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134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优化训练及答案

历史·必修1(人教版)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下面两幅图反映我国西汉时期与元朝分别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

答案:

A

2.唐朝中央政府“三省制”从决策、审议到执行的运转机制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答案:

B

3.北宋“三司使”的职责是(  )

A.总管中央行政事务B.负责转运地方赋税

C.掌管国家监察事务D.管理中央财政事务

答案:

D

4.(2014·衢州质检)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  )

A.秦代B.汉代

C.唐代D.元代

解析: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信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尚书令”可知既保留三公九卿制度,又设尚书令,故选B项。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在中央实行中书省,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

5.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

由此可见(  )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运用能力。

从“皇甫鎛奏请……崔祐封还诏书”可以看出中书省与门下省的制衡与权力分散,故选B项。

答案:

B

6.有人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反映了宋朝的冗官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的后果,故C项正确。

A项是现象,B、D两项是次要原因。

答案:

C

7.(原创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太学……学成考试合格,课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

——邹玉峰《新解“新格局”——隋唐政治

格局中的“古韵”与“新意”》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隋文帝由于政治需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不分身份地位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开科举士。

唐代,科举得以定制。

宋代科举制基本沿袭唐代,进一步做出改革完善,为实现“取士不问家世”的这一原则在选拔人才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杨晔《科举制度评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途径和主要标准。

(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

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分析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的新变化及其政治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理解分析能力。

(1)问,根据材料总结汉代选官制度,结合所学回答选官标准。

(2)问,是九品中正制,弊端从世家大族把持权力角度进行分析。

第(3)问,首先根据材料二明确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与材料一的察举制类似,二者与材料三的科举制比较,可以找出新变化;其次,从科举制重视才学,不重视出身,以考试为依据等特点,逐一分析其影响。

答案:

(1)制度:

察举制;途径:

地方举荐;主要标准:

孝廉。

(2)九品中正制。

弊端:

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3)变化:

重才学,不分身份地位;重考试,科举成定制。

(若答“重才学、轻家世”亦可)

影响:

有利于国家统一;扩大了统治基础(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提高了官员素质;促进了社会公平公正。

 

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  )

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

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

答案:

C

2.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

①从郡县制发展为分封制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④逐渐淡化对中央和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②④

答案:

B

3.“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迁移与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地方诸侯不得参与政事,这实际上是以削夺政治权力,进而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C

4.隋朝融汇南北之长而推陈出新,做出了一系列深远的改革和创新。

图中所示隋朝实行的制度(  )

①体现了皇权增强的趋势 ②有利于宰相的擅权专断 ③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 ④造成了皇权的专制独裁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图片信息获取和理解能力。

图中所示是隋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有具体分工,也有相互牵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项。

答案:

B

5.(2014·广东十二校联考)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意味着(  )

A.宰相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相权对君权的制约加强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二府三司制”,该制度有效地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故C项错误,B项正确。

宋初加强君权的举措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4·广州二模)“天下之士群趋而奔向之。

上意所向,风俗随之,人才高下、士风之醇漓,率由是出。

”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说明选官权在中央,并且吸引天下知识分子,结合所学可知符合科举制的特点和作用,故选D项。

答案:

D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久困弱。

——《朱子语录》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

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材料一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将“一切收了”的。

如何认识朱熹“州郡遂日久困弱”的论断?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解析:

本题以秦朝至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考查材料解读和综合分析能力。

(1)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是郡县制,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分析其进步性。

(2)问,根据材料提示“兵”、“财”、“赏罚刑政”,从军事、财政、行政三方面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根据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对朱熹论断给予肯定。

第(3)问,材料一从正面突显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性,材料二从反面突显地方分权的必要性,材料三突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行省制度,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从三则材料中可以得到答案。

答案:

(1)郡县制。

进步性:

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

(2)措施。

军事上:

收回主要将领的兵权;挑选地方军队精锐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

文官知州,通判牵制;财政上:

转运使理财,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部分上交中央。

认识:

朱熹的论断有道理。

宋朝以分化、并置的方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结果导致地方缺乏自主性,降低了行政效率,致使地方陷入困弱境地。

(3)处理:

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维护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和前提;在加强中央集权过程中要给予地方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应该实现相互制约下的动态平衡;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根本着眼点是实现稳定与效率的兼顾。

 

“伴食宰相”

伴食宰相,顾名思义是指陪着一起吃饭的宰相。

此语出自《旧唐书·卢怀慎传》:

“开元三年,迁黄门监。

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大意是说,卢怀慎在玄宗开元三年(715)被擢升为宰相,和姚崇一起同掌机要,卢怀慎自认为在做官处理政事的能力上比不上姚崇,于是什么事都推给姚崇,自己什么都不拿主意,不发表意见,被当时人讥讽为伴食宰相。

后世用这个词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