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512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3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下图为同一区域不同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l~2题。

1.按照先后顺序,图示发育阶段排列正确的是(  )

A.I—Ⅱ—Ⅲ     B.Ⅱ—I—Ⅲ

C.Ⅲ—I—ⅡD.I—Ⅲ—Ⅱ

2.该岩石形成的地貌类型为(  )

A.风蚀洼地B.喀斯特地貌

C.流水地貌D.沉积地貌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显示的是河流的发育过程,河床最浅的是发育最早的,河床最深的是发育最晚的,故C项正确。

第2题,图中反映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应属于流水地貌。

【答案】 1.C 2.C

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沟渠纵横。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河流地貌中的(  )

A.三角洲B.冲积平原

C.“V”型河谷D.冲积扇

4.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A.甲   B.丙   C.庚   D.乙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右侧非常密集)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山麓地带,结合山麓地带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出其地貌类型为冲积扇。

第4题,该同学所观察的景观为“水田分布,沟渠纵横”,说明其所处地区地势低平,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知符合条件的只有庚地。

【答案】 3.D 4.C

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甲—a—侵蚀B.乙—a—沉积

C.甲—c—沉积D.乙—c—侵蚀

6.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

A.a线或c线B.b线

C.c线D.a线

【解析】 第5题,乙处于河流的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第6题,从下游到河流上游应走河流流速最小的水域。

【答案】 5.B 6.D

读某村落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示村落的形态特点是(  )

A.呈多边形B.呈带状

C.呈环形D.呈团状

8.该村落按图示分布的原因是(  )

A.在山区由于地形的影响,村落顺河谷而建

B.平原面积开阔平坦,便于农耕

C.为逃避野兽袭击而建在山口

D.为防洪水,村落建在山脊

【解析】 第7题,观察图示可知村落的形态特点呈带状。

第8题,对于山区来说,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谷地带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这些地区适宜发展农业,农业基础好。

【答案】 7.B 8.A

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A、B、C三个河段河谷分别有什么特点?

(2)河流A、B、C三个河段对应的沉积地貌是什么?

(3)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

【解析】 第

(1)题,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下切作用强,河谷窄,呈“V”型;B河段位于河流中游,河流流速减小,侧蚀严重,河谷弯曲,河床不对称;C河段位于河流下游,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河谷更宽阔,呈“U”型。

(2)题,A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出山谷口处形成洪积—冲积平原;B河段位于河流中游,形成冲积平原;C河段位于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平原。

第(3)题,河流自西向东流,西高东低;南北向支流注入,南部和北部较高,地势特征为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部地势低。

【答案】 

(1)A:

河谷窄,呈“V”型;B:

河谷弯曲,河床不对称;C:

河谷宽阔,呈“U”型。

(2)A:

洪积—冲积平原;B:

冲积平原;C:

三角洲平原。

(3)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东部地势低。

10.(xx·宿州期末)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沿①②连线所作的河流断面图是(  )

(2)图中标有数字序号的四处,哪一处受流水侵蚀最强烈?

并说明原因。

(3)图中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多为聚落分布地带。

试分析聚落分布在这里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知,②处位于河流凹岸,侵蚀作用强烈,河岸较陡;①处位于河流凸岸,沉积作用明显,多泥沙淤积,坡度较缓。

(2)题,根据上题分析,②地位于凹岸,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

第(3)题,河漫滩平原位于河流两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联系便利;但该处地势低洼,易受洪水威胁。

【答案】 

(1)C

(2)②处。

 ②为凹岸,受流水的侵蚀力大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加大了流水的侵蚀力度

(3)不利因素:

易受洪水威胁。

 有利条件:

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从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蜿蜒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

据此回答11~12题。

11.图中河流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褶皱起伏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D.风沙堆积

1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解析】 第11题,流水对河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的形成与水流的速度密切相关,水流速度较快,则表现为侵蚀作用,形成流水侵蚀地貌。

对河流的曲流而言,由于凹岸和凸岸的水流速度有差异,表现在地表形态上就是凸岸的沉积作用和凹岸的侵蚀作用。

第12题,A选项体现的是水循环;B选项体现的是江心洲,江心洲是由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积形成的;C选项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水流平缓的情形;D选项表现的是三峡地区长江两岸山地重重,江水流速较快的情形。

【答案】 11.C 12.B

我国1000多年前的古文字留下这样的记载:

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

这里的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108米,据《孙子算经》)。

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由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

下图为目前该瀑布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示区域地势(  )

A.东南高、西北低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

14.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13题,根据河流上游支流状态判断出西北侧为河流上游,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从而得出地势的高低。

第14题,由材料可知,埋藏地点在瀑布的右岸,只能是③和④中的某点,又根据比例尺算出1108米相当于图上距离的1.108厘米,可量出④点符合要求。

【答案】 13.B 14.D

15.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xx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

原因是什么?

(2)判断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分析图示地区xx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

(1)题,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型。

(2)题,C处位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

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少,这种变化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等有关。

【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

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型。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变化:

林地减少,耕地增加。

影响:

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步练测中图版必修2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树木的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2.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  )

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B.黄赤交角的变化

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D.人类不断地破坏森林

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的自然现象是(  )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5.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B.西亚

C.北非D.中亚

读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6~8题。

6.图示资料,表示北京气候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D.③和④

7.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

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

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8.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

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

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

2010年6月6日,“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发出“保护臭氧层,从小事做起”的倡议。

下图为南极上空臭氧总量变化的示意图,回答9~11题。

9.下列离南极空臭氧空洞最近的大陆是(  )

A.非洲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

C.南美洲大陆D.欧亚大陆

10.下列有关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造成臭氧层空洞出现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易被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办法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11.当南极臭氧含量最低值出现时(  )

A.黄河可能出现凌汛

B.华北平原的冬小麦返青

C.冰岛昼长逐渐变长

D.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开始由逆时针转为顺时针

12.下表是欧洲西部一些国家所降酸雨中含硫黄的差异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国家

硫黄量(100t)

从别国传入的污染率(%)

475

82

225

92

1330

58

1301

63

847

20

121

48

A.传入①②两国家的污染率高的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B.③④两国比⑤⑥两国的酸雨污染严重

C.各国硫黄排放量的多少与能源消费构成无关

D.各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都与本国大量燃煤有关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13~14题。

13.依据图示,中心事象(X)是指(  )

A.海平面的上升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D.冰雪覆盖扩大14.世界各国对此变化应达成的共识是(  )

A.修筑水利工程B.控制大城市规模

C.保护人类文化遗产D.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

分析回答15~16题。

15.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D.不断西移

16.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17题20分,18题16分,共36分)

17.读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研究,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试分析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

(6分)

(2)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会产生的影响:

(6分)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亚寒带某些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非洲严重缺粮的原因是________,温室效应是否会进一步加剧那里的缺粮问题?

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4)自然界中的哪些过程可以消耗CO2?

(2分)

 

18.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

(6分)

(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填选项字母)________。

(2分)

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填选项字母)________和________。

(4分)

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B.容纳、净化污染物

C.增加河流水量D.保护生物多样性

(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

(4分)

 

答案与解析

1.B 2.C 3.C解析:

气候温暖,树木生长得快,年轮稀疏;气候寒冷,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密集,故M是寒冷期,极冰融化少,且海面结冰多,海平面下降。

4.B 5.B解析:

从图中“粮食增产”图例及在图中的分布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0~40%或40%以上,南半球则会出现减产。

从图中看西亚粮食增产大于40%,说明这里的雨水增加得最多。

6.A7.D8.A解析:

6.读图可知,就多年平均气温而言,①比③高;就多年平均降水量而言,②的降水量大于④。

比较北京和张家口可知,北京的纬度比张家口低,所以多年平均气温高;北京比张家口靠近海洋,所以多年平均降水量比张家口多。

故表示北京气候的是①和②。

7.分析资料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是波动上升的,降水变化是波动减少,所以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

8.气温波动上升,会使蒸发量增多,而降水波动减少,使降水量减少,地表就会变得更干燥与疏松,风力也会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增加。

9.C 10.D 11.A解析:

从南半球各大洲的最南端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南美洲大陆与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

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主要由冰箱、空调释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破坏臭氧层,形成空洞。

温室效应将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南极臭氧含量最低值出现时间为9~11月。

12.B解析:

从表中可看出③④两国酸雨中硫黄的含量最高,而硫黄含量多少直接与酸雨严重程度有关。

硫黄排放量与燃煤多少有关,但①②国家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别国传入的污染气体造成的,并不是由本国大量燃煤造成的;同时别国污染气体能大量传入①②国家,主要是受西南风影响,而不是北大西洋暖流。

故选B。

 

13.A 14.D解析:

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海水入侵,沿海低地被淹,海洋侵蚀加剧,陆地排污受阻等一系列问题。

CO2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从而使海平面升高。

15.B16.C解析:

由图例可判断,野象活动北界在不断南移,说明该时期气候在变冷,雪线不断降低;而现代全球变暖,对应雪线高度在升高。

17.

(1)二氧化碳 甲烷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氟氯烃类化合物破坏臭氧层,使照射到地球上的紫外线增多,也会使大气增温。

(2)气候更加干旱 退化成草场 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的生长(3)气候干旱 会 因降水量减少,农业用水更加缺乏,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使粮食产量减少(4)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石灰岩的溶蚀;河湖、海水对CO2的溶解。

解析:

本题考查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及引起的后果。

温室效应是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引起的,由于气温的升高,使得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异常,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使温带的耕作业发达地区将退化成草原,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将会适宜某些温带作物生长等,从而使世界各地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18.

(1)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

(2)B (3)B D(4)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解析:

通过理顺图中的知识关联,考生不难得出结论,海岸带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和海水的侵蚀作用,两种外力作用如果能达到平衡状态,海岸带也就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如果其中一个失衡,那么可能的结果是海岸后退或海岸带不断向海洋延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