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768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docx

《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docx

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

 

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

DeployTheObjectives,RequirementsAndMethodsToMakeThePersonnelInTheOrganizationOperateAccordingToTheEstablishedStandardsAndReachTheExpectedLevel.

编订:

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文件编号:

KG-AO-4961-87

顶板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

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 顶板类型和支护方式

  1. 顶板类型

  煤层顶板由伪顶、直接顶和老顶构成。

伪顶是指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直接顶是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一般由一层或几层厚度不定的泥岩、页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所组成,直接顶按稳定性可分为:

不稳定顶板,中等稳定顶板,稳定顶板,坚硬顶板;老顶又叫基本顶,一般指位于直接之上(有时也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厚而坚硬的岩层。

  顶板分为坚硬难冒顶板、破碎顶板和复合型顶板。

坚硬难冒顶板是指直接顶岩层比较完整、坚硬(固),回柱后不能立即垮落的顶板。

一般为砂岩、砾岩和石灰岩。

破碎顶板指的是岩层的强度低、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整体性差,自稳能力低,并在工作面控顶区范围内维护困难的顶板。

  2. 顶板常见支护方式

  顶板常见支护方式有单体支柱支护、液压支架支护、锚杆支护。

  单体支柱支护主要是指采用木支架,摩擦式金属支柱、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液压支架是在摩擦式金属支柱和单体液压支柱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煤工作面机械化支护设备。

  锚杆支护主要是指用木锚杆、竹锚杆、金属锚杆、树脂锚矸、快硬水泥锚矸结合锚网进行支护的一种支护方式。

  

  

  

  二、 常见冒顶事故的预兆

  

(一) 局部冒顶的预兆

  

(1) 工作面遇有小地质构造,由于构造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容易发生局部冒顶。

  

(2) 顶板裂隙张开、裂隙增多,敲帮问顶时,声音不正常。

  (3) 顶板裂隙内卡有活矸,并有掉渣、掉矸现象,掉大块前,往往先落小块矸石。

  (4) 煤层与顶板接触面上,极薄的矸石片不断掉落。

这说明劈理(即顶板的节理、裂隙和摩擦滑动面)张开,有冒顶的可能。

  (5) 淋头水分离顶板劈理,常由于支护不及时而冒顶。

  

(二) 大型冒顶的预兆

  1. 顶板的预兆

  

(1) 顶板连续发生断裂声。

这是由于直接顶和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而发生的声响。

有时采空区顶板发生像闷雷一样的声音,有人叫“板炮”,这是老顶板和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或断裂的声音。

  

(2) 掉渣。

顶板岩层破碎下落,一般由少变多,由稀变密,在人工假顶下,掉下的碎矸石和煤渣更多(俗称“煤雨”),这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3) 顶板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

顶板的裂隙,一种是地质构造产生的自然裂隙,一种是由于顶板下沉产生的采动裂隙。

有经验的老工人说:

“流水的裂缝有危险,因为它深;缝里有煤泥、水锈的不危险,因为它是老缝;茬口新的有危险,因为它是新生的”。

人们常常在列缝中插上木楔子,看它是否松动或掉下来,观察裂缝是否扩大,以便做出预报。

  (4) 脱层。

顶板快要冒落的时候,往往出现脱层现象,检查是否脱层可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如果顶板发出“空空”的声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离。

  2. 煤壁的预兆

  由于冒顶前压力增加,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片帮增多,使用电钻打眼时,钻眼省力,用采煤机割煤时负荷减少。

  3. 支架的预兆

  使用木支架时,支架折断、压劈并发出声音;使用金属摩擦支柱时,活柱急剧下缩并发出强烈的金属摩擦声,大量柱锁变形、柱体被压坏;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时,大量支柱的安全阀自动放液,损坏的支柱比平时大量增加。

  工作面使用绞接顶梁时,损坏的顶梁比平时大量增加,大量的扁销子被挤出。

  底板松软或底板留有底矸石,丢底煤时,支柱会被大量压入底板。

  4. 工作面其他预兆

  含有瓦斯的煤层,冒顶前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有淋水的顶板,淋水量增加。

  三、 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1. 坚硬难冒顶板大面积切冒预防

  坚硬难冒顶板大面积切冒又称大面积来压,是指采空区大面积悬露的坚硬顶板在短时间内突然塌落而造成的大型顶板事故;其预防措施主要有:

  

(1) 顶板高压注水。

从工作面平巷向顶板打深孔,进行高压注水,注水泵最大压力达15兆帕。

  

(2) 强制放顶。

就是用爆破的方法人为地将顶板切断,使顶板冒落一定厚度形成矸石垫层。

  2. 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预防

  压垮型冒顶是指因工作面支护强度不足和顶板来压引起支架大量压坏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预防方法如下:

  

(1) 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应能平衡垮落带直接顶及老顶岩层的重量。

  

(2) 采煤工作面的初撑力应能保证直接顶与老顶之间不离层。

  (3) 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可缩量应能满足裂隙带老顶下沉的要求。

  (4) 普采工作面遇到平行工作面的断层时,在断层范围内要及时加强工作面支护(最好用木垛),不得采用正常办法回柱。

  (5) 普采要扩大控顶距,并用木支柱替换金属支柱,待断层进到采空区后再回柱。

  (6) 工作面支护是液压自移支架时,若支架的工作阻力有较大的富余,则工作面可以正常推进;若支架的工作阻力不够富余,则工作面与断层斜交过断层。

  3. 破碎顶板大面积漏垮型冒顶预防

  由于煤层倾角大,直接顶又异常破碎,工作面支护不及时,在某个局部地点发生冒漏,破碎顶板就可能从这个地方开始沿工作面往上全部漏空,造成支架失稳,导致漏垮型工作面冒顶。

预防漏垮型冒顶的措施有:

  

(1) 选用合适的支柱,使工作面支护系统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量。

  

(2) 顶板必须背严背实。

  (3) 严禁放炮,移溜等工序弄到支架,防止出现局部冒顶。

  4. 复合型顶板推垮型冒顶预防

  推垮型冒顶是指因水平推力作用使工作面支架大量倾斜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复合顶板是由于下软上硬岩层构成,在开采时,容易形成离层、断裂,导致冒顶。

预防措施有:

  

(1) 应用伪俯斜工作面并使垂直工作面方向的向下倾角达40°~60°。

  

(2) 掘进上下平巷时不破坏复合顶板。

  (3) 工作面初采时不要反推。

  (4) 控制采高,使软岩层冒落后能超过采高。

  (5) 尽量避免上下平巷与工作面斜交。

  (6) 在开切眼附近于控顶区内,系统地布置树脂锚杆。

  (7) 灵活地应用戗棚,使它们迎着岩体可能推移的方向支设。

  (8) 提高单体支柱的初撑力和刚度。

  (9) 提高支架的稳定性,用拉钩式的连接器把每排支柱从工作面上端至工作面下端连接起来。

  5. 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预防

  回采下分层时,金属网假顶可能发生推垮型冒顶,预防方法如下:

  

(1) 回采下分层时用内错式布置开切眼,避免金属网上碎矸之上存在空隙。

  

(2) 提高支柱初撑力,增加支柱稳定性,防止发生高度超过150毫米的网兜。

  (3) 用“整体支架”增加支柱稳定性。

  (4) 采用伪俯斜工作面,增加抵抗下推的阻力。

  (5) 初次放顶时要把金属网下放到底板。

  6. 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事故预防

  局部冒顶多发生在工作面上下端头、煤壁区、放顶区等地点,许多垮面事故是由局部冒顶发展而成的,一般预防措施如下:

  

(1) 支架方式需各顶板岩性相适应,不同岩性的顶板要采用不同的支架方式。

  

(2) 采煤后要及时支护。

一般要采用超前挂金属探梁或打临时支柱的方法及时支护,防止局部冒顶。

  (3) 整体移输送机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在整体移输送机时,对容易冒顶比较破碎的顶板,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采取边移输送机,边回临时支柱和边支基本支柱的快速支柱回柱方法。

  (4) 工作面上下出口要有特种支架。

一般在上下出口范围内加设台棚或木垛等,加强支护。

  (5) 防止放炮崩倒棚子。

一是炮眼的布置必须合理,装药量要适当。

二是支护质量必须合格,要牢固有劲,不能打在浮煤浮矸上。

三是留出炮道。

如果放炮崩倒柱子,必须及时架设,不允许空顶。

  (6) 坚持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

  (7) 坚持执行必要的制度。

例如,敲帮问顶制度、验收支架制度、岗位责任制、金属支柱检查制度、顶板分析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

  (8) 采取正确的回柱操作方法,防止顶板的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顶板破碎及回柱工作的困难。

应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7. 掘进工作面冒顶的预防

  1) 掘进头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1) 根据掘进头岩石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

当掘进头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破坏带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时,棚子应紧靠掘进头。

  

(2)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危石必须挑下,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撑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3) 在地质破坏带或层理裂缝发育区掘进巷道时要缩小棚距;在掘进头附近应采用拉绳等把棚子连成一体,防止棚子被推垮,必要时还要打重柱以抗突然来压。

  2) 掘进巷道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1) 可能的情况下,巷道应布置在稳定的岩体中,并尽量避免采动的影响。

  

(2) 巷道支架应有足够的支护强度以抗衡围岩的压力。

  (3) 巷道支架所能承受的变形量,应与巷道使用期间围岩可能的变形量相适应。

  (4) 尽可能做到支架与围岩共同承载。

支架选型时,尽可能采用有初承力的支架;特别注意顶与帮的背严背实问题,杜绝支架与围岩间的空顶、空帮现象。

  (5) 凡因支架失效而空顶的地点,重新支护时应先护顶,再施工。

  (6) 巷道替换支架时,必须先支新支架,再拆老支架。

  (7) 在易发生推垮型冒顶的巷道中要提高巷道支架的稳定性,可以在巷道的支架之间用拉撑件连接固定,增加架棚的稳定性,以防推倒。

倾斜巷道中支架被推倒的可能性更大,其支架间拉撑件的强度、密度要适当加大。

  3) 掘进巷道交叉点处冒顶事故防治措施

  

(1) 开岔口应避开原来巷道冒顶的范围。

  

(2) 必须在开口抬棚支设稳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不得过早拆除,切忌先拆棚后支架棚。

  (3) 注意选用抬棚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保证抬棚有足够的强度。

  (4) 当开口处围岩尖角被压坏时,就及时采取加强抬棚稳定性的措施。

  

  

  四、 采煤工作面冒顶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1) 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当发现工作地点有即将发生冒顶的征兆,而当时又难以采取措施防止采煤工作面顶板冒落时,最好的避灾措施是迅速离开危险区,撤退到安全地点。

  2) 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木垛处避灾。

从采煤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实际情况来看,顶板沿煤壁冒落是很少见的。

因此,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到安全地点时,遇险者应靠煤帮贴身站立避灾,但要注意煤壁片帮伤人。

另外,冒顶时可能将支柱压断或推倒,但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压垮或推倒质量合格的木垛。

因此,如遇险者所在位置靠近木垛时,可撤至木垛处避灾。

  3) 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冒顶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砸伤、淹埋或隔堵。

冒落基本稳定后,遇险者应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物料、岩块(可呼叫)等方法,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呼叫信号,以便救护人员和撤出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4) 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

冒顶后被煤矸物料等埋压的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在条件不允许时切忌采用猛力挣扎的办法脱险,以免造成事故扩大。

被冒顶隔堵的人员应在遇险地点有组织的维护好自生安全,构筑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为提前脱险创造良好条件。

  五、 独头巷道迎头冒顶被堵人员应急措施

  

  

(1) 遇险人员要正视已发生的灾害,切忌惊慌失措,坚信矿领导和同志们一定会积极进行抢救。

应迅速组织起来主动听从灾区中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的指挥。

团结协作,尽量减少体力和隔堵区的氧气消耗,有计划地使用饮水、食物和矿灯等,做好较长时间避灾的准备。

  

(2) 如人员被困地点有电话,应立即用电话汇报灾情、遇险人数和计划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否则,应采用敲击钢轨、管道和岩石等方法,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并隔一段时间敲击一次。

不间断地发出信号,以便营救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3) 维护加固冒落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架,并派人检查,以防止冒顶进一步扩大,保障被堵人员避灾时的安全。

  (4) 如人员被困地点有压风管,应打开压风管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稀释被隔堵空间的瓦斯浓度,但要注意保暖。

  第七节 电气事故形式及防范措施

  

  一、 电气事故的类型及措施

  

  电气事故包括触电事故、漏电事故以及设备事故。

  

(一) 触电事故的防范

  为防止触电事故发生,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做到安全用电。

防止触电的主要措施有:

  

(1) 使人体不能触及或接近带电体。

  

(2) 设置保护接地装置。

  (3) 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防止供电系统漏电造成人身触电和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

  (4) 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

对那些人身经常触及的电气设备(如照明、信号、监控、通信和手持式电气设备),除加强手柄的绝缘外,还必须采用较低等级。

例如,手持式煤电钻和照明装置的额定电压不应大于127V,矿井监控设备的额定电压不应大于24V。

  (5) 维修电气装置时要使用保安工具。

如,绝缘夹钳、绝缘手套、绝缘套鞋等。

  

(二) 漏电事故的防范

  

(1) 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在水中,防止电缆受挤压、碰撞、过度弯曲、划伤、刺伤等机械损伤。

  

(2) 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防松脱。

  (3) 维修电气设备时要按规程操作,严禁将工具和材料等导体遗留在电气设备中。

  (4) 不在电气设备中增加额外部件,若必须设置时,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5) 设置保护接地装置。

  (6) 对电网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

  (7) 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三) 电气设备事故的防范

  矿用电气设备分为两大类: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和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是一种煤矿井下用的非防爆型电气设备。

它只能用于无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场所,其标志为“KY”。

  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是按照国家标准GB3836.1--2000生产的专供煤矿井下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分为Ⅰ类和Ⅱ类,其中Ⅰ类为煤矿井下用电设备。

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级别和组别连同防爆设备的总标志“EX”一起,构成防爆标志。

在防爆电气设备外壳的明显处,均有清晰的永久性凸纹标志“EX”和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MA”。

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的类型有:

  隔爆型电气设备,标准编号为GB3836.2-2000,标志为"d"。

  增安型电气设备,标准编号为GB3836.3-2000,标志为"e"。

  本安型电气设备,标准编号为GB3836.4-2000,标志为"i"(ia,ib)。

  正压型电气设备,标准编号为GB3836.5-2000,标志为"p"。

  充油型电气设备,标准编号为GB3836.6-2000,标志为"o"。

  充砂型电气设备,标准编号为GB3836.7-2000,标志为"q"。

  无火花型电气设备,标准编号为GB3836.8---2000,标志为"n"。

  浇封型电气设备,标准编号为GB3836.9-2000,标志为"m"。

  气密型电气设备,标准编号为GB3836.10-2000,标志为"h"。

  预防电气设备事故的关键是,选用、安装、使用电气设备时,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并且,要严格遵照有关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

  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二、 井下电气设备检修及停送电作业的注意事项

  

  井下电气设备检修及停送电作业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执行,做到安全用电。

  ⑴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修理和调整工作,必须由专责的或临时指派的电气维修工进行。

高压电气设备的修理和调整工作,应有工作票和施工措施。

在特殊情况下,采区电钳工可对变电所内高压电气设备进行停送电操作,但不得擅自打开电气设备进行修理。

经维修单位机电主管人员授权者,不受此限。

  ⑵高压停、送电的操作,可根据书面申请或采用其他可靠的联系方式,得到批准后,由专责电工执行;严格执行谁停电、谁送电的停电制度;严禁有约时停、送电现象发生;断开了的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必须锁住,并在操作手把上悬挂“有人作业,禁止合闸”的标志牌。

  ⑶检修和搬迁井下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前,必须停电;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器验电,确认无电后再在三相上挂装接地线,对电气设备进行放电,控制设备内部安有放电装置的不受此限。

验电、接地、放电工作,在煤矿井下应在瓦斯浓度为1%以下时进行。

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开关把手在切断电源时必须闭锁,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字样的警示牌,只有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才有权取下此牌送电。

  ⑷部分停电作业应有遮挡。

检修完恢复送电时,应由原操作人员取下标示牌,然后合闸送电。

  ⑸高压线路倒闸操作时,必须实行操作制度和监护制度;操作人员必须填写操作票。

操作票中必须写明被操作设备的线路编号及操作顺序;严禁带负荷拉开隔离开关的现象发生。

  ⑹操作时,必须有两人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操作中必须执行监护复诵制度,操作人员必须使用试验合格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手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部分必须有良好绝缘。

  ⑺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工作,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

失爆设备严禁继续使用。

  ⑻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和各项技术要求。

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不得继续使用。

  ⑼检查和调整结果应记入专用的记录簿内。

检查和调整中发现的问题,应指派专人限期处理。

  ⑽电气设备使用的绝缘油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电气耐压试验,每年应进行1次,但对其中操作频繁的电气设备使用的绝缘油,每半年进行1次电气耐压试验。

  ⑾井下供电应做到:

电缆连接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坚持使用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

  

  三、 掘进工作面恢复供电时的规定

  

  

(1) 使用局部通风机的掘进工作面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而且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米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方可开启局部通风机。

  

(2) 低瓦斯矿井的掘进巷道中,当瓦斯浓度超过1.5%时,应切断掘进巷道内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当瓦斯浓度小于1.0%时方可恢复供电。

  (3) 高瓦斯矿井的掘进巷道中,当瓦斯浓度超过1.0%时应切断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当瓦斯浓度小于1.0%时方可恢复供电。

  (4) 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前瓦斯浓度超过0.5%时应切断被串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当瓦斯浓度小于0.5%时方可恢复供电。

  (5) 掘进机附近瓦斯浓度超过1.5%时,应切断掘进机电源。

当瓦斯浓度小于1.0%时,方可恢复供电。

  

  第四节 火灾事故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

  

  一、 煤炭自然发火的预兆及常见发生地点

  1. 煤炭自然的初期征兆

  

(1) 煤层的温度,附近的空气温度和水温都比正常情况下高。

  

(2) 附近的氧气浓度降低。

  (3) 附近巷道中湿度增大。

  (4) 附近巷道的壁面和支架表面出现水珠,俗称“煤壁出汗”。

  (5) 出现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各种碳氢化合物。

  (6) 巷道空气中出现煤油、汽油、松节油等芳香气体的气味。

  2. 人体感觉识别煤炭自然火灾

  

(1) 视力感觉:

煤炭自燃的初期,由于氧化生热生成部分水蒸气,往往使巷道内温度增加,出现雾气或在巷道壁挂有平行水珠,俗称“煤壁出汗”。

  

(2) 气味感觉:

煤炭从自热到自燃,氧化产物内有多种碳氢化合物,并产生煤油、汽油、焦油等气味。

经验证明,当人们嗅到焦油味时,煤炭自热已经发生到一定程度了。

  (3) 温度感觉:

煤炭在自热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因此,从该处流出的水和空气的温度较正常时高。

  (4) 疲劳感觉:

煤炭在整个自热过程中,都在不断地产生并放出多种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使人头痛、闷热、精神不振、不舒服,有疲劳感觉,当然,人生病时也有类似感觉。

因此,当井下出现这种现象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如果是多数人的感觉,那更要提高警惕,查明原因,以防煤层自然发火。

  3. 煤炭自然发火常见地点

  断层附近、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和停采线附近、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煤巷的高冒处、假顶工作面、密闭墙内、溜煤眼、联络巷及浮煤堆积的地方是自然发火高发地区。

  二、 预防煤炭自然的主要措施

  

(1) 选择合理的开拓、开采技术措施:

开拓巷道采用岩石巷道,分层巷道采取重叠布置,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后退式开采,选择合理开采顺序等。

  

(2) 预防性灌浆:

将水和不燃性固体材料(黄土、煤矸灰、炉烟灰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成适当浓度的浆液,然后利用管道将其送到采空区等可能发生煤炭自燃的地点,以防止自燃火灾的发生。

  (3) 阻化剂防火:

阻化剂是无机盐类化合物,如氯化钙、氯化镁等或是一些废液,如造纸厂废液,洒厂废液等。

将这些物质喷洒在遗煤上,能起到阻止煤的氧化和防止煤炭自燃的作用。

  (4) 胶体材料防火:

凝胶防火技术是通过压注系统将基料(水玻璃)和促凝剂(铵盐)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后,注入到煤体中凝结固化,起到阻止氧化和降低煤层自燃倾向的目的。

  (5) 惰性气体防火:

惰性气体防火就是将不助燃、不燃烧的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注入已封闭的或有自燃危险的区域,降低其氧气的浓度,从而预防发火或使火区中因缺氧而将火熄灭。

  (6) 均压防灭火:

均压是通过降低漏风通道两端的风压差,即削弱漏风的动力源来达到减少漏风的目的。

  三、 接近已有火区的安全注意事项

  

(1) 防火墙附近设有栅栏、警标,禁止人员入内。

  

(2) 启封已熄灭的火区前,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启封火区时,应逐段恢复通风,就是先在原来的火区进风防火墙外面5--6米的地方构筑一道带门的防火墙。

救护队员进入,风门关闭,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储备一定的材料(水泥、砂石、坑木等),再将原来的火区防火墙打开。

救护队员进入火区探查后,确认在一段距离范围内无火源,可选择适当地点重新建立临时防火墙,恢复通风,逐段逼近发火地点。

只有当新的防火墙建立后才打开第一个防火墙的风门。

启封期间火区始终处于封闭、隔离状态。

  启封火区时要测定回风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