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8822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9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docx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docx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第一章 总论

  一、名词解释

  1、统计总体:

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

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

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

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

“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2、简述统计的作用。

  答:

因为统计具有认识事物数量性的特点,并且能够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所以,统计不论是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微观分析决策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看,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简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答:

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第二,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第三,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4、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答:

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土要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第二,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第三,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第四,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答:

为了对统计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包括的范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

第一,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第二,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第三,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

  三、论述题

  1、简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

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些经济现象,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第三,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第四,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之比,或一个存量与一个流量之比,其结果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2、如何区别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答:

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其一是其所反映的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而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

其二是数值表现不同,数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而质量指标则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第二章 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抽样调查:

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2、统计报表: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3、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

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

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

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4、统计调查:

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5、普查:

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6、频率和变量分布:

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

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称统计分布。

  7、统计标准化:

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二、简答题

  1、简述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

  答: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

  种渠道:

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一般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种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一切间接的统计数据都是从直接的、第一手数据过渡而来的。

  2、简述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答:

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或公开报道的各种出版物。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是由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报刊媒介加以报道。

例如,公开的出版物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和各种专业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地区的统计年鉴等。

提供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数据的出版物也有许多,如《世界经济年鉴》、《国外经济统计资料》、世界银行各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等。

除了上述公开出版的统计数据外,还可以获取广泛分布在各种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传媒中的各种数据资料,同时也可以在网上获取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

  利用第二手数据对使用者来说既经济又方便,但使用时应注意统计数据的涵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以避免误用或滥用。

  3、简述各类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

类型 

调查范围 

调查时间 

搜集资料的方法 

普查 

全面 

1次 

采访、报告或空间遥感 

抽样调查 

非全面 

经常或1次 

直接观察或采访 

统计报表 

全面或非全面 

经常 

报告 

重点调查 

非全面 

经济或1次 

报告 

典型调查 

非全面 

1次 

采访、座谈会 

  4、简述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必要性。

  答:

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与群众性。

一项全面性的统计调查,往往需要组织成千上万的人员参加制定详细的调查工作方案与实施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起来。

因此,没有科学的、严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所以。

在组织调查之前以及调查过程中,必须周密地设计调查方案及实施计划,以保证统计凋查任务的完成。

  5、简述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必要性。

  答:

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某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总体情况。

因此,只有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统计数据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承前启后,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统计数据资料整理得好,会使综合的资料十分丰富,说明更多的问题。

否则,会使资料内容贫乏,使调查得来的大量原始数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6、典型调查有何作用?

  答:

典型调查的作用有如下两点:

  其一,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

  其二,在-定的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7、什么是统计分类标准化?

  答:

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统计标准化的内容很多,有指标体系的标准化、分类标准化、、基本术语标准化、编码标准化等等。

统计分类标准化是这些标准化中的一种。

  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

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

社会现象是复杂的,现象之间既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又存在质与量方面的差异。

统计分组的目的,就是阐明现象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认识它们之间的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作用:

(1)将零星分散的统计数据,经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可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同时也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

(2)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9、简述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

  答:

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或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所有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是指资产归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非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

私有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的经济成分。

港澳台经济是指资产归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

外商经济是指资产归外商所有的经济成分。

  10、简述机构部门分类。

  答:

机构部门分类是根据机构单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进行的分类。

按机构部门分类是将国民经济中所有的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四大部门,它们是:

(1)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

(4)住户与住户部门。

  三、论述题

  1、试述数据资料的搜集方法。

对总体平均数和成数进行区间估计,运用公式计算两个样本容量,一般情况下,为了同时满足两个推断的要求,一般在两个样本容量中选择较大的一个;第四,利用公式计算的样本容量不一定是整数,如果带小数,一般不采取四舍五入的办法化成整数,而是用比这个数大的邻近整数代替。

第七章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一、名词解释

  1、表格法:

是根据两个相关变量,即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对应关系的数值编制而成的数据表,一般称为相关表。

  2、相关系数:

是在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3、回归分析:

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表达式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影响程度。

  4、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又称简单直线回归模型,它是根据两个变量的成对数据,配合直线方程式,再根据自变量的变动值,来推算因变量的估计值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5、估计标准误差:

是用来说明回归方程式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相关关系的种类。

  答:

根据相关关系的方向划分,相关关系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根据白变量的多少划分、相关关系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根据相关的形式不同划分,相关关系可分为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根据相关关系的程度划分,相关关系町划分为不相关、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

  2、概括说明为使所拟合的数学模型达到最佳,一般应遵循的条件。

  答:

为使所拟合的数学模型达到最佳,一般应遵循下列条件:

  

(1)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要在对两变量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值,看是否达到显著相关的要求。

若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时,这样拟合的回归模型才有实际意义;若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或相关程度较低时。

则所拟合的回归模型就没有实际意义。

  

(2)两个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着直线相关关系。

若将两个变量的成对数据绘成散点图,当这些散点的分布近似于直线时,才能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3)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