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8809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docx

《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docx

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小升初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养分)、(空间)等。

3、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6、自然界是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7、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8、我们常常做对比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

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只允许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都不改变。

9、会根据要求正确写出食物链问题:

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为什么?

2、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

为什么?

第二单元: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和屏)。

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长短)、(方向)都要发生变化。

一天中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3、光是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以(每秒约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挡光物会有影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生活中人们对光的反射的运用的例子有(汽车反光镜)、(医生用的额镜)、(潜望镜)等。

5、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人们发现(凸透镜)和(凹面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6、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

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不同);(深)色物体吸热快。

7、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

8、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得到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9、深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强,(反光)能力弱,浅色的物体(吸热)的本领弱,(反光)能力强。

问题:

1、你能想办法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吗?

2、请你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要求:

写出所用材料和简单步骤或者画出简单示意图)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极其变化

1、地球的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有时出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是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3、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其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

4、地球表面有(高原)、(高山)、(盆地)、(平原)、(河流)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5、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高山),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山丘),低平而宽广的是(平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

6、在地形图上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7、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是(沙砾),其次是(沙),接着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8、影响侵蚀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植物的覆盖程度)、(降雨量的大小)等。

保护森林退耕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10、雨水和径流会把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11、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12、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侵蚀和沉积是除了流水以外,还有(风)、(冰川)、(海浪)等。

13、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搅拌后,让它慢慢沉淀,发现泥土中颗粒大的沉降速度越(快)。

把沉积物的上层抹在手上,感觉很细腻,那是(黏土)。

15、侵蚀和沉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在河流的中上游流水作用以(侵蚀)为主,将高山切割成峡谷。

在下游以(沉积)为主,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往往是(平原)。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问题:

1、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

请你简单地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你能说说他们是怎么形成的吗?

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1、当我们用手提某种物体时,都会感受到物体对手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3、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弹力)。

生活中,利用弹力的例子有(衣裤松紧带)、(弓箭)、(拉力器)、(弹簧)等。

4、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是(相反)的。

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长)。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反冲力)。

生活中,利用反冲力的例子有(喷气式飞机)、(火箭)、(烟花)(爆竹)、(鞭炮)等。

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施加动力);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施加更大的动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止运动,必须对物体(停止施加动力)。

7、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人们在生活中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1牛≈100克力

8、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9、物体在运动时,会受到接触面给它的一个阻碍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方式:

滚动还是滑动)等因素有关。

10、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滚动摩擦力要(小),滑动摩擦力要(大)

11、拉力(越大),小车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速度(越慢)。

12、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

如(滑动)、(滚动)。

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13、运动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14、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转变为滚动)的装置。

15、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

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少摩擦力。

16、常有的力有:

(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17、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

问题:

1、自行车运动时,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增加摩擦力的?

哪些地方不需要摩擦力,是用什么方法减小摩擦力的?

2、一位四年级的同学想制作一辆行驶速度很快的小汽车,她向你来请教,请你给他一些建议。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编写思路是:

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体积大小、重量、液体的密度),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的物体容易沉。

A、轻B、重C、大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A)等于(C)。

A、浮力B、压力C、重力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A、下沉B、下潜C、上浮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上,塑料块浮在(C)上,葡萄在(D)上,铜砝码漂浮在(A)上。

A、水银B、油C、水D、糖浆

5、(B)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定律,即: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B、阿基米德C、牛顿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B、材料

C、液体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

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

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

五、连线题。

1、物体的沉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2、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浮

在浓盐水中

在浓糖水中沉

在浓碱水中

六、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

(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页上图)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页右中图)

3、把泡沫塑料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14页下图)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就浮起来了。

等到浮在水面上之后,泡沫塑料块为什么不再向上冒?

因为此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

小到与它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

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受热以后,(C)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B、大小C、体积D、重量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C)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B),物体就(D)了。

A、增大B、缩小C、膨胀D、收缩

3、(D)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D)。

所说的铅其实是铅和(D)的合金,当

溶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D)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A、铜B、铋C、钢D、锑

4、热总是从较(B)的一端传向较(D)的一端。

A、粗B、热C、细D、冷

5、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B):

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

(C):

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散热能的过程。

(A):

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A、热传导B、对流C、热辐射

二、多项选择题。

1、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A、液体B、固体C、气体D、物体

2、有(ABCDEF)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能热起来

A、运动B、吃食物C、取暖器取暖

D、晒太阳E、烤火F、加穿衣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

这两种金属就是(BD)。

ABCD

A、铜B、锑C、钢D、铋

4、(AD)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BC)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B、木头C、塑料D、铁

三、填空题。

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四、判断题。

1、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

4、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瓶外挤。

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里的空气在膨胀了。

(√)

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

6、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

8、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9、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

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

五、看图填空题。

1、你仔细观察过路面吗?

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块与块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

这是为什么呢?

一条大马路做成平坦的一整条不是更好吗?

(45页上图)

原来,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阳晒得滚烫,受热体积(胀大),就会向四面延伸,有了这些缝隙。

留出了延伸的余地。

冬天冰天雪地,温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缩)。

每一块水泥路面都(收缩),缝隙处被拉大。

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会被自己的(热胀冷缩)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要坏掉。

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块的

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的物体容易沉。

A、轻B、重C、大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时就下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A)等于(C)。

A、浮力B、压力C、重力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A、下沉B、下潜C、上浮D、上升

4、水受热以后,(C)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B、大小C、体积D、重量

5、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C)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B),物体就(D)了。

A、增大B、缩小C、膨胀D、收缩

二、多项选择题。

1、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B、材料

C、液体D、液体的性质

2、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

A、液体B、固体C、气体D、物体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

这两种金属就是(DB)。

ABCD

A、铜B、锑C、钢D、铋

4、(C)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D)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B、木头C、塑料D、铁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3、(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

6、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

7、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

9、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0、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

11、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

12、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

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

五、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

(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12页上图)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13页右中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计时工具(B)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

A、美观性B、准确性C、实用性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C)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B、分针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A、时B、分C、秒D、天

4、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C)根据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D)根据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A、“流水型”水钟B、“滴水型”水钟

C、“泄水型”水钟D、“受水型”水钟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A、不一定的B、一定的C、相同的D、不相同的

6、根据单摆的(D),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A、准确性B、易加工性C、耐腐蚀性D、等时性

7、同一个摆,摆绳越(C)摆动越(B),摆绳越(D)摆动越(A)。

A、快B、慢C、长D、短

8、1583年,(D)发现摆动一次的时间,只由摆绳的长短来决定,不但跟摆动幅度的大小没关系,而且跟石头的轻重也没关系;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一定。

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A、牛顿B、爱因斯坦C、爱迪生D、伽利略

二、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计量时间。

A、时B、天C、分D、秒

2、(BD)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A、太阳能热水器B、日晷C、电子表D、圭表

三、填空题。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3、(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4、(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四、判断题。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

五、看图填空题。

1、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如何运作的?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

而齿轮操纵器又与(摆锤)相连。

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地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

摆锤在(最右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卡住齿轮。

摆锤摆到(最左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松开,垂体的拉力会让齿轮往前滑动一齿,短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随即卡住,不让它继续转动。

当摆锤又摆回(最右边)时,齿轮又前进一齿,同时操纵器长针部分的倒钩又卡住齿轮。

(64页左下图)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过程。

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一、单项选择题。

1、(D)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B、惠更斯摆C、布鲁诺摆D、傅科摆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自西向东),周期为(C)小时。

A、顺时针B、逆时针C、24D、12

3、(C)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