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8656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南沙区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教师报名表

序号

参赛教师

所在学校

年级

教学设计名称

麦根喜

南沙区小乌小学

二年级

《雷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南沙区小乌小学麦根喜

教材分析:

《雷雨》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

“热爱大自然。

”本文以精炼的文字、自然简朴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

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本单元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

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课文图文结合,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朗读训练的好教材,也是进行读写结合的范例。

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经具有初步的识字、朗读、口头表达和观察能力,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但能力尚弱,一些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待提高。

设计理念: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的已有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接触文本,在读的基础上结合图片谈感受。

整堂课力求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垂、逃、蜘、蝉”等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过程与方法

1、图文结合,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想象,感受雷雨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读中感悟,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通过个性化阅读,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围绕主题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垂”“压”等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法与学法

教法:

课件演示法、点拨法。

学法:

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品读与想象交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垂”“逃”等6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景象。

3、抓住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的特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认4个生字,会写“垂”“逃”等6个字。

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前的景象,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特别新闻报道:

4月2日早上,广州受到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美丽的广州城瞬间被乌云笼罩着,伸手不见五指,紧接着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

这样的雨我们管他叫——(雷雨)同学们,那时侯你觉得怎样?

用你学过的四字词描绘一下现在看到的情景。

(雷声大作、倾盆大雨……)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创设雷雨的情景,设计新颖,有创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雷雨的认识,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过渡:

有一个小朋友呀,他把观察到的雷雨写下来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句。

请同学们赶紧打开语文书第80页,听好读书要求: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借助拼音拼读,开始吧。

1、学生自由读文,师个别指导。

2、出示生字图片,学生自由拼读生字词。

3、谁愿意当小老师。

(请一个同学带读拼音生字词。

)哎呀,你的翘舌音读得真准,全班再跟他读一遍。

这小老师当得真好,全班表扬他!

4、师:

现在拼音没了,你们还会读吗?

(开火车读。

5、老师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你们还会读吗?

(词语、句子与图片相结合,认读课文中带有词语的句子。

【设计意图】:

通过图文结合认读词语和句子,在词语的理解中做到联系课文,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识字效率。

6、你们真厉害,这么快就把生字和句子学会了,你有什么方法把这些生字记住呢?

同桌赶紧交流一下吧!

(同桌交流)

7、师生交流汇报。

过渡:

您们的识字方法真多呀,真是个识字小能手!

老师还有些更有趣的方法:

(1)猜字谜。

(压:

工厂里面泥土多一点。

(2)编儿歌。

例:

虹有穴它是空,有丝变成红,有水它是江,有虫变成虹。

逃有手把水(),有木吃个()。

有足用力(),要走快快()。

指名一学生补充。

全班齐读做动作。

【设计意图】:

通过猜字谜、编儿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识记和区分形近字。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脉。

过渡:

同学们的识字本领真高呀!

老师相信你们的观察能力会更强,请看。

1、出示三张图片。

师:

这几幅图分别写了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指名一学生回答。

2、现在请8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课文的哪些段落分别写了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学生轮读课文,老师相机指导“逃走了、下起来了、看不清了、小了……”等词的轻音。

【设计意图】:

训练学生的边听边思考边想象的能力,概括雷雨前、中、后的同景象,理清课文脉络,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师:

说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表扬学生:

你真是个会听、会思考的孩子)

过渡:

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请同学拿起书默读课文1—3自然段。

四、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师出示问题。

(作者描写雷雨前天空中的哪些自然景象?

2、学生回答;师板书:

乌云 大风 闪电 雷鸣。

3、从那个句子让你感到雷雨的可怕?

教师相机指导学习以下的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恐怖的?

①生答:

“满天”。

师:

“满天”这个词用得真好呀,它让我们感受到乌云怎么样?

(学生答:

乌云很多。

)请你再读一读。

②生答:

“黑沉沉”。

师:

“黑沉沉”这词让你感受到乌云怎么样?

(学生答:

乌云不但很多,而且很厚。

)谁来说一说“黑沉沉”同类的词语。

(学生自由说,说完完成练习)

③这又多又厚的乌云,让我们感觉到很——(请一学生回答:

难受)请你来读一读吧!

哎呀,你的“压”字读得动情,你让我感受到乌云真的向我们压过来了,老师也想读一读,请你们学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词,感受用词的准确,在词句的理解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句子。

过度:

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都感到难受,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④引读: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师:

在雷雨前,还有什么东西是一动不动的?

(让学生展开想象。

【设计意图】:

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张开想象。

(2)“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①学生读,师:

听,他真会读书,“乱摆”这词读让你觉得当时的风怎样?

(学生答:

风很大。

)谁再来读读?

老师侍机指导“忽然”。

“忽然”说明当时的风来得很——(学生答:

急。

②我们一起来再读一读吧。

哇,这风来的真急、真大呀,他让我们感受到危险到了,就连树上的蜘蛛读:

③引读: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再读读:

“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你觉得哪个句子比较好,为什么?

(指引学生答,它让我们感受到蜘蛛逃得很快。

请学生品读句子,老师点评。

老师做动作范读,请你们也来做动作读一读吧!

④指导书写。

过渡:

哎呀,你们的“垂”和“逃”这个动作做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吧。

先让学生说说写字时要注意写好哪个笔画?

重点指导“垂”。

(指导“垂”的书写时,先让学生观看垂柳的插图,师说:

“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引出“垂”字,再观看“垂”字的古今汉字演变过程。

师:

这个字哪一个笔画最多呢?

观察一下。

生:

横。

师:

大家真会观察,哪一横最长,哪一横最短呢?

生:

第二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

师:

这个字呀,中间宽,两头窄,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下,大家把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写一下。

)学生练写“垂、逃”等字。

【设计意图】:

把识字、写字教学有机地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在赏析句子的同时学写生字,同时通过汉字的古今演变过程,激发学生对生字学习的书写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认识和了解。

(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①通过对比句子“闪电亮,雷声响。

”,体会文中“越来越……”的作用,通过反复朗读句子,读出闪电和雷声的变化过程。

②(播放雷雨前闪电雷声的动画)再朗读。

③句式训练,出示句子。

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写句子。

过渡:

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天空中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这个变化过程,就是雷雨前的景象,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4、出示雷雨前的课文插图,配乐朗读课文1—3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拓展:

说话训练。

师动情地说:

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小鱼会浮出水面透透气,其他小动物会干什么呢?

请看,出示图片边看边回答(蜻蜓低飞、燕子低飞、蚂蚁搬家)。

1、谁能看着图片说说关于下雨前的谚语。

2、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老师收集的一些谚语吧!

(学生读)

2、其实,关于天气气象的谚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再收集一些,留到下一节课交流。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课后的写话训练作铺垫。

五、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雷雨前的景象,那么雷雨中、雷雨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前:

乌云 大风 闪电 雷鸣           

    雷雨  中:

          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蜘”“蝉”等6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感受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写“蜘”“蛛”“蝉”等6个字。

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回忆: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

雷雨前的情景让你觉得怎么样?

过渡:

是呀,雷雨前让我们觉得很闷、很难受、很恐惧,那雷雨中和雷雨后又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雷雨》。

我们先来感受一下雷雨中的情景吧!

请打开语文书第18课,读读第4—6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

巩固识字,复习课文,提出质疑,引出学习内容。

二、学习4—6自然段雷雨中景象

(1)自由读、思考:

这三个自然段先写什么?

接着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先写下雨,接着写雨很大,最后写雨小了。

(2)看第一幅图,想象下雷雨时窗外情景。

(指导接从上到下的顺序看,加上:

自己的想象。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①第4自然段“哗、哗、哗”你体会到什么?

(雨下得大,下得急。

)怎么读呢?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读)

②读带有“渐渐地”的句子。

课文中的“渐渐地”你能换一个词吗?

这些句要怎样读?

同桌读一读。

(指名读)

③闭眼(听雨声)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④指导朗读。

(“哗哗哗”读得要重,停顿短一点,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

“渐渐地”说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景,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