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基于标准教案.docx
《第一单元基于标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基于标准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基于标准教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认识图形
(二)》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的认识”内容,本单元是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这样的内容承载着“空间观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从物体抽象出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描(画、印、拓)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出平面图形,即“面从体来”。
这样的编排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幼儿园时期,他们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五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
但学生对这五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
为此,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学生能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价任务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复习导入
活动一:
师:
下雪啦!
下雪啦!
雪地上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些小画家画的脚印都是图形,这节课我们重点认识数学中常见的几种图形。
(板书:
认识平面图形)
师:
小动物来到了雪地,物体娃娃也出来了。
你们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我们一起喊出他们的名字来。
(课件出示: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
(出示三棱柱)他们还带来了个新朋友——三棱柱。
环节二:
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活动一:
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
师:
它们也在雪地里玩耍,你能想象出它们脚印的样子吗?
师:
接下来我们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它们的脚印。
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他的作品有机会在黑板上展示哟。
师:
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作品和方法。
搜集作品依次张贴出四种图形。
活动二:
认识长方形
师:
我们先来看看这幅作品。
师:
谁知道它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上画出来的?
请你拿出这个立体图形。
师:
长方体还有不同的脚印吗?
(再出示几个用长方体画出来的不同的脚印)长方体这三个不同的脚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师:
谁能帮这个图形取个名呢?
板书:
长方形。
活动三:
认识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
师:
这个图形(正方形)又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呢?
(课件演示画法)在这个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
师:
这样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在相应图形处板书:
正方形)
师:
这些图形(圆、三角形)又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呢?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它们又叫什么名字呢?
谁能给大家来说一说。
活动四:
动手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
师:
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放在多媒体展台展示。
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
拼成的这种图形叫什么?
师: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
有几种折法?
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
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
小结: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五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师:
这些呢?
(出示物体娃娃)(学生会说:
立体图形)
活动五:
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师:
生活中有这些平面图形吗?
(课件演示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活动六:
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
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环节三:
巩固练习
活动一:
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
(1)做一做第1题: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活动二:
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
做一做第2题:
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活动三:
猜图形
教师从信封里拿图形,前三个是简单的基础图形,第四个图形只露出一个角,学生在此会引起争议。
师:
怎样说才准确?
生:
可能是正方形,也可能是长方形。
环节四:
总结
师: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反思: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认识图形》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本单元是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归类、拼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2、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后,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拼摆,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
3、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前面又学习了《认识图形》这一节课,学生已经在操作观察中认识和了解了常见的五种平面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在这个基础上来动手拼一拼,学生们是非常喜欢的。
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能拼出好几种图形,有的仅能拼出一种图形。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中应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评价任务
1.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复习导入
活动一: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
你能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吗?
说一说每一幅图像什么?
它是由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拼组成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环节二:
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活动一:
折一折
(1)长方形边的特征
①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想一想:
可以怎么对折呢?
②学生交流汇报
有的是左右对折,有的是上下对折。
③观察对折后的图形,关于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新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
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
同时教师指出:
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板书归纳:
长方形对边相等。
活动二:
正方形边的特征
①猜测:
观察你手中的正方形,猜一猜:
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
学生可能会说:
对边相等,也可能会说:
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②讨论:
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
学生可能会说:
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
通过对折来证明。
③验证:
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更方便、快捷。
④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正方形的对边相等,邻边也相等,说明了什么?
⑤板书归纳:
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活动三:
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①想一想:
用这样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②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③展示学生的拼法
一种是将长边对接,拼成了长方形,一种是将短边对接,拼成了正方形。
思考:
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拼成了长方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④小结:
利用这样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可以会拼成正方形。
⑤思考:
是不是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都是既能拼成长方形,也能拼成正方形呢?
老师拿出学具让学生操作。
有的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正方形,有的两个完全的长方形不能拼成正方形。
活动四:
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①想一想:
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
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②拼一拼:
利用学具拼一拼。
③说一说: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④议一议:
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活动五:
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①讨论:
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
要用几个三角形?
②合作:
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③汇报:
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环节三:
巩固练习
活动一:
“做一做”。
(1)课件呈现“做一做”的两幅图,你能照样子来拼一拼吗?
(2)你用8个这样的三角形还能拼成什么图形。
将学生的拼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并请拼摆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方法。
活动二:
出示练习一第4题。
(1)先想一想:
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后剪开,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图形呢?
(2)动手操作,剪一剪。
观察:
你发现什么?
(3)用几张正方形的纸再来折一折,剪一剪,贴一贴,涂上颜色,你能做出漂亮的图形吗?
活动三:
出示练习一第5题。
1.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创设情境:
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想晚上跑到喜羊羊家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让喜羊羊抓紧去买来,把墙修补好。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
可以动手画一画。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
环节四:
总结
师: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反思: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和想象的数学活动,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并直观感知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利用七巧板这一学生既不陌生,又千变万化的素材,来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的活动经验。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形状的纸拼出一些简单的、有趣的图形。
他们对动手拼一拼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
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利用七巧板进行实例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图形。
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通过解决问题,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评价任务
1.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2.拼组指定的图形,创意拼组图形,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环节一:
欣赏导入
活动一:
出示由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图案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
环节二:
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活动一:
初步了解七巧板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
介绍七巧板的知识: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
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
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七巧板吧!
活动二:
认识七巧板
1.认一认
一套七巧板有几块?
你能说出七巧板中每种图形的名称吗?
2.看一看
请你仔细观察七巧板中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发现?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预设:
2个大三角形,它们完全一样,2个小三角形,它们完全一样,1个中等三角形。
3.说一说
七巧板几种图形组成?
正方形有几个?
三角形有几个?
平行四边形有几个?
活动三:
动手操作
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你们想亲自试一试,拼一拼吗?
1.用七巧板中的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①提出问题
明白要求吗?
你是从哪儿知道要求的?
谁来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请大家先看一看,再想一想选用的图形,再动手。
②学生操作解决问题
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三角形。
2.用三个图形拼三角形
①提出问题
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
先想一想,选取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
想好了再拼。
②解决问题。
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活动四:
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①提出问题
谈话:
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两个图形拼的?
后来用三个图形拼的?
接下来我们继续拼三角形,请看要求。
要求:
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
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要求:
由于用2个、3个图形来拼组三角形我们已经拼过,接下来你要选用4个图形或更多的图形来拼哟!
②解决问题
该怎么拼呢?
③哪小组拼得多?
小组代表汇报用几块图形拼的?
用的是哪几块?
还有不同的拼法吗?
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拼法?
环节三:
巩固练习
活动一:
“用一套七巧板任意拼
谈话:
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1)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2)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活动二:
拓展延伸
①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②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
(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
③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
(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
④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
(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
活动三:
出示练习一第5题。
1.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创设情境:
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想晚上跑到喜羊羊家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让喜羊羊抓紧去买来,把墙修补好。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
可以动手画一画。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4.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
环节四:
总结
师:
(1)这节课你喜欢吗?
说说喜欢什么?
(2)我们在解决“用七巧板拼三角形”这个问题时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