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词汇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698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中国词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当代中国词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当代中国词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当代中国词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当代中国词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词汇学》.docx

《《当代中国词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中国词汇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中国词汇学》.docx

《当代中国词汇学》

         《当代中国词汇学》

            苏新春

        目录

《中国文化语言学丛书》总序…………………………申小龙

第一章 汉语词汇现代研究的历史进程…………………1

  第一节 传统词汇研究的延续和发展………………4

  第二节 社会功能派的汉语词汇研究………………11

  第三节 结构形式派的汉语词汇研究………………16

  第四节 汉语词汇人文性研究的萌芽………………20

  第五节 现代词汇研究的特点和启示………………24

第二章 汉语词汇当代研究的词义与人文趋势…………28

  第一节 当代词汇研究的词义化趋势………………28

  第二节 当代词汇研究的人文化趋势………………38

第三章 当代中国词汇学的语言观………………………43

第一节 语义为主语形为辅的语言结构观…………43

  第二节 结构与人文相统一的语言本体观…………57

  第三节 当代中国词汇学的历史使命………………64

第四章 当代中国词汇学的词汇组织观…………………67

  第一节 人文研究下的词汇层次……………………67

  第二节 单音词的语言地位与文化基础……………81

  第三节 复合词的语言价值与文化传统……………94

第五章 当代中国词汇学的方法论……………………106

  第一节 参照与认同、阐释与描写………………106

  第二节 词义分析方法及认识论基础……………110

第六章 古代词汇研究传统的人文阐释………………113

  第一节 “以字为词”的语言单位………………113

  第二节 “随文释义”的实用精神………………119

  第三节 “互文见义”的对称结构………………122

  第四节 “同义为训”的整体求解………………12

关键词索引………………………………………………131

后记………………………………………………………137

 

一九九四年二月十九日星期六半夜12:

39分

附原书前面的英文提要(一千字)

 

           《当代中国词汇学》

                苏新春

 

              (全书提要)

 

  本书是用文化语言学理论来进行汉语词汇学研究的一部理论著作。

它对当代汉语词汇研究主要进行了五个方面的论述:

导致当代中国词汇学出现的百年研究传统及其反思;当代中国词汇学的语言观;词汇结构观;方法论;古代词汇研究的人文阐释。

  以文化语言学理论为指导的当代中国词汇学出现在80年代,有着它的学科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长期以来,汉语词汇的研究主要是围绕有利于认读与写作来进行的。

在现代,则受到语法研究领域的深深影响,走上了注重词汇结构形式的研究道4路。

这种学科发展的偏颇性在80年代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强烈的不满。

在打破词汇研究僵局的长期探索中,学术发展的突破口渐渐清晰地显示在人们的面前,这就是“词义”与“人文”研究的引入。

当代中国词汇学认为,真正健全的词汇研究应该做到两个结合:

词义与词形的结合,结构与人文的结合。

在前者的结合中,词义为主,词形为辅。

在后者的结合中,结构与人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当代中国词汇学希望建立起符合汉民族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理论。

它主张在对汉语词汇进行文化意义阐释的同时进行词汇结构的描写。

这种研究不是对现有词汇知识的一种补充,而是重建汉语词汇本体研究的学科。

  本书认为,在汉语词汇的“词语单体”“词语类聚”“词语形式”三个层面都渗透着汉文化因素。

“词语单体”包括了词语与词义的产生、演变、消失等诸多问题。

“词语类聚”包括一个类聚中各个词语之间的关系与整个词语类聚的发育情况。

“词形”包括词的语音形式、语法形式、文字形式。

将词形从词语单体中分出来,是因为词形具有独自的系统性,对它的人文研究也具有特殊的意义,理应受到人们更大的注意。

在汉语所有词汇单位的研究中,单音词居于核心地位。

在历史上,单音词是汉语词汇的源头,在现实中,单音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单位,是新词语的基本构成材料。

它符合汉语音节的结构特点,制约着汉语语法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并深深地影响到汉语复合词的产生。

只有真正了解了汉语的单音词,才有可能正确解释汉语词汇的所有其它重要问题。

  本书将研究方法分为两个层面。

在语言结构与人文意义方面,它主张“参照”为手段,“认同”为目的。

在词义与词形方面,它主要由形及义,相互参证。

  对古代词汇研究的人文传统,认为可以借鉴的地方主要有:

“以字为词”的语言单位;“随文释义”的实用精神;“互文见义”的对称结构;“同义为训”的整体求解。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七日星期一早晨06:

03分

Abstract

of

ContempoaryChineseLexicology

ThisisatheoricalworkwhichstudiestheChineselexicologywiththe

theoryoftheculturallinguistics.Itmainlycoversfiveexpositionson

thecontemporarylexicologicalresearch:

thecauseofthecomtemporary

Chineselexicologycentennialresearchtraditionandretrospection;

viewpointofthecontemporarylinguisticsoftheChineselexicology;

viewpoingoflexicalstructure;methodology;thehumanisticinterpretation

oftheancientlexicologicalresearch.

ThecontemporaryChineselexicology,guidedbhtheculturallinguistic

theor,appearingin1980`s,hadtheintrinsicinevitabilityofitssubject

development,Foralongtime,theresearchoftheChineselexicology

centeredonhowitwasdavantageoustoreading,speakingandwriting.In

moderntime,deeplyinfluencedbythegrammarresesarch,theChinese

lexicologyfocusedontheresearchofthelexcologicalstructure

patterns.Thisdeviationofthesubjectdevelopmentcausedmoreand

morepeople`sdiscontentin1980`s.Inthelong-timesearchofbreaking

thelexicologicalresearchdeadlock,thebreakthroughoftheacademic

developmentgraduallydisplayedclearly.Thatistheintroduction

ofthe"semantics"and"humanism"research.ThecontemporaryLexicology

considersthattherealperfectlexicologicalresearchmusthave

twocombinations:

thecombinationofsemanticsandmorphology;thecombinationofthestructureamdhumanism.Intheformercombination

semanticsisprimaryandthelatterissupplemental.Inthelatter

combination,thestructureandhumanisminfluenceeachotherand

penetrateeachother.Guidedbythisidea,theChineselexicological

circlehopestoestablishtheChineselexicologicaltheoryconforming

tothenationalculturalconnotation.Itadvocateshavingthecultural

interpretationoftheChinesecharacters,andatthesametime,having

adescriptionofthelexicologicalstructure.Thisresearchisnota

supplementtotheexistinglexicologicalknowledge,butthereconstru-

ctionofthesubjectoftheChineselexicologicalresearchinitself.

TheauthorthinksthatintheChineselesicontheHancultural

factorshadpenetratedinto"lexicalmanomer","lexicalclasscluster"

"lexicalpattern"."Lexicalmonomer"includesgeneration,change,and

disappearanceofthecharactersandmeaning."Lexicalclasscluster"

includetherelationshipamongthecharactersandthedevelopment

ofthewholecharacterclasscluster."Morphologicalpattern"contains

phonologicalpattern,grammaticalpatternandpatternofwriting.The

morphologicalpatternisseparatedfromthelexicalmonomerbecausethe

morphologicalpatternhasitsownsystem,whosehumanisticresearchis

ofspecialsignificancesoitdeservesmoreattention.Theauthorholde

theviewthatintheresearchofalltheChineselexicalunits,the

monosyllablecharacteroccupiesthekernalposition.Historically,the

monosyllablewasthesourceoftheChineselexicon.Inreality,the

monosyllablesarethemostfrequentusedlexicaluniteandthebasic

componentsofnewcoinedcharacters.Itconformstothestructural

featuresoftheChinesesyllables,restrictsthebasicnatureamdlawof

theChinesegrammaranddeeplyinfluencesthegenerationoftheChinese

compounds.Itispossibletoexplaincorrectlyalltheotherimportant

mattersoftheChineselexicononlywhenwereallyunderstandthe

Chinesemonosyllables.

Theresearchmethodsinthisbookcanbedividedintotwotiers,Theauthormaintainstotake"thereference"asameansand"identification"asagoal.Inthemeaningofcharacterandmorphologicalpatternhemaintainstogetthemeaningfromthewritingforms,andtorefertoeachother.

Asfothehumanistictraditionoftheancientmorphologyresearch,theauthorholdsthatwecanuseasreferenceasfollows:

thelinguisticunitof"characterasword",thepracticalspiritof"gettingthemeaningfromthecontest",thesymmetricalstrutureof"semanticinterralationoftwocharacters",theintegratedexplanationof"annotatingdirectlybysynonym".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星期四上午09:

51分

 

      关键词索引

《北京话单音词词汇》1/3/1

本义2/1/3

辨异法5/2/1

辩证思维4/3/3

变通性6/2/2

表层义3/1/23/2/3

阐释3/3/15/1/15/1/26/0/0

传统语言研究1/4/1

传统语言学3/1/0

传统思维2/2/2

词1/2/21/3/11/5/23/2/1

《词的意义的主要类型》3/2/1

词汇11/5/24/1/0

词汇理论3/3/1

词汇体系1

词汇系统1/3/1

《词汇学和词典学问题研究》2/1/2

《词汇学简论》2/1/22/1/32/1/3

词汇组织观4/0/0

词类3/1/13/2/1

词形3/1/23/2/34/1/3

词义2/1/12/1/32/1/32/2/23/1/13/1/13/2/03/2/33/3/14/0/0

词义变化3/1/2

词语残留4/1/1

词语产生4/1/1

词义成分2/1/33/2/13/2/3

词语单体4/1/04/1/2

词义单位2/1/3

词义观3/2/1

词义分化3/1/1

词义分析法5/2/15/2/2

词义化2/1/1

词语类聚4/1/04/1/2

词语命名4/1/1

词义色彩3/1/1

词义演变4/1/1

词义特性2/1/3

词语替代4/1/1

词义系统2/1/32/1/3

词语消失4/1/1

词语形式4/1/04/1/3

 

单音词3/1/14/2/04/3/16/1/4

单音节论4/2/1

当代词义研究2/1/3

当代中国词汇学3/0/0 3/3/03/3/05/0/06/0/0

第二届全国语言与文化研讨会2/2/1

叠音词3/1/1

读破3/1/13/2/3

对称性2/2/26/3/1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1/1

多音词3/1/13/2/3

 

儿化音3/1/1

 

繁化字6/1/4

反义复合词4/3/3

方法论5/0/0

复合词3/1/14/3/16/1/46/3/1

复音单纯词3/1/1

符淮青2/1/3

 

构词鉴定法5/2/1

古代词汇研究6/2/4

《古汉语词汇概要》2/1/3

《古汉语词汇纲要》2/1/22/1/3

《古汉语词汇学简论》2/1/2

《古汉语词汇研究的反思与创新》2/1/3

《古汉语词义简论》2/1/3

古今字3/1/33/1/2

《广韵声系》1/1/11/1/2

 

《汉语词汇》1/0/01/2/21/3/12/1/3

汉语词汇学2/1/3

《汉语词汇学引论》2/1/3

《汉语词义简析》2/1/3

《汉语词义学》2/1/22/1/3

汉语词义学2/1/3

汉语的人文性3/2/1

汉语构词法4/1/1

汉语规范1/2/11/2/2

《汉语描写词汇学》2/1/3

汉字3/1/24/2/16/1/16/1/2

互文见义6/3/1

互文见义法5/2/1

黄侃1/1/11/1/1

 

基本词汇1/2/2 4/1/2

假借字3/1/2

蒋冀骋2/1/3

蒋礼鸿1/1/1

结构形式派1/3/1

界说法5/2/1

具体义6/2/2

具象思维4/1/3

 

类别词4/1/0

联绵词3/1/16/1/4

刘叔新2/1/3

陆志韦1/3/11/4/14/2/1

罗常培1/4/12/2/1

 

《马氏文通》1/0/0

描写3/3/15/1/15/1/2

 

偏义复合词4/1/1

平衡性2/2/2

普义位2/1/3

 

青年汉语史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2/1/1

轻声3/1/1

全国词汇学、语义学学术研讨会2/1/1

全国首届现代汉语词汇学术研讨会2/1/1

 

人文阐释6/0/0

人文传统1/4/1

人文化2/2/1

人文性3/2/13/2/3

人文性研究1/4/11/4/42/2/12/2/24/1/14/1/3

人文意义2/2/23/2/1

 

社会功能派1/1/01/2/01/2/2

色彩义4/1/1

申小龙2/2/23/2/13/3/13/2/2

沈兼士1/1/1/

深层义3/1/23/1/23/2/3

声旁含义6/1/3

声调4/2/1

声训法5/2/16/1/3

《诗词曲语辞汇释》1/1/1

首届全国语言与文化研讨会2/2/13/2/1

枢义位2/1/3

宋永培2/1/32/1/32/1/32/2/1

苏宝荣2/1/3

苏联语言理论1/4/1

随文释义6/2/06/2/3

孙常叙2/1/3

 

唐钰明2/1/3

定量分析法1/1/22/1/3

同声词3/1/1

同素复合词4/1/1

同义词1/2/2

同义词相训法5/2/1

同义为训6/4/1

同音词3/1/1

同源字3/1/1 6/1/3 

同韵词3/1/1

 

王力1/1/41/4/11/4/2

王勤2/1/3

维诺格拉多夫3/2/1

文化3/2/13/3/1

文化传统4/3/3

文化参照5/1/1

文化认同5/1/1

文化义3/1/23/2/1

《文化语言学》3/3/1

文化语言学1/1/12/2/13/2/03/2/13/2/33/3/1

文字形式3/1/1

文字学6/1/1

武占坤2/1/3

 

现代词汇研究1/5/1

《现代汉语词汇》2/1/3

《现代汉语词汇概要》2/1/3

现代语言学1/0/03/1/0 6/1/1 

现代语言学派1/1/4

象声词3/1/1

新训诂学1/1/4

形式观3/1/1

形象思维4/1/1

形训法5/2/16/1/3

虚词4/2/1

许威汉2/1/3

《训诂方法论》1/1/1/2/1/2

《训诂学讲词》1/1/1/

 

意化字6/1/4

义区2/1/3

义素2/1/3

义素分析法5/2/1

义枢2/1/3

义位2/1/3

义系2/1/32/1/3

义训6/1/3

意译词6/1/4

意义体系2/2/2

义域2/1/3

义宗2/1/3

引申义2/1/3

语法学1/0/0

语法义3/1/2

语法形式3/1/13/2/13/2/3

语形3/1/03/2/13/2/2

语言3/0/03/3/1

语言本体观3/2/0

语言的人文性3/2/1

语言结构3/2/13/2/3

语言结构观3/1/0

语言观3/0/03/1/03/3/0

《语言与文化》1/4/32/2/1

语境义6/2/2

语义2/2/23/1/03/2/13/2/2

语义搭配法5/2/1

语音形式3/1/13/2/1

 

章黄学派1/1/1/

章太炎1/1/11/1/1

张相1/1/1

张永言2/1/3

赵克勤2/1/3

整体思维4/3/3

《中国文化语言学》5/1/15/1/2

中国训诂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2/1/1

中国语言文字之学1/1/1

中国语言学发展方向研讨会2/1/12/2/13/2/1

周光庆2/1/3

朱星2/1/3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星期四下午03:

40分

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七日星期六夜里11:

47分改定

 

       作者简介

苏新春 1953年2月生,南昌人,祖籍湖南新化。

1982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汉语史专业,现为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致力于汉语词汇词义的研究。

主张语言是语义为主、语义为辅,结构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表达系统,对汉语词汇词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了立体的研究。

出版著作《汉语词义学》(1992)、《文化的结晶词义》(1994)、《汉字语言功能论》(1994)、《汉字文化引论》(1995),发表论文80余篇。

曾获中国语言文化学会学术著作奖、广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广东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广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等。

 

     当代中国词汇学

 

          苏新春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5年2月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