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85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docx

《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docx

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

 

乌拉盖管理区抗旱应急

预案

 

乌拉盖管理区防汛抗旱指挥部

二〇〇八年六月十三日

 

目录

1.总则2

1.1编制目的和依据2

1.2适用范围3

1.3编制原则3

2.基本情况3

2.1自然情况3

2.2经济社会情况6

3.组织领导与职责6

3.1指挥机构及主要职责6

3.2日常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7

3.3抗旱成员单位及职责7

4.抗旱应急响应行动8

4.1轻度干旱(Ⅳ)9

4.2中度干旱(Ⅲ)9

4.3严重干旱(Ⅱ)9

4.4特大干旱(Ⅰ)10

5.审批程序和修订11

5.1审批程序11

5.2修订时间11

6.其他要求11

相关说明和名词解释12

 

1.总则

1.1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了促进抗旱工作由传统的农牧业抗旱为主向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保护建设为主的全面主动抗旱转变,加强组织领导,提高主动性和应变能力,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推进全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乌拉盖管理区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旱活动,必须遵守本预案。

1.3编制原则

1.3.1立足预防,主动防范。

把预防干旱灾害和强化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放在防旱减灾工作的中心环节,密切监视雨情和水情,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1.3.2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3.3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全社会抗旱和政府各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制度,统筹兼顾,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抗旱能力。

1.3.4以人畜饮水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1.3.5坚持“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坚持依法抗旱、公众参与、科学调配、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城乡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用水。

2.基本情况

2.1自然情况

2.1.1河流分布情况

乌拉盖境内主要与乌拉盖河及其支流色也勒吉河。

乌拉盖水系是锡林郭勒盟最大的内陆水系,所属各河均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

乌拉盖河干流发源于宝格达山南麓,由众多泉水汇集而成,水量稳定,全长360公里,在胡硕庙与支流色也勒吉河汇合,向西流入乌拉盖戈壁。

沿途地面广阔坦平,湖泊、沼泽较多,上游处于山地、丘陵、河道狭窄,进入波状平原,河床平浅,消失在索林淖尔洼地。

2.1.2气象、水文条件及暴雨特征

乌拉盖河流域属寒带季风气候区。

受西风环境、西伯利亚寒流、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贝加尔湖低压等天气系统的影响,造成本流域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湿热;秋季清凉,早晚温差大;冬季漫长酷寒气候特征。

乌拉盖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22.3mm,多年平均蒸发量1579.8mm,且蒸发量多集中4—9月份,平均气温-0.9℃,极端最低温度-42.1℃(发生于1987年1月9日),极端最高气温38.4℃(发生于1968年7月22日).

乌拉盖地区多大风,且大风多在两个月以上,年平均风速4.1m/s,多年最大风速28m/s,汛期最大多年平均风速17.6m/s,年最大多年平均风速21.3m/s。

冻土观测表明:

土壤一般于10月下旬开始结冻,翌年4月初开始解冻,至6月全部消融,最大冻土深度3.3米。

乌拉盖河流域日照数在2500-3000小时左右,上游日照时间较短,初霜期一般在九月上旬,终霜期在四月上旬,无霜期为131天左右。

乌拉盖河属季节性河流,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上流多为林区及草地,植被较好,流域调蓄能力较强。

年径流除12、1、2、3月份河道冻结外,其余时间水流不断。

由于受到降水不均匀性影响,其径流年内及年际分配极不均匀。

2007年入春以来,由于风大、气温较低、牧草返青和生长期降雨量极少等气候原因:

1-6月份平均降雨量仅9.07mm,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2%,其中:

在牧草生长关键时期的6月份同期降雨量下降了23.8%。

对牧草正常返青及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天然草地生产力显著下降。

草场草群叶层平均自然高度13.4cm,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4.1%。

草群平均总盖度为19.95%,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34%。

牧草产量平均鲜重为34.45公斤/亩,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36.4%;平均干重为16.65公斤/亩,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36.2%。

由于乌拉盖管理区今年来的干旱使的天然草地生产力显著下降,所以拟写抗旱预案是为了更好的缓解近年来的干旱情况。

2.1.3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情况

乌拉盖水库位于大兴安岭西坡,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山地衔接地段,总的地势东部、中部高,北部稍低,西部渐低。

东部大兴安岭山地一般海拔标高1100—1200米,最高点在呼和音温多尔乌拉,海拔标高1385米,西部内蒙古高原海拔标高一般在880—1050米,最高点1182.1米,最低点870米,主要由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组成,地势低缓,景观漫远。

本地区地质构造处于内陆新华夏沉降带的锡林郭勒多字形构造系,由巴隆马格龙隆起带与乌拉盖沉降带组成,带状结构突出,以丘陵、盆地占主体,河流阶段不甚发育为特色。

2.2经济社会情况

2.2.1区域内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管理区总面积501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为哈拉盖图农牧场、乌拉盖农牧场、贺斯格乌拉农牧场和巴音呼硕镇。

人口183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903人,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25%,汉族占73%,七大少数民族占2%。

2.2.2区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情况

管理区耕地总面积36万亩,农业人口3229户,10423人,农业人口平均占有耕地34亩,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8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0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000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00万元,财政收入2600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0元。

3.组织领导与职责

3.1指挥机构及主要职责

各级抗旱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抗旱工作,实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抗旱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有关抗旱政策措施,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各级干部群众的忧患意识。

(2)负责抗旱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

(3)协调解决抗旱经费和物资,确保抗旱工作顺利发展。

(4)制定抗旱应急水源调配调度方案,并监督各项措施落实。

(5)旱灾发生时,组织力量迅速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坚决执行上级调度指令,尽最大努力减轻旱灾对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6)由于工作疏忽或处置不当而造成重大灾害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3.2日常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成立管理区抗旱办公室,设在管理区水务局,负责抗旱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工作。

主要工作职责:

依法组织协调旱灾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负责抗旱工作规划;组织协调建立和完善抗旱监测和预警系统;负责管理区旱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上报工作。

3.3抗旱成员单位及职责

根据管理区抗旱设置机构职能及特点,抽调相关单位组成抗旱成员单位,单位主要职责如下:

水务局:

负责统计上报旱情,申请抗旱经费;统筹抗旱水源调配调度;组织开展抗旱应急工程建设;推广和培训水利抗旱适用技术。

财政局:

负责筹划协调安排抗旱应急资金的落实,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发改局:

负责申请上报抗旱应急工程建设项目。

卫生局:

负责组织灾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实施救灾防病预案,预防疾病流行。

气象局:

负责旱情监测和预报,发布干旱预警信息,提供防旱工作建设和意见;提高中长期干旱灾害天气预测预报、降雨实况和土壤墒情等相关资料;组织实施人工增雨工作。

公安局:

负责维护抗旱应急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抗旱紧急期间协助抗旱部门组织群众展开自救、打击偷窃抗旱物料、破坏抗旱水源井工程、水文设施的犯罪分子,作好抗旱治安保卫工作。

建设局:

负责编制城市抗旱应急供水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森警中队:

根据旱情需要担负抗旱应急运送物资等工作。

农业局:

负责抗灾饲草饲料调剂;掌握农业受旱灾情况、负责灾区农业生产自救及恢复工作。

畜牧局:

负责掌握牧业受旱灾情况、负责害后牧业生产自救及草畜平衡制度。

电业局:

负责应急抗旱电力的正常运行。

交通局:

负责应急抗旱时公路交通设施、工程、装备的安全。

石油公司:

负责抗旱应急油料的供应。

网通公司:

负责旱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抗旱指挥联络畅通。

4.抗旱应急响应行动

根据特大干旱、严重干旱、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等干旱灾害分级,启动相应的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应急响应行动。

4.1轻度干旱(Ⅳ)

轻度干旱,发布蓝色预警,启动Ⅳ级应急响应行动:

(1)掌握旱情变化情况,做好旱情监测、预报工作。

(2)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做好抗旱宣传工作,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发布抗旱信息,宣传和推广抗旱先进经验及做法。

(3)做好抗旱水源的管理工作,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合理调配水资源。

(4)掌握社会各方面的用水需求。

4.2中度干旱(Ⅲ)

中都干旱,发布黄色预警,启动Ⅲ级应急响应行动:

(1)密切关注旱情变化,加强旱情监测,定期分析旱情。

(2)掌握旱情准备工作和行动情况,做好旱情预测预报;做好重点水利工程调度;动员旱区群众紧急抗旱。

(3)及时通报旱情信息和抗旱工作动态。

(4)关注水量供求变化,加强抗旱水源统一调度,确保农村牧区的生产生活用水。

(5)根据旱情发展趋势,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开展抗旱救灾工作;深入旱灾第一线,做好抗旱服务。

4.3严重干旱(Ⅱ)

严重干旱,发布橙色预警,启用Ⅱ级应急响应行动:

(1)及时通报旱情灾情和抗旱工作情况;密切监视旱情的发展变化,随时掌握旱灾情及发展趋势,做好旱情预测预报;做好重点水利工程抗旱水调度。

(2)抗旱指挥机构及时组织进行抗旱工作会商,研究部署抗旱工作进一步落实各部门抗旱职责,动员灾区群众紧急抗旱。

(3)启动相关抗旱预案,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重要工矿企业用水。

(4)各部门筹集、调运抗旱救灾物资,协助灾区人民政府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督促落实各项抗旱救灾措施,维护灾区社会的稳定;落实应急抗旱资金和抗旱物资。

(5)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对灾区抗旱物资供应和抗旱资金支持;水利抗旱服务组织深入旱灾第一线,维修机电设备、运送抗旱器材,做好抗旱技术指导与服务;及时解决抗旱物资、资金、油料、电力供应等问题。

4.4特大干旱(Ⅰ)

特大干旱,发布红色预警,启动Ⅰ级应急响应行动:

(1)实行地方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2)指挥机构强化抗旱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强化抗旱水源的科学调度和用水管理;协调各部门筹集、调运抗旱救灾资金和物资;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协助当地人民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督促落实各项抗旱救灾措施,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3)指挥机构分阶段部署工作,按照抗旱预案启动各项措施。

各有关部门按照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部署,协调联动,做好抗旱工作;各有关部门要为抗旱做好一切服务,及时解决抗旱物资、资金、油料、电力供应等问题,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抗旱抢险工作,深入农村牧区抗旱一线,维修机电设备、运送抗旱器材,做好抗旱技术指导与服务。

(4)启动各项应急抗旱措施,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及时调配应急水源井;因地制宜地搞好抗旱水源调度,对旱灾严重的居民饮用水进行定点限时供应,限制高耗水行业,加强节水措施,为灾区的生活和生产及时提供水。

(5)加强旱情灾情及抗旱工作的宣传,分析旱情灾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随时通报旱情及灾情;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抗旱救灾工作。

5.审批程序和修订

5.1审批程序

管理区抗旱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由本级政府或抗旱主管部门批准,并报上级抗旱主管部门备案。

5.2修订时间

及时报送总结抗旱工作,每5年修订一次抗旱应急预案。

6.其他要求

6.1有重大抗旱任务的重点水库及大、中型灌区应制定相应的抗旱预案。

6.2管理区已经制定完《抗旱应急水源井规划》,实施规划后管理区将在抗旱应急水源上得到很大的帮助。

 

相关说明和名词解释

1.相关说明

(1)牧业区干旱等级为四级:

轻度干旱(Ⅳ级蓝色预警)、中度干旱(Ⅲ级黄色预警)、严重干旱(Ⅱ级橙色预警)、特大干旱(Ⅰ级红色预警)。

雨养农区干旱等级划分

干旱指标

轻度干旱

中度干旱

严重干旱

特大干旱

土壤相对湿度(%)

60~51

50~41

40~31

<30

作物生长需水关键期持续无效降水日数(天)

15~25

26~40

41~60

>60

受旱面积百分率(%)

10~30

31~50

51~80

>80

成灾面积百分率(%)

10~20

21~40

41~60

>60

牧区干旱指标

干旱指标

轻度干旱

中度干旱

严重干旱

特大干旱

旬降雪量<1毫米(周)持续时间(周)

2~3 

4~5

6~7

 >7

连续无积雪天数(天)

 20-40

41-60

61-80

  >80

最大积雪深度≤2毫米天数(天) 

30~45

46~60

61~80

 >80

牧草返青面积比(%)

>80 

80~61 

 60~41

≤40

牧草相对生长量(%)

>80 

80~61

 60~41

≤40

(2)城市缺水等级为三级:

轻度缺水(III级预警)、中度缺水(II级预警)、重度缺水(I级预警)。

可用缺水率来表示

公式:

P=〔(Cx-Cg)/Cx〕×100%

式中:

Cx-城市正常日供水量(万立方米);

Cg-干旱时期城市实际日供水量(万立方米)。

城市干旱缺水程度

干旱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缺水率P(%)

5-10

11-20

>20

2、名词解释

干旱:

因供水量不足,导致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遭受影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自然现象。

从形式上可分为农业干旱、城市干旱和生态干旱。

农业干旱:

因水量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及牧草正常生长需求而发生的水分短缺现象。

城市干旱:

城市干旱是指城市因遇特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造成供水水源不足,实际供水量低于正常供水量,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

旱情:

干旱的表现形式和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干旱历时、影响范围、受旱程度和发展趋势等。

旱灾:

干旱对工农业生产、城乡经济、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

降水量距平:

计算期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差值。

降水量距平百分比:

降水量距平值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

连续无雨日数:

在作物生长期内连续无有效降雨的天数。

有效降雨指:

春季的3-5月份和秋季的9-11月份,一日雨量大于3毫米的降水;夏季6-8月份一日雨量大于5毫米的降水。

缺水量:

某一时段内可供总水量与同期总需水量之差。

缺水率:

缺水量与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土壤墒情:

田间作物根系层土壤的湿度状况。

土壤含水量:

一定体积土壤中所含有水分的百分比,又称为土壤含水率。

通常有重量含水量和体积含水量两种表示方法。

受旱作物:

因供水不足使作物正常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造成长势不良的作物。

受灾面积:

农作物产量因受旱而比正常年份减少10%以上的面积。

成灾面积:

农作物产量因受旱而比正常年份减少30%以上的面积。

绝收面积:

农作物产量因受旱而比正常年份减少80%以上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