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9115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docx

《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docx

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

公共行政学期未复习指导

一、名词

公共行政学:

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公共行政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

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一般行政环境:

是指公共行政的宏观环境,不仅指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文化环境,也包括国际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具体环境:

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总和。

组织文化:

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市场体制:

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市场失效:

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行政体制:

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地方政府体制:

是指小于一个国家的州、或省的某个地区的政府,包括县、市、镇政府。

地方分权制:

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权的行政体制。

行政区划体制:

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完整制:

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和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分离制:

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层级制:

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机能制:

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公共组织结构:

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管理层次:

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管理幅度:

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行政领导:

所谓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行政领导者:

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委任制:

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考任制:

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行政领导权力:

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行政领导责任:

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人事行政:

是指政府部门中的人事管理既包括一切社会组织中的人与事的管理活动,也包括,也包括政府部门中的人事管理。

人事行政机关:

所谓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业务的组织机构。

人力资源:

所谓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西方国家公务员:

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中国国家公务员:

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处的工作人员。

国家公务员的辞职:

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机关行政:

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公文:

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

行政机关档案:

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为提高办公效率而建立的,面向特定工作部门,支持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

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是一种特定形式,但它具有决策的一般特点,如目的性、预见性、选择性、实践性、优化性等。

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

个人决策:

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人所做出的决策,叫做个人决策。

经验决策:

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科学决策:

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

危机决策:

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

行政决策参与:

所谓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行政执行:

也称行政实施,是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形成最早的概念。

行政控制:

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发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正式沟通:

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非正式沟通:

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

行政协调:

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行政评估:

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广义的行政监督:

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事前监督:

所谓事前监督,指的是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行政监察管辖:

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法制监督:

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舆论监督:

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作为一种功能,它是言论自由权的诸项政治与社会功能之一。

公共财政:

在资产阶级国家产生以后,国家财政被纳入议会民主决策和监督的范围,财政资金至少从形式上被宣布用于各种公共利益,因而历史地产生了这一概念。

国家瞀预算制度:

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国家决算:

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税收:

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行政道德:

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中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规范。

行政立法:

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的规章的行为。

行政法规:

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规章:

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复议:

所谓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核具体行政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行政诉讼管辖:

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发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行政赔偿: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行政方法:

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处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目标管理:

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战略管理:

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标杆管理:

是指一个组织瞄准一个比其绩效更高的组织进行比较,以便取得更好的绩效。

政府全面质量管理:

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行政效率:

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

行政改革:

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政府再造:

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发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电子政府:

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二、填空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这一概念是在《钢鉴易知录》上。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2000年前的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3.威尔逊在《特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都有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

4.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欧文)。

6.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作者是(威尔逊)。

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刑》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8.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

9.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泰勒)。

10.被称为“行政管理之父”的(法约尔)。

11.提出管理五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法约尔)。

12.提出著名的POSDCRB,即七项管理职能的是(古立克)。

13.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

《行政学导论》。

14.1876年梁启超在《法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5.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张金鉴)。

1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政治取向),它产生于美国罗斯福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时对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

17.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称为(公共行政环境)。

18.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9.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

20.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21.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22.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23.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是形成组织规范、工作准则、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准则的源泉。

24.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25.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26.要正确地界定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地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发展程度和政治民主的发展的水平。

27.政府为公众服务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8.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两种。

29.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称为(政府职能)。

30.政府的政治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物(民主)职能。

31.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称为(行政体制)。

32.行政体制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是由其(稳定性)演变而来的。

33.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未期的(美)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34.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35.部长会议体制是(前苏联)1946年建立的一种中央政府的组织形式,后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相继采用,是一种有一定影响的中央政府体制。

36.中国的国务院体制是在总结我党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之上,借鉴了(前苏联)的部长会议制,于1954年形成的。

37.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是(英)国地方政府形式。

38.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德)国地方政府。

39.中国地方政府是以(民主集中制)以原则的政府形式。

40.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41.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

42.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也叫(传统)组织理论。

它产生并形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

43.行为科学时期限的组织理论是以(人)为中心的组织理论,它弥补了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过分地强调(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而不重视人的不足。

44.新公共行政认为传统的公共行政有依附于效率原则的技术主义倾向,甚至把效率原则当作基本价值观。

新公共行政提出许多替代与补充,其中(社会公平)是核心的概念。

45.新公共行政主张参与行政。

一是主张(公民)参与。

二是主张在组织决策过程中(下层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

46.行政领导过程本身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行政领导者、(被领导者)和行政领导环境三者有机组成的,缺一不可。

47.从工作性质和职责以及产生方式角度划分,行政领导者的类型分为政务类行政领导者和(行政类行政领导者)。

48.较为常见的行政领导者产生方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和(聘任制)四种。

49.行政领导者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制度选举产生的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选任制)。

50.考任制源于我国古代(科举制),现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51.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

52.行政领导责任分为政治责任、(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四种。

5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54.领导特质理论着重研究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以便发现、培养和使用合格的领导者。

55.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56.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分为三种类型,即专制式的领导作风、(民主式的领导作风)和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

57.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将(四分图理论)和不成熟-成熟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三维空间的领导模型。

58.人事行政和管理主体是国家(人事行政机关)。

59.英国为加强对文官考试业务的管理,于1855年成立了(文官季员会),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

60.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61.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62.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两个序列。

63.我国国家公务员目前主要的轮换形式有经历轮换、(职期轮换)和地区轮换三种。

64.我国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主要有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四种,此外,调入行政机关的人员还必须进行(调任培训)。

65.目前世界上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国家,一般不单独实行某一种单纯的晋升制度,共同的趋势是以(功绩晋升制)为主,同时兼有其他晋升制。

66.日前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实行(职级工资)制,主要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

67.国家公务员的回避一般包括公务回避、(地区回避)和任职回避。

68.在我国,实行地区回避的主要是在(县级)以下的地方人发政府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69.国家公务员有违纪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或虽构成犯罪但是依法不追究弄事责任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

70.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被称为(机关行政)。

71.机关行政具有机关行政的事务性、机关行政的(综合性)和机关行政的时效性等特征。

72.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外理事务)和搞好服务三个方面。

73.对于公文管理周恩来总理曾指示说,第一要(保密),第二要准确,第三要迅速.

74.行政机关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包括文件资料、电文、手稿、伟真、照片、画片、音像制品、技术图纸等,其中(文安档案)是其主要形式。

75.行政机关档案的功能主要在于其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76.我国的办公自动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却极其迅速。

77.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级段,即单机操作阶段、数据处理阶段、网络运行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

78.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事务处理层)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层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决策支持层办公自动化系统三个功能层次构成。

79.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行政领导者),是政府和政府各种职能机关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它既可以是一个领导人,也可以是一个领导集体,他们都有法定职权和地位以及法律授权。

80.行政决策一般有两种决策方式即(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

81.对行政决策权的合法性的监督一般由(立法机关)进行。

82.(领导决策系统)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83.专家咨询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拟定决策方案)。

84.拟定决策方案分两个阶段,即粗拟阶段和(精心设计)阶段。

85.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

在延伸的意义上,还应当包括由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组织。

86.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价段)和总结阶段。

87.忠实于(决策),使贯彻执行不走样,这是公共行政对行政执行环节的首要要求。

88.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89.(确定控制标准)是行政控制过程的起点。

90.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了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

91.行政控制过程大体上可分为确定控制标准、(衡量成效)和纠正偏差三个相互衔接的步骤。

92.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犯称为(行政沟通)。

93.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正式沟通),它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

94.评估总结包括(撰写评估报告)和总结评估工作两个方面的内容。

95.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

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三是(委托监督主体)。

96.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称为(事中监督)。

97.根据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行政处分共有六类: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98.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调查处理;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99.行政监察实行双重领导,上级行政监察机关的领导是全面领导,但以(业务领导)为主。

100.我国目前设置的审计机关有中央审计机关和(地方审计机关)两种。

101.我国审计机关设立了审计机关驻地方派出机构和驻部门派出机构。

目前,审计署在地方(18)个城市设立了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

102.审计监督主要能过(审查会计帐目)和有关财经资料的办法进行,必要时也进行调查活动。

103.社会监督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人民主权理论和(知情权理论)。

104.典论监督的主体为(一般公民)和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社会组织。

105.在现代社会中,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两种。

106.实施超额累进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107.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单式预算,从1992年起我国由以往的单式预算开始改按(复式预算)试编,即把全部预算收支按其性质分别编制,分成(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

108.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预算,组成国家预算,具有法律效力。

109.我国国家预算是由一定的组织机构执行的。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预算的执行机关是(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10.税收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国家的(公共权力)。

111.履行纳税义务的主体是(社会成员)。

112.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杂性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税制与(复合税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就是(复合税制)。

113.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它是国家整个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14.根据能否在经济上直接得到等价的补偿,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15.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晚霞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

、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116.《中化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3)年1月1日。

117.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斯)最早提出的。

118.在近代英国,(哈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