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实习报告精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094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实习报告精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三峡实习报告精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三峡实习报告精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三峡实习报告精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三峡实习报告精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峡实习报告精华.docx

《三峡实习报告精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实习报告精华.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峡实习报告精华.docx

三峡实习报告精华

湖北宜三峡实习报告

 

班级:

五年制水工0602

姓名:

高雅

指导老师:

张梦宇

实习日期:

 

第一章:

三峡工程1……………40

第一节:

工程概况……………………………1

第二节: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7

第三节:

坝址的选择和枢纽布置……………31

第四节:

施工导流方案………………………33

第五节:

主体工程施工………………………40

第六节:

工程建设管理体制…………………43

第二章:

葛洲坝工程……………48

第三章:

小结……………………64

第一章三峡工程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三峡是重庆市至湖北省间的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的总称,于湖北宜昌三斗坪镇。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192千米。

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

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

最窄处不足百米。

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瞿塘峡

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景色最为雄伟险峻。

主要景点有奉节古城,八阵图,鱼复塔,古栈道,风箱峡,粉壁墙,孟良梯,犀牛望月。

在长江三峡中,虽然它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

瞿塘峡西起白帝城,东到大溪镇。

这是峡谷入口处,两面隔江对峙的绝壁,组成了一道天造地设的大门,这就是夔门。

夔门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雄”的美称。

瞿塘峡虽然只有短短的8公里,但两岸的风景名胜却非常的多。

西陵峡

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

建国后,经过对川江航道的多年治理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后,水势已趋于平缓,然绮丽景观如旧。

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全长76公里,她是以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的。

西陵峡呢,有三个之最。

首先她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

其次,它是自然风光最为优美的一个峡。

最后呢,她是三峡的最险处。

青滩北岸有一座“白骨塔”,以堆积死难船工的尸骨而得名的。

巫峡

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迄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它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

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

巫峡峡长谷深,奇峰嵯峨连绵,烟云氤氲缭绕,景色清幽之极,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美不胜收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夙愿。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从此,三峡工程由论证阶段走向实施阶段。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的口号是:

建好一个电站,改善一个地区,发展一片环境,优化一片移民。

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

按初步设计,枢纽工程分三期施工。

一期工程共安排5年,从1992年至1997年底,以大江截流为完成标志;二期工程安排6年,以2003年大坝下闸围堰期蓄水、船闸试通航和第一批机组发电并网为完成标志;三期工程安排6年,到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水库分期蓄水,初期(2006年汛后)按蓄水位156米运行,最终正常蓄水位175米。

水库为河道型,长度660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库面面积1084平方公里。

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三峡枢纽工程由拦江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部分组成:

拦江大坝的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全长2309.5米,坝顶高程185米。

三峡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厂房形式,其中左岸装机14台;右岸装机12台,共装机26台。

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总容量1820万千瓦,年均发电847亿千瓦时。

另有地下电站6台机组,每台均为70万千瓦。

通航建筑物包括双线五级船闸和一线垂直升船机各一座,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三峡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概况。

三峡水库涉及湖北省、重庆市21个县(市、区)的277个乡镇。

规划搬迁安置移民120多万人,搬迁工矿企业1629个。

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步伐逐步加快。

三峡输变电工程供电范围涉及华中、华东、川渝、南方电网,覆盖区域包括九省两市,即:

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省和重庆、上海市。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

1994年6月,由美国发展理事会(WDC)主持,在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召开的全球超级工程会议上,她被列为全球超级工程之一。

放眼世界,从大海深处到茫茫太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壮举中有许多规模宏大技术高超的工程杰作。

三峡工程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利用效益等许多方面都堪为世界级工程的前列。

她不仅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将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有关科技的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节必要性可行性

 一、三峡工程由梦想到现实

二零零三年六月一日,三峡大坝下闸蓄水。

中国人的梦醒了,长江中下游一千五百万人民的梦塌实了,“南柯一梦终”成了过去。

……

    长江自汉代到清末的二千多年中,共发生水灾二百一十多次,平均每十年一次。

弑虐的洪魔无情地吞噬着生灵,刚刚涉足政治舞台的孙中山,在一八九四年就上书清政府重权在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阐述了“平水患,兴水利”的思想,建议利用水力发电。

本就百孔千疮的清政府根本就无暇顾及。

    一九一九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再次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

“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

”这是最早明确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一九三二年,中国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派出的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在三峡进行了为期约两个月的勘查和测量,编写了一份《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拟定了葛洲坝、黄陵庙两处低坝方案。

这是中国专为开发三峡水力资源进行的第一次勘测和设计工作。

    一九四四年,在当时的中国战时生产局内任专家的美国人潘绥写了一份《利用美贷款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

    一九四四年,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到三峡实地勘查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即著名的“萨凡奇计划”。

    一九四五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成立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及三峡勘测处。

    一九四六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与美国垦务局正式签订合约,由该局代为进行三峡大坝的设计;中国派遣技术人员前往美国参加设计工作。

有关部门初步进行了坝址及库区测量、地质调查与钻探、经济调查、规划及设计工作等。

    一九四七年五月,面临崩溃的国民政府,中止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的实施,撤回在美的全部技术人员。

美国垦务局工程师福斯脱在写给中国同事的信中说:

“伟大如三峡计划,中国自不能久置不问,相信于不久之将来,定有兴工之一日。

”三峡勘测处主任张昌龄在办理结束工作时也说:

“我不希望仅是一个梦——理想的天国,总有一天会在地上实现。

    一九四九年,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水,荆江大堤险象环生。

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防洪问题,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引起了重视。

    一九五零年初,国务院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在武汉成立。

三年后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

    一九五三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修建水库规划的介绍时,希望在三峡修建水库,以“毕其功于一役”。

他指着地图上的三峡说:

“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

”“先修那个三峡大坝怎么样?

    一九五三年十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上游局党组向西南局财委的报告中提出,将来三峡水库的蓄水高度可能在一百九十米左右,请西南局向沿江城市和有关单位打招呼,不要在一百九十米高程以下设厂或建较重要的工程。

西南局财委同意了这个意见。

    一九五四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二十世纪以来的最大洪水,江汉平原、洞庭湖区损失惨重。

这次大水再次警示:

消除中下游严重洪水灾害的威胁乃是治理长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九五四年九月,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在《关于治江计划基本方案的报告》中提出三峡坝址拟选在黄陵庙地区,蓄水位拟选为一百九十一点五米。

    一九五五年起,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各方面人士通力合作,全面开展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勘测、科研、设计与论证工作。

    一九五五年三月,在莫斯科签订了技术援助合同,第一批苏联专家六月到达武汉。

长委所属四台钻机和第七地形测量队先后进入三峡地区,开展测量工作。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周恩来在北京主持会议,在听取长委和苏联专家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后,肯定了国内专家的意见,正式提出,三峡水利枢纽有着“对上可以调蓄、对下可以补偿”的独特作用,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规划的主体。

    一九五六年,毛泽东主席在畅游长江后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著名诗句。

    一九五八年三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成都会议上作了关于长江流域和三峡工程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明确提出:

“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应当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工作。

    一九五八年三月三十日,毛泽东视察葛洲坝坝址。

    一九五八年六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第一次科研会议在武汉召开,八十二个相关单位的二百六十八人参加,会后向中央报送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科学技术研究会议的报告》。

    一九五八年八月,周恩来主持了北戴河的长江三峡会议,更具体地研究了进一步加快三峡设计及准备工作的有关问题,要求一九五八年底完成三峡初设要点报告。

    一九五九年五月,在武昌对《三峡初设要点报告》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讨论,一致通过选用三斗坪坝址,大坝可按正常蓄水位二百米设计。

    一九六零年四月,水电部组织了水电系统的苏联专家十八人及国内有关单位的专家一百余人在三峡查勘,研究选择坝址。

同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在广州召开经济协作会,讨论了在“二五”期间投资四亿元、准备一九六一年三峡工程开工的问题。

由于暂时经济困难和国际形势影响,三峡建设步伐得到调整。

八月苏联政府撤回了有关专家。

    一九七零年,中央决定先建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一方面解决华中用电供应问题,一方面为三峡工程作准备。

十二月二十六日,毛泽东主席作了亲笔批示:

“赞成兴建此坝。

    一九七零年十二月三十日,葛洲坝工程开工。

    一九七九年,水利部向国务院报告关于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议,建议中央尽早决策。

    一九八零年,邓小平从重庆乘船考察长江及三斗坪坝址。

    一九八一年一月四日,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胜利合龙。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葛洲坝水利枢纽二江电站一二号机组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

    一九八二年,邓小平在听取准备兴建三峡工程的汇报时果断表态:

“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一九八四年四月,国务院原则批准由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编制的《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一百五十米的低坝方案。

    一九八四年底,重庆市对三峡工程实施低坝方案提出异议,认为这一方案的回水末端仅止于涪陵、忠县间一百八十公里的河段内,重庆以下较长一段川江航道得不到改善,万吨级船队仍然不能直抵重庆。

    一九八六年三月,邓小平接见美国《中报》董事长傅朝枢时表示:

对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决不会草率从事的。

    一九八六年六月,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论证,责成水利部重新提出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以钱正英为组长的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成立了十四个专家组,进行了长达两年八个月的论证。

    一九八九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重新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

报告推荐的建设方案是:

“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三峡工程的实施方案确定坝高为一百八十五米,蓄水位为一百七十五米。

    一九八九年七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湖北宜昌,考察了三斗坪坝址。

同年年底葛洲坝工程全面竣工,通过国家验收。

    一九九零年七月,以邹家华为主任的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成立。

    一九九一年八月,委员会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国务院审批,并提请第七届全国人大审议。

    一九九二年四月三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一千七百六十七票赞成、一百七十七票反对、六百六十四票弃权、二十五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一九九三年一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成立,李鹏总理兼任建设委员会主任。

委员会下设三个机构:

办公室、移民开发局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

    一九九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枢纽工程),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

    一九九三年八月,国务院发布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规定:

国家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使移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或者超过原有水平,并为三峡库区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考察三峡工地时指出,“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就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求必胜”。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

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一九九五年,三峡库区一期水位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启动。

    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葛洲坝电厂正式移交中国三峡总公司。

    一九九六年八月,中国目前跨度最大的悬索桥--西陵长江大桥正式通车。

十二月,宜昌三峡机场通航。

    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下旬,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系统工程启动。

    一九九七年一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十亿元人民币三峡债券发行计划,这是三峡总公司第一次采取国内发行债券的形式用以筹措三峡工程建设资金。

    一九九七年三月,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

这有利于三峡工程建设和库区移民统一规划、安排和管理。

    一九九七年九月中旬,三峡水库淹没区一线水位移民搬迁基本结束。

    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亚洲载重量最大的公路大桥--三峡工程覃家沱大桥建成通车,标志着三峡工程对外交通建设全部完成。

    一九九七年十月六日,人工开挖的三点五公里长、可供大型船队航行的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正式通航。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四日,国务院第六十三次常务会议通过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前验收报告,决定三峡工程于十一月八日实施大江截流。

这标志着为期五年的一期工程胜利完成,三峡工程转入二期工程建设。

    一九九八年一月,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根据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令、法规,结合三峡工程建设实际,制定《三峡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正式执行。

    一九九八年一月十三日——十七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重庆市及库区移民工作,要求把移民放在大事之首,抓住机遇,埋头苦干。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一日,三峡永久船闸一期开挖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合格率达百分之百,优良率达百分之八十二点六,总体质量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一九九八年五月一日,临时船闸通航,临时船闸是三峡工程投入运行的第一个包括土建、机电设备工程设计、制造、施工与运行调度的综合性项目。

    一九九八年五月五日,被称为二期工程“生命线”的二期围堰防渗墙实现单墙封闭,不仅为二期围堰安全度汛创造了条件,也为实现二期基坑抽水目标赢得了工期。

    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四日,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地球物理勘测研究院提交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一期主体工程建基面弹性波检测工程》通过专家评审验收,其成果报告正式归档,载入了三峡工程建设史册。

    一九九八年六月一日,三峡工程二期围堰下游防渗墙宣告全线封闭,共完成防渗墙面积二万五千七百四十六平方米。

    一九九八年七月,三峡坝区遭遇五万七千七百立方米/秒流量的大洪水,坝址水域来水量达到一千八百七十七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三峡工程经受住洪水考验,工程主要项目正常施工。

    一九九八年十月八日,三峡永久船闸上游引航道靠船墩浇下第一方混凝土,这标志着世界最大的船闸已由开挖阶段转入混凝土浇筑阶段。

    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八日,三峡库区秭归新县城举行落成庆典,提前五年完成了县城整体搬迁任务。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三十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三峡工程库、坝区进行了考察,并谆谆告诫全体三峡建设者,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于泰山。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二日,由山西长治锻压机床厂制造的国内最大卷板机在三峡工地正式投入使用。

该机的顺利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能生产特大卷板机的少数国家之一。

    一九九九年四月二日,美国参众两院议员组成的大型访华团一行七十人参观三峡工地。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就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移民、水库泥沙及工程建设等情况回答参众议员的提问。

    一九九九年十月三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南线五闸首保护层最后一方石碴被运往碴场,至此,由武警水电部队第四支队担负的永久船闸南线开挖全线告捷,这标志着永久船闸主体开挖工程圆满结束。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三峡工程全年完成混凝土浇筑四百五十八点五二万立方米,超额完成年浇筑四百四十八万立方米混凝土的计划,远远超过巴西伊泰普创下的年浇筑混凝土三百二十万立方米的记录。

    二零零零年一月二十四日,三峡工程左岸电站厂房首台机组基础环在一号机安装就位,标志着三峡左岸电站厂房施工由土建施工为主转入土建与机组埋件安装并举阶段。

    二零零零年七月十七日,一百五十户六百三十九名重庆市云阳县农村移民外迁到上海市崇明县落户。

这是由政府组织的首批外迁移民。

    二零零一年一月五日,“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区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正式通过审查。

    二零零一年二月十五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第三十五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修订草案)》,这是对一九九三年的条例进行的修订。

《条例》结合一期移民工作实践,对移民迁建和管理的一些政策和原则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条例》自二零零一年三月一日起实施。

    二零零一年八月二十四日,由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副主任理查得·谢尔比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访问三峡工程。

在观看工程展览和施工现场后,谢尔比说:

“三峡工程是全中国人民的希望,工程建设者担负着很大的责任。

如此伟大的工程让人振奋。

    二零零一年八月三十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移民局承担的《中国三峡移民人权保障实证研究》在北京正式启动。

    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七日,三峡工程永久性船闸首扇反弧门在闸首中南竖井内安装成功。

    二零零二年一月十三日,经过九年建设,三峡工程大坝已经达到二零零三年蓄水发电所需的坝高,三峡大坝迎水面高程已经全线达到一百四十米海拔高程以上,大坝高度已具备挡水要求。

    二零零二年三月十七日,三峡工程首台发电机组转轮吊装成功。

转轮的顺利安装为三峡工程在二零零三年实现首批机组发电创造了条件。

    二零零二年五月一日,三峡工程成功地实施了对上游围堰的爆破。

一九九七年大江截流形成的上游围堰完成了历史使命,滚滚长江水直接进入三峡大坝基坑。

    二零零二年九月一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开始进行有水调试。

永久船闸按年单向5000万吨和通过万吨级船队要求设计。

过往永久船闸的船舶包括万吨级船队,每次过闸的时间大约需要二小时三十五分钟。

根据三峡工程建设计划,船闸将于二零零三年六月通航。

    二零零二年九月一日,国务院下达的三峡库区十二万二期外迁移民任务全面完成,一百三十五米水位下的清库工作接近尾声。

    二零零二年十月二十一日,三峡大坝最关键的泄洪坝段已经全部建成,全线达到海拔一百八十五米大坝设计高程。

    二零零二年十月二十五日,国务院召开长江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全体会议,同意枢纽工程验收组关于在二零零二年十一月份实施导流明渠截流的意见。

    二零零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全长一点六公里的三峡二期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一百八十五米设计坝顶高程。

    二零零二年十月二十九日,朱镕基总理主持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同意国务院三峡二期工程验收委员会的意见,决定在十一月六日进行导流明渠截流合龙。

    二零零二年十一月六日导流明渠截流合龙成功。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十六日,三期碾压混凝土开始浇筑。

    二零零三年四月十日,临时船闸断航,改建冲沙闸。

    二零零三年四月十六日,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全线达到一百四十米高程。

    二零零三年四月下旬,三峡二期库区移民工程最终验收合格。

    二零零三年五月二十一日,三峡二期枢纽工程蓄水一百三十五米及船闸试通航项目通过国务院验收。

    二零零三年六月一日下闸蓄水,十五日蓄水至一百三十五米。

 

二、三峡工程的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防洪:

  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在长江防洪体系中,三峡工程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

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m。

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

具体表现在:

  ①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枝城站相应流量不超过71000~77000立m/s,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可控制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5.0m,为避免荆江两岸1500万人口和154万平方hm耕地发生毁灭性灾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②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对类似于1931年、1935年或1954年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过56700立m/s;不启用分洪工程,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4.5m。

不启用分洪工程,可减少淹没耕地约6.4万平方hm。

城陵矶地区,依照三峡水库不同的洪水调度方式,不同年份可减少淹没耕地3万~10.1万平方hm。

  ③保障武汉地区防洪安全。

由于上游洪水得到到效控制,可避免遇特大洪水时因荆江大堤溃决而威胁武汉地区的安全;同时由于三峡水库拦蓄洪水,相应减少了城陵矶附近地区的分洪量,提高了城陵矶以上洪水控制能力,配合丹江口水库和武汉附近地区分蓄洪区运用,从而提高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对武汉防洪起到保障作用。

同样,三峡水库对武汉以下地区防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