调式,旋律围绕着小调的主三和弦“13”三个音加以发展。
音程的跳进为主,使得曲调稳定中略带欢快和活泼的情绪表现。
曲中有两处用切分音节奏加强了对比。
最后的衬词“蓬得得蓬蓬”模拟了军鼓的敲击,别具特色。
结束时两次在主音la上拉长节拍,好像一队在这里郊游的少年儿童在鼓声伴随下走向山林之中,充满着童趣,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3.歌曲《红蜻蜓》
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
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
采用3/4拍、宫调式,全曲只有8小节,为上、下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从“”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
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红蜻蜓而引起的回忆,亲切而又深情地抒发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