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608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阳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首阳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首阳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首阳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首阳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阳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docx

《首阳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阳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阳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docx

首阳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首阳初中115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背景

实行有效课堂教学以来,特别是上学期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经过“导学式”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合理减负、科学增效”的高效课堂要求尚有差距。

为解决在推进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有力推进1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活动,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课堂为主阵地,以优质高效教学推进活动为载体,以精致化管理为抓手,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以优化教学常规为着力点,践行115高效课堂模式,深入探索教学增效的策略、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减负增效的长效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工作目标

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全面达到高效课堂模式要求;确立科学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教学研究,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学效能;围绕高效课堂要求,建立长效、常态机制,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模式。

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高效课堂为契机,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高效课堂、绿色课堂”的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四、实施“115”高效课堂的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统一认识阶段(2013年7月--2013年8月)

 召开行政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旨在动员、讨论形成共识;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提高认识,明确方案;开展“怎样创建高效课堂”大讨论,让广大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2、培训学习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学校教务处、教研室牵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全国各地先进教学经验及模式,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115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整体推广。

 3、稳步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1月)。

 在全校开展以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的“高效课堂新模式”的创建与推进活动。

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新模式的研究和岗位练兵活动。

总结学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确立学科带头人,开展学校观摩课、示范课、对比课等活动,不同学科及学科的不同类型课(如讲授新课、练习评讲与复习课等)形成模式。

切实提高课堂改革,达到高效课堂要求。

 4、反思与再提高阶段(2014年1月---2016年12月)

 建立高效的教学反思机制。

学校要积极引导并大力推行教后反思,要求每个教师每节课、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写《教学反思笔记》,每学期写一份教学反思报告;学校及教研组、备课组层面的反思;通过多层面的反思、整改达到升华,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五、措施要求

(一)健全组织

为加强领导,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成立由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长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赵永禄

副组长:

杨想军李福军

成员:

校委会成员及各教研组长

(二)领会内涵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课堂上,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的模式是115。

1学: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高效课堂的目标是保证让学生学会,最终达到学生会学,保证学会是有效,达到会学是高效。

1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引导,讲授的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的旧知识之间产生“突然接通”的效应;讲授学生苦思冥想而未能解答的疑问,使学生”茅塞顿开“,讲授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或唤起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愿望。

5步骤:

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为:

“课前预习---课内交流—质疑解难---达标训练---体验反思。

六、具体要求

1、以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积极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围绕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要求,全面统筹教什么与不教什么,把握深度、广度、密度和梯度,敢于取舍,追求课堂教学简洁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讲究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策略的着力点是激发兴趣、掌握方法、把握规律、养成习惯、形成能力、培养品格。

要围绕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着力点,积极践行115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要围绕提高当堂课的达成率这个核心,积极实践和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法指导”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高质量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进行课前准备是高效教学建设的重点。

教师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

设计出最合理、最科学的指导学生探索、研究、学习知识的过程,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走的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一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让学生形成预习的思维模式,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

二要高效备课。

认真备好课前预习学案、课内训练学案、课内训练教案、课外预习教案。

2、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全面推行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我校教师在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抓住关键,全面推行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要抓评课依据。

当堂课达成率是评课的标准,是核心依据。

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想学。

抓好示范放样。

首先是中层以上干部和备课组长先放样,然后各备课组推2—3人再上,再推广到全体。

在整个推进过程中加强业务指导和考核。

3、以科学指导为着力点,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地确立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包括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验、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

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综合性学习。

强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习内驱力,培养认真书写作业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练习后反思和整理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和敢于并善于质疑的习惯,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反思的习惯、认真作业与主动矫正的习惯。

4、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打造高效课堂的校本特色

“绿色夯基,和谐共进,以人为本,在教育中丰富生命的内涵”是汇中人对新课程理念的个性化表达,绿色文化是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汇中的特色表达。

我们确立了如下构建高效课堂的发展思路:

即通过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素质;通过教育科研,推动课程改革;通过教育科研,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平日有效开展集体备课,全面开展课堂观摩活动,积极推进“推门听课”“随机听课”制度,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新途径,精心打造满意课堂,高效课堂。

总之,要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

 

附:

一、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写原则

编制导学案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是为学习主体服务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学性原则:

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彰显“导”的意义。

课时化原则:

一课一个导学案,每一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问题化原则:

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应用等尽量以问题形式明确的展现给学生。

层次化原则:

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性需求,让学生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二)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要把“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等问题明确的摆在学生的面前。

“学什么”要具体告诉学习内容,如:

请学习第二节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练习1至3题。

等等。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

如:

先个人阅读第五节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学会了吗”是对导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导学案的结构,应与“基本程序”相一致。

包括【课前预习】、【课堂交流】、【质疑解难】、【当堂检测】、【体验反思】几个部分。

学习目标:

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制定。

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课前预习:

依据教学目标制定。

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

对自学内容的要求:

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讨论:

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当堂检测:

(也可以另附)依据目标和内容编制检测题。

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

“当堂检测”是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不能忽略。

体验反思:

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

(三)导学案的编制流程及管理

1、初稿:

提前一周完成;每周送备课组长初审。

2、讨论:

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讨论,由编制人解读,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3、定稿:

编制人根据大家讨论意见,完成导学案修订,打印导学案。

同时编印参考答案。

4、审批:

备课组长签字后送年级分管主任签字,开出印刷通知单付印,电子稿留存。

二、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包括提出自己或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2、课堂上围绕导学案进行小组互查、大组讨论、概括总结,完成对导学案的学习。

 3、每个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后都要形成“教学反思”意见,其中涉及导学案修改的意见,应及时反馈到该导学案编制人手中。

由导学案编制人综合各位老师的意见,完成对该导学案的修正或集体反思意见,形成电子文稿,并上交学科教研室,方可视为导学案编制工作的完成。

学科教研室每周末将当周完成的所有导学案电子稿上传学校科研师训处,作为考评导学案编制情况的依据。

三、小组学习的组织

(一)指导思想

采用小组学习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要打破传统的灌输方式,创造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形成个性发展空间,营造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互帮互学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会合作,不断创造新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自信心不断增强。

(二)小组学习的组织

1、小组人数:

以4至6人为宜。

2、组长:

民主推选或轮流担任,负责本小组的学习活动的组织。

3、小组成员:

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学会学习、学会尊重、学会合作。

(三)鼓励实践创新

学校发布师生共同参与研究的校内研究课题“小组学习运行机制研究”,并组织研究成果观摩评奖活动,鼓励小组学习方式的组织创新活动。

   

四、115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㈠自主学习:

按“导学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使用新观点解释老问题等。

做好接受小组互查的准备和大组讨论准备。

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小组讨论时发言。

㈡小组互查:

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互相学习、讨论、矫正,保证全体小组成员达成学习目标;推选代表准备发言:

公布“导学案”的答案,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按照【课前预习】互相检查。

互查的要求:

一是组织有序,互相鼓励;

二是人人过关,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与交流,甚至是争论,让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的;

三是有时间保证,不急于求成,耐心等待学生完成自主建构任务;

四是表达与质疑,推选代表准备大组发言。

发言内容包括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或对老问题作出新解释;

五是对本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积分,填写“小组学习评价表”。

发言代表负责总结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在大组发言时提出。

㈢大组讨论:

一般由老师主持,各小组代表按自学内容发言、提出需要大组讨论的问题,其他小组质疑、提出不同意见,最终形成明确的答案。

通过例题,形成解题规范,引导思维的发散与聚合。

老师的作用:

一是要加强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引导、概括与总结,形成准确、精炼的文字表述,便于学生理解、记录和记忆; 

二是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来自学生的活的教育资源解决问题、把问题讨论引向深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是要详略得当,控制时间,针对共性问题,留有当堂检测时间;

四是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积分。

大组讨论结束标志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进入“当堂检测”阶段;

对于习题课,可在复习概念、方法的基础上,先进行例题示范,然后进入自学、互动环节;

㈣当堂检测:

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通过批改或抽样批改深入了解学情,获取反馈信息,为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对当堂检测情况按小组评分、积分。

㈤基本操作要求

教师要做到:

1、不了解学情、不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得进行教学案设计;

2、没有满意的(含问题、习题、方法等内容设计的)“导学案”不进课堂;

3、没有自学基础和针对性不讲课;

4、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替代;

5、不到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出手;

学生要做到:

1、主动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有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尊重他人,互帮互学,主动帮助别人、请教别人,有“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合作共赢的意识和精神;

3、敢质疑、敢创新、敢负责、敢表达;

4、自主学习时,孜孜不倦;小组互动时,轻声细语;大组讨论时,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5、在自评、互评等检测评价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五、评价办法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评价,是为了贯彻落实“知学情,重创造,共发展”的基本思想。

为了“知学情”,需要获取自学、小组互查、大组讨论、当堂检测等各个环节的反馈信息;为了“重创造”,需要鼓励学生质疑求异、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为了“共发展”,需要合作学习,倡导团队精神,鼓励、鞭策学习小组整体过关,防止小组学习中出现“边缘化”现象。

(二)评价应遵守的原则

1、民主、公正、透明的原则;

2、鼓励、激励的原则;

3、评价个人与评价小组相结合、以评价小组为主的原则。

4、讲究实效,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防止小组学习中出现“边缘化”现象的原则。

(三)小组互查中的评价

在小组互查阶段,以完成“导学案”情况为主要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的自主学习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的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等次评价。

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次。

由小组值日(周)记录人根据自评意见和小组意见负责评定,并填入《小组学习评价表》。

对“不及格”的人,由当值组长负责安排小组其他成员实施帮助,直至及格。

否则,该小组为“不合格小组”。

《小组学习评价表》进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四)大组讨论中的评价

大组讨论阶段主要由教师依据评价原则对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团队评价,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表达方式、小组合作精神与水平等。

也可进行以下评分操作:

以各个小组发言情况为主要内容,进行得分评定。

包括小组自评,质疑表述,提出新问题、新方法新思路,小组合作水平,当堂检测平均得分等内容。

由老师尽量以民主方式评定分数,由科代表填入《小组学习积分表》。

(五)“当堂检测”的积分评价(参考)

以当堂检测为手段对小组整体达标情况进行评估。

编制检测题当堂检测,采用“小组轮转批改”的方式当堂批改,由批改小组评定检测题得分,当场报分,由科代表或老师填入《小组学习积分表》,作为第二次学情反馈和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的最终依据。

(六)分层督查,全员过关

学生完成“导学案”,要人人清,日日清、周周结、月月评。

不能全员达标的小组不得评为先进。

教师要不断分析学情,采取针对性辅导措施,补差提优,保证全员达标,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