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893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ocx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

从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看,全球化实际上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我们这一时代的最重要特征。

全球化对当代最重大的影响之一,就是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全球背景。

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在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既利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又限制、克服、规避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病,即“规避现代化陷阱”并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一个时代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全球化思想,尤其是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不仅为正确界定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内涵、特征和本质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而且对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理性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基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市场理论;全球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685(2010)07-0007-06

 

 一

 每个时代总有属于每个时代自身的问题,准确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将人类社会推向前进。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

全球化实际上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我们这一时代的最重要特征。

…今天,“全球化”已成为描述我们生存环境的最重要的学术术语,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有的学者将全球化理论划分为三大流派:

马克思主义主流派、当代西方新“左”派、西方主流派。

也有学者把全球化理论研究划分为四种基本流派: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理论、西方左翼全球化理论和依附论的全球化理论。

国内理论界还把“全球化问题意识”置于中国国情背景下进行广泛讨论,出现大量的理论学术研究成果。

全球化对当代最重大的影响之一,就是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全球背景。

但“正如萨伊德在‘东方学’研究上曾经提醒的那样,当我们不假思索地使用西方的术语时,我们也就可能戴上了贴着‘西方制造’标签的有色眼镜来看待自己的研究对象。

因此,全球化隐含一种危险:

其内置的基本价值将可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学术界产生误导。

事实上,全球化思潮在中国的登陆也绝非一次简单的学术移植,其深层中包括了它所推崇的价值的扩张。

历史地看,全球化理论以‘全球’视野转移和遮蔽了已经遭到批判的西方价值,并基于抽象的全球价值为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散进行辩护。

” 

  从一定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现代化的表现形式。

如果从马克思社会形态相继更替的学说角度考察世界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那么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世界现代化的最高发展形态,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就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目标。

而在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既利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成果,又限制、克服、规避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弊病,即“规避现代化陷阱”并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这是一个时代的重大课题。

与时俱进地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方法依然是我们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是最早将资本主义发展全过程描述成一个系统的人之一。

”马克思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理论蕴含着丰富的全球化思想,尤其是其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为正确界定和把握经济全球化内涵、特征和本质提供了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

科学发展观无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还是作为回答当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观和现代化观为指导,结合世情和国情变化,对当代中国主动把握全球化机遇、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理性回应和自觉战略选择。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改革开放观相辅相成,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即全球化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二

 

  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虽然广泛使用于20世纪80年代,但它作为一个世界各国经济交往、相互依存和融合的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之时即已开始。

早在一个半世纪之前,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就已揭示了这一趋向。

20世纪末,一位墨西哥学者就曾指出:

“在20世纪末的今天所出现的全球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了。

”虽然马克思没有经历今天这样的全球化时代,没有遇到像今天这样的全球性问题,没有直接提出“全球化”概念,甚至“全球性”的术语也很少使用,更没有形成系统的全球化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全球化的思想。

马克思的有关思想虽然不是对全球化所有问题的具体解答,但它对我们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全球化的性质、内在矛盾及发展趋向,进而合理地推进全球化进程是非常有益的。

当然,当代的全球化与马克思当时的“世界历史”时代在有关联的同时更具有很大的时空视差,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精神和方法论原则,包括蕴藏在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丰富理论中的方法论,依然是当下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应同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新经济全球化给予新的认识和思考。

19世纪4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以惊人的洞察力对正在急剧变化的世界历史做出考察。

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理论的系列论述主要集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经典著作,“国内外研究全球化问题的学者,都公认马克思是全球化理论的先驱”。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有两大特点:

一是作为研究的视野和方法,即用世界历史的眼光和观点看待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

二是作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世界历史理论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这两个特点是内在地融合在一起的。

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以对世界市场的作用分析为依据的,因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理论的早期形态”是有道理的。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以全球视野,通过对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剖析,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方法、辩证的历史发展观,考察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历史,对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根源、过程、作用和实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阐发了非常丰富的“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思想,而且这一思想体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做出了深刻解剖,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认为,近代以来民族的、地域的历史转变是世界历史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一种基于生产发展和交往实践的客观历史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说明各民族的历史愈来愈成为世界历史的过程。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到“世界历史”时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交往活动的历史过程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民族的、地方性的历史,另一个是世界性的、普遍交往的历史。

他们认为,正是以机器大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革命及其造成的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才促进了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使各国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使世界连成为一个整体。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著名命题,与他们创立唯物史观几乎是同时的。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就其直接表现来说是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建立。

而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序幕又是由资产阶级揭开的。

“不断扩大商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这样,便逐渐冲破了各个国家、民族原有的孤立和闭塞状态,使世界各部分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世界整体。

因此,从生产关系层面看,资产阶级之所以拼命开拓世界市场、扩大商品销路,马克思认为,这主要由资本的无限增值和扩张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指出,资本的本性是对剩余价值的追逐,因而在资本的概念中,已经包含着对市场的开拓,“到各地追逐黄金使一些地区被发现,使新的国家形成”,从而“把遥远的大陆卷进交换和物质变换的过程”,“并把交换的范围扩展到整个地球”。

因此,“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

”可以说,近代以来出现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的全球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客观规律过程中,着力揭示世界市场对世界历史的形成起着特殊的作用,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认为,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是在生产的一定发展的同时实现的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在商品生产、世界市场和商人阶级形成和兴起中实现的,而大工业、世界市场的建立对世界历史的形成起着特殊的决定作用。

实际上,自马克思系统地研究政治经济学以来,就一直关注世界市场问题。

在马克思的有关著作中,关于世界市场概念的使用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将世界市场视为世界各国相互间通过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建立起来的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

他指出:

“世界市场不仅是同存在于国内市场以外的一切外国市场相联系的国内市场,而且同时也是作为本国市场的构成部分的一切外国市场的国内市场”。

“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

”在这里,马克思把世界市场看做是国际流通过程的一个因素,看作国内市场向国外的延伸,是在各国国内市场基础上形成的各国国内市场的有机整体,是商品交换关系突破国家界限扩充到世界范围的结果,因而是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另一种情况是马克思用世界市场表示世界规模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整体和总体。

在世界市场这个概念上,资产阶级社会越出国家的界限,在世界规模上发展成为资产阶级社会。

“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条件,在我们的时代,它们结合于世界市场这一概念之中。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用世界市场表示在各国资产阶级社会基础上形成的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总和,世界市场成为一个最大的总体概念。

马克思认为:

“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世界市场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也就是说,资本膨胀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他们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使资本主义形成为世界体系,发展成为一种“中心――外围”的结构。

马克思认为:

“只有对外贸易,只有市场发展为世界市场,才使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抽象劳动发展成为社会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建立在价值上,或者说,建立在包含在产品中的作为社会劳动的劳动的发展上。

但是,这一点只有在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因此,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又是它的结果。

”世界市场是资本剥削雇佣工人从而自行无限增值及内在扩张本性的外在表现。

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积累,资产阶级手中已积累大量的货币资本。

攫取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贪欲使资本充满了不断膨胀和扩张的冲动,它力求冲破各种地域限制,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寻求更大的空间。

而在那些经济落后国家存在的资本短缺及地价、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低廉的现实,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资本扩张和商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这一切都为资本的国际转移和流动,为资本大规模地跨越国家的界限提供了重要条件。

这就是马克思指出的:

“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

 世界市场作为经济学的重要范畴,集中体现了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果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经济全球化思想带有哲学思辨的色彩,《共产党宣言》中的经济全球化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学基础,《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的经济全球化思想较为零碎,那么《资本论》第一稿及其续篇则提出世界市场在内的、反映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客观辩证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体系,进一步系统地从资本产生的社会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条件来揭示世界市场的本质。

从马克思整体经济学体系建构来看,无论是其“五篇计划”还是“六册计划”都把世界市场作为末篇加以强调和说明。

“在所有范畴中,把世界市场作为最大的整体范畴,也是作为最复杂、最具体的范畴。

”在这里,马克思把生产及其每一个要素都纳入“总体”中考察;然后再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矛盾,而构成资产阶级社会这一总体的前提或承担者即世界市场。

因为正是世界市场使世界的经济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或总体,每一种经济现象都表现为这一整体中的一个要素,并受整体发展规律的制约。

马克思不仅考察了作为总体的世界市场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并在世界市场总体的框架内,重新对一系列经济学概念、范畴和理论作了初步探讨,从而奠定了作为世界市场的经济学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原则。

“正是在世界市场这个总体上,马克思才得以将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全貌更加准确地揭示出来。

”马克思拟定了包括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在内的六册研究计划。

在他看来,前三册主要研究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三大阶级的经济社会条件,综合为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体。

但这时,资产阶级社会是被限制在国家界限之内的,因而还是一个较小的整体。

在后三册的逻辑阶段上,资产阶级社会被“国家”范畴概括起来,并越出国家的界限,发展成为全球规模的“世界市场”的整体。

于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普遍关系以其最高发展形式即以世界市场的形式出现,“资产阶级生产的一切矛盾,在普遍的世界市场危机中集中地暴露出来”。

资本主义矛盾的全面展开和危机的不断加深会促使以交换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式最终解体,促使个人劳动实际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新生产方式和社会形式最终诞生。

 纵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理论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并不是一成不变地谈论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的实质,而是将其置于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历史发展观的视野里予以揭示。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离不开资本主义。

但世界历史的未来并非属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性决定了它并不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结果只能是共产主义。

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建立在以生产力和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这两个前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特别是对后一方面的强调不亚于前一方面。

他们指出:

“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立即’同时发生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这就是说,无产阶级的产生符合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对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追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方向。

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单个人“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结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力量的支配”。

只要这种异己的力量还存在,人们就摆脱不了对盲目必然性的动物般的屈从,就只能处在史前史之中。

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但并未终止世界历史。

资本主义时代不过是世界历史的低层次,它只为世界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只有当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生产力进一步充分发展起来,只有当资本主义社会的外壳被顽强的新生力量所冲破,只有当一种能驾驭全社会生产的力量形成后,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和民族的普遍交往才能真正实现。

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愈深,个人也就愈在更大的程度上获得解放。

正如马克思的分析,世界历史或者说由资本主义开始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形成人类的真正历史,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的根本原则在于“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其本质就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的过程。

它不仅以世界历史为前提,而且本身就是世界历史的最高层次。

到那时,“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的生产(人们的创造)的能力”。

也就是说,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真正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是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和深远的世界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揭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向时,还对世界历史不同层面的嬗变做了分析和预展。

他使用了“新的工业”、“巨大的城市”、“文明的国家”和“世界的文学”等概念,说明伴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发展进程带来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在内的不同层面的嬗变和历史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这些基本观点,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分析提供了广阔视域,为理解全球化视域下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

马克思以世界历史的眼光来研究世界范围的发达与不发达问题,不仅说明了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经济关系问题。

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问题的研究是以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为前提的。

他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被强行拖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既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带来了生产力和世界交往发展的理论分析,对国际市场运行规律的揭示,成为他晚年对发达与不发达问题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

同时,马克思这些丰富的思想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结合不同国家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与本国的实践结合,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背景下,走出自己的道路、做出战略选择给予了启迪。

 站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马克思的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理论虽然不能与全球化理论同日而语,但经济全球化是在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式。

因此,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一方面深深地体现在马克思所揭示的世界市场的本质中;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揭示的世界市场的形式在当代以新的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来。

其体现出的基本思路是:

资本的扩张性是全球化的根源,对外贸易是全球化的起点,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则为全球化提供了载体。

因此,马克思对世界历史与世界市场问题的本质揭示、基本方法及一些具体思路分析,对今天研究经济全球化基本理论、把握全球化基本特征、认识全球化的本质与运行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立足世界市场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融入世界市场,而世界社会主义之所以遭到挫折与对世界市场的抵制与脱离有着直接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实践是对这一问题最现实、最有力的证明。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球经济的和谐发展”,创造“均衡、公正、合作、共赢的世界市场全球化体系”必须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

这是由于市场化是所有参与全球化的国家的经济起点,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际市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方针。

我国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都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世界市场为纽带。

只有走人世界市场,才能解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带来的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才能弥补国内市场不足的问题,才能缓解资源、环境与人口之间的矛盾。

在全球世界市场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国内市场是世界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而且要与世界经济、世界市场相结合。

只有置身于以世界市场和跨国公司为标志的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能解决我国现代化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才能为自身的发展找到动力和源泉。

也只有走入世界市场,才能为实现全球经济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达到发展社会主义的目的。

这同样也符合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规律,符合“把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的发展观。

因此,马克思的全部学说,特别是马克思的全球化唯物史观、世界历史观、世界市场观、落后国家特殊过渡理论等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基石及我国对外开放改革的思想理论源头。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和应对其挑战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又是中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一面理论旗帜。

尤其是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全球化思想的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化观的集中体现,更是防范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唯有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利用全球化的机制发展自己,做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这篇大文章,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世界市场有机结合的实现形式,形成中国特色的全球化观和现代化战略发展观,才能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及成功实践,在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日益彰显出科学发展观统摄下的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为内核的中国模式的世界价值。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在为创造共赢的全球化体系做出贡献,在为积极创造合理公正的世界市场经济的制度形式做出贡献,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全球化观、现代化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这正是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全球化思想的当代价值及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