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746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解读.docx

《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解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解读.docx

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解读

     

硅溶胶铸造生产工艺

    

一、蜡模制作

蜡料处理工艺操作守则

蜡料处理流程:

  (静置桶I中)静置脱水→(除水桶中)搅拌蒸发脱水→(静置桶II中)静置去污

1 工艺参数

静置桶I 静置温度 85-90℃ 静置时间 6-8h              除水桶 搅拌温度 110-115℃ 搅拌时间 10-12h   静置桶II 静置温度 80-85℃  静置时间 >12h   保温箱 保温温度 54±2℃ 保温时间 >24h

2 操作程序

2.1 检查设备、温控仪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2 将脱蜡釜回收的旧蜡液倒入过滤槽中过滤;再送到静置桶I中,在低于90℃下静置6-8h。

2.3 静置完毕把沉淀水放掉后,将蜡液倒入除水桶中。

2.4 除水桶中的蜡液,在110-120℃保温并搅拌,使残留水分蒸发,到目视蜡液表面无泡沫为止。

2.5 将除完水的蜡液,经过<60目筛网过滤再放入<90℃的静置桶II中,保温静置12h以上。

2.6 各除水桶、静置桶应定期性的放掉其底部的残留水和脏杂物。

2.7 把静置桶II中处理好的回收蜡液送到模头压蜡机保温桶中,用于主产模头(浇道)。

2.8 根据旧腊料性能和腊料消耗情况,不定期的在静置桶II中适量加新蜡,一般在3%-5%左右。

2.9 将合格的蜡液灌入保温箱内的蜡缸中,为减少蜡缸内蜡液中的气体,先保持一段高温时期80℃/2h后降至54℃。

在54±2℃下保温24h后,方可用于压制蜡模。

 

3 注意事项

3.1除水桶,静置桶均应及时排水、排污。

3.2经常检查各设备温控仪表的工作状况,防止失控,尤其应防止温度过高造成蜡料老化。

3.3每月检查一次蜡处理设备各导热油的液面位置,油面应距设备顶面200㎜左右,防止油溢出。

并注意检查设备有无渗油现象。

3.4经常检查环境状态,避免灰尘及外来物混入蜡料中。

 

压制蜡模工艺操作守则

1 工艺要求

 室温      22±2℃

 蜡缸温度    54±2℃(大件应根据工艺要求设定)

 射蜡嘴温度   57-64℃

 压射压力    4.2Mpa(42kgf/cm2)

 保压时间    5-15s 

 冷却水温度   <10℃

2 操作规程

2.1 检查压蜡机油压、保温温度、操作按钮等是否正常。

按照技术规定调整压蜡机压射压力、射蜡嘴温度、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

2.2从保温箱中取出蜡缸,装在压蜡机上,放出上部混有空气的蜡料。

2.3 将模具放在压蜡机工作台面上,调整射蜡嘴使之与模具注蜡口高度一致,检查模具所有芯子活块位置是否正确,模具开合是否顺利。

2.4打开模具,喷上微薄一层分型剂。

合型,对准射蜡嘴。

2.5双手按动工作按钮,压制蜡模。

2.6抽出芯子,打开模具,小心取出蜡模。

按要求放入冷却水中或放入存放盘中冷却。

并检查有下列缺陷的蜡模应报废:

(1) 有严重气泡的蜡模; 

(2) 棱角不清晰的蜡模;

(3) 变形不能修复的蜡模; (4) 尺寸不符号规定的蜡模。

2.7清除模具上残留的蜡料,注意只能用压缩空气吹净模具分型面、芯子上的蜡屑、脱模剂,不准用金属刀具去铲刮型腔、抽芯。

慎防损害模具型腔部位。

2.8按以上各条进行下一次压制蜡模,以后往复循环生产。

2.9及时将蜡模从冷却水中轻轻取出,用压缩空气吹净蜡屑及水珠,并进行自检,将合格蜡模正确放入存放盘中。

2.10每班下班或模具当班生产完毕后,应用软布等清理模具。

如发现模具有损伤应立即报告领班,由领班处理。

并清扫压蜡机、工具及现场,做到清洁、整齐。

3 注意事项

3.1压制蜡模时,首先必须进行首件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操作。

压制过程中不能轻易变动压制参数。

3.2使用新的模具时,务必弄清模具组装、拆卸顺序,蜡模取出方法。

3.3蜡模存放时,应注意搁置方向,防止变形。

需要时可采取卡具等措施,以避免蜡模变形。

3.4每班打2-3件收缩率试样(如Ø100X6㎜圆饼试样等),冷却后测其收缩率,并做好记录。

3.5下班前将蜡缸中的残存余蜡放完。

废蜡模及废蜡要保持干净,放入废蜡箱中,及时送到蜡处理工部。

3.6压蜡机工作时,不准用手扶模具或将手伸合型台面下,且不准单手操作按钮,防止人身安全事故。

3.7蜡模间要做好安全防火工作。

蜡浇道模头制作工艺操作守则

1 工艺要求

 室温        22℃±2℃

 压射蜡温度     70-75℃

 压射压力      0.2-0.4Mpa

 保压时间      视浇道种类而定

2 操作程序

2.1 整体浇道压制

2.1.1检查模头压蜡机气压、保温桶温度、操作按钮等是否正常,按照技术规定调整机器压射压力等参数。

2.1.2将浇道(模头)模具放在机器台面上,检查机器射蜡嘴是否与模具注蜡口高度一致,模具开合是否顺利,

2.1.3打开模具,喷上微薄一层分型剂,安放螺帽,合上模具,对准射蜡嘴。

2.1.4双手按动工作按钮,压制浇道(模头)蜡模。

2.1.5压制完毕,抽出芯子,打开模具,小心取出浇道(模头)蜡模,放入冷却水中。

注意有缺陷的应报废。

2.1.6清除模具上残留的蜡料。

2.1.7喷分型剂,放螺帽,合型,进行下一次压制,以此往复循环生产。

2.1.8蜡浇道在冷却不中冷却3-5min后取出,用压缩空气吹净水珠,放在指定位置。

2.1.9每班下班或模具使用完毕,应将设备及模具清理干净。

 

3 注意事项

3.1模具型腔不要喷过多的分型剂。

3.2蜡浇道(模头)表面应平整,无凹陷、裂纹和披缝。

蜡浇道(模头)如有裂纹、凹陷、气泡等缺陷要进行修补,不能修补的应报废。

3.3做好压注模头的安全工作,蜡料气压缸缸盖未旋紧时严禁向缸内开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未关闭,缸内余气未放净时,严禁旋开缸盖。

3.4蜡模间要做好安全防火工作。

 

 

蜡模修整工艺操作守则

1 工艺要求      室温  22℃±2℃

2 操作程序

2.1修模前应检查蜡模外观棱角清晰、表面平整光滑、无缺陷,尺寸符合要求,无变形。

2.2修模

2.2.1用刀片刃口沿着蜡模表面小心而轻柔地刮除飞边或分模线,不得损伤蜡模。

对小飞边也可直接用布擦除。

2.2.2蜡模凹陷处应用修补蜡修复,修后表面要平整。

2.2.3蜡模上的气泡必须挑破,用修补蜡修复原状。

2.2.4对要求高的铸件其蜡模皱纹必须修补平整光滑。

2.2.5用压缩空气气嘴将蜡屑吹干净,按要求放在存放盘中。

2.3修模后检查:

检查蜡模是否完整、有无变形、表面粗糙和字迹是否合格等。

2.4工作完毕,清理现场。

3 注意事项

3.1修光后的蜡模必须达到有关检验要求。

3.2修好的蜡模要按要求整齐摆放在存放盘中,防止变形。

3.3做好安全防火工作。

 

         

     

 

模组焊接工艺操作守则

1 工艺要求      室温    24℃±3℃

焊后蜡模上表面距浇口杯上缘最小距离不小于60㎜。

焊后蜡模间距 6-8㎜(最小4㎜),带孔、槽的间距稍大约10-12mm;内浇口长度8-12㎜。

2 操作程序

2.1对所有蜡模再次进行目视检查,保证100%合格。

2.2按铸件工艺技术规定选择浇道种类。

2.3对蜡浇道(模头)进行检查,保证合格。

2.4对合格蜡浇道的浇口杯上装上经清理干净的盖板,并使保证平整无缝隙。

有缝隙的应用电烙铁烫平缝隙,以免制壳时浆料流入。

2.5用粘结蜡或电烙铁进行焊接。

放好蜡浇道(模头),按工艺技术规定将蜡模整齐、牢固地焊,粘在浇道(模头)上。

2.6组焊好的蜡模组的浇口杯上,按工艺规定的金属材料,标辨认标记。

2.8用压缩空气吹掉模组上的蜡屑。

将模组吊挂在运送车上送到洗模工序。

工作完毕,清理现场。

3 注意事项

3.1 蜡模与浇道焊接应牢固,无缝隙。

3.2同一组蜡模组上焊接的蜡模必须是同一材料。

3.3如有蜡液滴在蜡模上,应将其蜡滴修刮干净。

3.4注意安全,工作完毕切断电源。

并做好安全防火工作。

 

模组清洗工艺操作守则

1 工艺要求

1.1 清洗剂   ZF-301等     1.2 室温    22℃±2℃

2 操作过程

2.1按比例配制清洗液,并搅拌。

2.2将组焊好的静置45min以上的蜡模组,从运送小车上取下,先把模组完全浸入清洗液中,连续往复三次,共约5s,提起模组,滴净液体。

2.3取出蜡模组用压缩空气将模组吹干或凉干。

2.4把清洗完的模组吊挂到运送小车上。

2.5抽查模组清洗效果:

2.5.1从同一批洗净的模组中选取两组浸入硅溶胶(加入容积0.5%的润湿剂)中,抽出后小心检查是否完全润湿。

2.5.2能完全润湿说明清洗效果良好,可将此模组在水中漂洗去硅溶胶,用压缩空气将水吹去,挂吊到运送小车上待用。

2.5.3如模组不能完全润湿,则整批模组必须重新洗净。

3 注意事项

3.1如液面下降,要及时补充新液。

若有白色片状物污染,则应放置24h,把2/3干净溶液吸出,倒掉其余脏液,补充新液,即可再用。

(一般每配一次清洗液,可用40天左右,6000-8000组以上)

3.2清洗液使用过程中,应将掉落的蜡模等及时取出。

使用后,除去全部外来物,用盖密封保存。

3.3模组清洗间应有换气设备,空气要流通。

并严禁烟火,做好安全防火工作。

二、制壳

1.原辅材料标准

1.1硅溶胶的技术条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

 

牌号

化学成分

物理性能

其它

SiO2

(%)

Na2O(%)(≤)

密度

(g/cm3)

 

PH

运到粘度(mm2²/s)

SiO2粒子直径(nm)

 

外观

稳定期

S830

24-28

0.3

1.15-1.19

9-9.5

≤6

7-15

乳白或淡青色无杂物

一年

S1430

29-31

0.5

1.20-1.22

9-10

≤8

9-20

一年

1.2润湿剂(JFC)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

指标

外观 

淡黄色粘稠液体

渗透力, %

为标准样品的100-110

雾点, ℃

40-50

润湿剂应与其它有机物料分开贮放。

1.3锆英砂、粉的技术条件:

化学成分

 

等级

化学成分(%)

(ZrHf)O2

SiO2

TiO2

Fe2O3

P2O5

Al2O3

1

66.00

33.00

0.30

0.15

0.20

0.30

2

65.00

33.00

1.00

0.25

0.20

0.80

3

63.00

33.50

2.50

0.50

0.25

1.00

砂中含粉量不大于0.30%。

砂粉中含水量不大于0.30%;耐火度不低于2190℃。

锆英砂粒度为:

80-120目。

锆英粉粒度为:

≤350目。

每批进货应附有生产厂家质量合格证明书。

必须采用双层包装,装外表应印刷材料名称、规格、净重、生产厂家、批号、生产日期等标志。

严禁受潮和混入杂物。

1.4莫来(上店)砂、粉的理化指标:

化学成分 %

物理性能

Al2O3

SiO2

有害杂质含量 ≤

主晶相, (%)

耐火度(℃)

Fe2O3

TiO2

CaO+MgO

K2O+Na2O

灼烧

莫来石

方石英

40-46

49-55

1.20

1.50

0.70

0.30

0.50

≥55

15-20

≥1750

砂中含粉量不大于0.30%。

莫来砂粒度为:

16-30目;20-40目;30-60目;50-80目。

莫来粉粒度为:

315目;275目。

220目。

每批进厂的材料,应附有生产厂家质量合格证明书。

包装袋外表应印刷材料名称、规格、净重、生产厂家、日期等。

运输贮存中,防止受潮或雨淋,不同规格分类存放。

2.涂料、制壳使用设备的技术参数。

2.1搅拌机:

380V 2.2kw 50Hz

型号ZJ-Ø600(Ø800) 尺寸1400×1000×1100(mm)

2.2淋砂机:

(LS-X) 380V 1.5kw 50Hz

2.3浮砂机:

(FS-X) 380V 4kw 60Hz

3.制壳操作工艺

3.1涂料的配制

3.1.1涂料的配比及性能

配比及性能

 

 

涂料种类

 

面层

 

过渡层

 

加固层

 

面层预湿浆

 

 

涂料配比

硅溶胶/kg

10

10

10

10

锆英粉/kg

30-36

 

 

8-10

上店粉/kg

 

16-17

14-15

 

湿润剂/ml

20-30

 

 

 

消泡剂/ml

15-20

 

 

10

 

涂料性能

流杯粘度/s

50±5S

20±2(预湿)

预湿25±2 

不预湿13±1

6-8

比重/g/ml

2.7-2.8

1.82-1.85

1.81-1.83

 

注:

(1)要求高的铸件(深孔、深槽、小孔、多孔、盲孔)可使用两层锆英粉涂料;一般普通铸件只使用一层面层和过渡层再涂背层涂料。

小铸件(50g以内的)涂4层半即可。

(2)涂料粘度使用4#詹氏杯测定。

(3)室温:

面层24±2℃ 背层:

24±3℃

(4)涂料搅拌机转速22-30r/min。

(5)涂料搅拌时间:

面层涂料,全部为新料时,搅拌时间≥24h,部分新料搅拌时间≥12h;过渡层涂料及背层涂料,全部为新料搅拌时间≥10h,部分新料搅拌时间≥5h。

3.1.2涂料配制操作工艺:

序号

内容

1

检查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2

按比例将硅溶胶倒入涂料桶中

3

开动沾浆机,使其旋转

4

配制面层时,按每公斤硅溶胶2.5ml的比例加入润湿剂(JFC),混均匀

5

按比例将耐火粉料缓慢加入,应注意防止粉料结块

6

配制面层时,按每公斤硅溶胶1.8ml的比例加入消泡剂,混均匀

7

混均匀后,测粘度:

过高、加硅溶胶;过低、加粉料(注:

此时测应稍高)

8

将涂料配制好后,盖上浆桶,以免蒸发;使用时如粘度过高,可用蒸馏水加以调整

注意事项:

(1)面层涂料配制时,应严格按照加料顺序,依次加入硅溶胶、润湿剂、锆英粉、消泡剂,加料顺序应正确。

(2)涂料浆务必保持干净,不得有蜡屑、砂粒等,不得有过多的气泡。

(3)涂料浆粘度,每次上、下班时均需测定、调整并记录。

(4)建议面层涂料每月更换一次。

(5)为提高型壳的透气性、减轻铸件的表面氧化;建议在背层涂料浆内加入适量的石墨粉。

 

 

3.2制壳操作工艺

3.2.1工艺要求

参数

层次

第一层

(面层)

第二层

(过渡层)

第三、四层

(加固层)

半层

(封浆层)

涂料种类

面层涂料

过渡层涂料

加固层涂料

加固层涂料

浆料粘度(s)

45-55

22±2

不预湿13-15 预湿25±2

7-8

撒砂(目)

80-120锆砂

50-100锆砂或40-70上店砂

16-30莫来砂

 

温度(℃)

21-27

湿度(HR%)

65-70

40-60

风力

强(6-8米/秒)

强(6-8米/秒)

干燥时间(h)

6

>8

>12

>10

预湿剂

低粘度硅溶胶锆英粉混合料

硅溶胶

一般第四层起不预湿

 

3.3制壳操作程序

3.3.1检查模组应经检验合格,并经清洗,彻底干燥。

同时检查模组上的记号是否符合质量跟踪卡(或工艺卡片)上的材质要求;如有疑问,及时弄清,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后果。

3.3.2检查需用的涂料浆粘度及搅拌时间应符合工艺规定要求。

3.3.3检查工作时,干燥间的温度、湿度应达到要求。

3.3.4浸面层预湿浆:

从模架车上取下模组,以30°左右角度缓慢地浸入预湿浆中,稍作旋转,然后以稍快的速度取出,使多余的浆料滴除,用压缩空气吹去各部位的气泡使模组均匀敷上一层薄浆。

3.3.5涂面层浆:

将敷有预湿浆的模组,再以30℃左右角度缓慢地浸入(面层)涂料浆中,稍作旋转,使蜡模上的沟槽、拐角、字码、图案、通孔、盲孔均能敷上涂料,然后以稍快的速度取出,用压缩空气吹去各部位的气泡;同时不停得转动模组,使多余的浆料滴除。

形成完整均匀涂层。

(应特别注意:

当蜡模上细小复杂部位未能敷上涂料时,请用小排笔沾浆涂刷或重新涂浆;确保质量。

3.3.6 面层撒砂:

将涂上均匀涂料的模组伸入淋砂机中多方向翻转,使表面均匀覆上一层锆英砂。

3.3.7取出模组检查撒砂应全面覆盖,抖动模组。

使多余砂掉落。

3.3.8将撒砂后的模组挂在模架车上,等整车挂满后推送到面层干燥间进行干燥。

3.3.9当第一层干燥达到6小时左右,检查干燥程度;如干燥合格,开始第二层作业。

3.3.10吹去多余的浮砂,浸预湿剂,浸入后产;立即取出,并尽快进行第二层涂浆。

3.3.11涂第二层(过渡层)浆,操作同3.3.5执行。

3.3.12第二层撒砂:

1.当铸件要求第二层撒锆英砂时,操作方法按3.3.6、3.3.7执行。

2.当铸件要求不高时,第二层采用上店砂过度,将浸好的壳模放入浮砂桶中敷砂,检查全面覆盖;抖去多余的浮砂。

3.3.13将上好砂后的壳模挂在模架车上,等挂满后推送到第二层干燥间去进行干燥。

3.3.14当第二层干燥达到8小时左右,检查其干燥度,如合格,进行加固层涂料。

3.3.15吹去多余的浮砂,浸入第三层预湿剂(同前),随后涂第三层浆料再撒砂,方法同前。

3.3.16第三层敷完砂后,将上好砂后的壳模挂在模架车上,送到加固层干燥间去进行干燥。

3.3.17加固层的第四、五层(一般小铸件四层即可),不浸预湿剂,沾加固层浆料再按要求的撒砂粒度撒砂。

3.3.18封浆层:

是为了加强模壳的强度和防止外层掉砂现象,在模壳最后加固层达到干燥要求后,进行涂浆而不敷砂。

然后送入加固层干燥间进行干燥10h以上。

4.注意事项:

4.1严格控制干燥间的湿度、温度、风力及涂料粘度。

4.2要认真仔细地做好面层、过渡层的操作,做到沾浆全面、撒砂到位、干燥彻底。

4.3面层浆料中绝不允许撒砂后的模组浸入。

4.4涂制下一层前,必须吹去上一层多余的浮砂。

4.5面层和过渡层的模壳干燥速度不宜过快,干燥时间不宜过长。

以防出现裂纹等缺陷。

4.6操作中做好眼睛防护和机电设备安全操作。

做到安全生产无事故。

4.7做好操作原始记录(记录时按模架车上的温度、湿度)为准。

5脱蜡工艺操作守则

5.1脱蜡设备的技术参数

5.1.1全自动蒸汽发生器参数:

     最大蒸汽发量:

0.75T/H(750kg/h)

     设计压力:

0.8Mpa

     工作压力:

0.7Mpa

     传热面积:

9.9m²

     蒸汽温度:

169.9℃

 

5.1.2蒸汽脱蜡釜参数:

     设计压力:

1.0Mpa

     工作压力:

0.75Mpa

     设计温度:

183℃

     使用温度:

135℃-160℃

      介  质:

水蒸汽

5.1.3高压蒸汽法脱蜡工艺要求:

   脱蜡蒸汽压力:

0.6-0.75Mpa

   脱蜡时间:

6-8min(根据铸件大小、复杂程度确定)

  注:

脱蜡前型壳必须保持恒温。

    脱蜡虹必须快速升压;缓慢降压。

    脱蜡后的型壳必须干净无蜡液,浇口杯完整。

5.1.4操作程序:

   

(1)脱蜡前对脱蜡釜进行压力试验,并预热1-2次。

   

(2)把已达到干燥标准的模组取下,拆下挂钩、盖板,并将浇口杯边缘多余型壳材料去除干净。

   (3)把模组快速倒放在脱蜡蒸汽釜装载车上,送入脱蜡蒸汽釜内,立即关好机门;打开蒸汽阀,使压力快速达到0.6Mpa;目前约2-3min,再根据铸件的大小、型壳的厚薄程度设定脱蜡时间。

   (4)设定时间到后,关闭蒸汽阀,泄放蒸汽压,慢速泄放约1min以上。

   (5)当压力表指示压力的“零”时,将回收蜡放干净后,打开脱蜡釜门,用装载车将型壳拉出。

   (6)检查脱蜡质量和型壳质量,将合格的型壳按同一图号整齐放好;待焙烧。

   (7)型壳修补:

表面只有细小裂纹时,可在该处涂、沾涂料修补。

   (8)将排出的回收蜡液过滤后倒入<90℃的静置桶中,保温静置。

   (9)工作完毕,清理所用设备和场地,关闭锅炉。

 

5.1.5注意事项:

 

(1)经常查看蒸汽锅炉脱蜡釜压力表,水位计和安全阀是否正常。

 

(2)不要碰坏或刮伤脱蜡釜机门的密封填料,如果漏气应立即更换。

 (3)模组从制壳间运到脱蜡处应立即脱蜡,若延迟会造成型壳先期受热,因蜡料膨胀造成型壳开裂。

 (4)随时检查蒸汽脱蜡釜内的落砂情况,若过多,应及时清理(或用蒸汽清洗)。

 (5)做好安全生产,防止烫伤。

 

 

 

三、熔炼与浇铸

1设备的技术参数

1.1 中频感应炉技术参数

名称

 100

 50

额定输入电压

380V

 380V

输入电流频率

 50Hz

 50Hz

额定输入功率

200kw

 120kw

最大输出电压

 800V

800V

额定容量

 100kg

 50kg

工作温度

 1680℃

 1680℃

 

 名称

 100

 50

 最大输入电流

 380A

 220A

 输入电源相数

 3 相

 3 相

 最大输出电流

 440A

 260A

额定功率

 200kw

 120kw

 工作频率

 1000Hz

 2500Hz 

 冷却水耗量

 3m³/h

 2.5m³/h

附:

20kg、50kg、100kg快速炉技术参数:

炉子容量

半导体参数

 20kg

50kg(无锡)

50kg(杭州)

100kg

整流(KP)管

500A/1400V

400A/1200V

200A/1200V

400A/1200V

逆变(KK)管

500A/1400V

500A/1400V

400A/1400V

500A/1400V

快  熔

500V/300A

500V/400A

500V/200A

500V/600A

电解电容器

fn:

2500Hz

fn:

2500Hz

fn:

2500Hz

fn:

1000Hz

Cn:

113μf

Cn:

113μf

Cn:

113μf

Cn:

283μf

 

 

2原(辅)材料的标准

2.1常用材料的化学成分

a:

废钢:

废钢内不允许混有废铁,合金钢,合金生铁及有色金属等;

废钢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氧化皮、锈斑、油污、砂及粘附物等存在;

废钢中不准有两端封闭的管状物、封闭器皿、易然和易爆物及毒品等。

进厂的废钢应有供货方的化学成分分析报告,绝不允许混料;

尺寸大小应符合熔炼要求。

b:

铸造用生铁:

 Z22#-1的化学成分%:

   C:

4.20,Si:

2.05,Mn:

0.35,P:

0.11,S:

0.06

Q10-1的化学成分%:

C:

4.3,Si:

0.85,Mn:

0.23,P:

0.052,S:

0.024 

2.2合金元素的技术条件(国家标准)

2.2.1硅铁:

硅铁化学成分

牌号

                    化 学 成 分

 Si

 Mn

 Cr

 P 

 S

 C

FeSi75-C

72-80

 ≤0.5

 ≤0.5

≤0.04

≤0.02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