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中级教师晋级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859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中级教师晋级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小学中级教师晋级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小学中级教师晋级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小学中级教师晋级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小学中级教师晋级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中级教师晋级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doc

《中小学中级教师晋级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中级教师晋级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中级教师晋级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doc

河南省中小学中级教师晋级讲课答辩题目及答辩人答题要点

1、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教师要有坚实的教学基本功,离不开学生的学习情绪。

2、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请你说一说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有什么意义?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典型,典型引路,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

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4、请你谈一谈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学生有什么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表帅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5、对“开放式课堂”你是如何理解的?

主要是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形式,多渠道。

6、你对新课程改革有什么体会?

改变单纯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在知识传授中培养能力的结构体系。

突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7、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答:

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

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促进的

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8、教学原则包括那些?

(答对四项得满分)

答: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循序渐进原则

9、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答:

提出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涉及教学进程、规划板书内容。

10、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困生”?

答:

在表扬中鞭策“学困生”进步。

在鼓励中引导“学困生”提高。

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

11、谈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1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3、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

有关要求:

教师答辩内容要从所给答辩题目中选出三个进行回答。

根据答题要点展开回答。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

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要求详答)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

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要求详答)“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课程素材。

(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

(4)研究一般青少年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

(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6)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

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不应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的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以及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学科前沿开放。

其次,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

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

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

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学生是发展的人。

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

学生又是一个发展还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

人,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极大的责任。

2、学生是独特的人。

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要承认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坚持“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进行思维活动,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外部的影响与支持。

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八、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而且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更复杂化了。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

知识的工具以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检查、激发、指导方面,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经验或理论送上门来,然后不加思索地加以应用,而应该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在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

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应当从专业型、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九、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答对要点)

1、服务。

教育服务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新理念,教师的教育

识,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培养学生。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材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尊重并倾听家长的意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协调一致。

十、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提示:

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首要的任务。

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尊重教材,超越教材”是新的理念。

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

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

现代教学主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

问题

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

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

教师要问的得法,问到关键,问的有价值。

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问题应由学生自己生成,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