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189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docx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docx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

[模拟]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20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证明视空间模板存在的研究方法是()

A.双任务操作

B.任务分离范式

C.加工分离程序

D.联想研究范式

参考答案:

A

如果工作记忆系统中确实存在相对独立的视空间模板子系统,那么用言语编码或者用视觉空间编码识记的材料就会因同时进行的任务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干扰。

同时进行的发音或者言语活动只能干扰其中一个系统,而视觉或空间活动则会干扰另一个系统。

巴德利等人(Baddeley,Grant,wight,Thomson,1975)采用双任务操作的实验研究方法证实了这种假设。

因此本题选A。

第2题:

通常用于测量某一特定情景下的主观体验,是一种静态的研究技术。

这种技术是()()

A.形容词检表法

B.情绪诱导法

C.时间抽样法

D.刺激反应法

参考答案:

A

 

第3题:

有学生在阅读小说后,发现遗忘的规律和艾宾浩斯描述的遗忘的规律有很大的差异,并不像艾宾浩斯描述的那么快。

发生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该生和艾宾浩斯研究中的被试(即他本人)的记忆能力相差很大

B.该生和艾宾浩斯研究中的被试(即他本人)使用的记忆策略不同

C.该生未必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对自己的遗忘过程认识不准确

D.该生和艾宾浩斯研究中所使用的记忆材料的性质不同

参考答案:

D

识记材料的性质影响遗忘进程。

一般认为,对熟练的动作和形象材料遗忘得慢,对有意义的材料比对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

艾宾浩斯使用的记忆材料是无意义音节,该生阅读的材料是有意义的材料。

所以我们感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描述的遗忘进程比我们在平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遗忘进程要快得多。

因此本题应选D。

第4题:

“如何写好一篇心理学学术论文?

”“怎样达成自我实现?

”这种问题属于()

A.知识丰富性问题

B.界定不清晰问题

C.常规问题

D.知识贫乏性问题

参考答案:

B

 

第5题:

关于幼儿皮质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的发展描述正确的是()

A.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增强

B.幼儿的兴奋机能在增强,幼儿的抑制机能在减弱

C.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减弱

D.幼儿的兴奋机能在减弱,幼儿的抑制机能在增强

参考答案:

A

虽然相比之下,抑制机能还是较弱,但是幼儿的兴奋机能和抑制机能都在增强,而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皮质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本题选A。

第6题:

在概念学习中,引发认知冲突及其解决的过程实质是为了实现()

A.概念转变

B.概念形成

C.概念同化

D.概念整合

参考答案:

A

 

第7题:

关于相关系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相关系数的取值在-1.00到+1.00之间,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B.仅从相关系数值的大小来看,相关系数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密切

C.当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达到1时,说明一个变量决定另一变量的大小

D.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值是两个变量共变的比例

参考答案:

A

相关系数的取值在-1.00到+1.00之间,它是一个比率,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在不考虑样本量的大小、变量之间是否是线性关系等因素的情况下,仅从相关系数值的大小来看,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相关程度越密切。

当相关系数是正值时,表示的是正相关,是负值时,表示的是负相关。

相关系数的大小仅能表示两个变量的关联程度,不能表明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相关系数的平方而不是相关系数本身可解释两个变量共变的比例。

因此本题选A。

第8题:

在一次全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统考中,全体考生的标准差为15,而某校60名考生的成绩的标准差为10,若要在0.05水平上检验该校学生成绩的方差与全市学生成绩的方差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的方法是()

A.X2检验

B.F检验

C.t检验

D.Z检验

参考答案:

A

当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其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比值的分布为X2分布。

因此本题选A。

第9题:

根据赫尔姆霍茨三针原理制成的仪器是()

A.霍瓦一多尔曼(Itaward-Dolman)仪

B.似动现象研究装置

C.动景器

D.长度和面积估计器

参考答案:

A

霍瓦-多尔曼(Haward-Dolman)仪就是深度知觉仪,它是根据赫尔姆霍茨三针原理制成的。

因此本题选A。

第10题:

下列测验中,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A.EPQ

B.16PF

C.TAT

D.MMPI

参考答案:

C

题目中EPQ、16PF、MMPI属于自陈式测验,而TAT属于投射测验。

本题选C。

第11题:

对真正的利他主义最有可能进行解释的理论是()

A.共情理论

B.社会规范理论

C.进化心理学

D.社会交换理论

参考答案:

A

真正的利他主义即强调利他行为是不计回报的。

关于共情的研究表明,共情会产生帮助行为,即使对方是敌对群体的成员;当人们的共情被唤起后,即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帮助行为不会被人知道,他们也愿意提供帮助。

即使仍有学者怀疑共情是否是真正利他主义的来源,但这一理论试图解释这种利他主义,解释力较强。

因此本题选A。

第12题:

“龙”的形象是综合了九种动物的特征而形成的。

这种想象的综合形式是()

A.黏合

B.夸张

C.典型化

D.联想

参考答案:

D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人们在睡眠时做梦没有目的,因此属于无意想象。

第13题:

“技能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参考答案:

A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是命题及命题网络。

第14题:

一项四选一的测验题的难度P4=0.5,一项三选一的测验题的难度P3=0.5,则说明两题的实际难度()

A.相等

B.无法比较

C.P43

D.P34

参考答案:

D

不同的项目的难度,不能直接比较,需要通过校正后才能比较。

校正的公式为:

CP=(kp一1)/(k一1)。

k为选项数,p为测验难度,CP为校正后的难度。

带入公式得,三选一项目的难度小于四选一项目的难度。

第15题:

数据11、11、11、11、14、14、14、17、17、18的中位数是()

A.15.0

B.15.5

C.13.83

D.14.14.0

参考答案:

C

本题和上题的区别在于,该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中位数位于第一个14和第二14之间,如上题将14均等的分为三部分,即分别是13.5~13.83(就是13.66);13.83~14.16(就是13.99);14.16~13.49(就是14.32)。

在本题中,第一个14和第二个14的中间就是13.83。

因此本题选C。

第16题:

诵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可在头脑中形成北国风光的情景。

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参考答案:

A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人们在睡眠时做梦没有目的,因此属于无意想象。

故本题选A。

第17题:

经过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刚刚上课时教师应着重促进学生的()

A.注意稳定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参考答案:

D

课间时学生将注意集中在课外活动上,上课时学生需要将注意集中到学习任务上,因此此时教师应着力促进学生的注意转移。

故本题选D。

第18题:

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参考答案:

D

技能形成需要讲解、观察、示范等教学方法,但练习是其基本途径。

其他条件可以缺失,但练习这一条件是必要条件。

第19题:

给儿童呈现一张内容复杂的图片,30秒后把图片移开,让其看灰色的屏幕,这时他会“看见”同样一张清晰的图片。

儿童还能根据当时产生的表象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就好像图片仍在眼前一样。

这种心理现象是部分学龄儿童特有的,一般到青年期就消失了。

这种心理现象是()

A.感觉后象

B.知觉

C.遗觉象

D.记忆恢复

参考答案:

C

感觉后象是在刺激停止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得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种现象在儿童期比较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将逐渐消失。

遗觉象是一种特别具体清晰的视觉表象,即有些儿童在观看了某件东西后,在短时间内(约几分钟)仍保持着异常鲜明、生动、清晰的表象。

因此本题选C。

第20题:

下列测验能用于测量个人在音乐、美术、体育、机械、飞行等方面才能的是()

A.能力测验

B.成就测验

C.人格测验

D.态度测验

参考答案:

A

能力测验中的特殊能力测验可以对个体在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进行测量。

本题选A。

第21题:

外语听力考试时,监考教师的走动使某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回答问题,此时该学生发生的注意现象是()

A.注意的起伏

B.分心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参考答案:

B

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这叫注意的转移。

分心时注意也是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上,二者的区别在于,注意的转移是任务的要求,是个体主动进行的,而分心则是受无关刺激的干扰引起的,是注意的一种障碍或缺陷。

因此本题选B。

第22题:

可以用来解释“鸡尾酒会效应”的注意认知理论是()

A.过滤器理论

B.反应选择理论

C.衰减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参考答案:

C

 

第23题:

某智力测验的智商分数转化公式是IQ=100+15z。

10000人参加了测验,测验分数符合标准正态分布。

智商。

145以上的人占参加测验的人员的比例是()

A.0.14%

B.0.28%

C.2.46%

D.5.56%

参考答案:

A

智商分数是145的话,Z分数为3。

正、负3个标准差范围内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72%。

那么智商高于145的人占总人数的0.14%。

另外的0.14%的人智商低于70。

因此本题选A。

第24题:

关于统计表和统计图标题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上方

B.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

C.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下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

D.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下方,左对齐;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下方,左对齐

参考答案:

B

一般来说,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

因此,本题选B。

第25题: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

下列选项中,可以对此现象做出相对合理解释的是()

A.道德沦丧

B.责任扩散

C.冷漠

D.否认

参考答案:

B

 

第26题:

在人工概念形成过程中,有人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

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证实为肯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无关属性。

相反,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判断为否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根据布鲁纳的研究,这个人使用的策略是()

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

C.同时性扫描

D.继时性扫描

参考答案:

A

在概念形成的选择性策略中,存在保守性聚焦策略、冒险性聚焦策略、同时性扫描策略和继时性扫描策略。

保守性聚焦策略是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然后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

冒险性聚焦是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的假设,然后同时改变聚焦点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属性来检验这个假设。

同时性扫描策略是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然后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

继时性扫描策略是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基础上,每次只考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并逐一排除错误假设。

聚焦策略和扫描策略的区别在于,聚焦策略主要是针对概念涉及的属性进行检验,而扫描策略则直接对概念进行检验。

因此本题选A。

第27题:

采用双任务操作范式研究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说明中央执行系统具有()

A.协调功能

B.转换策略的功能

C.选择性注意功能

D.操纵注意资源功能

参考答案:

A

采用双任务操作范式研究工作记忆的中央执行系统主要用来考察中央执行系统的协调功能,探索中央执行系统如何协调其他两个子系统的操作。

因此本题选A。

第28题:

假设检验中的双侧检验是()

A.强调方向的检验

B.强调差异大小的检验

C.强调方向不强调差异的检验

D.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性的检验

参考答案:

D

在假设检验中,如果只关心两个参数是否一样,而不是二者之间的大小关系,那么就需要确定两个临界点,这是双侧检验,仅强调差异不强调方向。

如果在假设检验中,关心的是一个参数是否大于、优于、快于或小于、劣于、慢于另一参数,那么只需要确立一个临界点就可以了,这种强调某一方向的检验是单侧检验。

因此本题选D。

第29题:

布鲁纳认为学习学科基本结构有利于学习迁移,所涉及的迁移本质上是()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特殊迁移

D.一般迁移

参考答案:

D

布鲁纳强调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强调将学习的内容能够广泛地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第30题:

测验题目的区分度和难度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区分度较大的项目,其难度越接近于()

A.0

B.0.5

C.0.8

D.1

参考答案:

B

测验项目的难度越接近于中间水平,即0.5左右,其区分能力越大。

故本题选B。

多项选择题

第31题:

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产生的误差包括()

A.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B.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C.动作误差

D.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

参考答案:

ABD

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四种:

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

最小变化法测定差别阈限除了上面四种误差外,还因为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每次呈现的相对关系(时间先后关系和空间位置关系)而产生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

因此本题选ABD。

第32题:

模式识别的特征说强调信息加工的过程是()

A.整体加工

B.局部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

D.自下而上的加工

参考答案:

BD

整体加工是指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

局部加工是指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

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的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而调整特征觉察器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

模式识别的特征说认为。

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

照特征说看来,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它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该模型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无自上而下的加工。

同时,该模型是一个典型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模型。

因此本题选BD。

第33题:

属于组内常模量表的是()

A.百分等级常模

B.年龄常模

C.年级常模

D.标准分数常模

参考答案:

AD

测验的常模一般可分为两类:

(1)发展常模量表,如年龄常模和年级常模。

(2)组内常模量表,如百分等级常模和标准分数常模。

因此本题选AD。

第34题:

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渊源是()

A.近代哲学

B.实验生理学

C.物理学

D.化学

参考答案:

AB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心理学发展简史的了解与掌握。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受近代哲学思潮和实验生理学的影响最大。

近代哲学是指17—19世纪欧洲各国的哲学,其中主要指法国17世纪的唯理论和英国17—18世纪的经验论,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19世纪中叶,生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故本题应选AB。

第35题:

下面属于“心理理论”研究中所使用的研究范式的是()

A.假装理解任务

B.对他人行为预测的任务

C.表征变化任务

D.意外地点任务

参考答案:

ABCD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作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

研究心理理论常用的实验范式主要有两类,一类主要是用于探测儿童的错误信念发展的,另一类主要是用于探测儿童理解其他心理状态的。

意外地点任务和表征变化任务都属于错误信念范式。

假装理解任务和对他人行为预测的任务则是用于探测儿童理解其他心理状态的研究范式。

因此本题选AB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