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卓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8909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卓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雅卓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雅卓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雅卓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雅卓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雅卓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答案.docx

《雅卓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卓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雅卓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答案.docx

雅卓国学修养与人生智慧考试答案

单选题(共14道,14.0分)

第1题.“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

(1.0分)

∙  A.《孔子》

∙  B.《庄子》

∙  C.《老子》 

∙  D.《易经》

正确答案:

C

第2题.以下关于《易经》六爻叙述正确的是:

(1.0分)

∙  A.初爻、上爻代表地;二爻、三爻代表人;四爻、五爻代表天

∙  B.二爻、三爻代表地;四爻、五爻代表人;初爻、上爻代表天

∙  C.初爻、二爻代表地;三爻、四爻代表人;五爻、上爻代表天 

∙  D.二爻、三爻代表地;初爻、上爻代表人;四爻、五爻代表天

正确答案:

C

第3题.孔子认为,规定人际关系亲疏的是()。

(1.0分)

∙  A.利

∙  B.义

∙  C.仁

∙  D.礼 

正确答案:

D

第4题.根据钱逊老师本节所讲,()是孔子的两个精神支柱。

(1.0分)

∙  A.名和利

∙  B.命和仁 

∙  C.仁和义

∙  D.利及义

正确答案:

B

第5题.南宋朱熹认为“自吉而趋凶”及“自凶而趋吉”是对以下哪两字的理解:

(1.0分)

∙  A.吝、厉

∙  B.凶、吉

∙  C.吝、悔 

∙  D.吝、善

正确答案:

C

第6题.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这句话中,孔子将以下哪个选项的两种治国思想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1.0分)

∙  A.法家和道家

∙  B.法家和儒家 

∙  C.道家和儒家

∙  D.墨家和法家

正确答案:

B

第7题.“吾日三省吾身”出自于()。

(1.0分)

∙  A.《论语》 

∙  B.《孟子》

∙  C.《大学》

∙  D.《中庸》

正确答案:

A

第8题.《周易》和《易传》里“迁善改过”的思想可以用以下哪六个字概括:

(1.0分)

∙  A.吝、厉、悔、善、凶、吉

∙  B.吝、厉、善、咎、凶、吉

∙  C.善、厉、悔、咎、凶、吉

∙  D.吝、厉、悔、咎、凶、吉 

正确答案:

D

第9题.“所谓几者,始动之微也,吉凶之端,可先见而未著者也。

”这句话的是谁说的?

(1.0分)

∙  A.孔子

∙  B.程颐 

∙  C.韩康伯

∙  D.金景芳

正确答案:

B

第10题.根据方朝晖老师所讲,静坐的三个要领是(1.0分)

∙  A.静心、观心、思心

∙  B.思心、静心、虚心

∙  C.静心、观心、净心 

∙  D.虚心、观心、净心

正确答案:

C

第11题.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

(1.0分)

∙  A.本我、自我、他我

∙  B.本我、自我、超我 

∙  C.我我、自我、超我

∙  D.我我、他我、超我

正确答案:

B

第12题.在《周易》中,乾代表(),坤代表()。

(1.0分)

∙  A.阴;阳

∙  B.阳;阴 

∙  C.义;仁

∙  D.仁;义

正确答案:

B

第13题.孔子认为仁的根本是()。

(1.0分)

∙  A.孝悌 

∙  B.忠君

∙  C.爱国

∙  D.为己

正确答案:

A

第14题.孔子提出正人的目标是希望人们成为()。

(1.0分)

∙  A.圣人

∙  B.官员

∙  C.君子 

∙  D.隐士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共87道,86.0分)

第1题.道德的至高境界是仁义。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2题.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源于《周易》。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3题.修养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克己”,克己的意思就是对自己的欲望要有所克制。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4题.《论语•子罕》篇首章为“子罕言利,及命及仁”,这里的“及”是赞许的意思。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5题.本节课程主要是讲:

怎样有一个好的开始,怎样有一个好的结局,怎样趋“吉”避“凶”的问题(这里的“吉”是指合理,“凶”是指不合理或会导致不合理)。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6题.按照钱逊老师的观点,知命之所以重要,一是可以坚定信念,反对别人的反击;二是可以客观理智对待挫折和失败。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7题.“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指的是对君子的要求,“文”指“仁”,“质”指“礼”。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B

第8题.以下的选项中,修养的三个原则是为己,由己和求诸己。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9题.“修养”中的“修”是指一个强制的过程,通过人为的努力,强迫自己改变自己不好的东西;“养”也是改变自己,但及修相比,更加强调循序渐进的过程。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10题.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这句话讲了人性本恶的问题。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B

第11题.儒家的五部经典著作分别是《尚书》、《周易》、《诗经》、《礼记》和《春秋》。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12题.《易经》中“变”的条件是“时”,强调及时偕行,因时而变。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13题.钱逊老师对赵普所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持否定的态度。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B

第14题.钱逊老师在本讲中提到了“阳儒阴法”,阳儒阴法是一种外松内紧的统治策略,表面仁政,实际法治,既能笼络民心,又能保证专制。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15题.按照方朝晖老师的观点,自我反省能够帮助我们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唯此人生才可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16题.《易传》中讲“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按照杨庆中老师的观点,其中“变”是指:

一切事物都应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17题.钱逊老师认为孔子治国为政思想的核心是政者正也。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18题.“穷变通久”就是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中“穷”为贫穷的意思。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B

第19题.《周易》认为“人道”特点就是要有忧患意识,能够进德修业、迁善改过,能够及时偕行方能安身立命。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20题.《易传》中提到的“天”,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自然而然”,“自然”最大的特点就是“鼓万物而不及圣人同忧”。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21题.按照儒学的解释,“性天中有化育,触处都鱼跃鸢飞”是比喻一种行云流水,从容快乐的生活状态。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22题.“造化之精,性天之妙,唯静观者知之,唯静养者契之”出自宋代吕坤的《呻吟语》。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B

第23题.中国古代讲勇,首先在于能够不怕牺牲。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B

第24题.本节课程讲了《周易》中关于“人”的来源的问题,提出“人”乃“天地姻缊”而生,是自然而然的生成,人不是因为天地有意志而产生的。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25题.“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克服困难,应当在它还容易的时候着手:

要想实现远大的目的,应当从细微处做起。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26题.在本讲中方朝晖老师举例“细链拴大象”的故事说明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27题.明代学者范立本在《明心宝鉴》中讲: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意思是一个人只要内心安宁,哪怕是住在茅屋里,都能安稳自得,充实而满足。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28题.程颢认为“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意思就是所谓的定,并不是使心念不动,也不是离动而后才叫定,只要顺理而动,动也是定。

顺理当静,静就是定。

天下没有性以外的物,无所送于事之往,也无所迎于事之来。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29题.修养三原则的立足点是自觉。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30题.《周易》是一本变化之书,它强调让人事事变,时时变。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B

第31题.《易经•系辞下传》中讲“几者动之微也”,其中“动之微”是指:

一件事情刚刚开始,要动未动之时,也就是指一件事的苗头或兆头。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32题.“中正当位”中“中正”二字的意思是恰到好处的意思。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33题.“如何变”及“如何防止变”的关键是“知几”,“知几”的关键是变,通过“变”来防止变,通过“变”来促进变。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34题.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医生兼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提出的无意识类似于中国古贤所讲的静。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B

第35题.北宋儒学大家周敦颐的《周子通书》中讲: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也”,意思是动及静相辅相成,互为其根本,这样才能保证生命生生不息、良性循环的发展。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36题.“克己复礼”指的是要克服及“礼”不合的思域,强调要完全恢复周礼。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B

第37题.《菜根谭》讲“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做事无需事事有计划,做到随遇而安即可。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B

第38题.杨庆中老师认为,“崇效天,卑法地”的核心是要认识自我。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39题.《围炉夜话》中“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的意思是在平淡之中及人的交往才能长久,在平静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就像延长了一样。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40题.《周易》从“天道”、“地道”、“鬼神之道”和“人道”四个层面论证了“信”能使人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B

第41题.子路曰: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

“必也正名乎!

”孔子正名的提出,是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状态提出来的。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42题.方朝晖老师将中国古代儒家修身思想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

守静、存养、自省、定性、治心、慎独、主敬、谨言、致诚。

(0.0分)

∙  A.对 

∙  B.错

正确答案:

A

第43题.《大学》提出的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

格物、致知、正意、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提出的修身养性的八个条目是:

格物、致知、正意、诚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0.0分)

∙  A.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