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8586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docx

《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docx

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

第六章园艺作物无土栽培

第一节无土栽培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无土栽培(Soillesculture)或称营养液栽培(Nutri-culture),不需要天然土壤的农业,它是将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矿质营养元素配制成营养液,通过不同的供液方式,将其供给作物根系,使之正常生长发育获得产品。

无土栽培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受自然约束的传统耕作方式,向栽培的“自由王国”前进一大步。

一、世界无土栽培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人类对植物矿质营养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至亚里斯多德时代,但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在1600年比利时科学家Van(Helmant,通过著名的柳树试验得出“植物从水中获得生长所需物质”的正确结论。

1838年德国科学家斯普兰格尔,鉴定出来植物生长发育需要15种营养元素。

1859年德国著名科学家Sachs和Knop,建立了直到今天还沿用的、用溶液培养来研究植物矿质营养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和发展而成为今天的无土栽培实用技术。

1920年营养液的制备达到标准化,但这些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尚未应用于生产。

192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W(F(Gericke教授,利用营养液成功地培育出一株高7(5m的番茄,采收14kg果实,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无土栽培技术由试验转向实用化的开端。

1935年一些蔬菜和花卉种植者,在Gericke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实践。

首次把无土栽培发展到商业规模,面积最大的有0(8hm。

同时美国中西部发展了一些沙培和砾培的技术,水培技术也很快传到了欧洲、印度和日本等地。

Ge-ricke教授并把无土栽培定义为“Hydroponics”(hydro是“水”的意思,ponics意为“放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培在生产上起了相当的作用。

在(Gericke教授指导下,泛美航空公司在太平洋中部荒芜的威克岛上种植蔬菜,用无土栽培技术,解决了驻岛部队吃新鲜蔬菜问题。

以后英国农业部也对水培发生兴趣,1945年英国空军部队在伊拉克的哈巴尼亚和波斯湾的巴林群岛开始进行无土栽培,解决了吃菜靠飞机由巴勒斯坦空运的问题。

在圭亚那、西印度群岛、中亚的不毛沙地上,科威特石油公司等单位,都运用无土栽培为他们雇员生产新鲜蔬菜。

由于无土栽培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1955年9月,在第14届国际园艺会议上成立了国际无土栽培工作组,成员12人。

而到了1980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无土栽培会议时,出席人员已达175人,发表论文50多篇,并在会上决定把“无土栽培工作组”改称为“国际无土栽培学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SoillessCulture—ISOSC)。

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掌握了无土栽培技术,应用于蔬菜、花卉、果树和药用植物的栽培。

欧洲的无土栽培概况荷兰:

世界上玻璃温室2,3的面积在西欧,荷兰面积居首位达1(2

22万hm,而其中有8000hm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占的比例最高。

以国土和人口数量来衡量,荷兰是世界上无土栽培最发达的国家。

荷兰无土栽培主要是岩棉培,占总面积的2,3,主要种植番茄、黄瓜、甜椒,目前花卉无土栽培的面积呈上升趋势;英国:

薄层营养液膜技术(NFT),是水培技术的重大突破,是由英国人库柏(Cooper)发明的,它较好地解决了水培作物根系供氧与供水之间的矛盾,曾经在英国有较大的发展、占英国无土栽培总面积的1,3,但因其技术要求高不易掌握,设备投资也比较高,目前日趋减少。

英国无土栽培也以蔬菜为主,黄瓜面积最大;欧洲的其他国家也有无土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意大利的园艺作物生产无土栽培占1,5。

此外,法国、挪威、西班牙、前苏联(欧洲部分)等都有无土栽培生产,据统计目前欧洲有14个国家无土栽培技术发展较快。

美洲的无土栽培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无土栽培技术且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事需要)。

-但美国目前国内无土栽培面积按其国土面积和人口来衡量,并

2不太多,1984年统计才有200hm左右。

美国无土栽培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差的州,但其无土栽培技术普及比较好,全国有几百万个家庭业余在庭园中搞无土栽培。

有关无土栽培的研究、重点放在太空农业中的无土栽培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

2亚洲无土栽培概况:

日本无土栽培始于1946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达到15hm。

1993

2年达到690hm主要栽培草莓、番茄、青椒、黄瓜、甜瓜等作物。

日本著名无土栽培专家山崎肯哉提出了植物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是按比例同步进行的概念,即植物吸收一定量的水就相应吸收一定量的各种营养元素(n,W),以此概念为基础,设计出一系列山崎营养液配方,对世界各地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日本在营养液栽培中有独自的特点,深液流技术(DFT)就是在日本首先发展起来的;韩国无土栽培也有相当面积,主要从事蔬菜和花卉栽培。

二、我国无土栽培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原始的无土栽培历史悠久,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一书就有泡豆芽的记载。

我国南方的“船户”,由于长年在水上作业难以吃到新鲜蔬菜,就在船尾拖一竹筏于筏上种菜,成为“水上菜园”。

水仙栽培、水生蒜苗、各种芽菜栽培,都是比较简易原始的无土栽培,我国很早就广为应用。

现代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我国起步较晚。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无土栽培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率先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

2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胜利油田建成我国第一个有一定规模(6699m)的蔬菜无土栽培基地。

北京林业大学马太和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无土栽培专著“无土栽培”,系统阐述了无土栽培的理论与技术,对我国无土栽培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

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农业科学院、北京蔬菜研究中心、江苏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许多单位,都开展了有关无土栽培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加以应用推广,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985年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学术组织“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无土栽培学组”,积极推动了我国无土栽培技术的发展。

1988年5月,中国首次出席了在荷兰召开的第七届国际无土栽培学会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

1994年在浙江杭州,中国首次召开了国际无土栽培学术会议,影响很大。

“九五”(1996—2000年)期间,我

22国无土栽培迅速发展,面积由1996年的100hm,扩大到200hm以上,5年增加了一倍,现仍处在蓬勃发展的势头。

三、无土栽培技术的特点

1、产量高、品质好无土栽培能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与土壤栽培相比,产量可

2以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

荷兰温室番茄无土栽培年产量高达4万kg,666(7m,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生产番茄,年产量达到2万kg,666(722m。

挪威黄瓜无土栽培最高年产量达6万kg,666(7m,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采用基

2质槽培方式,使无土栽培黄瓜年产量达到1(6万kg,666(7m。

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但运用的都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2奥地利的维也纳有一座蔬菜工厂,每m可生产1t蔬菜。

日本筑波科学城一株水培番茄,自1980年播种一直生长不衰,成了一棵番茄树,结了几万个果实。

一株厚皮甜瓜结果近百个,而土栽培每株仅能结瓜一两个。

无土栽培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例如,番茄的外观形状和颜色好,维生素C的含量可增加30,,矿物质含量增加近一倍。

花卉无土栽培质量也有了提高。

香石竹的香味变得浓郁、花期长、开花数多,单株开花数为9朵,土栽培只有5朵。

无土栽培时香石竹裂萼率仅8,,而土栽培高达90,,明显提高了商品质量。

2、节约水分和养分土壤种植时灌溉的水分养分大量流失渗漏,浪费很多,无土栽培可以避免养分、水分的流失,充分被作物吸收和利用,意大利的试验结果说明了此问题。

2原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1988年秋季进行大棚黄瓜无土栽培试验(面积333(3m),自

27月30日播种至9月14日,46d共浇水(营养液)21(7m。

若进行土培,46d中至少浇水

2五六次,需用50,60m的水,节水率为50,,66(7,效果非常明显,是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无土栽培不但省水,而且省肥,据统计土栽培养分损失比率约50,左右。

我国农村由于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低,肥料利用率更低,仅达30,,40,,一半多的养分都损失了。

在土壤中肥料溶解和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过程很复杂,不仅有很多损失,而且各种营养元素的损失不同,使土壤溶液中各元素间很难维持平衡。

而无土栽培作物种在栽培槽中,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是人工配制成营养液施用的,不仅不会损失,而且能保持平

衡,所以作物生长发育健壮,生长势强,增产潜力可充分发挥出来。

3、省力省工、易于管理无土栽培不需中耕、翻地、锄草等作业,省力省工。

浇水追肥同时解决,由供液系统定时、定量供给,管理十分方便。

土培浇水时,要一个个地开和堵畦口,是一项劳动强度很大的作业,无土栽培则只需开启和并闭供液系统的阀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一些发达国家,已进入微电脑控制时代,供液及营养液成分的调控,全用计算机管理,与工业生产的方式相似,日本称之为“健幸乐美”农业。

、避免土壤连作障碍设施栽培中,土壤极少受自然雨水的淋溶,水分、养分运动方4

向自下而上。

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使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由土壤深层移向表层,常年累月年复一年,土壤表层积聚了很多盐分,对作物有危害作用。

土壤盐分积聚后,以及多年栽培相同作物,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发生连作障碍,一直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应用无土栽培则从根本上解决了此问题。

土传病害也是土培的难点,土壤消毒不仅困难而且消耗大量能源,成本可观,且难以消毒彻底。

若用药剂消毒既缺乏高效药品,同时药剂有害成分的残留还危害健康、污染环境,无土栽培则可避免或杜绝土传病害。

5、不受地区限制、充分利用空间无土栽培使作物彻底脱离了土壤环境,因而也就摆脱了土地的约束。

耕地被认为是有限的、最宝贵的、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尤其对一些耕地缺乏的地区和国家,无土栽培就更有特殊意义。

无土栽培进入生产领域后,地球上许多沙漠、荒原、海岛等或难以耕种的地区,都可采用无土栽培加以利用。

此外,无土栽培还不受空问限制,可以利用城市楼房的平面屋顶种菜、种花,无形中扩大了栽培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

6、清洁卫生无土栽培的生产场地没有土壤,作物生长在栽培槽或容器内,供应水分、养分均通过管道或专用的供液系统,现场清洁卫生。

水培施用的是无机肥料,没有臭味污染环境,尤其室内种花,更要求清洁卫生、无异味,一些高级饭店、宾馆,过去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无土养花便迎刃而解。

7、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无土栽培使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可以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所以是一种受控农业。

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从而逐步走向工业化、现代化。

目前在奥地利、荷兰、前苏联、美国、日本„„都有水培“工厂”,是现代化农业的标志。

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也先后引进了许多现代化温室,同时也引进了配套的无土栽培技术,如北京中以示范农场无土栽培月季;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公司无土栽培黄瓜、甜椒。

北京顺义区顺鑫长青蔬菜有限公司,从加拿大引进深池浮板水培技术,成功地实现了波士顿生菜周年的工厂化生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但无土栽培也存在着一次性投资高;技术要求严格,因此管理人员素质也要高;无土栽培尤其是水培缓冲能力差,水肥供应不能出现任何障碍,必须有充足的能源保证;运行成本较高等问题。

四、无土栽培前景展望

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使人类获得了对作物生长全部环境条件(地上和地下),进行精密

控制的能力,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有可能彻底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按照人类的愿望,向着机械化、自动化和工厂化的方向发展,这将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从资源的角度看,耕地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

由于无土栽培可以将许多不可利用的土地加以开发利用,所以使得耕地资源得到了扩展和补充,这对于缓和地球上日益严重的土地问题,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不久的将来,海洋、太空也将成为新的开发利用领域,无土栽培技术已被许多科学家作为研究“宇宙农场”的有力手段,人们称为太空时代的农业,已经不再是不可思议的事。

水资源的问题,也是日益严重地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紧缺越来越突出。

无土栽培避免了水分的渗漏和流失,将成为节水型农业的途径之一。

上述几方面,反映了无土栽培发展前景看好。

无土栽培技术在走向实用化的进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的问题是成本高、一次性投资大;同时还要求较高的管理水平,这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做到的。

从理论上讲,进一步研究矿质营养的生理指标,如何解决某些作物早衰,减少管理上的盲目性,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无土栽培中的病虫防治。

基质和营养液的消毒,废弃基质的处理等等,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对无土栽培技术要有客观评价,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不能没有它。

人类可以用无土栽培去代替部分土培,但不能完全去取代土壤。

第二节无土栽培的方式与设备

无土栽培的方式很多,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用固体基质来固定根部的;另一类是不用固体基质固定根部的。

此外,也有利用供液方式的不同来进行分类的,但是,相同的基质却有不同的供液方式,容易造成混乱,因此还是按基质的有无和种类来分类较为实用。

一、水培及设备

(一)水培的特点水培是指植物根系直接与营养液接触,不用基质的栽培方法。

最早的水培是将植物根系浸入营养液中生长,这种方法会出现缺O现象,影响根系呼吸,严重时2

造成烂根死亡。

为了解决供O问题,英国的(Cooper在1973年提出了营养液膜法的水培方2

式,简称“NFT”(NutrientFilmTechnique)。

它的原理是使一层很薄的营养液(0(5,1cm)层,不断循环流经作物根系,既保证不断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又不断供给根系新鲜O。

2NFT法栽培作物,灌溉技术大大简化,不必每天计算作物需水量,营养元素可均衡供给。

根系与土壤隔离,可避免各种土传病害。

它不用固体基质,只要维持浅层的营养液在根系周围循环流动,就可较好地解决根系呼吸对氧的需求。

NFT使设备的结构轻便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水培的设备

1(薄层营养液膜法(NFT)设施主要由种植槽、贮液池、营养液循环流动装置三个主要

部分组成。

此外,还可以根据生产实际和资金的可能性,选择配置一些其他辅助设施,如浓缩营养液罐及自动投放装置、营养液加温、冷却消毒装置等。

(1)种植槽:

大株型作物如黄瓜、番茄的种植槽要有一定的坡降,约1:

75左右,营养液从高端流向低端比较顺畅,槽底要平滑,不能有坑洼,以免积液。

株型小的作物种植密度应增加,才能保证单位面积产量,坡降1:

75或1:

100。

比例高低不同,营养液流速不同,根据作物不同用以调节供液量。

(2)贮液池:

一般设在地平面以下,容量足够供应全部种植面积。

大株型作物以每株3,5L计,小株型以每株l,1(5L计。

(3)供液系统:

主要由水泵、管道、滴头及流量调节阀门等组成。

2(深液流法(DFT)即深液流循环栽培技术。

这种栽培方式与营养液膜技术(NFT)差不多,不同之处是流动的营养液层较深(5,10cm),植株部分根系浸泡在营养液中,其根系的通气靠向营养液中加氧来解决。

这种系统的优点是解决了在停电期间NFT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的困难。

该系统的基本设施包括:

营养液栽培槽、贮液池、水泵、营养液自动循环系统及

(2m,宽1(1m,高1(2m。

栽培槽长5,控制系统、植株固定装置等部分。

营养液池长5

6m,宽0(6m,高0(1m。

槽内铺设塑料膜以防止营养液渗漏,槽上盖2cm厚的泡沫板,在泡沫板上面再覆盖一层黑白膜。

营养液由地下营养液池经水泵注入栽培槽,栽培槽内的营养液通过液面调节栓经排液管道进入过滤池后,又回流到地下营养液池,使营养液循环使用。

3(动态浮根法(DRF)系统是指栽培床内进行营养液灌溉时,作物根系随着营养液的液位变化而上下浮动。

营养液达到设定深度后,栽培床内的自动排液器将超过深度的营养液排出去,使水位降至设定深度。

此时上部根系暴露在空气中可以吸氧,下部根系浸在营养液中不断吸收水分和养料,不会因夏季高温使营养液温度上升、氧的溶解度低,可以满足植物的需要。

动态浮根系统由栽培床,营养液池,空气混入器,排液器与定时器等设备组成。

4(浮板毛管法(FCH)浮板毛管法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开发的,有效地克服了NFT的缺点,根际环境条件稳定,液温变化小,根际供氧充分,不怕因临时停电影响营养液的供给。

该系统已在番茄、辣椒、芹菜、生菜等作物上应用,效果良好,并在浙江一带推广,广东省也有少量应用。

浮板毛管水培法由栽培床、贮液池、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4部分组成,栽培槽由聚苯板连接成长槽,一般长15,20m,宽40,50cnl,高l0cm,安装在地面同一水平线上(图7—5),内铺0(8mm厚的聚乙烯薄膜。

营养液深度为3,6cm,液面飘浮1(25cm厚的聚苯

2板,宽度为12cm,板上覆盖亲水性无纺布(密度50g,m),两侧延伸入营养液内。

通过毛细管作用,使浮板始终保持湿润,作物的气生根生长在无纺布的上下两面,在湿气中吸收氧。

秧苗栽在有孔的定植钵中,然后悬挂在栽培床上定植板的孔内,正好把行问的浮板夹在中问,根系从育苗孔中伸出时,一部分根就伸到浮板上,产生气生根毛吸收氧。

栽培床一端安装进水管,另一端安装排液管,进水管处顶端安装空气混合器,增加营养液的溶氧量,这对刚定

植的秧苗很重要。

贮液池与排水管相通,营养液的深度通过排液口的垫板来调节。

一般在幼苗刚定植时,栽培床营养液深度为6cm,育苗钵下半部浸在营养液内,以后随着植株生长,逐渐下降到3cm左右。

这种设施使吸氧和供液矛盾得到协调,设施造价便宜,相当于营养液膜系统的l,3。

5(鲁SC系统鲁SC系统是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开发的无土栽培系统,现在山东、新疆等有部分地区应用。

由于在栽培槽中填入10cm厚的基质,然后用营养液循环灌溉作物,因此也称为“基质水培法”。

该系统分为栽培槽、贮液池、供排管道系统和供液时间控制器、水泵等。

栽培槽有土壤制槽体和水泥制槽体两种,由原来的铁皮连体栽培槽头改为配置槽头,槽体长2,3m,呈倒三角形,高与上宽各20cm,土制槽内铺0(1mm聚乙烯膜,槽中部放一垫篦,铺寒冷纱等作衬垫,然后在其上填10cm基质,基质以下空间供根生长及营养液流动,槽两端设供液槽头及排液槽头(图7,6)。

栽培槽距为1(0,1(2m,果菜株距为20cm,每天定时供液三四次。

贮液池用砖与高标号水泥砌成,每m。

容积可供80,100m。

栽培面积使用。

该系统10cm基质既可固定根系,还具有缓冲作用,栽培效果良好。

二、喷雾栽培(雾、气培)及设备

喷雾栽培也叫做雾培或气培,它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使植物的根系在封闭黑暗的根箱内,悬空于雾化后的营养液环境中,黑暗的条件是根系生长必需的,以免植物根系受到光照滋生绿藻,封闭可保持根系环境的温度。

例如用(1(2m×2。

4m)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来栽培莴苣,先在板上按一定距离直径打孔作为定植孔,然后将泡沫板竖立成“A”形状,使整个封闭系统呈三角形。

喷雾管设在封闭系统内靠地面的一边,在喷雾管上按一定的距离安装喷头(图7—7)。

喷头的工作由定时器控制,如每隔3min喷30s,将营养液由空气压缩机雾化,成细雾状喷到作物根系,根系各部位都能接触到水分和养分,生长良好,地上部也健壮高产。

由于采用立体式栽培,空问利用率比一般栽培方式提高两三倍,栽培管理自动化,植物可以同时吸收氧、水分和营养。

雾培系统成本很高,国外多作为旅游设施,供游客观赏。

研究单位也只用雾培系统做研究根系的设备,目前在生产上还未见报道。

三、基质栽培及设备

(一)基质栽培的特点在基质无土栽培系统中,固体基质的主要作用是支持作物根系及提供作物一定的水分及营养元素。

基质栽培的方式有槽培、袋培、岩棉培等,通过滴灌系统供液。

供液系统有开路系统和闭路系统,开路系统的营养液不循环利用,而闭路系统中营养液则循环利用。

由于闭路系统的设施投资较高,而且营养液管理复杂,因而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基质栽培主要采用开路系统。

与水培相比较基质培缓冲性强、栽培技术比较易掌握、栽培设备易建造,成本也低,因此在世界各国的面积均大于水培,我国更是如此。

(二)对基质的要求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种类很多,主要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可根据当地的基质来源,因地制宜加以选择。

尽量选用原料丰富易得、价格低廉、理化性状

好的材料作为无土栽培的基质。

无土栽培对基质物理化学性状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粒径,它会影响容重、孔隙度、空气和水的含量按着粒径大小可分为:

0(5,1mm;1,5mm;10,20mm;20,50mm。

可以根据栽培作物种类、根系生长特点、当地资源状况加以选择。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状基质必须疏松,保水、保肥又透气。

南京农业大学吴志行等研究认为,对蔬菜作物比较理想的基质,其粒径最好在0(5,10mm,总孔隙度>55,,容重为0(1,0(8g,cm。

,空气容积为25,,30,,基质的水气比为1:

2,4。

3(具有稳定的化学性状,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营养液发生变化基质的化学性状主要指以下几方面:

pH值:

反映基质的酸碱度,非常重要,它会影响营养液的pH值及成分变化,pH,6,7最好。

电导度(EC):

反映已经电离的盐类溶液浓度,直接影响营养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对各种元素的吸收。

缓冲能力:

反映基质对肥料迅速改变pH值的缓冲能力,要求缓冲能力越强越好。

盐基代换量:

是指在pH=7时测定的可替换的阳离子含量。

一般有机基质如树皮、锯末、草炭等可代换的物质多;无机基质中蛭石可代换物质较多,而其他惰性基质可代换物质就很少。

在无土栽培中,可使用单一基质,也可将几种基质混合使用,因为单一基质的理化性状并不能完全符合上述要求,混合基质如搭配得好,理化性状可以互补,更适合作物生育要求,在生产中被广泛采用。

(三)基质培的几种类型与设备

1(槽培,是将基质装人一定容积的栽培槽中以种植作物。

可用混凝土和砖建造永久性的栽培槽,也可用木板做成半永久性槽,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在温室地面上直接用砖垒成栽培槽,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也可就地挖成槽再铺薄膜做成。

总的要求是防止渗漏并使基质与土壤隔离,通常可在槽底铺2层塑料薄膜。

栽培槽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不同作物,例如番茄、黄瓜等蔓生作物,通常每槽种植两行,以便于整枝、绑蔓和收获等田间操作,槽宽一般为0(48m(内径)。

对某些矮生作物可设置较宽的栽培槽,进行多行种植,只要方便田间管理就可。

栽培槽的深度以15,20cm为好,为了降低成本也可采用较浅的栽培槽,但栽培槽太浅灌溉时必须特别细心。

槽的长度可由灌溉能力(保证对每株作物提供等量的营养液)、温室结构以及田间操作所需走道等因素来决定。

槽的坡度至少应为0(4,,这是为了获得良好的排水性能,如有条件,还可在槽的底部铺设一根多孔的排水管。

常用的槽培基质有沙、蛭石、锯末、珍珠岩、草炭与蛭石混合物等。

少量的基质可用人

工混合,如果基质很多,最好采用机械混合。

一般在基质混合之前,应加一定量的肥料作为基肥。

例如:

草炭0(4m。

,炉渣0(6m。

,硝酸钾1(0kg,蛭石复合肥1(0kg,消毒鸡粪10(0kg。

混合后的基质不宜久放,应立即使用,因为久放后一些有效养分会流失,基质的pH值和EC值也会有变化。

基质装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