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8894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XX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XX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XX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XX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版.docx

《XX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版.docx

XX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版

XX医院

危急值管理制度(2015版)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及时向临床科室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我院重新修订了“危急值”报告制度,相关规定如下: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是指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的某检验(检查)结果值。

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危急值信息,可获得最佳抢救机会,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尽最大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1.“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2.“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3.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检验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表及报告范围(具体见附件1)。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具体见附件2、附件3)。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1.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2.医技科室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首先核实检查是否有误,在确认无误情况下,应及时通知相应科室的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

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办公室(上班时间)或向院总值班(值班时间)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办公室应协助寻找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1.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立即报告相关医师,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的采集有问题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或进行复查。

如结果与上次一致或误差在许可范围内,应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

2.临床科室在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时,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检查或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医技科室报告人员姓名、接电话人姓名及时间、报告医师时间、医师签名等。

3.接收报告者应及时将报告交该患者的主管医师。

若主管医师不在病房,立即通知值班医师。

4.医师接到“危急值”报告后15分钟以内针对“危急值”报告的应答,应见医嘱及病程记录。

半小时内危急值处理无成效,应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1小时内危急值处理无成效,报告医务科,决定方案,采取措施。

(三)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程序:

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严格按照“危急值”报告程序:

1.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2.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核实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

3.在确认检测系统正常情况下,立即复检,与正常标本或质控标本一起测定,必要时须重新采样。

4.复检结果无误后,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患者,操作者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1分钟内电话通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护士站。

5.检验者在报告单上注明“结果已复核”、“已电话通知”。

6.检验科按“危急值”登记要求在《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取样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和检验人员姓名等。

7.尽快将书面报告送达相应诊室或科室、病区,必要时应通知临床重新采样。

8.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四)心电图室“危急值”报告程序:

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在排除伪差的情况下核实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科室、床位、诊断、检测项目等),1分钟内电话通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护士站,签发诊断报告,必要时重新进行检查,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检查者在报告单上注明“结果已复核”、“已电话通知”及接电话者的科室、病区和姓名。

2.如“危急值”与患者病情不相符,检查人员须积极主动及时与临床沟通,或进一步检查,以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

3.在心电图室《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对报告情况作详细记录。

4.对“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报告有可靠的途径和规定的时间,并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五)医学影像科“危急值”报告程序:

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

2.检查者1分钟内电话通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护士站,核实患者基本信息。

3.在《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对报告情况作详细记录。

4.积极与临床沟通,为临床提供技术咨询,必要时进一步检查,保证诊断结果的真实性。

(六)病理科“危急值”报告程序:

1.病理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标本传输是否有误、标本检查及切片制作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

在确认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检查者3分钟内电话通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护士站。

2.病理科必须在《病理科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详细记录,并简要提示标本异常外观性状显微镜下特点等。

记录应有以下内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临床诊断、申请医师、收到标本时间、标本特点、报告时间、病理诊断、通知方式、接收医护人员姓名。

3.对原标本妥善处理之后保存待查。

4.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患者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

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

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通知病理科医师。

(七)体检中心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人员检出危急值后,立即打电话向体检中心相关人员或主任报告。

体检中心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需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合适的医生,医生在了解情况后应先行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

五、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各检查、检验科室及临床科室均应建立检验(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

六、质控与考核

(一)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

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内容。

医务科等职能部门将对各临床、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来自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患者集中科室的“危急值”报告进行检查,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三)医技科室发现危急值未及时报告,接到危急值临床科室未及时处置,按相关制度处理。

附件1:

危急值项目表及报告范围

附件2:

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流程

附件3:

门诊危急值处理流程

 

 

附件1:

“危急值”项目表和报告范围

(一)检验科“危急值”项目及范围

类别

项目

单位

危急值

备注

 

血液

检验

白细胞计数

*109/L

≤2.0或≥28.0

静脉血、末梢血。

已明确诊断如化疗、再障患者除外。

血小板计数

*109/L

≤50或≥600.0

静脉血、末梢血。

已明确诊断如化疗、再障患者除外。

血红蛋白

g/L

≤50.0或≥200.0

静脉血、末梢血。

血涂片检查

发现幼稚细胞

PT

S

≤5或≥30.0

抗凝治疗时

PT-INR

≤0.3或≥3.0

APTT

S

≤15或≥70.0

血浆

纤维蛋白原

g/L

≤0.5或≥7.0

血浆

D-二聚体

mg/L

≥3.0

血浆

 

生化

检验

血糖

mmol/L

成人≤2.8或≥22.0

血清

血钾

mmol/L

≤2.7或≥6.0

血清

血钠

mmol/L

≤120或≥160

血清

血氯

mmol/L

≤90或≥120

血清

CO2

mmol/L

≤13或≥40

血清

血钙

mmol/L

≤1.5或≥3.5

血清

胆红素

mmol/L

≥307.8

血清

尿素

mmol/L

≥25

血清

肌酐

umol/L

≥707

血清

ALT

U/L

≥1000

血清

淀粉酶

U/L

正常参考值3倍以上

血清、尿

血气

分析

PH

≤7.15或≥7.55

动脉血

PaCO2

mmHg

≤20或≥60

动脉血

PaO2

mmHg

≤40

动脉血

氧饱和度

%

≤75

动脉血

心肌损伤指标

Hs-cTNI

ng/ml

定性:

阳性;定量≥0.09

静脉血

CK-MB

U/L

≥100

静脉血

微生物

涂片检菌

检出细菌

血液、脑脊液中

血培养

阳性

细菌培养

培养出多重耐药菌

除血培养外的各种标本

儿科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

项目

测定值

白细胞

<2.5×109/L或>30×109/L

血红蛋白

<50g/L或>250g/L

血小板

<50×109/L

血浆钾

<3.0mmol/L或>6.0mmol/L

血浆钠

<115mmol/L或>160mmol/L

血浆氯

<80mmol/L或>120mmol/L

血糖

<2.8mmol/L或>25mmol/L≤1.7或≥14.0(新生儿)

血浆总胆红素

>310mmol/L(新生儿)

血气PH

<7.25mmol/L或>7.55mmol/L

血气PaO2

<50mmHg

血气PaCO2

<20mmHg或>50mmHg

(二)心电图“危急值”项目及范围

1.心脏停博;

2.急性心肌缺血;

3.急性心肌损伤;

4.急性心肌梗死;

5.致命性心律失常:

(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3)大于3秒或多次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4)频发性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5)预激伴快速房颤;

(6)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7)二度II型及高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8)心室率小于45次/分的心动过缓。

(9)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三)医学影像科“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1)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2)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伴中线偏移;

(3)脑疝、急性脑积水;

(4)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5)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严重骨关节创伤:

(1)X线或CT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致椎管狭窄、脊髓受压。

脊柱骨折伴脊柱长轴成角畸形;

(2)多发肋骨骨折伴广泛肺挫裂伤及或大量液气胸;

(3)骨盆环骨折。

3.呼吸系统:

(1)气管、支气管异物;

(2)气胸及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压缩比例大于5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