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物理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8801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2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物理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学年八年级物理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物理复习试题.docx

《学年八年级物理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物理复习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物理复习试题.docx

学年八年级物理复习试题

2014---2015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飞船

B.

地球

C.

月亮

D.

太阳

2.“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

”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  )

 

A.

频率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3.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的正常体温为39℃

B.

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C.

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

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

4.“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5.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大象在水中的倒影

B.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

C.钢勺在水面处“折断”

D.墙上的手影

6.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问:

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

 

A.

实像,像逐渐变大

B.

虚像,像逐渐变大

C.

虚像,像大小不变

D.

实像,像大小不变

第6题图

第10题图

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老花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

 

B.

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C.

投影仪成像是应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D.

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8.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

 

A.

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

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

小明往前移,并增大光圈

D.

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25cm

B.

15cm

C.

10cm

D.

8cm

10.如图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1.给下列测量记录补上单位:

一根火柴的长度约为40 _________ ;南京长江二桥全长21.97 _________ ;一位初二的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 _________ .

12.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 _________ 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 ______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3.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_________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_________ 声波获得信息.

14.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_________ 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 _________ 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_________ 不一样.

15.冬天,早晨跑步的人嘴里呼出“白气”,这是一种 _________ 现象.吃饭时发现,多油的汤不易冷却,主要是因为汤表面的油减慢了水的 _________ ,这种物态变化会 _________ 热.

16.小翠同学漫步在风光旖旎的雾江平湖畔,同时看到了水中的矫健雄鹰和欢快鱼群,她看到水中的雄鹰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水中的鱼群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 形成的.

17.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字迹,是因为光在幕布上发生了 _________ 反射.选择白色布料制作银幕的理由是 _________ .

18.不少私家车主喜欢在烈日下洗车,认为这样干得快.其实烈日下洗车并不好,原因是车身残留的水滴相当于 _________ 镜,能使太阳光 _________ ,使水滴下的车漆温度升高而失去光泽.打蜡后的车身光亮照人,是由于车身表面发生了 _________ 反射(填“镜面”或“漫”).

19.现在的手机大多带有照相机功能,其镜头相当于 _________ 镜,拍照时,所成的像是倒立、 _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0.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则爷爷戴的眼镜是 _________ 透镜,奶奶戴的眼镜是 _________ 透镜.这两种眼镜都是在光射到上面后发生 _________ (填“反射”或“折射”)而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

三.解答题(共45分)

21.(3分)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答题卡的图中根据反射光线a、b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22.(3分)如图,光线AO由空气进入水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3.(3分)A′O′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4.(3分)如图所示,请画出发光点S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

25.(3分)画出图中的BC的入射光线和AO的折射光线.

第24题图

第25题图

26.(5分)如图1所示是小明实验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错误之处:

①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② 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2中的 _________ 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_________ .

(3)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98℃,说明当时的气压 _________ 1个标准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7.(6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这样 _________ .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只蜡烛的要求是 _________ .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 _________ (选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 .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 _________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_________ .

 28.(6分)小芳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_________ (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_________ 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 _________ 立、 _________ 的实像;

(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_________ 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芳观察的方法应是:

 _________ .

 

29.(7分)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在高速公路上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15mi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45min.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30.(6分)如表是福州至厦门D6201次列车沿途部分站点的到站、发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福州到莆田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列车在7:

55的瞬时速度多大?

 

车站

里程/Km

到站、发车时刻

福州

0

7:

12

莆田

105

7:

54

7:

56

泉州

174

8:

17

8:

19

厦门

276

9:

02

2014年12月02日熊炯2的初中物理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4•泰州)“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飞船

B.

地球

C.

月亮

D.

太阳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解答:

解:

A、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

B、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

C、以月亮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2014•扬州)“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

”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  )

 

A.

频率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考点:

响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点,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

解:

“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

”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响度.

故选:

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3.(2014•海陵区一模)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人的正常体温为39℃

B.

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C.

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

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5dm

考点:

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解答:

解: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左右,故A不正确;

B、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约70次,所以两次跳的时间间隔约将近1s,故B不正确;

C、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左右,故C正确;

D、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5cm,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每学过一个物理量,对这个量的单位要有经验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常见的数据.

 

4.(2014•白银)“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根据我们对于液化和凝华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

解:

雾、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霜、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自然现象中雾、露、霜、雪的形成过程,判断物态变化,先看变化前后的状态,再根据定义确定.

 

5.(2014•广西)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大象在水中的倒影

B.

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各种色光

 

C.

钢勺在水面处“折断”

D.

墙上的手影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

解:

A、大象在水中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太阳光三棱镜分解各种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C、钢勺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

D、墙上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选D.

点评:

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

 

6.(2014•抚顺一模)如图所示,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问:

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

 

A.

实像,像逐渐变大

B.

虚像,像逐渐变大

C.

虚像,像大小不变

D.

实像,像大小不变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

解:

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水面上出现的小鸟的倒影就是小鸟在水面上成的虚像,在小鸟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小鸟与水面的距离变小,但小鸟在水中所成的像始终不改变,与小鸟大小相等.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学生容易被“鸟向下俯冲”迷惑,误认为像变大.

 

7.(2013•铜陵县二模)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老花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

 

B.

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C.

投影仪成像是应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D.

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考点:

生活中的透镜;平面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③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水面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样:

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和镜面垂直.

解答:

解:

A、老花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该选项说法正确;

B、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投影仪成像是应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属于光学基础知识的考查,相对比较简单.

 

8.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2寸的全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

 

A.

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

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

小明往前移,并增大光圈

D.

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考点:

生活中的透镜.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变大时,像距也变大,而物距变小.

解答:

解:

照了某人一张2寸的全身照之后,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2寸的半身照,所成的像变大了,故像距变大,物距变小,所以人要向照相机靠近些,同时使镜头往外伸.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照相机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9.(2014•茂名)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25cm

B.

15cm

C.

10cm

D.

8cm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

解: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光屏上成一缩小、倒立的烛焰的像时,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25cm.

故选A.

点评:

此题就是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的大小与成像性质,难度不大,熟记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

 

10.(2014•吴江市模拟)如图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解答:

解: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②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①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2012•鞍山一模)给下列测量记录补上单位:

一根火柴的长度约为40 mm ;南京长江二桥全长21.97 km ;一位初二的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 min .

考点:

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估算题.

分析:

在对长度补上单位时,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填写的单位是否正确,可以将单位进行换算后再看是否正确,或换成较大或较小的单位,看哪个比较合适.

解答:

解:

一根火柴的长度约为40mm,若填cm、dm、m会太长了,故填mm比较合适;

如果在南京长江二桥全长21.97后面填m、dm,那么大桥会太短了,故填km比较合适;

如果在一位初二的学生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约为0.2后面填上h或s,不是太快就是太慢,人会受不了的,故填min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

mm;km;min.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12.(2014•怀化)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 运动 的,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是 静止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则静止;若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运动.

解答:

解:

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与航船的位置发生改变,钓鱼岛是运动的;

若以海警为参照物,航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航船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

运动;静止.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13.(2014•东营)2014年5月30日,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生6.1级地震,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次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超 声波获得信息.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地震前夕发出次声波,人感觉不到,动物能感觉到.

(2)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具有较大能量,也有很强的穿透性,在医学领域有很多应用.

解答:

解:

(1)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都能产生次声波,这种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

(2)超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并且能够传递信息,所以医学中B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故答案为:

次;超.

点评:

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知道超声波具有频率高、能量大、穿透性强等特点、次声波的范围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体现了生活之中处处有物理.

 

14.(2014•南京二模)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音调 不一样,这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 响度 不一样.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将声现象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说法相联系,深入理解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解答:

解:

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