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957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房山区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房山区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房山区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房山区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房山区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房山区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房山区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房山区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房山区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docx

北京市房山区学年上学期高三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房山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12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电影与科学两者的关系就像婚姻,协调好两者关系需要个好“媒人”。

近日开幕的中国科幻大会上,中国科协决定正式启动科技与影视融合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工作者和电影工作者的合作平台。

这个平台恰巧就是两者需要的“媒人”。

一部经典电影的诞生离不开科学上的精准。

2014年,天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为了让《星际穿越》中黑洞的镜头更加传神,特地聘请了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201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帮助计算机特效模拟出真实飞船穿越黑洞的镜头,科学家与特效人员巧妙地用弯曲的光线模拟出了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

为什么许多伟大的导演不惜代价和金钱,始终痴迷于追求科学的准确性?

这要从电影本身的魅力说起。

从卢米埃兄弟的《火车进站》算起,几乎所有优秀的电影都用神奇与奥秘牢牢地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随着工业革命与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来临,人类开始进入到读图时代、视听时代,电影无疑是展现时代背景、个人才华的绝佳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科学的准确性将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首先,收益直接体现在文化方面。

科学准确、制作精良的电影无疑会传遍全球,有利于展示民族文化,印度宝莱坞就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再者,具有科学准确性、品质过硬的电影还能够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好莱坞成熟的工业体系俨然成了印钞机就是明证。

反之,随着人们欣赏水准的不断提升,真实性差、禁不起推敲的电影毫无疑问会迅速沦为影迷吐槽的对象,一旦口碑崩坏,两者都无从谈起。

电影编剧、导演毕竟不是科学家,把一部电影拍得十全十美,难度比较大。

1998年上映的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就被一位天文学家指出存在破绽:

沉船时,天上绝美的星河令人陶醉,但星星出现的时机、位置甚至整个背景都不准确。

一向以注重细节著称的卡梅隆坦言自己对此耿耿于怀,直到2012年重新上映时,他终于有机会修正这处瑕疵。

就美国电影科学性方面的优异表现而言,主要因素并非美国导演的科学素质更加过硬,而是好莱坞提供的工业体系更加完善——专门成立了一个由科学家、工程师组成的协会,专门为剧组提供科学方面的咨询。

如今中国科协启动了科技与影视融合平台建设,相信我们的电影尤其是科幻电影,也能够早日诞生出科学上“无懈可击”的经典作品。

(取材于2019年11月7日《科技日报》杨仑的文章)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在带动国内科幻阅读热潮的同时,也让中国科幻远播海外。

中国科幻是否迎来了黄金时代?

在中国科幻大会的高端论坛上,国内外科幻作家、行业观察者集聚一堂,畅谈中国科幻的未来。

美国畅销科幻小说作家凯文•安德森说: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非常精彩,在我看来,它就是中国人丰富想象力的展示。

”他认为中国科幻作家的思考和西方很不一样,他们讲述的故事以及讲故事的方式,为科幻写作提供了新视野,这些新鲜的表达会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欢迎。

中国科幻电影同样如此。

与会专家表示,今年年初上映的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选择通过团结与合作的方式,用奉献与牺牲、智慧与勇气,想方设法保住地球这个人类共同的家园,为科幻片创作如何处理灾难情节,提供了一种中国式解决方案。

科幻作家刘慈欣说,虽然我国科幻刚刚起步,在规模上称不上黄金时代;但从大的环境来讲,我国科幻确实处在一个黄金时代的氛围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很快,中国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环境,这些都是催生科幻创造的土壤。

另外,当前全社会对科幻的热情很高。

过去中国人比较关注现实,今天开始比较关注未来,关注在时间与空间上离我们非常遥远的话题,比如外太空和宇宙命运。

谈到科幻电影的发展,北京博纳影业集团副总经理曲吉小江说,年初《流浪地球》上映成功给电影从业者带来信心。

“我相信,未来资本对科幻电影会有持续的投入,我们要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大胆尝试,中国科幻电影的繁荣发展指日可待。

”对中国科幻影视前景,刘慈欣同样表示乐观。

他认为,从当前科幻影视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的5—10年,会有相当数量的科幻影视作品出现。

不过,科幻文学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随着科幻视野的扩大,科幻小说仍然有可能迎来真正的黄金时代,但首先是要有更多的人来创作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大众文学的题材,必须要有一定的作品、作家数量作为基础,才有可能产生经典作品。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科普作家伦纳德·蒙洛迪诺也说,“激发更多人进行科幻创造,需要培养好的文化环境,让科幻作家有灵感,讲述他们想到的故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认为,中国科幻事业需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影视、科技、艺术、教育等行业跨界碰撞,推出优质的科幻作品,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声誉的科幻作家。

(取材于2019年11月7日《人民日报》喻思南、叶知微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技与影视融合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协调电影与科学的关系。

B.经典电影的诞生与电影水平的提高完全取决于电影中科技的精准性。

C.电影《火车进站》是用科学的神奇与奥秘引起人们关注的早期作品。

D.真实性差禁不起推敲的电影会被影迷吐槽,经济利益也就无从谈起。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与特效人员成功地用弯曲的光线拍摄出了真实飞船穿越黑洞的镜头。

B.读图时代、视听时代

今天,电影成为少数明星展现个人才华的绝佳舞台。

C.美国在电影科学性方面表现出色,与好莱坞提供的工业体系更加完善有关。

D.我国当代科幻电影,已经有了大众普遍公认的科学上“完美”的经典作品。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准确、制作精良的电影是因为民族文化得到了展示而传遍全球。

B.1998年上映的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不是拍得十全十美的作品。

C.《流浪地球》为科幻片运用中国式思维处理灾难情节提供有益探索。

D.中国发展的环境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环境,是催生科幻创造的土壤。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中国科幻电影获得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5.下面是一份请柬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甲)我校定于本月23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中华优秀古诗文朗诵比赛”。

(乙)您是著名的朗诵家,在诗词朗诵方面造诣深厚。

(丙)今诚挚邀请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您一定要进行朗诵展示,给我们的学生做朗诵指导。

(丁)敬请届时光临。

A.(甲)B.(乙)C.(丙)D.(丁)

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2019年11月2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相继结束寒冷漫长的月夜休眠期,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恢复月面工作,进入第十二个月昼工作期。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工作时长已突破300天,达到322天,“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也成功突破300米,达到318.62米,实现“双三百”突破。

目前,两器一星均工作正常,状态稳定;地面各测控站中心数据接收及处理正常。

在本个月昼工作期,着陆器搭载的科学载荷将相继开机,继续对月表环境开展科学探测工作。

三、本大题共6道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灵公之时,将之晋,至于濮水之上舍。

夜半时闻鼓琴声,问左右,皆对曰“不闻”。

乃召师涓曰:

“吾闻鼓琴音,问左右,皆不闻。

其状似鬼神,为我听而写之。

”师涓曰:

“诺。

”因端坐援琴,听而写之。

明日,曰:

“臣得之矣,然未习也,请宿习之。

”灵公曰:

“可。

”因复宿。

明日,报曰:

“习矣。

”即去之晋,见晋平公。

平公置酒于施惠之台。

酒酣,灵公曰:

“今者来,闻新声,请奏之。

”平公曰:

“可。

”即令师涓坐师旷【1】旁,援琴鼓之。

未终,师旷抚而止之曰:

“此亡国之声也,不可遂。

”平公曰:

“何道出?

”师旷曰:

“师延【2】所作也。

与纣为靡靡之乐,武王伐纣,师延东走,自投濮水之中,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平公曰:

“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师涓鼓而终之。

平公曰:

“音无此最悲乎?

”师旷曰:

“有。

”平公曰:

“可得闻乎?

”师旷曰:

“君德义薄,不可以听之。

”平公曰:

“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闻之。

”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

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平公大喜,起而为师旷寿。

反坐,问曰:

“音无此最悲乎?

”师旷曰:

“有。

昔者黄帝以大合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败。

”平公曰:

“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愿遂闻之。

”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

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听者或吉或凶。

夫乐不可妄兴也。

太史公曰:

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

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

(节选自《史记·乐书》)

注释:

【1】师旷:

晋国乐官。

盲人,善于弹琴,尤善辨音。

【2】师延:

商纣乐官。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端坐援琴      援:

持,操

B.起而为师旷寿     寿:

敬酒

C.昔者黄帝以大合鬼神    合:

使……会聚

D.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   异:

不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即去之晋,见晋平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师旷抚而止之曰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与纣为靡靡之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下以变化黎庶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濮水“新声”是亡国之音,在众人都听不到的情况下,而让卫灵公首先听到,这是因为卫灵公是一个更懂得欣赏音乐的人。

B.师旷鼓琴招来仙鹤翔集,说明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对于缺少德义的人来说,音乐强大的感染力只能使他们沉湎于声色享受。

C.师旷为晋平公演奏黄帝曾用过的乐曲而使晋国遭受了灾祸。

由此可见,乐官视听者德义的厚薄来确定演奏什么音乐是正确的。

D.从音乐作用的对象上看:

人有脾肺肝心肾五脏,乐有宫商角徵羽五声,五声分别作用于五脏,就会表现为圣义仁礼智五德。

1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句断句

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11.孔子认为“政者,正也”,即为政者要行为端正,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晋平公不够“正”的表现。

1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1】之。

(《论语·为政》)

樊迟问知,子曰:

“务民之义【2】,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注释:

【1】共:

“拱”的本字,环绕,环抱。

【2】务民之义:

专用力于人道所宜。

①前面文段中师旷评价晋平公德“薄”,那么德“厚”的管理者应有怎样的表现?

请结合上面《论语》二则加以解说。

②对我们当今

法治社会而言,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有怎样的传承价值?

请结合你对《论语》的理解,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1】

宋•赵佶

裁剪冰绡【2】,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3】,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4】。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5】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释:

【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覆国后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时途中所作。

【2】冰绡:

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

【3】靓(jìng)装:

美丽的妆饰。

【4】蕊珠宫女:

指仙女。

蕊珠,指天上仙宫。

【5】凭寄:

托谁寄。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1】,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2】,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

【1】午桥:

在洛阳南面。

坐中:

在一起喝酒的人。

【2】二十余年:

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13.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词中,词人用“靓妆”“艳溢”形容杏花娇艳动人,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第一首词中,“故宫何处”所蕴故国之思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情感相近。

C.第二首词中,词人用“忆昔”一词引出了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上与洛中友人饮酒之事的回忆。

D.第二首词中,“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

14.下列选项中与第一首词“淡著胭脂匀注”一句所用手法不同

一项是

A.多情只有春庭月(唐·张泌《寄人》)

B.月移花影约重来(宋·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C.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D.日边红杏倚云栽(清·曹雪芹《红楼梦》)

15.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都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逍遥游》中指出了大鹏高飞依然有所凭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常说:

“活到老,学到老。

”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这句话也表达了这个意思。

④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交代了诗人自己与琵琶女情感产生共鸣的原因。

⑤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⑥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雾气笼罩的江面上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着相似的意境。

⑦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写作者自认为勇武不减当年,可以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

五、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秋渐深

秋天来了。

秋分一过,晨起漫步江畔,白露满地。

树叶、草尖上都挑着颗颗晶亮的露珠。

节气和植物,犹如一对恋人,配合得默契贴心,情投意合。

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温柔的姿势,她都已心领神会。

桂花开了,细碎的金色花瓣,宛若星星;人从树下走过,落花细细香满衣。

起风的夜里,花香伴着虫鸣如流水般一潮潮地涌进窗来,花香袭人。

忽然想起《红楼梦》中宝玉的丫鬟也叫袭人。

贾政责问是哪个刁钻的人取这样的名字,并推断一定是宝玉。

宝玉说,她本姓花,有一句古诗“花气袭人知昼暖”,所以就给她取名袭人。

夕月一弯的秋夜,枕着阵阵花香入眠,无限花香染梦境。

午后,走进寂静的山林,手里携一本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

书中写道:

“走在山间小路上,芒草、萱草牵吾衣,着实可爱。

”我仿佛和他一同走进秋的深处。

树上的叶子渐渐凋零,每一棵树变得疏朗透明起来。

金黄的、褐色的叶子铺满树下,如同厚厚的花毯。

远远地看见一棵树,擎着深红的树冠,枝桠上挑着颗颗闪亮的红星星,走近细看,原来是一树红灯笼似的柿子。

榉树的叶子一日日红了,细细密密的红叶像一叶小舟,驶向秋的深处。

踩着沙沙的落叶,偶然会听见咕噜咕噜的声响,仿若石子落地一般,其实是山中松子掉落。

枝桠上几只斑斓的鸟儿,坐在枝头阳光下说着悄悄话,让人想到“林静鸟谈天”。

田野里,收割后的稻草一捆捆一簇簇相依在一起;一夜夜秋风袭来,秋深露重,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

艾草枯黄了,静静地立在山坡上。

每年端午时,人们将它一丛丛抱回家,捆绑好立在家门前;或是用艾叶熬了水给孩子洗澡,等到夏天来了,孩子不会招蚊虫叮咬。

《诗经》有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原来艾草是伴着爱情从千年前的诗歌中向我一步步走来。

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青青的艾叶,随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就如潮水般涌起。

他的诗句随风飘远了,落在《诗经》的泥土中,开出了深情、朴素的花朵,流传了千年。

幼年时在乡下,秋意正浓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去山坡上采摘野菊花。

一丛丛野菊花如邻家的小女孩,穿着金黄色的布衣裳,梳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冲着我张开笑脸。

她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在秋风里交头接耳地说话。

奶奶说,将野菊花在太阳下晾干了,装在枕头里,可以清火、明目、安神。

竹篮里只采了薄薄的一层,我就嫌累了,蹲在草里找蒲公英。

蒲公英一枝枝白了头;我拔了一枝,小心翼翼捏在手上,轻轻地吹一口气,蒲公英的孩子们就随秋风飞远了。

我也是蒲公英的孩子,光阴的秋风一次次将我吹远了,望不见童年,望不见奶奶,望不见故园。

我很喜欢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一段话:

“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

”一直不知道“菘”是什么样精致的蔬菜。

那日翻开《诗经》就看见它,原来是一棵青翠的大白菜。

秋末,清炒大白菜时配上黄的姜丝和几丝红辣椒,盛在青花瓷盘里,不仅分外悦目,而且爽口宜人。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几场秋雨,将天空洗得犹如碧玉一般明澈。

所有的树木渐渐落尽繁华,疏朗的枝桠伸向晴空,大自然庄严、肃穆的季节来了。

人过了而立之年,才渐渐懂得深秋的韵味。

就好像一个人的文字,年轻时姹紫嫣红开遍,分外艳丽妩媚。

慢慢年长,才明白“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的道理,到了一定的时候便开始做文字的减法,简洁,干净,纯粹,将枝头的繁华一一卸下,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洁不芜,气定神闲,沉静从容。

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境,也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明朗。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

删繁就简三秋树。

将人生和文字站成秋天里的一棵树,那是生命的另一个境界。

(取材于李娟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配合得默契贴心默契:

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B.枝桠上蹲着几只斑斓的鸟儿斑斓:

灿烂多彩

C.它们只有依偎在一起取暖依偎:

亲热地靠着、挨着

D.文字有了山寒水瘦、千山鸟飞绝的意境山寒水瘦:

这里用来形容文字简

洁不芜的特征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段中的“节气”与前面的“秋分”呼应,“植物”则为下文描摹不同类型的花草树木做了铺垫。

B.首段中“他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她都已心领神会”一句,巧用拟人,形象地表现了节气和植物的默契。

C.文中多次提到《诗经》,是为了表现草有很强的益于身心的实用性,体现了作者极为深厚的文化积淀。

D.作者在结尾段由深秋的韵味联想到文字表达风格的变化,再由文字扩及人生,使文章的主旨不断深化。

19.就眼前自然景象的变化而言,题目“秋渐深”的“渐”在文章中是怎样表现的?

20.文中两次引用“文求雅洁,少雕饰,如春初新韭,秋末晚菘”,各有怎样的意图及表达效果?

请简要回答。

阅读节选的《红楼梦》文段,并结合对整本书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且说贾元春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

别人听了还自犹可,惟宝玉听了这谕,喜的无可不可。

正和贾母盘算,要这个,弄那个,忽见丫鬟来说:

“老爷叫宝玉。

”宝玉听了,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杀死不敢去。

贾母只得安慰他道:

“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

想是娘娘叫你进去住,他吩咐你几句,不过不教你在里头淘气。

他说什么,你只好生答应着就是了。

”宝玉只得前去,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

只见贾政和王夫人对面坐在炕上说话,地下一溜椅子,迎春、探春、惜春、贾环四个人都坐在那里。

一见他进来,惟有探春和惜春、贾环站了起来。

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忽又想起贾珠来,再看看王夫人只有这一个亲生的儿子,素爱如珍,自己的胡须将已苍白:

因这几件上,把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

半晌说道:

“娘娘吩咐说,你日日外头嬉游,渐次疏懒,如今叫禁管,同你姊妹在园里读书写字。

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宝玉连连的答应了几个“是”。

王夫人便拉他在身旁坐下。

他姊弟三人依旧坐下。

王夫人摸挲着宝玉的脖项说道:

“前儿的丸药都吃完了?

天天临睡的时候,叫袭人伏侍你吃了再睡。

”宝玉道:

“只从太太吩咐了,袭人天天晚上想着,打发我吃。

”贾政问道:

“袭人是何人?

”王夫人道:

“是个丫头。

”贾政道:

“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样刁钻,起这样的名字?

”王夫人见贾政不自在了,便替宝玉掩饰道:

“是老太太起的。

”贾政道:

“老太太如何知道这话,一定是宝玉。

”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

“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

‘花气袭人知昼暖’。

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

”王夫人忙又道:

“宝玉,你回去改了罢。

老爷也不用为这小事动气。

”贾政道:

“究竟也无碍,又何用改。

只是可见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赋上作工夫。

”说毕,断喝一声:

“作业【1】的畜生,还不出去!

”王夫人也忙道:

“去罢,只怕老太太等你吃饭呢。

”宝玉答应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去了。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有删改)

注释:

【1】业:

罪孽。

21.下列表述及分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A.探春、惜春和贾环见到宝玉进来便站了起来,待王夫人拉宝玉坐下后他姊弟三人才依旧坐下。

整个过程中迎春没有起立行礼,这是因为她是一个性格豪爽、不拘小节的贵族小姐。

B.文段中王夫人的语言和动作无不表现出对宝玉的极端宠爱,主要是因为另一个亲生的儿子贾珠已不在人世,她的后半生只有这承欢膝下的亲生儿子宝玉可以依靠了。

C.原名珍珠的袭人和原名鹦哥的紫鹃都是贾母一手调教出来的大丫鬟,贾母把她们分别给了宝玉和黛玉使唤。

作者曹雪芹用“贤袭人”“慧紫鹃”表达出对二人的评价和欣赏。

D.宝玉引用的“花气袭人知昼暖”诗句源于陆游的《村居书喜》,但有一字之差,原句为“花气袭人知骤暖”,意思是当你闻到浓郁的花香时,就知道天气突然变暖和了。

E.贾政对宝玉取“袭人”

名字先是深表不满,在王夫人让宝玉“回去改了”时又说“究竟也无碍,又何用改”,这说明封建家长贾政是一个出尔反尔、言行不一的人。

22.在节选文段中,作者是如何将宝玉对父亲的畏惧心理表现出来的?

23.请你结合《红楼梦》整本书,简要分析贾宝玉这一文学形象。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不少于150字。

①林黛玉和史湘云是《红楼梦》中身世相近却性情迥异的两个人物,你更喜欢她们中的哪一个?

要求:

结合原著陈述理由。

②“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硬核”一词榜上有名。

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刚硬”,如“硬核规定”“硬核人生”等等。

这一词语为何如此“流行”?

请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③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一部《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几位普通人与祖国共同成长的人生经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唱出了千万中华儿女与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心声。

请你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表达你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要求:

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5.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