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备课精选教案第5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docx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备课精选教案第5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备课精选教案第5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备课精选教案第5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五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材分析: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侵略与被侵略,掠夺与被掠夺,破坏与被破坏,其性质本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
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
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情绪,他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愤怒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
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珍视人类文明的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明被破坏的痛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领会文章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了解侵略者无耻的卑劣行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赞美与讽刺的差别,学习文章的讽刺艺术,体会短文的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学习雨果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收集雨果资料,收集圆明园及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的背景资料;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教师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朗读磁带。
教法与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老天哪!
整个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
”——雨果 雨果说的是什么事件啊?
(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瓜分了中国, 火烧了圆明园!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聪明智慧、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圆明园是祖先创造的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在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列强瓜分了中国,我们的圆明园也在野蛮的掠夺中被毁坏。
让我们回到历史去看看,伟大的作家雨果是如何评价这野蛮的掠夺的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fàlánghàipiěqièxī
珐琅惊骇瞥见箱箧晨曦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
珐琅:
涂在金属器物上的釉质。
荡然无存:
文中之圆明园中的东西尽数失去。
箱箧:
箱子。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雨果的资料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圆明园资料。
老师补充:
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背景材料: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5月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6月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扩大战争,8月攻陷大沽,进占天津,直攻北京,10月控制北京城,焚掠圆明园。
后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并交流。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请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阅读课文,并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稍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问题一:
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
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
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的?
在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问题一答案:
总评:
(1)“世界奇迹”与巴特农神庙比较;分说: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⑵概述耗费劳动之巨;总述:
亚洲文明杰作
问题二答案: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
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
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来看,雨果的立场和态度是怎样的?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但雨果是一个法国人也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你对雨果产生了什么感情
引导学生明白:
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对待这件事他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这里充分表现了他的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胸怀博大。
四.质疑问难。
英法联军的罪行,是政府还是人民的过错?
中国当年被侵略和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做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处于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传统有什么作用?
五.拓展延伸。
你作为受侵略者的国民也给巴特勒尚未写一封信,陈述你的感受和愤怒。
六.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态度。
七.布置作业
1.掌握生字词
2.推荐阅读: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3.预习下一课:
《亲爱的爸爸妈妈》
八.板书设计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果
赞美:
谴责:
一、世界奇迹彻底、漂亮
同巴特农神庙比较丰功伟绩
分述园中之物收获巨大
二、耗力巨大文明——野蛮
两代人劳动赞誉
亚洲文明缩影反语——辛辣讽刺
九.课后反思
配套练习二套
七年级语文考试试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分。
(12分)
(1)《木兰诗》中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2)《木兰诗》中描写行军疾速的情景,又突出木必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
”来表达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显示了高瞻远的气概
(4)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用“。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
(5)《望岳》中写细望泰山心胸为之荡漾,暗示天已薄暮的句子是:
(6)《己亥杂诗(其五)》中被后人用来
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书”是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B.萧红,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生死场》。
C.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诗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5分)
在那田lǒng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
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①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
②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糖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
田lǒng()土壤()
(2)下列选项中横线部分与文中第①句中加横线词语词性一致的是()。
(2分)
A按照传统B.弃流似的C.曾经看过
(3)简述第②句中“……”的作用。
(1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5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衣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肉和鱼肉招待来客,一个“足”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的“春社”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经年迈,再加上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唠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5、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本诗领联表达的哲理。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
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孙
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黄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
”师恻然
曰·“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问,诵《孝经》《论语》。
---《邴原泣学》
6、解释下列加横线字词。
(4分)
(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
(2)孰若孤孰()
(3)凡得学者学()(4)于是遂就书就()
7、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公亦以此自矜
B.但当涉猎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欲书可耳
D.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
①师曰:
“童子何泣?
”(2分)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分)
9、吕蒙和邴原学习态度有何异同点?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13分)
最后一课(节选)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析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险色修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
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
10、选文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3分)
11、“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韩麦尔先生在“我”之前印象中是怎样的?
后来为
什么韩麦尔先生突然“高大”起来了呢?
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2、文段中划线的句子,韩麦尔先生只
写了几个大字,使出全身力量是因为()(3分)
A.他接连上了三节课,精疲力竭。
B.今天听课的人多,字要写得又粗又大。
C.这两个字倾注了韩麦尔先生全部的爱国主义情感。
D.字写得有劲有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3、韩麦尔先生写“法兰西万岁”,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课”,这对表达文章主题的作
用是?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21分)
摸叶子
施立松
①船的螺旋桨,被渔民称为叶子。
摸叶子,是指清理缠在叶片上的杂物。
船行驶时,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常常被破渔、海藻等杂物缠住,导致发动机熄火。
于是就需要一水性好、身体壮、扛得住风浪侵袭、挡得住寒风肄虐的人,口衔尖刀,跳入海中,潜到水下,摸到叶子,割开缠绕的杂草断绳。
在洋上摸叶子很凶险,因为有洋流暗潮,加上风大浪急,摸叶子的人很容易被潮流卷走,也容易被潮水挟持着,缠在叶子的破渔、海藻里,一旦挣脱不开,就再也浮不上来了。
②因为哥,直到现在一听到“摸叶子”三个字,我就条件反射似的打哆哆嗦,手指上、膝盖里好像有无数针尖在扎,心中有一股子寒气嗞嗞而出。
③我第一次见到哥摸叶子,是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冬日傍晚,厚密的雪粒在海岛凛冽的风中,变成锋利的飞刀,割得脸庞生疼。
哥接我放学回家后,正在家中帮我按摩着长冻疮的脚趾,突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哥边帮我擦脚,边应和着。
那人推了门,也不进来,只站在门口喊:
““五马”返航了,叶子坏了,让你去摸叶子。
”“五马”是条渔渔船,从温州五马街购来的,是本岛上的第一艘机帆船,爹是这艘船的第一任船老大。
哥应了声“好”,转身上楼拿起父亲的旧棉袄,跟着那人去了。
我喊了声“哥”,他回转身,摸摸我的头,说:
“乖,等会儿买牛粪饼给你吃。
”牛粪饼是一种芝麻甜饼,形状像一层层牛,极好吃,,以前爹每次打鱼回来,都会从码头的代销店里买给我吃。
爹去世早,娘身患重病病,我又年幼,养家的重担全都落到哥稚嫩的肩上。
④娘收工回来,听说哥又去摸叶子了,叹了一声:
“作孽哟,这大冷的下雪天!
”娘顾不上吃饭,忙着切生姜,喊我烧火,很快,姜汤煮好了,盛在搪瓷杯里,娘用毛巾把它层层包好,又摘下头上的围巾紧紧裹上,匆匆出门。
“我也要去!
”我冲到门口拉住娘的衣襟,怯怯地喊。
娘看着我,欲言又止,顿了顿,说:
“走吧。
”
⑤天暗下来,风更急了,呼呼的风声,带着响哨,雪更密了,没头没脑地打在脸上,疼极了。
娘一手拢着我,一手搂着那个包得严实的口杯,顶着寒风往码头去。
码头上,只有几个补渔的人,看到我们,不待娘问,便指了指离岸不远的一艘渔船不远处,一只小舢板向我们摇过来。
小舳板刚靠上岸,娘就麻利地跳了上去,然后,回身把哆哆嗦嗦的我扶上船。
⑦舢板靠上渔船后尾,娘趴在小舢板上,大声喊道:
“程啊,上来喝口姜汤吧!
”喊了好一会儿,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哥的头冒出来,嘴里衔着一把白晃晃的尖刀,脸脸冻成青紫色,嘴唇灰白。
哥游过来,靠在船边,把刀子递给娘,就着娘的手,喝了一口姜汤,冲我笑了一笑。
娘娘柔声说:
“再喝点,娒伢(闽南语,小宝贝的意思)。
”娘的眼里闪烁着泪花,声音也哽咽了。
我看着整个身体还在海水里泡着的哥,心里像堵了块石头,慌慌的,想哭,却不敢哭出来。
哥对娘说:
“没事,就好了,不用用等我,这么冷,带妹妹先回去吧。
”说着,接过刀子,游回刚才冒头的地方,消失在海面上,海面只剩下一个个起伏不定的波浪,像狰狞的兽,一圈圈打着转,仿佛在吞噬猎物。
娘搂着我,紧紧地,生怕我丢了似的,眼睛紧盯着哥消失的海面,嘴里不停地轻唤着“娒伢娒伢”。
摇板的大爷坐在船尾吸着旱烟,嘴里哪着:
“造孽哟,造摩哟!
”哥冒了几次头,又几次消失,一分一秒都变得极其难熬,我的眼睛酸涩得不行了,终于,哥又从水下冒出来,双手僵硬地划着水,缓慢地向我们游来。
娘放开我,扑到船边,尽可能地把手伸向哥,哥把手搭在娘的手上,娘拼尽全力把完全脱力的哥拉上舢板。
渔船上的人把哥的衣裳扔过来,娘拣出爹的旧棉袄,披在哥的身上,又解开自己的棉衣,把浑身发抖的哥搂进怀里,示意我把姜汤端给哥喝。
姜汤送到哥唇边,哥唇齿打战,眼晴闪动了一下,想向我笑,却又无力地合上。
哥好像连喝姜汤的力气都没有了,姜汤含在口中,老半天吞不下去。
好久好久,哥才喝完了姜汤,我端着瓷杯的手冻麻了,杯子咣当一声掉在船板上。
我用双手包住哥的手,送到唇边,使劲地哈气,哥的手冰得像冰棍,让人本能地想弹开,却又本能地想紧紧地包住,想把自己身体里的热都传给他
③摇舢板的大爷把我们送回岸边,补渔的人跑过来帮忙把哥拉上岸,大爷对娘说:
“艮嫂,别让孩子做这个了,太受罪了,小小年纪,落下病可不是玩的。
”娘已说不出话来,点点头,又点点头,泪,流了下来。
⑨因为娘不同意哥去做这么危险的活,哥每次都偷偷地去,每次弄得一身青紫、疲惫不堪地回家,娘就边哭骂哥不听话,边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默默流泪,让我烧姜汤,拿火盆子,为哥搓手脚,直到哥面色回暖不再浑身打哆嗦。
⑩就靠着哥的“不听话”,家里的日子才过得下去,娘的病才有钱治,不再咳得惊天动地,我也才能坐在书桌前,没有跟那些贫困家庭的女孩一样,早早去打工,早早就嫁人,哥在本该任性撒娇的年纪,历经生死考验,修炼出超乎年纪的淡然坚毅。
哥身上伤痕累累,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暗伤,他小小年纪,就患了极严重的风湿病,每到阴天下雨,就痛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摸叶子痛了哥的身,更痛了娘的心……
14根据提示,梳理文本内容。
(6分)
哥摸叶子娘和我哥摸叶子养活全
家
15、文章第①段能否删除?
为什么?
(3分)
16、按要求品析语言。
(5分
(1)海面只剩下一个个起伏不定的波浪,像狰狞的兽,一圈圈打着转,仿佛在吞噬猎物。
(从修辞的角度)。
(2)娘就边哭骂哥不听话,边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
(从加横线词语的角度)
17.文中哥和娘两个形象非常感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母子二人的感人形象。
(4分)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中,“我”听到“摸叶子”三个字的反应是因为联想到哥忍受酷寒,冒着生命危险,潜水摸叶子。
B.娘看着“我”欲言又止是因为觉得“我”年幼又怯弱,是个累赘,因此不愿带“我”出门
C.文章表现哥“摸叶子”工作的危险与艰辛是通过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D.因为爹的去世,导致处在任性撒娇年纪的哥为了家庭的生计,数次历经生死的考验,被迫成长。
最后一段说“痛了娘的心”实际上也表现出了“我”对哥的心疼以及感激。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材料一】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统计发布)
榜单名次
书名
榜单名次
书名
第1名
《红楼梦》
第2名
《百年孤独》
第3名
《三国演义》
第4名
《追忆似水年华》
第5名
《瓦尔登湖》
第6名
《水浒传》
第7名
《不能承受的生命轻》
第8名
《西游记》
第9名
《尤利西斯》
第10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材料二】我坐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
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问,机舱已熄灯,我起身去厕所。
座
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络语言的下一代?
当然,络侵烛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
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一一自己的灵魂一一对话的空间。
(摘自《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删改)
【材料三】李伟明先生在《闲看图书印数》一文(见《文汇读书周报》2011-3-11)中说道,“比起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图书平均印数要少得多。
如今的图书,发行5000册就算不错的,能上万则是是“畅销”了。
”李先生认为,这种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则有图书品种丰富的好现象。
对此说法,我当然认同。
因为当今的图书出版的品种的确呈现为一种多元丰富的状态。
然而,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看,这无疑也暴露了国人对于图书需求量的锐减的事实。
抑或说,从其中我们亦可以窥见当下中国的真正坚持购书而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的状况。
(摘自《中国人读书之现状》)
19、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查显示,我国“四大名著”也上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B.中国人也在阅读,但大多是络阅读,片段信息阅读。
C.有阅读习惯的人口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D.中国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充分说明了图书品种的丰富。
20.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
(4分)
21.针对“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现象,结结合材料,请你提一条建议,倡议阅读名著。
(3分)
(六)名著阅读读(5分)
22、判判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分)
(1)尼摩船长心地善良,刚毅勇敢,酷爱真理。
他是一个外科医生,也是一个喜欢冒验、渴望自由的航海家。
()
(2)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入类的进步一“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
”()
(3)潜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贝売类的足丝做的,潜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大叶藻材料成的,潜艇上的人用来写字的笔使用鲸的触须做成的,潜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墨鱼或乌贼的分泌物做的()
23、阅读名著片段,按要求作答
“终于,我们走到了森林的边缘。
他把这片林子看作私产一一其实又会有谁来跟他争夺产权呢?
”
文段是出自《海底两万里》的片段,文中的“他”是谁?
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片森林?
请简述主要情节。
(2分)
3、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从来不曾把你忘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字数在600字以上,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每空一分,有错、别字的,全空不得分)
2、(B)(3分)(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
)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5分)
(1)(2分)(拢)(râng)
(2)(B)。
(2分)(3)表示话没有说
完(1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5分)
4、(C)(3分)5、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应退却畏惧,充满希望,勇于开拓,奋发前进,就一定取得成功。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6、(4分)
(1)(当道,当权)
(2)(怎么)(3)(知识)(4)(读)(意思相同也可得分)
7、(D)(3分)
8、(5分)
①(2分)书塾里的老师问道:
“你为什么哭泣呢?
”
②(3分)只是要你粗略地阅读,了解一些历史罢了
9、吕蒙和邴原学习态度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且都好学。
邴原贫不丧志、刻苦学习在幼年丧父、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仍立志学习文化知识,最终感动了书
塾里的教师,成就了一则学与教的佳话。
第一次吕蒙以军务繁忙为托词为自己辩解,第二次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导并开始努力学习。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13分)
11、(3分)动作 、语
言 、神态(表情)、无限热爱自己的祖国 、法兰西万岁。
一是表达了对祖国土地被占领的痛苦(悲愤),二是坚信法兰西必胜。
11、(4分)小弗朗士从韩麦尔先生的言行,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朗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朗士感受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志士.韩麦尔先生爱国的情怀感染了小弗朗士,使他觉得韩麦尔先生很伟大!
12、(C)(3分)
13、(3分)表示对法兰西必胜的信念,激励自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的集中体会。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21分)
14根据提示,梳理文本内容。
(6分)
应约摸叶子娘和我煮姜汤并送到码头。
哥偷着去摸叶子,哥摸叶子养活全家
③娘和我给哥喝姜汤;哥坚持摸叶子,几乎冻僵。
(4分,每空2分,大意正确即可)
16、(3分)不能.第一段是环境描写,通过“摸叶子”的具体介绍,详细交代了“摸叶子”需要具备的条件和面临的危险.暗示家庭的贫困,为下文哥哥摸叶子时的艰辛做铺垫.
16、按要求品析语言。
(5分)
(1)(2分)运用拟人手法,
(3)(3分)“哥”吃苦耐劳,勇挑重担;哥虽年幼,为照顾身患重的“娘”和年幼的“我”,忍受酷寒,冒着生命危险,潜水摸叶子,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紧紧地抱”体现母亲坚决阻止哥去摸叶子,怕哥有危险,更怕冻坏哥身体的爱子心情。
17、(4分)“娘”勤劳朴实,关爱子女;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