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8249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苏州市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

XX市中长期教育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一、现实基础:

基本实现教育

二、形势:

以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三、总体战略:

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主题

(三)工作方针

(四)总体目标

四、主要任务: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教育

(五)推进基础教育优质持续

(六)推进职业教育优质特色

(七)推进优质创新

(八)推进终身教育互动

(九)推进城乡教育

(十)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十一)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十二)提升区域教育国际竞争力

(十三)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

(十四)提升教育机制创新能力

五、重点工程:

打造区域教育特色和品牌

(十五)义务教育均衡示范区建设工程

(十六)特殊教育按需供教工程

(十七)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

(十八)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创优工程

(十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

(二十)学习型城市建设工程

(二十一)民办教育健康有序促进工程

(二十二)姑苏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二十三)国际学校和海外建设工程

(二十四)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六、保障机制:

增强教育的合力和活力

(二十五)注重统筹协调

(二十六)加大教育投入

(二十七)党的建设

(二十八)推进依法治教

(二十九)强化教育科研

(三十)组织实施

为深入落实科学观,不断提升苏州教育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服务苏州经济新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中长期教育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现实基础:

基本实现教育

苏州历来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历史上先后有51名状元、1500余名进士出自苏州,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达104名。

新成立特别是以来,各级党委和府高度重视教育,全关心支持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1982年,率先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92年,率先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8年,率先普及高中段教育;2004年,率先普及;2006年,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

全市在校学生达125万多人,在职教职工近9万人;有幼儿园405所,其中省、市优质幼儿园316所;有小学334所、初中189所,全部建成XX市教育学校;有普通高中67所,其中公办高中全部建成省三星级高中,四星级高中达31所;有中等职业学校48所,其中省三星级职业学校8所,省高水平示范性(四星级)职业学校7所;有普通高等学校20所、学院4所;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4所,子女学校1所。

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残障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100%;毛入学率达63%;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5。

2年;具有苏州特色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初步。

苏 州教育事业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突出体现在:

第一,各级党委和府都秉承吴文化“崇文尚教”传统,坚持教育优先战略,依法保证教育 经费投入;第二,率先启动教育工程,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第三,坚持服务人的全面和地方经济,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打造区域教育特色品牌;第四,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师德、学历、能力同步要求,整体提升;第五,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善于与时俱进,敢于改革创新,不断调整教育方式。

二、形势:

以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从 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国际将处于深刻变化之中,知识竞争和创新驱动仍然是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我国将全面建设小康和 创新型国家,从大国向强国迈进,转变经济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稳定以及深化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教育的目标、重点、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从苏州经济来看,我市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型经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率先实现基本的关键时期。

XX市委、市府“把我市建设成为科学的样板区、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成为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 明相融的文化城市”的总体目标,对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从苏州教育现状看,与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相比,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教育相比,我市教育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教育 观念、教学内容、方法与经济需要不够适应,教育与经济协调互动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尚不平衡,“入园难”、“择校热"等现象没有根本性消除;三是素质教育有待深化,不遵循教育规律、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现象没有根本性消除;四是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名教师、名校长偏少,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五是教育管理制度创新力度不够,学校自主和特色能力有待。

人 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促进人的全面的根本途径,在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

强市必先强教.苏州教育已进入以人为本、结构优化、城乡一体、质量提升、创新的新时期,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更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遵循教育基本规律,顺 应世界先进趋势,探索、时代特征、苏州特点的教育新路,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教育,以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三、总体战略:

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

(一)指导思想

高 举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观,全面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持教育优先、率先、科学,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好每一位教师为重点,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和强市,为全面建成“三区三城”和率先基本实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战略主题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好每一位教师,是苏州教育和的核心理念和战略主题.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促进教育优质协调的根本.各级党委和府要以更大的决心、用更多的财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全面消除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育不平衡现象,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优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坚持育人为本,深化素质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提高学生秉承优良传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的主义建设者和人.

-- 好每一位教师是科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师德师能建设,推进教育人事制度创新,重视教师资源的投入、开发和有效利用,调动好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好广大教师服务、服务学生、XX工作的作用.

(三)工作方针

推进苏州教育率先、科学,必须“优先、创新、协调、内涵"的工作方针,实现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跨越。

—-优先。

各级党委和府要把优先教育作为科学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不断提高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创新。

坚持解放思想,深化办学、教育管理、招生考试制度和教育教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机制、教育投入方式和教育评价制度。

促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追赶与超越。

-—协调。

围绕促进教育公平,统筹教育与经济协调,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统筹城乡教育,使苏州教育在结构上科学合理,规模上相互适应,质量上相互支撑。

——内涵。

坚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放在突出位置,推进教育从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跨越,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四)总体目标

到2020年,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实现这一目标,分两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0~2015年),率先实现教育,教育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本世纪初平均水平。

0~3岁 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普遍开展,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具有区域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更加优化,促进学生全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元,开发水平持续提升,教育综合竞争力位居发达地区同类城市前列。

—-第二阶段(2016~2020年), 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教育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平均水平。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专业结构、人才质量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市场需求及劳动就业结合更加紧密。

全面参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全面建立以更为科学、更加、更高品质为特点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市为标志的、覆盖城乡、涵盖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的供给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文化引领能力和知识贡献能力显著增强,教育综合竞争力位居国际先进城市前列.

苏州教育和开发主要目标

 指 标

苏 州

江 苏

全 国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2009年

2020年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100

100

100

96

98

51

60

70

义务教育巩固率(%)

100

100

100

99

99

91

93

95

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

100

100

100

95

95

79

87

90

毛入学率(%)

63

68

73

40

60

24

36

40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

58

65

80

48

60

13

19

23

老年教育普及率(%)

15

30

50

-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5.2

15。

5

16

14

15

12。

4

13.3

13。

主要劳动年龄受过的比例(%)

17。

9

26

31

13.9

26

9。

9

15

20

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

80

90

100

90

-

达到省定优秀标准的各级各类学校比例(%)

60

75

90

80

-

-

财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

高于省核定比例

高于中央核定比例

-

-

全教育投入增长比例

高于增长比例

高于增长比例

-

、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

90

95

95

-

90

-

学校对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

90

95

95

90

-

-

四、主要任务: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教育

(五)推进基础教育优质持续

—- 学前教育优质健康。

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构建更加完善的以府投入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教育行部门主管为主、鼓励多渠道投入、支持多办园的学前教育体系。

探索以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学前教育。

城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建设,更好地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到2015年,省、市优质幼儿园比例达85%,2020年达95%以上.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到2015年,早期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2020年实现全覆盖.坚持学前教育的科学性,普及科学保教方法,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管理和评价.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高标准、高水平创建省义务教育均衡示范区,使区域内校际之间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等大致相当、各有特色,“择校”现象明显减少,义务教育公平度、满意度不断提高.完善流动就业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坚持府负责、公办学校吸纳为主,确保流 动就业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XX市高水平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到2015年,70%以上小学、初中、特殊教育学校建成XX市高水平教育学校,2020年达90%以上。

——普通高中优质多元。

坚持优质与特色相结合、强化基础与个性相结合、知识传授与相结合,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多渠道升学、多样化成才的普通高中办学模式。

探索高中和大学的有效合作机制,建成2~3所创新人才学校。

科技、体育、艺术、第二外语等特色高中建设,建成2~3所国家特色高中实验学校。

鼓励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适应能力.到2015年,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建成为省优质高中;到2020年,建成15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中。

(六)推进职业教育优质特色

——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优质化、市场化、国际化、终身化战略。

坚持以富民为主题、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 向、质量为核心、为动力,完善普职互通、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对接的区域现代职教体系,为经济转型升 级、建设“三区三城”输送“德高技强,全面”的应用型人才。

发挥苏州国际教育园的龙头作用,深化“、共享”理念,把苏州国际教育园建成全国一流的示范性职业教育园区.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推进区域共同。

—-提升职业教育内涵水平.根据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素质结构,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的有效对接。

深入学习借鉴德国、等国家的先进职教经验,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创优实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实现校企深度 融合,实训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

骨干学校建设,到2012年,县级职教中心校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其他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到2020年,建成10所以上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成7所省级以上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成一批国家示范专业点、省级职业教育实训、省级职业教育品牌特色专业和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

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建立共享型的XX市学生创业中心,到2012年,所有职业院校均建有学生创业和项目;到2020年,建成一批省级学生创业,具有苏州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应届毕业生创业率达35%以上.

——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策,率先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

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和技师学院学习制度。

完善流动就业随迁子女就读中等职业教育制度。

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待遇。

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 才的表彰力度,“行行出状元”的氛围,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重视高技能人才的风尚。

(七)推进优质创新

—- 构建区域体系.适当扩大在苏高校规模,适度控制招生增长幅度,完善层次清晰、定位准确、衔接通畅、协调的区域体系.支持在苏高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以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能力为重点,深化,创新机制,错位竞争,合作共赢,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最高水平、 办成品牌特色。

推进XX市职业大学等高校升本工作,创办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再建1~2所本科院校;推进创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实验区,在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校群体。

支持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创建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校集聚地、科技新硅谷、人才新高地、创业首选区。

——优化在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支持在苏高校探索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府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设一批省本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

积极推进在苏高校区域教学、实训联合体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健全在苏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 提升在苏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水平.鼓励在苏高校聚焦“三区三城”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学科骨干和创新团队为核心、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国 家或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一批有一定影响的品牌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和一批处于国内国际前沿、具 有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创新与教学成果。

支持在苏高校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八)推进终身教育互动

--建立健全优质终身教育网络。

XX市社区大学、县级市、区社区学院、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村民)学校建设,到2015年, 全部达到XX市教育建设标准.建设广播电视、等为载体的远程继续教育平台,建设各级市民网上学习中心,覆盖全市城乡的数字化终身学习 网络。

整合文化、教育、、体育等各类资源,建立面向的共享机制,拓展教育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综合,建立健全助学体系和自考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依法规范管理,重点建设40个省级品牌机构和100个市级品牌机构。

-—积极开展各类继续教育。

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建立各类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人群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到2015年,所有镇教育中心校功能全部转变成社区教育中心,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达50%,全市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5%.到2020年,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达100%,其中示范区达25%;全市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80%以上。

大力老年教育,到2015年,各市、区建有老年大学,各镇(街道)建有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老年教育普及率达30%以上;到2020年,老年教育普及率达50%以上,全面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示范性学习型城市。

(九)推进城乡教育

-—城乡学校统一管理.各市、区府依法全面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全面“以县为主,城乡一体”的教育管理。

到2012年,区域内所有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段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由各市、区教育行部门统一管理。

教师和校长全部由各市、区教育行部门统一录用、统一直接调配和统一任免.区域内的教师专业培训进修(校本培训除外)由各市、区教育行部门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和统一考核。

到2015年,镇(街道)中小学市(县)、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和职称水平基本达到城区同类学校平均水平。

——城乡学校统一建设标准。

统一规划城乡学校布局,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的撤并、新建、迁建、改扩建均由各市、区教育行部门会同规划等相关部门决定。

到2015年,区域内75%以上的幼儿园达省优质幼儿园建设标准;70%以上的镇(街道)义务教育学校达到XX市高水平学校建设标准,基本消除制小学;90%以上的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达到XX市建设标准。

——城乡学校统一办学经费。

完善各市、区教育公共财保障体系、教育经费财统筹和一体运行机制。

对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人均经费、建设经费、校舍维护经费、经费、日常公用经费、师资培训经费等实行统一标准,由各市、区财统一拨付。

建立健全区域内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经费逐年增长的长效机制。

—-开展专项督查评估。

加大对“以县为主,城乡一体”教育管理的落实情况和城乡教育的进展情况的督查,并将结果作为考核各市、区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制定《XX市城乡教育先进市、区评估标准》,将评估纳入全市教育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到2015年,所有市、区建成XX市城乡教育先进市、区,XX市人民府设立专项经费进行奖励.

(十)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纵向沟通、横向衔接的工作体系,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基本道德规范和公识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和教育,科学确立大中小学校的德育内容体系。

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建设体现时代特征、苏州特色、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完善校外教育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健全学生参加和志愿者活动的服务、认证和激励机制.完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深化课程教学.把课程教学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措施来抓,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体系,增强课程与教学的选择性和多样性.坚持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大力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和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教学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能力。

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

—-保障学生体育、艺术活动的时空.开齐开足体育课、艺术课,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课外文体活动“21"工程和优秀文化传承工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技能和自主一项艺术特长.学校教育,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100%的学校高标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96%以上的学生达。

美育教育,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推进传统艺术、高雅艺术进校园.各类公共体育艺术场馆设施免费或向学生,学校体育艺术场馆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向学生.

—— 改进教育评价和招生考试制度。

建立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多元评价机制,将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科学制定学校评价标准和指标,学校自主办学、主动的良性机制.坚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初中学校优秀毕业生推荐入学制度,逐步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的比例。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免试入学。

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

(十一)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师德师风建设。

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制定《XX市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教育,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使教师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教育的推动者、良好风尚的引领者.健全师德监督机制,严格考核管理,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提升教师高层次学历(学位)。

与知名师范院校的合作,提升教师高层次学历(学位)。

到2015年,幼儿园、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达65%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达98%以上,高中段学校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达20%以上。

到2020年,幼儿园、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学位)达90%以上,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达15%,高中段学校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达40%以上.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严格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新进教师坚持本科学历为主,研究生学历(学位)优先.鼓励、支持职业学校面向公开招聘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专业教师。

科学合理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科、、年龄、职称结构,使中高级职称占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70%以上。

到2015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以上,2020年达90%以上。

--完善继续教育体系。

重视和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鼓励教师勇于探索,教育教学方式,创育,不断提高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

实施新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到2015年,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时间不低于500学时,70%以上的英语教师参加过英语国家的出国强化培训。

到2020年,中小学教师脱产三个月以上参加轮训的比例达30%以上,95%以上的英语教师参加过英语国家的出国强化培训.

-—深化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