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模拟测试月考高考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85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月考高考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月考高考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月考高考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月考高考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月考高考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月考高考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月考高考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模拟测试月考高考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月考高考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docx

语文高考模拟测试月考高考新课标高考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儋州二中2015年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命题人:

董新明审题人:

李菲凡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诸子,都是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没有一个是纯粹的文学家。

但是,他们要让自己的思想说服人、感染人,就不能不运用文学手段。

而且,有一些思维方式,从产生到完成都必须仰赖自然、譬引鸟兽、倾注情感、形成寓言,这也就成了文学形态。

我对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

庄子、孟子;

第二等级:

老子、孔子;

第三等级:

韩非子、墨子。

在这三个等级中,处于第一等级的庄子和孟子已经是文学家,而庄子则是一位大文学家。

把老子和孔子放在第二等级,实在有点委屈这两位精神巨匠了。

我想他们本人都无心于自身的文学建树,但是,虽无心却有大建树。

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

这个排列有点难。

相比之下,孔子的声音,是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萦怀;相比之下,老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刀切斧劈,又如上天颁下律令,使听者惊悚,使读者铭记。

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

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

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

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

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不容外借。

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

不止一位西方哲学家说:

“仅从语言方式,老子就是最高哲学。

有一段时间,德国人曾骄傲地说:

“全世界的哲学都是用德文写的。

”然而,当他们读到老子就开始不说这种话了。

据统计,现在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一本老子的书,其普及度远远超过老子的家乡——中国。

我一直主张,一切中国文化的继承者,都应该虔诚背诵老子那些斩钉截铁的语言,而不要在后世那些层级不高的文言文上厮磨太久。

说完第二等级,我顺便说一下第三等级。

韩非子和墨子,都不在乎文学,有时甚至明确排斥。

但是,他们的论述也具有了文学素质,主要是那些干净而雄辩的逻辑所造成的简洁明快,让人产生了一种阅读上的愉悦。

更重要的是要让出时间来看看第一等级,庄子和孟子。

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子晚了180年。

在人生格调上,他显得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

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

他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

文脉到他,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

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

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

真假的区分在何处?

生死的界线在哪里?

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

这就使他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

他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

此后历史上一切有文学才华的学人,都不会不粘上庄子。

这个现象很奇怪,对于其他“子”,都因为思想观念的差异而有明显的取舍,但庄子却例外。

没有人会不喜欢他讲的那些寓言故事,没有人会不喜欢他与南天北海融为一体的自由精神,没有人会不喜欢他时而巨鸟、时而大鱼、时而飞蝶的想象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形象大于思维,文学大于哲学,活泼大于庄严。

1.下列对划线部分“也就成了文学形态”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先秦诸子集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遗憾的是其中没有一个纯粹的文学家。

B.先秦诸子为了让自己的思想有说服人、感染力的魅力,就不能不借助文学手段。

C.其中有一些思维方式,从产生到完成,最终形成具有文学色彩的寓言。

D.先秦诸子笔下的寓言,都必须仰赖自然,譬引鸟兽,倾注情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把老子和孔子这两位大家放在第二等级,只是按照先秦诸子的文学品相而定,并没有否定他们大成就的意思。

B.孔子的文风之所以成为“永久的楷模”,是因为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体,其厚重和端庄似乎并不堵眼堵心,始终保持着斯文潇洒的风度,并且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

C.孔子恂恂教言,浑厚恳切,令听者动容;老子铿锵断语,刀切斧劈,使听者惊悚:

二者各具风格,难分伯仲。

D.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言简意丰,让中国语文穿越时空,走进了德国家庭,令西方哲学家为之叹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子和墨子能让人产生一种阅读的愉悦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论述从根本上排斥文学,主要借助的是那些干净而雄辩的逻辑所造成的简洁明快。

B.孔子的继承者——孟子,其文辞大气磅礴,情感浓烈;其文脉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拥有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尽管他在为人方面骄傲自恃、盛气凌人。

C.庄子完成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经历了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看穿一切,怀疑人生——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归对生存意义的探寻等过程。

D.庄子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寓言故事,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

这也是后世学人“粘”上庄子的根本原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

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

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櫺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水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

其考自远来县治,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

“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君殁,遂为之铭曰:

“粤有耆庞,才博以丰。

出不可穷,匪雕而工。

文士是宗,名越海邦。

蔼如其冲,其产越中。

载官倚江,以老以终。

两世阡同,铭是幽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省叔父于巡抚幕中省:

探望,拜访。

B.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知:

知晓,了解。

C.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造:

构造,修筑。

D.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达:

表达,倾诉。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B.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C.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D.考乃喜入/官舍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枚出身贫寒门第,家居钱塘,中年从陕西辞官后定居江宁,直到终老,享年八十二岁。

B.袁枚本来是因文章出色入选翰林院的,也有声望,但出乎意料地被排挤外放;直到做了知县,才显示了为官的才能。

C.袁枚任溧水县令时,袁父前来看望他,为了解儿子的吏治能力,袁父隐瞒姓名到民间察访。

得到众人的夸赞后,他才在袁枚的陪同下高兴地进了县衙。

D.袁枚不喜欢别人用歌曲的形式传播他的为官政绩。

他死后,与他交往甚密的姚鼐为他写下一篇铭史,以记述他的功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2)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二)古诗词阅读(11分)

阅读下面清诗,完成8—9题。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袁枚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注释:

①借园,友人李晴江居所名号。

②主人,即借园主人李晴江。

8.赏析诗中的“笛”这一意象。

(6分)

9.袁枚论诗云:

“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作诗文贵曲”的看法。

(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慨。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中,运用想象、夸张,极写阿房宫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爱的磨难

[美国]欧·亨利

乔从中西部来到纽约,梦想绘画。

迪莉娅从南部来到纽约,梦想搞音乐。

乔和迪莉娅是在一间画室里相见的。

不久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并且结了婚。

他们居住的只不过是一套狭窄的房间,却生活得很幸福。

他们互敬互爱,而且双方都热衷于艺术。

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已经花完了所有的钱之前,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顺心满意的。

迪莉娅决定去做家庭音乐教师了。

一天下午,她对丈夫说:

“乔,亲爱的,我找到一位学生了,一个将军的女儿。

她是位性情温柔的姑娘。

一星期我教三节课,一节课5元。

但是,乔并不高兴。

“我干些什么呢?

”他说,“你以为我可以眼睁睁地看你工作而自己却轻松地搞自己的艺术吗?

不,我也要挣钱。

“乔,亲爱的,你真傻。

”迪莉娅说,“你必须继续练习绘画。

我们一周有十五元钱,会生活得很幸福的。

“或许我还能卖掉一些我画的画哩。

”乔说。

每天,他们早晨分手,晚上相见。

一星期过去了,迪莉娅带回家十五元钱。

她却显得有些疲惫。

“克莱门提娜有时使我感到烦恼,恐怕她不会下苦功夫练习的。

但是,那位将军真是一位最可爱的老人!

我多么想你能见他一面呀,乔。

这时,乔从口袋里摸出十八元钱。

“我卖给了一个来自皮奥里亚的人一张我画的画。

”他说,“他还订购了另外一张。

“我太高兴了。

”迪莉娅说,“三十三元!

以前我们从没有这么多的钱去花费。

今晚我们将吃一顿丰盛的晚饭了。

第二个星期,乔回到家,把新得到的十八元钱放在桌子上。

过了半小时,迪莉娅回来了,她的右手上缠着绷带。

“你的手怎么了?

”乔问道。

迪莉娅笑着说:

“噢,发生了一件滑稽事儿!

克莱门提娜递给我一盘汤时,一些汤溅洒到我手上。

对此她感到很抱歉,老将军也觉得过意不去。

但是你为什么也这样地瞧我呢,乔?

“你今天下午什么时间烫着手的,迪莉娅?

“我想大概是五点钟吧。

那把熨斗——我意思是说那盘汤——是在五点左右备好的。

你问这个干吗?

“迪莉娅,来,坐在这儿。

”乔说着把她拉到长沙发上,并且坐在她身边。

“你每天都干了些什么,迪莉娅?

你真的在做家庭音乐教师吗?

告诉我实话。

她哭了起来。

“我找不到一个学生。

”她诉说道,“所以,我就在一个洗衣坊里找到一项工作——熨衬衣。

今天下午,一个女孩偶然间将一把熨斗放在了我的手上,把我重重地烫了一下。

但是,告诉我,乔,你是怎么猜出我不是在做家庭音乐教师呢?

“很简单。

”乔说,“我知道关于你的绷带的所有来历,因为是我把它们送给楼下洗衣坊里一个小女孩的,她用熨斗烫坏了人的手。

你明白了吧,我也在你工作的洗衣坊里的动力机房里工作。

“那么,你画的画呢?

你卖给那位来自皮奥里亚的人了吗?

“算了吧!

你的将军和他的克莱门提娜是无中生有的,那么,我那位来自皮奥里亚的人也是胡说的。

接着,他们两人都大笑起来。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一段中“迪莉娅梦想搞音乐”这一交代,为后文她当家庭音乐教师每周挣回十五元钱埋下伏笔。

B.男女主人公在纽约的一间画室相遇,开始交往并结为夫妻。

这里运用了略笔,叙事简洁。

C.“乔并不高兴”这个细节的含义是:

妻子不该瞒着他去做家庭音乐教师,而身为男人的他有出去赚钱的责任。

D.“你必须继续练习绘画。

我们一起有十五元钱,会生活得很幸福的。

”在妻子看来,物质生活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

E.“我多么想你能见他一面呀,乔。

”迪莉娅的这番话,饱含着她对老将军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丈夫的劝慰之意。

(2).小说中迪莉娅手缠绷带回家,面对乔的询问,她先是“笑”,后是“哭”,最后是“大笑”。

请结合文本,分析这几处神态描写的含义。

(6分)

答:

(3).概括乔的性格特征,并简要分析。

(6分)

答:

(4).标题“爱的磨难”有什么意蕴?

你觉得小说中的夫妻俩有必要编造“善意的谎言”吗?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林徽因:

一炷细香,不胜风狂

王鹤

林徽因既是文字清丽的诗人,也是勤奋的建筑学学者。

抗战前那些年,她随梁思成和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进行的古建筑考察工作,显示了她精雅之外不畏艰辛的另一面。

那段四处调研古建筑的日子,虽然艰辛难述,但所得所见,常有惊喜,真是惬意得很。

他们对那些被遗忘的、尘封烟锁的庙宇塔楼,有真正的敬重、爱惜,并为之惊叹与骄傲。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等四人到五台山考察佛光寺建筑。

每日攀上爬下,极为辛苦:

从檐下的空隙攀爬进大殿的梁架上,累积的灰尘有几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样。

千百成群的蝙蝠盘踞其上,秽气难耐,更兼臭虫聚集。

梁思成特别提到,距离地面两丈多高的梁底隐约有墨迹,但字迹难辨,大家轮流审视辨认,幸而“徽因素来远视,独见‘女弟子宁公遇’之名,生怕有误,又详细检查阶前经幢上的姓名……果然也有‘女弟子宁公遇’者,称为‘佛殿主’,名列在诸尼之前。

”就这样,与经幢上的时间对照,确定大殿建设于唐代。

当时尚未发现唐代建中三年的南禅寺大殿,所以佛光寺是梁思成等多年踏勘所知中国唯一存留的唐代木建筑!

随着北平沦陷,心无旁骛潜心学问的日子从此结束。

梁思成生长于日本,11岁才跟随全家回国。

北平沦陷后,日本人要他组织一个“中日友好协会”,他当然不可能成为汉奸,必须在尚且自由时赶紧逃离。

1937年9月5日凌晨,梁思成一家匆忙离开北平,走上流亡之路。

这对学者夫妇一度生气勃勃又优裕舒心的生活,一去而不复返。

这一年,林徽因33岁,她的锦绣年华,从此碎成丝丝缕缕。

梁思成一家离开北平后,一路辗转,饱尝惊险。

在长沙遭遇敌机轰炸,两个孩子都在病中,夫妇俩几乎是下意识地,一人抱起一个孩子,冲出室外,差点被炸成碎片。

从长沙前往昆明时,林徽因病倒在湘黔相交的晃县,高烧40度,当地气候凛冽,缺医少药,投宿都困难。

 林徽因扶老携幼,由昆明迁往四川李庄,几十个老弱妇孺挤一个车厢,每家人只能携带80公斤行李,颠簸半月始达。

又是在冬天带着老人孩子长途跋涉,到李庄不久她的肺结核复发,连续几周高烧不退。

此后她长期卧床,跟疾病深度纠缠,再也没能恢复健康。

  林徽因到李庄不久,还经历了一次沉痛打击:

1941年3月,她非常疼爱的弟弟林恒,在成都上空的一次空战中牺牲。

梁思成赶往成都料理后事,一个月后才返家,他发现“徽因的病比她在信里告诉我的要严重得多。

”林恒原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系,后投笔从戎,进入空军航校。

他成绩优异,在全级100多个学员中名列第二。

林恒在空战中击落一架日寇飞机,自己也被击中头部坠机牺牲。

弟弟林恒的去世,无疑更揪心扯肺。

  费正清夫妇注意到,来自李庄的信件,信纸经常都粗劣不堪,有时像是包过肉或咸菜的纸,字写得密密麻麻,没有任何留白。

物价飞涨,工资只够家人吃饭,梁思成去信请费正清买些旧杂志寄来,他发现妻子也正在请费慰梅寄些旧衣服来,不由得感慨自己好像已沦为乞丐。

但他也在信里告诉他们:

“能过这样的好日子,我们已经很满足。

我那迷人的病妻,因为我们仍能不动摇地做我们的工作而感到宽慰。

  李庄的日子原始、困顿,林徽因一直在身体的病痛里挣扎,病情稍轻时则要料理无休止的家务,为家人缝补烂得不成样子的衣服、袜子。

缝缝补补对她来说,“比写一整章关于宋、辽、金的建筑变迁或描绘宋朝都城还要费劲得多。

  身体稍好时,她在病榻上也大量阅读,从宋代墓室建筑到清代宫殿,从托尔斯泰到莎士比亚,从丈夫的手稿到儿子的作文。

她还在床上翻阅《二十四史》和各种典籍,为梁思成撰写的《中国建筑史》润色,她校阅、补充了全部书稿,其中的辽、宋代部分由她搜集文献资料并执笔。

  抗战期间,费正清夫妇经常寄来支票资助他们亲密的老朋友。

费正清到重庆工作时,专程到李庄探望梁氏夫妇和其他老友,他劝梁思成花掉他们捐的钱,卖掉他们赠送的钢笔、手表等东西。

  颠沛流离,安不稳一张书桌,是那一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哀。

身体衰弱,又遭逢乱世,被重病耗损生命,则加深了林徽因的悲剧。

流亡岁月的艰辛,对她有致命摧残,年仅51岁,就过早离世。

(节选自《成都日报》,2011年3月7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林徽因曾是文字清丽的女诗人,在抗战爆发后的那几年,她与丈夫梁思成参加古建筑考察工作,显示了她博雅之外不畏艰辛的性格。

B.1937年6月,林徽因与梁思成、莫宗江等人赴五台山考察佛光寺建筑,他们仔细察看,反复辨认,不敢有丝毫粗疏和草率,体现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C.1937年9月5日凌晨,不愿意当汉奸的梁思成一家冲破日本特务的重重阻挠,匆匆离开北京,踏上了漫漫的流亡之路。

D.在李庄的日子里,林徽因在病痛里挣扎,还要料理无休止的家务。

让她苦恼的是,家务占去了她撰写一整章关于宋、辽、金的建筑变迁的工夫。

E.林徽因即使在乱世中,在病榻上,仍坚持着为梁思成撰写的《中国建筑史》润色、补充、加工,书中渗透着她的心血和智慧。

(2)文章中写到林恒牺牲和费正清夫妇与林徽因一家的交往,各有什么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林徽因:

一炷细香,不胜风狂”有怎样的意蕴?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叙写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梁思成写给费正清夫妇的信中说:

“能过这样的好日子,我们已经很满足。

”信中的“好日子”指的是什么?

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对这种好日子会“很满足”吗?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划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就在此时,一股香郁浓厚、永世难忘的甜味扑面而来,那气味是如此令人惊喜。

尽管我被迫着陆的岸上是暴风骤雨,_____________,它依旧是那次经历中最真切的记忆。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一位德国学者就曾预言,法西斯统治终究不得人心,这样的政权____________。

“七·七”事变爆发,我们的民族处于____________的时刻。

中国共产党捐弃前嫌,联合国民党共同御敌,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危如累卵岌岌可危危机四伏

B.危机四伏岌岌可危危如累卵

C.危机四伏危如累卵岌岌可危

D.岌岌可危危机四伏危如累卵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丰腴的田野,金橘飘香。

即使是世上最高明的丹青妙手,也难以生动地勾勒出橘园里收获的韵味是不可能的。

B.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C.2015年6月的一天,北京国际机场,一对深情拥抱的母女,吸引了机场所有旅客,欣赏了纯真的母女情。

D.“免费午餐”计划旨在帮助山区那些条件不足的小学改善营养,让小学生吃上午餐,其资金全部来自民间捐款。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个人过于汲汲于名利,他的眼界和格局会非常狭小,就无法欣赏更高层次的意义——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常说如今是一个缺乏大师的时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太急功近利,把科学

①从他们中间是产生不了大师的

②都概莫能外

③而如果没有了美感

④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文学艺术

⑤那么培养出来的只有考试机器

⑥只剩下技巧、分数

A.③⑥⑤①④②B.④⑥⑤①③②

C.③①⑤⑥④②D.④③⑤⑥②①

16.描述“马蹄踏花十里香”的意境,不少于40字。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苏轼谪居儋州三年,以豁达、乐观之心造福琼岛百姓。

请利用以下词语组合成一幅对联,注意平仄。

(6分)

心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