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教育教育学串讲资料范围.docx
《致远教育教育学串讲资料范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远教育教育学串讲资料范围.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致远教育教育学串讲资料范围
教育学
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和狭义):
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让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教育学: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3.人的身心发展:
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方面。
认知发展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意向的发展是指由个体和社会的需要所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追求或倾向,包括需要、情绪、情感、意志等。
4.主观能动性:
是指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5.教育目的:
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
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6.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它包括:
教育工作的服务方向、教育目的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总方向。
)
7.学校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宗旨,确定的学校培养人才的层次规格、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出路去向等规定。
8.教育制度(广义):
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上、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9.学制(狭义的教育制度):
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0.义务教育: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11.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认定和许可制度,是由国家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特定条件和取得教师资格的法定程序。
12.教师:
根据我国《教师法》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3.教师专业发展:
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和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
14.课程:
从广义来说,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从狭义上来说,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的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5.课程计划(课程方案或教学计划):
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叫课程方案。
16.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或学科课程标准):
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课程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17.教学: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18.教学过程:
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19.教学原则:
是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贯彻教学原则,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为各种矛盾的转化创造条件。
20.直观性原则:
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21.班级授课制:
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2.教学方法:
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3.讲授法:
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4种方式。
24.演示法:
是指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或采用现代化手段,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
25.德育:
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具体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6.美育:
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叫审美教育。
27.智育:
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学生传递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8.德育原则:
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基本矛盾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或称之为德育工作的方法论。
29.班级管理:
是班主任带领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对班级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以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
30.中小学校本研究:
是指以中小学教职工为研究主体,以学校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并且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而进行的研究。
31.行动研究:
教育实践工作者为改善教育教学实践而开展的研究。
32.叙事研究:
是指通过口头或书面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研究,
简答论述
1.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P3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他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务、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2关于教育对象的观点:
提出了有教无类思想。
3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通过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关于教育内容的观点: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5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观点:
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诱导的原则;学思结合的方法;谦虚笃实的方法
6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
立志有恒、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7教师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以身作则;循循善诱。
2.简述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区别P13
1赫尔巴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被西方教育史成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他主要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原则。
2杜威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二者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三个不同的中心上: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和书本中心,杜威强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活动作业中心。
3.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形态的特征P26
(1)教育的生产性
(2)教育的科学性(3)教育的世俗性(4)教育的国际性
(5)教育的终身性(6)教育的革命性
4.简述教育与文化、经济、政治、科技的关系P37
简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论)
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二、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和布局;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教育目标的设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中学校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
三、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政治制度觉得着教育事业的领导权;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政治制度决定着部分教育内容。
实质上政治制度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
2教育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促进人的政治社会化;教育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教育促进现代政治民主化;
四、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科技的发展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学习和教育的观念;科技的发展改变革着现代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内容体系;科技的发展变革着现代教育手段、方式和方法;科技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科学化、个性化、自主化和民主化提供了平台。
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科技的功能;教育具有创新科技的功能。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社会构成要素的制约。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就是指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要受到社会各要素的影响,表现为社会是教育发展的基础、根据、动因、尺度和归宿,但教育不是被动地受到社会系统的影响,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具有推动或阻碍作用。
同时,教育又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因而相对于社会的发展,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
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P58
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变化的过程,具有顺序性特征。
人的发展这种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人发展的阶段性:
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都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年轻的一代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前后相邻的阶段是互相衔接的,在教育工作中,也要考虑这种衔接性。
3人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不是匀速进行的,各个部位各种功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指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4人发展的互补性:
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身体机能的互补,其次是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的互补。
要求教育者对全体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一样或相似的发展水平,其次,要求教育者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
5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首先表现在不同学生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其速度和水平更不相同;其次,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最后,不同的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也不同。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6.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P68
1学校教育在人发展中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有专业教师来施教;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2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时有条件的:
第一,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第二,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第三,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与促进作用,不能过分夸大教育的作用,否则就会陷入”教育万能论“的错误之中。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与促进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7.★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80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第一,强点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第二,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8.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P82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9.简述教育法规的规范作用P103
(1)指引作用(法律形式的教育规定和指示)
(2)评价作用(突出的客观性、普遍的有效性)
(3)教育作用(稳定的教育行为规范、正反两方面教育)
(4)保障作用(保障权利、履行义务、保证教育活动、预防制裁违法行为)
10.简述教师的权利是什么P107
法律上的教师权利,是指教师依法享有与教师职务相关的权利和利益,表现为国家对教师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成长发展的权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11.简述教师的义务是什么P109
法律上的教师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教师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是教师依法承担的与其职务相联系的责任。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遵纪守法)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教育教学)
3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为主要目标,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形象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思想教育)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
(爱护尊重学生)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保护学生)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提高思想业务水平)
12.简述如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受教育权P110
1.学生入学权2.学生上课学习权3.学生受教育选择权4.学生升学权
应该保护学生享有以上权利。
13.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条件P114
1.必须是中国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
具有PRC国籍是取得我国教师资格的先决条件。
遵守宪法和法律即是对我国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2.热爱教育事业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4.具有法律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14.简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P122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是教师根据专业发展的目标与规划,通过专业发展的活动与途径,提高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水平,更新教育观念,从一个成长阶段不断进入更高成长阶段的过程。
包含以下3个方面: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有自觉的意识的过程,是在明确发展目标,作出发展规划的情况下进行的;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若干活动和途径实现的;最后,教师转特发展的实现,体现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发展阶段的递进。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有终身学习、自主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参加培训、专业阅读、网络学习、参加学术团体与学术活动、教育考察与观摩、校本教研与培训、行动研究。
15.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P125
教师的劳动是种脑力劳动,与生产劳动或者其他职业的劳动都有所不同,具体特点表现在: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知识文化、学生)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教师自身的知识)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工作量加班、学校作息制度)4劳动空间的室内性(“三室”)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
(学生的发展)
16.教师职业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P127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学生的期望和职责要求,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或行为的人格体现,反映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或身份。
1诊断者:
是指教师应对学生现有的各方面情况、特点、原因等进行了解、分析和判断,诊断的目的在于因材施教。
这是因为学生不仅有共同的年龄特征,而且有个性差异,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个性差异和具体情况,就不可能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就不可能因材施教,教育的效果就不会好。
首先,教师要掌握一套关于人的一系列知识,其次,教师需要掌握一系列教育诊断的方法和工具,如观察、问卷、测量、分析作品等。
再次教师要花较多的时间,多做诊断性评价的工作
2传授者:
是指教师应向学生传播思想、道德和知识。
这是因为传授是教育的基本方式,教育的目的的实现要依靠这一基本手段。
其次,就知识的掌握和素养水平看,相对而言,学生是不知者、少知者,教师是已知者、多知者,因此,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和知识、首先教师要自己勤于学习,知识丰富,注重修养,品行端正、其次,教师还要掌握传授的方法和技能,既要善于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3指导者:
是指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一方面学习指导,另一方面是生活指导。
首先由于社会吧发展,文化繁荣,人们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教师给学生的知识的任务就不那么十分重要,其次,对学生的自主发展的要求更高了。
再次,现代社会是一个急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变革不断,要求人们很快适应,其中学生也产生更多压力,需要老师指导。
第一,要了解学生发展的知识,包括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方法,学校的规律和方法,心理活动的规律。
第二,要有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第三,教师要懂得思想指导,行为指导和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方法,改变课堂教学的满堂课灌输模式。
第四,建立学习,生活与心理辅导的机制,安排出相应的时间,创造有利于沟通的场所和空间。
4评价者:
是指教师应对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一是检查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质量,效果,二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首先要端正评价观,即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要过分看重终结性的评价,其次,教师要掌握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评价方法,再次,教师还要注意与家长、学生就评价结构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同时利用评价的结果进行沟通。
5管理者:
是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学校的主要学习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因为学生在学校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活动的,有组织就需要管理。
可以使学生的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
需要掌握学生管理和课堂管理的知识、方法,同时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6研究者:
是指教师应把教育教学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首先,对教育工作而言,需要教师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其次,对教师的发展而言,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需要教师发挥优势,弥补劣势,要学习和掌握教育科研的程序和方法,注意搜集与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注意使用方法的规范性,结合实际工作开展。
7协调员:
是指教师在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系统中发挥协调和主导的作用,使各种教育因素形成合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主要是由于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此外,在多样化的教育中,教师由于是专业人员,应该成为各种教育的中心人物,成为教育共同的协调员。
要想成为,需要有教育的系统观,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技能,需要加强和完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渠道和机制。
17.★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简述教师素质要求或简述教师专业化标准)P132
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P134
1教师的一般综合修养:
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良好的人品;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2教师的学科专业修养:
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的知识;学科发展的历史及趋势;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较高的教育专业能力
4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简称“师德”,则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用于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自身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具体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是,立足实践,面对现实;持续提升,崇尚先进;自我反思,自主发展。
(分别对每一小点进行分析,具体见书132—135)
18.老师应具有哪些发展的愿望和意识P140
1.终身学习
第一,有不断学习的意愿,把学习看做是生活的一部分,成为生活的需要,成为生活的需要。
这是在学习中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
第二,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无论是比较专门的时间,还是生活的边角料,都将可能用来学习。
把学习与工作改进、生活改进等联系起来,是学习有所运用,发挥学习的作用,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变化为发展而学习,要有强烈的应用意识。
第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习的效率。
因为知识信息十分庞杂,不善于选择,不善于抓核心,学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从而自己的发展也就受到制约。
2.自主发展
第一,自我诊断,即教师要了解自己在专业上的优势与不足,对自己发展的目标有设计;第二,自我规划,即通过一定的形式设计自己专业发展的规划,设计一定时期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具体措施;第三,寻求支持,即主动寻求各种支持和专业发展的资源;第四;自我评价,即能够对自己专业发展的结果、进步情况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19.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P147
(1)师生互动
积极的互动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从教室层面,教师呀树立尊重学生的理念,多听取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审视自己“对学生分类-解释系统”,防止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对每个学生给予积极的期待,以产生积极互动;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合理的分配精力给不同类型的学生,防止出现“偏心”现象;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互动的教师文化,以身作则,切己体察;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多创造与学生沟通互动的机会。
(2)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是教师与学生围绕人生大事而开展的语言交流,实质是思想的碰撞。
实现有效的对话,首先,需要各方放弃权威的地位,互相持平等的态度,这也是对话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开放的平等的对话而实现的自主建构;其次,是思想的交流,对话不是独白,不是信息输出,而是思想的讨论和往返,通过讨论和往返使思想趋向正确,决策趋向合理。
20.简述课程的意义和作用P150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联系师生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对学校教学进行检查和监督的依据,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
。
。
是有重大作用的。
21.简述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P150
1社会生产力发展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2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影响课程的发展
3文化和科技进步影响着课程的发展
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对课程的影响
5课程理论对课程的影响
22.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P176
1使学生自我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今天的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
3发展学生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发展体力不只是体育课的任务,各课教学中都应考虑这一任务的实施。
4培养学生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