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宣传手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609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宣传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宣传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宣传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宣传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宣传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宣传手册.docx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宣传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宣传手册.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宣传手册.docx

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宣传手册

认知篇

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1

小学与幼儿园的师资配备有何不同……………………………1

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有何不同……………………………2

面对入学准备,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3

关于入学准备,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3

为什么要在小学入学初设置“学习准备期”…………………4

“学习准备期”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5

如何配合学校实施“学习准备期”……………………………6

准备篇

入学前,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7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体能准备……………………………………8

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8

需要给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吗………………………………9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10

要提醒孩子注意哪些安全事项…………………………………10

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时要注意什么……………………………11

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12

如何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13

适应篇

孩子入学后可能会有哪些不适应………………………………14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14

如何减轻孩子对家长的依赖……………………………………15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16

如何使孩子的注意力保持较长时间……………………………16

孩子做作业遇到困难怎么办……………………………………17

如何指导孩子安排好入学后的课余生活………………………18

家长对孩子的日常忌语有哪些…………………………………18

小学一年级的家庭作业有哪些特点……………………………19

沟通篇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19

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怎么办……………………………………20

孩子入学后,家长应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21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21

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22

孩子因为遇到困难或者挫折而情绪低落怎么办………………23

习惯篇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24

要培养孩子那些必要的学习习惯………………………………24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25

如何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25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26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28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28

如何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29

为什么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书写习惯…………………………30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31

附录

家长自检…………………………………………………………32

编后记……………………………………………………………34

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何不同

幼儿园和小学是相互衔接的两个教育阶段。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1、幼儿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则属于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等特点,即让每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

因此,家长必须将适龄孩子送到小学接受小学教育。

2、幼儿园教育是“保教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以教为主”。

幼儿园除了对儿童进行全面、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外,还要给儿童以生活照料和养育等。

小学则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包括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每门课程不仅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还特别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3、幼儿园课程是综合性的,小学课程则以分科为主。

幼儿园课程将和领域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以主题方式呈现。

小学则设有语文、数学、科学、书法、英语、品德与社会、体育、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动等学科,还有各类兴趣活动和探究活动等。

4、幼儿园的教育方式以游戏为主、小学则以课堂教学为主。

幼儿园教育注重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

小学教育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究、讨论、表达等方式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小学与幼儿园的师资配备有何不同

在幼儿园,每个班级都会配备3名教师,其中2名是带班教师,1名是保育员。

从教师的具体分工来看,一般2名教师每天各负责半天,上午班、下午班进行轮换。

在开展一些运动、学习等分组性活动时,两位教师会同时进班。

保育员主要负责清洁本班活动室的环境、设备与材料及管理幼儿的生活等工作。

因此,在幼儿园中,孩子经常接触到的工作人员为3人,即“2教1保”;也有一些幼儿园师资配备较高班里三位教师都是专任教师,平均分配一日活动方方面面的活动,人员基本固定。

在小学,师资配备与幼儿园有很大不同。

每班会有1名班主任,有的还配有副班主任,负责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另外,小学一年级一般开设8门课程,每门学科会有1位教师任教。

因此孩子已进入小学,一下子就要与10多位新教师接触。

这些变化可能也会给孩子带来适应上的困惑。

家长要关注、重视这一情况。

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有何不同

小学和幼儿园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教育机构,因此,在作息时间安排方面有较大的差别。

1、小学的作息时间是以课程来安排的,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是以活动来安排的。

小学生每天早上8:

00左右入校,下午16:

00左右离校。

在这段时间里,学校要为学生安排6-7节课,一般每节课40分钟,每节课后有10-15分钟的休息时间。

一年级的每周总课时数一般为32节。

幼儿园孩子的入园时间一般为早晨7:

15分到8:

00分之间,离园时间在下午17:

30左右。

幼儿园大班集体学习活动的次数平均每周约5次,每次约30分钟。

2、小学的作息时间安排以学科学习为主,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则兼顾4类活动,即生活活动、身体锻炼、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包括个别学习)。

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发育逐渐接近成熟,因此,小学没有设置专门的午睡时间。

而幼儿园大班则设有午睡时间,一般为个小时。

另外,幼儿园每天有1小时的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1小时为体育活动时间

面对入学准备,家长应持怎样的态度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件事情都可能是他成长的契机。

因此,面对入学前期的种种问题,家长要予以重视,但也不要过分焦虑。

您应该做到:

1、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愿望

在关心孩子入学准备是否充分的同时,您也应关注一下自己的言语与态度。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让老师收拾你”等话来吓孩子,而应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

“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个小学生了”“我们家要有个小学生了”……这样,孩子会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值得自豪。

2、全面关注孩子的发展

一般而言,对学习是否感兴趣,生活是否有规律,在集体中是否合群,这三个方面的情况往往影响孩子入学后的适应情况。

家长需要时时关注孩子在这些方面的发展,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等,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如:

让孩子定好闹钟自己起床、吃饭、收拾房间、整理物品,学会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

3、面对问题时积极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您应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仔细观察他的行为,并给予积极的暗示,如:

“你真有毅力呀”“你做得不错,但如果……你还可以做得更好”。

总之,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但不要包办,也要尽量避免消极的暗示,如:

“你为什么每件事情都做不好呢”“你真是不争气”。

每一个孩子都在以他独特的方式进步着,在幼小衔接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孩子更需要家长的支持和鼓励,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吧。

关于入学准备,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在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您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全面了解孩子在心理、情感、自理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以下这些方面,可以帮助您分析、了解孩子的情况:

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

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

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

在阅读一遍故事后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事情?

孩子是否能照顾自己,如:

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独自按时睡眠?

孩子是否能记住简单的口信?

孩子是否能熟练地使用纸、颜料、剪刀、胶水、水彩笔等物品?

孩子是否能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执行这些任务?

孩子是否能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电话号码?

孩子是否会承认自己不懂,而主动请求帮助?

……

请考虑以上这些问题,看看您的孩子做得怎么样了,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的培养和教育。

请记住,绝不要期望所有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

为什么要在小学入学初期设置“学习准备期”

自今年开始,自治区要求各个小学将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设置为“学习准备期”。

“学习准备期”是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角色转化的“缓冲期”,是其平稳适应的“过渡期”,以及正式踏上学习旅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哺育期”。

“学习准备期”旨在促进小学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衔接,适当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呵护他们对小学学习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小学入学初设置的“学习准备期”,结合一年级新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师生情感交流,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准备期”帮助一年级新生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间的平稳过渡,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快乐成长开好头。

“学习准备期”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学习准备期”主要通过“学科课程”和“综合活动”对儿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入学适应教育,教学方式以游戏、活动为主,使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1、“学科课程”着重围绕各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开展学习活动。

根据学科特点,一般设置2-4周时间。

①语文课从“听、说、读、写、问”等方面介绍学习的好习惯,拼音识字的好方法,以及学好汉字的注意点等,让孩子们在“听听读读”“听听说说”“听听演演”等游戏活动中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

②数学课通过“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初步渗透分类、对应等数学知识,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科学、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给孩子们打开一个广阔缤纷的世界,通过看看想想、说说动动、唱唱跳跳、画画做做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兴趣。

2、“综合活动”重点围绕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师生情感的增进等方面,安排4周的活动内容。

“综合活动”的内容主要从心理疏导、自信表达、友好交往、礼仪与规范、自我管理与服务、倾听与表达、卫生与安全等角度来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成健康的心理,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综合活动”的教学形式非常丰富,包括参观、游戏、示范、情境模拟、实际操作等等,这些形式便于学生模仿、感受和尝试。

如何配合学校实施“学习准备期”

“学习准备期”是孩子踏入小学学习生活的起点,家长们要用心关注,多些耐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关键阶段。

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这本《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家长手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了解更多教育子女的方法,并尝试着做一做。

相信您的努力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不菲的收获。

您也可以带孩子提前实地参观学校,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学习的新环境,用赞赏和鼓励的口吻,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让孩子拥有“我上小学,我快乐”的良好心态。

班主任家访时,家长可以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有关情况,如:

孩子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性格品行;也可以让孩子作自我介绍,这样老师可以尽快掌握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孩子也能与老师尽快熟悉起来,消除陌生感。

孩子入学后,您应每天抽些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包括孩子在学校的见闻,在学习上是否遇到困难,在学校是否快乐等等,并尽可能给子提供心理疏导和鼓励。

您还应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这一角色。

您还应配合学校,做好孩子每日学习生活的表现反馈,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早日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如果学校有“学习准备期”的展示活动,希望您能积极参加。

当您看到孩子一个月来取得的进步,一定会非常开心,并从中体验到孩子成长的快乐!

入学前,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需要经历入学准备期这个适应过程的,除了孩子,还有您——孩子的家长。

为了在这个时期能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成为他们勇敢向前的坚实后盾,您需要和孩子一起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

以下,是我们给您的一些建议:

1、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转变。

告诉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父(母)亲了,并积极获得与此相关的经验积累,如:

主动向周围家有小学生的亲友询问和请教,了解他们作为小学生父(母)亲的心理感受和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2、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为孩子入学做充分准备。

孩子要入小学了,每天的作息要有序、有规律,如:

用餐、学习、休息都应安排在相对稳定的时间。

为此,您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新的家庭作息时间表,在原来的作息时间中增加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时间。

最重要的是,您要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3、理智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

进入小学后,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波动,您应镇定而理智地分析情况和原因,找有经验的朋友或老师商榷。

千万不要让孩子独立承担学习的压力。

您应成为孩子的知音和朋友,和他一起面对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4、清楚了解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客观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即自己的孩子在个性、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您还应对孩子入小学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分析自身的优势,结合孩子的情况,帮助他扬长避短,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补救。

如何帮助孩子做好体能准备

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生活的节奏较快,学习任务较为繁重,这些方面的变化都需要小学生有健康的身体。

因此,您要充分重视孩子进入小学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帮助孩子做好体能方面的准备。

首先,调整好孩子的睡眠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孩子每天的生活应有规律。

在保证孩子每天有10小时左右睡眠时间的同时,适当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并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其次,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

良好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是学习的基础,您可定时和孩子一起玩一些体育游戏,如何种球类运动、游泳,让孩子在体能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还要重视孩子营养的全面摄入,为孩子搭配营养均衡的食物。

您应尽可能让孩子在正餐时吃饱吃好,不给孩子提供过多的零食,减少孩子对糖和高脂肪的摄入,杜绝孩子食用垃圾食品。

如何指导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有规律的生活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生理需要。

从心理学上讲,作息有规律,也是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1、逐步帮助孩子确立时间观念

在孩子做某件事(如:

收拾玩具、整理书包、做作业)之前,要让他做好充分准备,约定完成这件事情需要的时间。

一旦开始,就要引导孩子不以各种行为(如来回走动)来拖延时间。

另外,可为孩子准备一个定时的小闹钟,设定好时间,让孩子自我监督,自己监控时间。

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任务,可让孩子自由安排省下的时间,体验珍惜时间的快乐。

2、为孩子安排相对稳定的作息时间

家长可以利用入学前的暑假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养成孩子准时就寝,按时起床的习惯,要逐步改正“晚上不肯睡觉,早晨不肯起床”的坏毛病。

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共同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贴在孩子看得到的地方,并要求孩子按照时间表去做相应的事。

需要给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吗

孩子入学前,一些家长往往担心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的学习,其实这样的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还有一些家长提前让孩子学习唐诗、运算、英语等相关知识,这种做法也不足取。

一方面,尽管一年级的知识简单,但是家长未必能正确地教给孩子,或者不能采取合理的方法。

如果家长采取了不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往往容易损害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孩子在家里掌握了本该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后,在课堂上听讲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不容易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会影响以后的学习质量。

因此,建议您不要在意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而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以下几方面可供您尝试:

1、让孩子说出自己所做事情的名称和内容,或者看图说话。

您还可以通过游戏、谈话、唱歌等活动,引导孩子运用口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每天晚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

给孩子提供一些他自己可以读的书(可以从一页一幅图、语句简单的故事书开始),和孩子一起大声朗读,并仔细倾听孩子对故事的描述,问一些和故事有关的问题,促进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3、与孩子一起创设学习文字的环境。

您可以让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在孩子的房间中摆放随手可取的带字书籍和书写工具,随时随地的孩子一起认读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汉字……注意,这样做不是为了追求认字的数量,而是为了培养孩子对文字符号的兴趣与敏感度。

4、从周围生活中引导孩子感知并学习数数、形状、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如:

您可以利用超市和排队长龙、屋顶的模样来和孩子一起学习。

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和保持孩子对数学世界的好奇、情趣和探究的愿望。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初步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不仅对其愉快学习、生活、交往有重要作用,还直接关系到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社会性适应。

我们建议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并共同遵守。

如:

进屋先敲门;遇人礼貌招呼;安静倾听,适时表达;犯错后真诚道歉。

由于这些家庭规则是孩子参与一起制定的,因此,他容易认同并乐意遵守、执行。

2、保持家庭规则的一致性与相对稳定,否则孩子无所适从。

如:

规定吃饭前要洗手,那么家里每个成员都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3、制定规则时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要求。

给孩子提出的各种规则,要慢慢增加难度,由少到多,让孩子逐步理解并持之以恒地遵守。

4、告知孩子一些集体生活、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及做法,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可以给大家带来方便与快乐。

如:

与同伴游戏的规则,交通行走的规则,礼貌交往的规则,并通过树立榜样、经常提示等方式帮助孩子把规则落实到行动中。

要提醒孩子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孩子活泼好动,但他们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就需要您在孩子入学前教会他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

1、上学与放学路上的安全

您可以提前给孩子讲解和实践一些安全常识,如:

在上学路上“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横道线”;放学后不要跟随陌生人走;如有意外找巡警或交警寻求帮助等。

2、校园内的安全

您要提醒孩子不能和同学在操场上做危险游戏;在玩“滑滑梯”等大型校园设施时,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动作;在走廊里不要和同学互相追逐打闹;无论是楼梯还是走廊转角,一律靠右走,以免和同学发生碰撞,造成伤害。

3、教室里的安全

您要提醒孩子下课时,不要在课桌之间的狭窄通道上玩游戏或追打,以免摔倒撞到桌角;不要把尖锐的小刀或削尖的铅笔等当做玩具和同学玩耍,避免伤害到自己或他人。

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时应注意什么

学习用品是孩子学习的好伙伴。

入学前,您可以帮助孩子准备以下学习用品:

1、基本学习用品:

书包、垫板、铅笔盒、木质铅笔、塑料直尺、橡皮、文件袋(用于放练习卷或练习本)。

这些基本学习用品,一般每天上学都要携带。

2、特殊学习用品:

卷笔刀、剪刀、固体胶、记号笔(粗细各一支)、油画棒一盒、水彩笔一盒(颜色无需太多,体积不宜过大)。

这些学习用品建议都集中放在一个手提袋里,可以根据每日课程表的安排携带。

3、家长在为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时应该关注其实用性。

书包的选择应适合孩子的年龄,大小适中,以轻便为主。

购买铅笔盒、铅笔等学习用品时不能过分追求功能的繁多和色彩艳丽,一些多功能、玩具化的学习用品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4、除了关注学习用品的实用性,家长还要关注学习用品的安全性,那些带有香味的橡皮含有一定的化学挥发物质,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如何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整洁、安静、温馨的物质环境和富有鼓励、支持、民主气氛的人文环境。

首先,在物质环境方面,家长应在家中为孩子布置一个学习的小天地,使孩子喜欢并珍惜自己的小天地。

建议您这样做:

1、选择高度合适的书桌和椅子,在书桌上放置和孩子一起挑选的台灯、闹钟等。

2、准备一个小书橱或书架,里面放上您和孩子一起挑选的适合孩子阅读的有趣、有益的书籍(如:

《十万个为什么》、经典童话等)。

3、准备一个有多个抽屉的柜子,和孩子一起为每一个抽屉贴上标签。

抽屉里分门别类地放入孩子学习所需的文具,同时应保证这些文具是朴素而实用的,太过华丽的外表只会分散孩子在学习时的注意力,并引起攀比心理。

其次,在人文环境方面,您可以这样做:

1、坚持让孩子自己管理小天地的原则。

卫生的打扫、物品的摆放、书籍的更换和调整等,都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并管理,这既是习惯的养成,也是能力的锻炼,更重要的是向孩子传达您的理解和信任。

2、营造亲子互学、共同读书的氛围。

您应该经常在柔和的灯光和安静的环境中和孩子相伴看书。

手不释卷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

3、建立温和而具激励性的亲子沟通渠道。

对孩子温言软语但不纵容,多引导性语言而避免粗暴和简单。

您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奖励表,积攒代表进步的红星,鼓励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总之,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时刻沐浴着孩子不断求知的心灵。

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贵在因条件而异,贵在持之以恒。

如何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入小学前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对孩子入学后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

因此,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入学准备的必要内容。

入学前,孩子需要具备哪些生活自理能力呢?

以下内容可以为您提供参考:

1.能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玩具。

2.能将用过的物品及时归位,保持整洁。

3.能独立处理好用餐、盥洗、如厕等事情。

4.能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5.能比较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活动内容。

要让孩子具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您可以尝试这样一些方法:

1、相信孩子,给他们创设独立解决小问题的机会。

孩子们都有独立的愿望,当孩子第一次有了“我自己做……”“我会……”的表示时,您不可小视孩子,更不可拒绝孩子,而是要及时肯定。

这样做给孩子的信号是“爸爸妈妈喜欢我这样”。

长此下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信态度就会得到保持,即使在做事时真的遇到了困难,孩子也不会退缩。

2、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尝试错误,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替代孩子做事,等于亲手为孩子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这个陷阱的孩子,连尝试失误的机会都没有,也谈不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更无法树立自信心。

3、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但不要强迫孩子服从家长。

您可以事前先做示范,教会孩子怎样做;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可帮助孩子一起寻找原因;事后与孩子交流自己的体会,分享成人的经验;适当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知道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如:

他可以自由地设计自己的小天地,但要保持整洁;可以自己安排入睡前的活动,但不能影响休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