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6765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九校联考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钢铁锈蚀B.海水晒盐C.冰雪消融D.玉石雕刻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下列做法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A.作物秸秆露天焚烧B.废旧电池就地掩埋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B.

加热液体

C.

氧气验满D.

取用固体粉末

4.日本曾向美国借了331公斤武器级钚,至今赖着不还,钚除用于核电外,还可用于制造核武器,现在日本已是世界第六大钚贮存国。

钚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钚原子中有94个中子B.钚原子核外有150个电子

C.钚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4gD.钚是金属元素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乘坐飞机时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一气体分子体积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一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一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6.一枝蒿酮酸(C15H20O3)可用抗流感药物合成。

关于一枝蒿酮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臭氧(O3)分子

B.一个分子含有38个原子

C.一枝蒿酮酸中含有15个碳原子

D.碳氢的质量比为3:

4

7.下列措施与理由之间的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A.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止自燃

B.真空袋包装食品――防止食品缓慢氧化而变质

C.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

D.用扇子扇煤炉火――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8.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

B.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9.如图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将导管末端伸入装水的烧杯中,用手捂住试管外壁,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放手后可观察到烧杯内导管处(画圈部分)的现象是

选项

A

B

C

D

现象放大图

A.AB.BC.CD.D

10.用图示装置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步骤为:

①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②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只有步骤②的b中,能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

B.步骤①中,通入N2和点燃酒精灯的顺序颠倒,可以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C.步骤②的a、b中实验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步骤①、②的b中实验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二、填空题

11.填写下列化学符号或表示意义:

(1)两个氧分子___________;

(2)氢氧化镁___________;

(3)两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

(4)一个氮原子___________;

(5)SO2___________;

(6)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1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物质

化学式

C

H2O

H2

微观示意图

(1)请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图___________。

(2)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用文字写出)。

(3)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甲、乙、丙、丁”)。

13.下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图2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E原子容易___________(“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___________(离子符号)。

(3)D元素与G元素化合后的物质由___________构成(填“分子”、“原子”、“离子”)。

(4)由图1可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氦原子质量的___________倍(结果取整)。

14.如图中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

(1)"花瓣”上的物质从物质类别上看,都属于__________;

(2)每一片“花瓣”上的物质都能与“花心”中的物质甲发生化学反应,则甲为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其中C与甲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4)写出Fe与甲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5)物质甲与P反应后生成___________(写化学式)。

三、科普阅读题

15.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役中做好杀菌消毒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消毒剂:

(一)酒精

(1)在配制75%的医用酒精溶液时发现75mL的酒精和25mL的水混合后休积小于100mL,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在室内使用酒精消毒剂时,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甚至爆炸。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明火的作用是___________。

(二)过氧乙酸(C2H4O3)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三)二氧化氯

资料:

a、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熔点:

-59℃,沸点:

11℃。

b、冷却至11.0C以下时变成红色液体。

c、易溶于水。

d、见光易分解,生成氯气(Cl2)和氧气。

e、易与碱反应。

f、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氯气。

消毒水体时不生成有害物质,也不存在用氣气消毒时残留的臭味。

(5)以上关于ClO2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有___________。

(6)制取ClO2的方法有多种,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用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O2,同时有Cl2、NaCl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生成,该反应的产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_____种。

写出二氧化氯见光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6.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代号);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写出用此反应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若选择排水法收集O2完毕后,应先___________(选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后同学发现用高锰酸钾制取收集了一瓶氧气后,测得氧气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写出用此反应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若选用E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①"或“②")端进入。

(6)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

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制取氧气。

①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选择装置A进行实验

②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因此加热不适合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

17.有关空气成分的探究实验:

(一)基本实验分析:

(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很多,图示装置C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2)你认为装置B与A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装置D实验过程中,一开始活塞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向左"或“向右”),若起始时活塞的位翼如图所示,则最后温度降至室温活塞前沿应停在___________刻度处。

(二)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4)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5)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12%,发现结果明显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a、装置漏气;b___________。

[结论与反甩]多次实验证明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都明显低于21%。

通过查阅资料显示:

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7%,红磷就要熄灭,无法将氧气耗尽,所以误差较大。

[实验探究1]已知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生成一种暗红色,的固体。

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

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实验结束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有暗红色物质生成。

(6)试管内液面__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主要优点是:

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蒸馏水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30mL

90mL

63.6mL

(7)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利用铁粉比铁丝可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8)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相同条件下,铁粉与反应物间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能使反应更快速充分

B.两者是不同物质,铁粉的化学性质更活泼,更容易与氧气反应

[拓展与迁移]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装置图。

(9)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写出你认为哪套装置,更合理的理由是: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钢铁锈蚀,有新的物质(铁锈)生成,是化学变化;B.海水晒盐,只是物质的分离,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冰雪消融,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玉石雕刻,只有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故选A。

2.D

【详解】

A、露天焚烧秸秆会造成空气污染,故A错误;

B、废旧电池就地掩埋,会造成水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故B错误;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故C错误;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挨,所示操作正确。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

将试管横放或稍倾斜,用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C。

4.D

【详解】

试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94,表示原子序数为9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94;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钚的中子数=244﹣94=150,故选项说法错误。

B.因为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钚原子的核电荷数为94,故其核外电子数为94,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钚,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5.A

【详解】

A、乘坐飞机时携带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鼓起来了,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不符合题意;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液氧和氧气均由氧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吗,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一枝蒿酮酸由一枝蒿酮酸分子构成,不含臭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一枝蒿酮酸分子由15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共38个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一枝蒿酮酸分子中含15个碳原子,不符合题意;

D、一枝蒿酮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5):

20=9:

1,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详解】

A、白磷容易自燃,故保存在水中防止自燃,正确;

B、真空袋包装食品,隔绝氧气防止食品缓慢氧化而变质,正确;

C、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油气遇明火爆炸,正确;

D、用扇子扇煤炉火,提供更多氧气促进燃烧,且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错误。

故选D。

8.C

【详解】

A、从图示看出,该反应中共有三种不同的小球,代表三种不同的原子,正确;

B、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正确;

C、从图示看出,反应物中,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的单质,故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的说法错误,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发生改变,分子发生变化,正确。

故选C。

9.C

【详解】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末端上升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故选C。

10.B

【详解】

A、步骤①中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红磷均不燃烧;步骤②的a中,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能与氧气接触,则红磷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B、步骤①中,通入N2和点燃酒精灯的顺序颠倒,点燃酒精灯后,红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且能与空气接触,红磷能燃烧,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C、步骤②中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实验现象不同,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则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D、②中红磷能与氧气接触,步骤①、②的b中实验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

(1)2O2

(2)Mg(OH)2

(3)2Fe2+

(4)N

(5)二氧化硫,1个二氧化硫分子

(6)

【分析】

(1)

化学式可以表示该物质的的一个分子,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相应数字。

两个氧分子:

2O2。

(2)

镁元素在化合物中为+2价,氢氧根是-1价,所以氢氧化镁为Mg(OH)2。

(3)

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两个亚铁离子表示为2Fe2+。

(4)

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个氮原子表示为N。

(5)

SO2可以表示物质二氧化硫,也可以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

(6)

氧元素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所以锰元素为+4价,表示为

(4)已知乙和丙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和丁,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12.

(1)CO

(2)水分子

(3)甲、丙

(4)碳+水

一氧化碳+氢气

【分析】

(1)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一氧化碳,丁为氢气,微观示意图

,故填:

CO;

(2)

冰是水,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填:

水分子。

(3)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甲、丙属于氧化物,故填:

甲、丙。

(4)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一氧化碳,乙为碳,丙为水,丁为氢气,乙和丙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和丁,故填:

碳+水

一氧化碳+氢气。

13.

(1)BF

(2)失去

Al3+

(3)离子

(4)4

【分析】

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

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图2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BF,两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

E原子为13号元素铝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小于4,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阳离子,Al3+;

(3)

D元素为11号元素钠元素,G元素为17号元素氯元素,两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故填离子-;

(4)

由图1可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氦原子质量的16.00÷4.003≈4。

14.

(1)单质

(2)氧气助燃性

(3)化合反应

(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5)P2O5

【分析】

(1)

由图可知,"花瓣”上的物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从物质类别上看,都属于单质,故填:

单质。

(2)

每一片“花瓣”上的物质都能与“花心”中的物质甲发生化学反应,则甲为氧气,其作用是助燃性,故填:

氧气;助燃性。

(3)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填:

化合反应。

(4)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故填: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5)

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

P2O5。

15.

(1)分子之间有间隔

(2)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6:

1:

12

(4)31.6%

(5)d、见光易分解,生成氯气(Cl2)和氧气;e、易与碱反应

(6)2氯酸钠+浓盐酸=二氧化氯+氯气+水

【分析】

(1)

75mL的酒精和25mL的水混合后休积小于100mL,其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

(2)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用酒精消毒剂时,遇到明火易发生燃烧甚至爆,明火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

4:

(16×3)=6:

1:

12;

(4)

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5)

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等;关于ClO2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d、见光易分解,生成氯气(Cl2)和氧气;e、易与碱反应;

(6)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氯酸钠(NaClO3)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O2,同时有Cl2、NaCl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水生成,文字表达式为:

氯酸钠+浓盐酸=二氧化氯+氯气+水;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二氧化氯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氯元素化合价为+4;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氯气中氯元素化合价为0;故该反应的产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有2种。

16.

(1)试管锥形瓶

(2)A氧气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从水中取出导气管防止水倒吸入试管,试管炸裂

(3)BD

(4)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过氧化氢

水+氧气①

(6)不可以氧气中,水蒸气含量过高

【分析】

(1)

由图可知,a为试管,b为锥形瓶,故填:

试管;锥形瓶。

(2)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若选择排水法收集O2完毕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试管炸裂,故填:

A;氧气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从水中取出导气管;防止水倒吸入试管,试管炸裂。

(3)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不影响氧气纯度,不符合题意。

B、集气瓶中未注满水,瓶中会有空气,氧气不纯,符合题意。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不影响气体纯度,不符合题意。

D、未见气泡连续均节出时就开始收集,把瓶中空气也收集到了,氧气不纯,符合题意。

故选:

BD。

(4)

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关闭出口,气体无法排出,气压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出口液体流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水+氧气,若选用E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①端进入,故填:

过氧化氢

水+氧气;①。

(6)

①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制取氧气,不可以选择装置A进行实验,因为双氧水是液体,故填:

不可以。

②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氧气中,水蒸气含量过高,因此加热不适合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故填:

氧气中,水蒸气含量过高。

17.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

(2)比较环保且误差小

(3)向右4

(4)

(5)红磷的量不足或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6)上升

实验结果更准确、误差小,且更环保

(7)20.3%

(8)A

(9)装置二,因为装置二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面,能让空气更易流通,使铜和氧气反应更充分

【分析】

(1)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压强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2)

装置B与A相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散逸到空气中,比较环保,且避免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气体的膨胀逸出,误差小;

(3)

装置D实验中,一开始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活塞右移;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活塞左移,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最后温度降至室温活塞前沿应停在4刻度处;

(4)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

实验结果偏小,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也可能是装置漏气,在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外界空气进入,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也可能是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气体受热膨胀,占据了一定的体积;

(6)

由于铁生锈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氧气被消耗,故装置内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上升;

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