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97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

《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生态村建设规划.docx

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生态村建设规划

第一节村基本现状和发展目标

一、推进村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牢牢抓住生态村建设的战略发展期。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全力加快村生态村建设步伐。

二、规划年限

2010年——2015年

三、村基本现状

 1、地理环境。

村位于查山乡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沪陕高速、长(台)—兰(店)公路、查(山)—明(港)公路纵横穿境而过。

该村交通便利,是查山乡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

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7亩,辖14个村民组,共有1726人,2011年人均纯收入5450元。

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

2、气候条件。

查山乡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特点:

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较优,雨量充沛,降雨集中,光照多。

年降水量1109毫米。

全年冬短夏长,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15.1度,全年无霜期221.4天,年日照总数为2600小时。

3、水文条件。

村境内水源较为丰富,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大小池塘有200多亩,水渠长度约3000米。

农田小区内桥、涵、路、渠设施完备,确保村农业生产旱能灌,涝能排。

4、人口状况。

该村现辖14个村民小组。

现有农户426户,人口1726人,男女比例为102:

100,全村农业户口占95%,2011年全村出生率为9.9‰,自然增长率为4.7‰。

5、社会事业。

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落实,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同时,在卫生、社保,广电、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

村已经连续两年被查山乡评为先进村和优秀党支部。

6、经济发展概况。

近年来,村逐渐形成了以农业、养殖业、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经济。

农业作为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充分利用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按照无公害质量标准生产,按照产业模式发展,遵循市场规律经营。

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

7、交通设施现状。

明查公路穿村而过,沪陕高速下线口在其境内,交通十分便利。

以前,村道路各自为路,断头路多,等级低,道路网络化、利用率、通车率都不高。

农户之间人行道路以泥土路面为主,农民的生产生活生存都受到了交通不便的瓶颈制约。

近几年来,村两委十分注重基础设施,相继完成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道路改造,并实现村村通道路、村村道路硬化和村村通电话的目标,使全村交通便捷,通讯条件有了改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8、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村中的垃圾重点是各家各户堆积存放,堆积处理率70%以上,为了改善农户乱堆乱放的现况,村两委结合新农村建设,准备在各村设立生活垃圾收集点若干个,建一个垃圾堆放场,安排专人负责,定点、定时收运。

9、绿化现状。

村已栽种速生杨5000多棵,新村两旁栽种绿化树300多棵,各类果树2000多棵;道路两侧已经种植了绿化带,现有绿地达50多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4平方米/人,基本能满足了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

林地覆盖率较高,水土保持良好。

10、水环境质量。

村水资源重点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农村饮用水以机井为主,基本实现了户户有机井。

计划新建安饮水工程一处,在建设过程中,全面解决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

采取“点与面”相结全的办法,加快沼气池建设,特别是畜禽养殖专业大户必须采取干湿分离、通过沼气净化后才能排放畜禽粪便。

属畜饮用水取水水源的水塘,严禁肥水养殖。

完善村民点的污水排放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

保土蓄水,合理开发利用塘、库水体。

近年来,该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和发展速度,引进金银花花卉种植100亩;烟叶种植300亩,花生和红署等特色产业的种植及牛、猪、鹅、鸡常规养殖户占全村总户的78%。

形成了花卉种植、产品加工、烟叶种植、畜牧养殖等不同规模的经济小区。

同时该村连续多年被评平桥区先进党支部,2009年被评为市级卫生村。

经济的发展使村民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有了新的向往和追求

 村是典型的农业型经济结构。

无企业、矿产资源和骨干经济项目,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脆弱。

支柱产业尚未确立,农民增收缺乏支撑。

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生存环境的改善任重道远。

居住条件以砖混结构为主,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应用尚不被群众普遍接受,农村环境污染处理迫在眉睫。

这些问题是村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村建设进程中应该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

四、村在推进生态村建设中要完成的发展目标

根据省、市、区生态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村在推进生态村建设的目标是完成一个提高(五年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培育二大支柱(花卉种植和养殖业两大支柱产业),搞好三个建设(水电、道路、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确立四个机制(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村级管理民主机制、农村经济科学调整机制、农民保障机制)。

以现代高效农业为基础,以花卉种植、优质烟叶、农产品综合加工、畜禽养殖规模发展为后盾,建设高标准的乡村生态农业区。

总体目标是实现村庄绿化、街院净化、道路硬化。

进村和村内主要干道建柏油路,中心干道和进村道路安装路灯,路旁绿化;彻底治理脏、乱、差,达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整体美化,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文化体育场所,提升村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第二节生态经济建设

一、生态村经济建设发展规划

农业根据全镇农业产业的区域布局,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

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经济,重点发展优质粮食、无籽西瓜、花生、草莓、食用菌、红署、优质肉猪、家禽、水产等特色经济,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形成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村。

着力点放在培育“两大支柱—畜禽养殖、商贸服务劳务产业”,打造“三个特色---无公害草莓、农产品加工、无籽西瓜种植”上,为村的生态村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二、培育两大支柱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危机。

生态村建设也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此,在村推进生态村建设的进程中,培育两大支柱产业是整个农村建设工作的关键。

1、畜禽产业培育措施。

以本地水产养殖面丰富为依托,发展优质鹅和优质鸭、鸡养殖,以市场为向导,专业户示范带动,产业协会引导服务为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养殖专业大户以规模在年出栏2000—5000只为宜,并逐渐对全村畜禽进行优化改良,三年内改良率达到60%以上。

并把畜禽养殖立体化,形成畜禽养殖—沼气---经果林(庭院经济、蘑菇种植等)的生态循环利用模式。

通过畜禽产业的良性循环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支撑。

2、商贸服务劳务产业措施。

村在商贸服务和非农产业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一是距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较近,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务工经商有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基础。

二是该村有两大蓄水库,植被覆盖良好,土地肥沃,是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现代观光休闲旅游农业的理想之地。

主要是要把劳务经济、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三个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并按生态、环保、可持续的要求,科学发展全镇和闻集村的这一产业。

这需要有专业人员对此进行专业的评估和详细规划村已经着手开展这方面工作。

总之,村生态村建设工作中的产业重点最终要落脚到二、三产业的发展。

商贸服务、非农产业是确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支柱。

三、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手段。

在推进产业化进程中,政府的职能是引导与规范。

没有直接主导产业与市场的职能。

这就需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来提高农业产业化与市场化水平。

要围绕重点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健全合作社运转机制,农户按照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步骤生产,基本建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专业合作组织为“车间”,生产经营农户为“工人”的企业化运作模式。

使整个村的主导产业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提高主导产业抗市场风险和农民增收支撑的有效能力。

到2010年,村畜禽养殖在500只以上的农户以及饲料销售、屠宰、贩运等专业户参加畜禽产业协会的参会率要达到90%。

商贸服务等参加个协率要达到90%以上。

四、切实做好农业新科技的推广与运用工作

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重点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2011年村的小麦良种率达到100%,,农用机具的推广应用目前是80%,在此基础上三年内要提高到80%。

主要措施是:

强化社会化服务,建立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户的联结机制,覆盖面达到80%;培育玫瑰花卉种植基地、优质烟叶种植大户、农用机具作业专业户和其他产业科技示范户。

完善农业综合服务功能。

五、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采取务工经商、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推动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发展以劳务经济为核心的务工经商办企业的人员为主体,农业技术工人,农业一般务工为补充的就业群体。

2011实现劳务经济2500万元。

六、农村非农产业发展。

巩固和发展工商服务业,到2011年全村个体工商户达到260户,产值320万元。

第三节土地利用保护建设

一、基本农田保护

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全村列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耕地进行依法保护。

杜绝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发生。

并将此规定列入村规民约。

让广大村民监督执行。

二、努力提高耕地产出率

把基本农田保护、中低产田土改造、水利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林业生态等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机的结合起来。

对中低产田土进行保水保肥改造;提高中低产田土的产出率。

到2010年,完成低产田的改造,确保人均基本农田不少于1亩。

村的林地绿化以道路绿化为主,以栽植经济林(速生杨),供社会需求为辅。

到2010年,要完成3公里村道路的绿化带树木栽种和补种工作,启动速生杨和庭院经济为特色的庄园景观绿化工程和相应的农家乐庭院美化绿化工程。

第四节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建设规划

1、道路现状概况

村境内除明查公路外,村道5公里(泥结石等外级)。

村道路各自为路,断头路多,等级低,道路网络化、利用率、通车率都不高。

农户之间的网络人行道路以泥土路面为主,农民的生产生活生存都受到了交通不便的瓶颈制约。

2、道路建设规划村道路建设规划以“曹东”路主轴,以村道路为纽带,形成井字形的道路交通网络。

通村道路、村内主要干道路面全部实现水泥路。

村内次干道路面达到硬化;

二、人畜饮水工程规划

村在建设过程中,解决人畜饮水不安全问题要采取重点与面上相结全的办法,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处,才能实现在2011年90%以上农户通安全卫生自来水的工作目标。

1、2011年完成自来水入户供水工程。

多方筹集资金要达到20万

2、采取农户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

第五节 农村居住环境建设

一、村落规划原则

1、在不破坏原生态的情况下,适当建设集中村民点。

2、近期以整治为主,治乱、治脏、治水为重点。

建公共垃圾池一个,解决垃圾场镇脏乱差的问题。

二、集中村民点规划布局

以现有道路为基础,以井字形路为主轴,逐步使村、查山村连成一片。

在扩大村规模的同时,带动村的商贸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2年内把上刘组、小岗组在村部两侧集中,形成中心村落,加强村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规划的必要性。

规划建设用地300亩,可居住200户,人口1500人左右,按乡镇街道建设配置人行道与绿化带各2m,中间水混路面宽8m,两面民居要求统一设计,统一风格。

配置村委会办公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商业服务设施。

三、住房改造

对集中居住的和散居农户开展危旧房改造,并引导散居户逐渐向集中点集中。

搞好“一池四改”工程,即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舍、改水,对沼气池、厨房、厕所、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实现水、电、闭路、宽带等户户通;对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清除乱搭乱建,规范柴草、农具和杂物的堆放,设立固定的垃圾场,完善道路两侧绿化带和房前屋后的绿化工程,使村容村貌有较大的改观,真正符合农民新村的要求。

第六节 环境保护建设

一、水环境保护措施。

加快沼气池建设,特别是畜禽养殖专业大户必须采取干湿分离、通过沼气净化后才能排放畜禽粪便。

属畜饮用水取水水源的水塘,严禁肥水养殖。

完善村民点的污水排放设施,提高污水处理率。

保土蓄水,合理开发利用塘、库水体。

二、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扩大液化汽、沼气、太阳能、秸秆液化的使用率,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沿塘、库水体两岸、道路两侧种植绿化,调节大气环境质量。

三、固体废物控制措施。

逐步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收集、清洁和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固体废物的定点收集和定点填埋,使固体废物达到无害化、减轻化和资源化。

第七节 生态文化建设

一、居住区生态文化建设

制定创建规划,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

以人为本,邻里和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建立生态文化教育网络和制度,注重公众参与居住区生态管理,倡导节能、节水、生活俭朴、环境良好。

加强环境伦理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修养等,形成民风淳朴、敬业守法、呵护自然。

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同时建立公众信息反馈渠道和机制。

二、村落生态文化建设

为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各项素质,建设一批富有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积极向上的村落文化项目,培育一批个人素质好、示范带动强的村落文化带头人,大力培植一批文化中心户。

全方位推进农村文化阵地。

经常性地开展民间艺术展演、文化研讨会、民间收藏品展览等活动。

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文化教育

重视村民的生态教育,每年分期开设生态建设培训,聘请相关技术人员给村民讲解生态知识及创建生态村的重要性和任务,以及建设的进展情况;利用报刊媒体和“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地球日”等纪念活动,广泛开展国民生态教育;建设绿色学校,开展农民生态环境教育。

新建或改造一批文化活动室、绿色示范区等。

 第八节生态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成立生态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协调各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领导和决策。

具体负责协调和处理生态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对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和监督。

二、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

建立和完善投资机制,制定有利于筹集生态村建设资金的各项政策,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不同形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充分调动全社会各界和群众投入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引进外资,不断加大生态建设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

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质量监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等重大生态建设项目,要重点投入确保实施

三、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建立生态环境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系统,完善科技推广、信息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流网络,生态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发展和培育科技市场,健全技术市场功能,形成高效运行的科技信息网络。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意识

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村民的生态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提高人们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对广大农民进行有关生态环境的教育。

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表扬先进典型,揭露违法行为,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性,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监督生态村建设工作。

五、扩大合作交流,借鉴他人经验

要积极吸收和借鉴有关生态保护与建设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提高建设水平。

在生态村建设中,要开阔视野,拓宽领域,在各个方面,尽可能地全方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生态建设目标。

 

平桥区查山乡村村委会

2009年7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