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相关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8797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应急相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震应急相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震应急相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震应急相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震应急相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应急相关知识.docx

《地震应急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应急相关知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震应急相关知识.docx

地震应急相关知识

1、你了解地震吗

1.什么是地震

地震就是地面震动,它是一种自然现象。

强烈地震,会造成地面破坏和建筑物倒塌。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绝大多数地震因震级小,人感觉不到。

其中有感地震约5万多次,5级以上地震近千次,7级以上地震约18次,8级以上地震1~2次。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地震波

震源:

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

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

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或极震区。

地震波:

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做地震波。

它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激起的水波,向四周一圈一圈扩散一样。

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

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横波引起地面和建筑物左右或前后晃动,它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它总是先到达地表,横波则落后一步。

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人们总是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我们感觉到纵波时,应当意识到造成建筑物破坏的横波马上要到了,要赶快防备。

3.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

震级:

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个量度,它与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相关。

一次地震只有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用来表示地震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能造成多个等级的地震烈度。

在我国,地震烈度分为十二个等级。

地震烈度对应现象简略如下表:

地震烈度表现:

一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二度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三度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四度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五度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回家,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六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七度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八度房屋多有损坏,少数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九度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十度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十一度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十二度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二、地震来了怎么办

1.  大震来临时如何避震

大震来临时避震应掌握三个原则:

(1)因地制宜,正确抉择。

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行动果断、切忌犹豫。

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如住平房,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3)伏而待定,不可疾出。

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能安然无恙。

但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2.地震时来不及撤离建筑物时怎么办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

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

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的避震空间。

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

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

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

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

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降低重心;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枕头等物品或双手护住头部;保护眼睛,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防吸入灰土、毒气等。

3. 在高楼内如何避震

专家建议,在以楼房为主的城市中,居民采取以下策略较为合适:

(1)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

这是国际通用的避震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

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

(2)避震位置至关重要。

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

结实的家具下和承重墙根都可作为临时避震场所,最好找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地方(如厕所)或金属管道密集的地方。

(3)特别要牢记不能滞留在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更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电梯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灾。

4.  地震时来不及撤离楼房能跳楼吗

千万不能盲目行动,跳楼等于自杀。

已有震例表明,钢筋混凝土房屋除具有刚性以外还有一定韧性,一般不会一震就彻底摧毁,况且地震又有大小远近之分,不是任何一次地震都会使房屋倒塌。

躲过了危险的一分钟以后,就有生存的希望。

5.  地震时撤离建筑物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地震时,已经撤离建筑物的人,不要以为没有危险了。

狭窄的街巷,高大的建筑物旁,随时可能掉落建筑材料、玻璃碎片、广告牌、霓虹灯等,都有可能对行人构成威胁。

此外,不要靠近河堤、水渠、陡壁、悬崖、桥梁,要远离高压电线、变压器,尽可能到公园、操场、田野等开阔的地方。

6.行车中碰到地震应该怎么办

乘客要抓牢扶手,保持镇静。

车辆应立即减速并停车,因为地震造成的路面晃动、开裂和桥梁损坏等随时都会危及驾乘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7.  地震来临人群集中的娱乐场所怎么办

破坏性地震一旦发生,人群集中的娱乐场所如影剧院、录像厅、音乐厅等要马上实施原来制订的地震应急方案。

观众要迅速躲到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包、衣服或手保护头部。

位于前排的观众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位于门口的观众可快速跑到室外。

震动停止后,娱乐场所工作人员要指挥群众有秩序地撤离建筑物,避免乱挤乱哄、争先恐后、互相踩踏的事故发生,防止盲目跳楼。

待群众撤离至空旷地后,马上切断娱乐场所的电源、气阀,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8.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遭遇地震怎么办

(1)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2)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活动的柜台。

(3)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4)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9.  学校人员应如何应对地震

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要安排学生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绝不可乱跑或跳楼;震后沉着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10.  避震时应采取什么姿势最好

(1)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2)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防止地震时的晃动让自己摔伤。

(3)如果时间允许,用被子等厚软的东西保护头颈,用湿毛巾、湿衣服等保护眼睛,掩住口鼻,防止管道破裂,导致有毒气体中毒。

如果时间不允许,直接用手臂抱头。

有条件时,以上三点均要采取。

(3)尽快离开受损建筑物。

一定要记住,转移时不可使用电梯,要从安全通道撤离。

(4)带上收音机并打开,以了解紧急情况指示及灾情报导,从而做出正确的灾后生活安排。

(5)撤离前保持冷静,尽可能穿着方便奔跑的皮鞋,以防震碎的玻璃及碎物伤脚;可能的情况下,携带一些衣物、食品和水

(6)撤离后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示疏散,并注意余震发生。

不要轻易返回受损现场,以防房屋延迟倒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7)地震后常常会有海啸等次生灾害发生,因此要远离海滩、港口以防海啸侵袭。

(8)受灾人群应团结互助,发动自救和互救,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救灾同时,应严防歹徒趁机抢盗。

三、震后施救和护理

1.  灾后救援总原则

地震发生后,我们要团结一致,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帮助被困受伤人员,以减少人员伤亡,度过难关。

救援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

(2)应当首先抢救医院、学校、宾馆、招待所等人员密集地方的伤员。

(3)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4)救援要快,时间就是生命。

据统计,受灾人员被困72小时后生存的可能性仅有10%左右。

2.  救援时要讲究方法

(1)要先了解房屋结构,再行有效且有防护的抢救,以防止抢救时发生意外伤亡。

(2)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

(3)救援时,清除覆盖在伤员身体上的碎砖瓦时不可用利器刨挖,即使没有看到伤员的情况下也不可以。

刨挖时要注意保护伤者的眼睛。

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4)实施救援时首先应使被困人员头部暴露,先迅速清除其口鼻内尘土,防止窒息,再行抢救。

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5)对于埋压在废墟中时间较长者,应首先输送饮料,以延长其生命,为抢救争取时间。

(6)对于颈椎和腰椎受伤的人员,施救时切忌生拉硬抬,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对于危重伤员,应尽可能在现场进行急救,然后迅速送往医院或医疗点。

(7)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3.  地震发生后如何寻找被压埋的人

如何寻找被压埋的人,方法很多。

利用救助犬、生命探测仪等,可以很方便地对被压埋者定位。

但这些方法在大灾区无法普及使用,为了赢得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寻找被压埋的生存者。

首先,了解基本情况。

向知情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物内,震时是否外出等,从而了解哪些房屋内可能有较多的受困、受伤人员。

其次,要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注意观察有人的居住空间是否完全密闭,有无幸存者

再次,要细心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

可以趴在地上,耳朵贴着地面细听;也可以利用夜间安静时听;或者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

特别要注意一些轻微的呻吟声或微弱的敲击瓦片的声音。

4.  地震后急救基本原则

强烈地震后,人员伤亡较多,未受伤者必要时会参与到救护工作中。

急救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作为非医务人员,不要轻易做危险的尝试,尽量找医务人员寻求帮助。

如果无法找到医生,又急需要救助伤员,请记住下面的原则:

(1) 保持镇静,谨慎行事。

(2) 根据需要采取措施:

将伤者从危险区域中救出

¤f检查伤者的呼吸和心跳

应对休克状况

护理大量出血的伤口

(3) 组织救援(发信号、运送伤员等)。

(4)精心照看伤者。

5.  何为“昏迷姿势”

“昏迷姿势”能使失去知觉的伤者的颈部伸展,保持其呼吸道畅通;能使聚集在口中的液体流出,以免窒息。

怎样使伤者摆出昏迷姿势呢?

(1) 使伤者侧卧。

(2) 将伤者压在身下的一侧手臂尽量拉直。

(3) 将伤者近地面侧的腿弯曲。

(4) 小心地将伤者远离地面一侧的肩部和腰部拉向自己(用腿托住)

(5) 将伤者压在身下一侧的胳膊肘小心地向后拉。

(6) 将失去知觉者的头部向后伸展,脸部略微朝向地面

(7) 将伤者上面的一侧手臂平放在脸颊下面。

6.  如何使生命垂危者保持正确的姿势等待救治

(1) 救援者用双手从下方抓住仰卧伤者的后颈,同时前臂支撑伤者的头部。

(2) 用力使伤者的上半身直起,成坐姿。

(3) 救援者紧靠着伤者的背部,避免伤者身体滑下。

(4) 握住伤者的一只前臂,放在伤者的腹部。

(5) 救援者用双臂从伤者腋下穿过,双手握住伤者的前臂

(6) 救援者微微屈膝,将坐着的伤者拉起,以双腿支撑

(7) 救援者微微屈膝,后退,将伤者拉出危险区域。

(8) 使伤者以“昏迷姿势”侧卧。

7.  如何从汽车内营救伤者

(1) 从后面抱住伤者,高度与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