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837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6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ocx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体育人文社科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第一章体育人文社科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涵

实践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升华,它具有概念的特征。

实践教学属于偏正结构短语,“实践”修饰和限制“教学”。

实践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而是受制于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本质上是以培养人为宗旨的教学活动,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遵循教学规律和原则。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

所谓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

提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的乃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成创业型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以形成结构和功能最优化的教学系统,运用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一般把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以下五个亚体系:

(1)教学组织体系。

是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推动力。

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人的个性发展对教育和教学的要求。

这种要求转化为学校改革原有教育和教学模式的要求,进而转化为教师改进和做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转化为学生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体系。

是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订的本学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创业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方面、专业技能训练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

(3)教学内容体系。

是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具体教学内容的呈现,须注意主次分明、循序渐进。

(4)教学制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涉及面广,具有多重目标,过程纷繁复杂,又需协调校内校外多层关系,其管理工作难度较理论教学要大得多。

其体系也要相对复杂一些。

水平方面应达到的标准。

(5)教学考核体系。

建立相应的考核办法,与学分相联系,促进学生对创业实践环节的重视,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

体育人文社科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现实基础和理论框架等研究旨在从创业导向方面揭示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在机理。

其结论具有较高的普遍性,因此,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其他同类专业,甚至作为其他学科实践教学研究的理论参考。

二、体育院校人文社科专业的教学定位

目前,体育院校经济管理学院主要有以下几个专业组成:

(1)公共事业(体育)管理专业:

它的教学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方法与技能的从事体育经营与开发、健身娱乐管理、体育行政与文秘、专业教学与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设有体育经营管理专业方向,主要为各级体育部门、各体育运动协会、体育场馆、体育俱乐部等培养有关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公关文秘专业方向,主要为体育部门、新闻单位和有关机构培养公关文秘与行政管理人才;健身娱乐管理专业方向,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各类体育娱乐中心等培养社会体育管理人才。

(2)经济学(体育产业经营)专业:

其教学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能从事体育市场分析与策划、体育经营与管理、专业教学与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注重培养应用型体育经济人才,主要为体育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社会团体(体育总会、行业体协等)体育产业开发部门、体育经纪公司、各类体育健身娱乐休闲中心及其它经济领域培养从事各种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3)休闲体育专业:

其教学定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休闲体育运动技能、懂经营、擅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能从事经营与管理、研究与规划、产品策划与设计、休闲体育指导与推广以及相关专业方向教学工作。

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既具有较强休闲体育运动技能、能够从事休闲体育运动指导与训练,又系统掌握管理、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有别于传统体育领域中各类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同时也是本专业的最主要培养特色。

无论是经济还是管理,其定位不拘泥于理论,而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为市场输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

三、人本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又好又快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十字指导方针,要求教育实践务必坚持“以人为本”、“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现代教育水平”,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现代人本教育模式中的“人本”,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

人的客观物质性规律对现代人本教育模式实践的人本发展要求,就是实现人的科学发展,具体要求有三:

第一,现代人本教育实践必须以人的物质性为基础,按人的客观规律办事。

第二,现代人本教育实践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第三,人本教育实践必须实现人的主客观统一。

人本教育模式必须提供强大激励,激发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培育和发展教师主导能力和学生主体能力,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改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实践是人实践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人本教育必须按照这一辩证规律内在要求,实施教育活动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和普遍性表明,教育过程除了按照人的普遍性规律实施教学计划外,还务必根据教育实践的特殊性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教育特殊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学生学习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教育实践要注意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因人施教;要紧跟社会实践发展要求和发展动向,教育活动要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市场竞争,把教育实践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对接起来,把特殊的教育活动与普遍的社会实践活动融合起来,达到教育实践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高度统一,实现人的一般社会实践与教育实践平衡、公平发展。

这要求全社会在公平对待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其他事业发展同时,多关注教育事业发展的特殊要求,坚持社会投入“三个优先”。

四、学分管理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第八条明确规定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

教育部等发布教思政[2012]1号文(《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各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

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改革,确保实践教学的学分就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实践教学地位的上升,实践教学的比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学分、学时关系也引起了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关注。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人才规格的多样化导致了教学计划的多样性,高校的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不同,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进度各不相同,学分的出现,为教学计划的执行提供了便利。

学分是学习的结果和所获得的能力的衡量尺度,在高校的课程设置上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完成的学习量,学生只有修完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量,并且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合格的评价以后才能获得学分。

学分作为测量手段或方法的职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它为衡量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区分学生成绩的优劣、促进校内跨专业选修、加速校际之间课程共享和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学分是学生课程成绩的反映,又是毕业的门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学分的功能也在逐渐扩大,它的作用和功能已经渗透到教学过程几乎各个领域,高校在制订或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之时,均以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为切人点,合理分配不同教学层面、不同类型课程间的学分比例。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实践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必须亲自动手,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才能完成基本教学要求。

明确实践教学的特点,掌握学分、学时的内涵及内在联系,合理确定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值,探索更加合理的计分方法,有助于高校建立先进的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基于ISO9000的教学质量监管体系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行业,其质量管理与一般的产品质量管理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因此,科学、合理地应用ISO9000质量标准的基本理念,对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必有其极为特殊的借鉴作用。

按照ISO9000质量标准2000版的“质量管理过程模式”,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由四方面内容组成:

(1)管理职责

ISO9000质量标准要求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构,对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应规定其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形成文件并贯彻执行。

现在学校都建立了管理机构,但没有组织对科室或者岗位设置职责、权限进行评审,以验证其是否合理、有效。

因此,高校应通过管理评审对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适宜性进行评审,不断改善体系及其运行效果,给学校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管理评审一般由学校最高管理者组织进行,包括评价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学校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等。

(2)资源管理

ISO9000标准是一个“软件标准”,只是对人力资源提出要求。

而资源的合理配置一般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

因此,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应有别于ISO9000标准,并一般分为两项内容,即“硬件标准”和“软件标准”,具体体现为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和工作环境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确定各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开展质量意识教育和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等;基础设施管理包括教学设备的申购,供方的选择,到货后的验收、调试,设备的运行等工作环境管理包括教室、实践教学场所的管理等。

(3)产品实现

ISO9000标准要求组织对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所有活动进行连续的控制,制定避免问题发生的预防措施,同时还应有一旦发生问题加以纠正的能力。

为了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高校应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各项活动的工作程序并形成文件,贯彻实施。

教育教学的实现覆盖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高校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围绕教育教学工作展开的。

因此,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是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4)测量、分析和改进

测量、分析和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自我完善机制。

它是对整个教学质量体系的质量目标、教学过程和资源配置等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进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测量、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学校通过一些定量的方法来准确说明问题,避免了定性评审的笼统和空洞,使问题细化到清晰可见的地步。

此外,它不仅要注意防范、纠错,更重要的是要创新。

它主要通过监视和测量、质量信息分析及改进三个步骤来完成的。

因此,高校应该将学生考核、人员考核、部门考核作为重点控制,还包括内部质量审核、教学质量检查、不合格学生的控制、教学信息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

第二章体育人文社科专业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现实基础

一、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的背景分析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00万左右,加上历年未成功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已相当可观。

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很严峻,“被就业”、“蚁族”、“大学生薪酬民工化”等现象屡见不鲜,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各类高校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就业难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的阵痛,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产业要升级,企业要转型,都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而这正是中国高校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因此,构建创业导向的教学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社会高度关注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实施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社会氛围

创业教育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早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就提出,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李岚清同志指出,要探索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加大了创业教育的关注力度和投入力度。

2004年12月,教育部长周济指出,高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随后,2007年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指出:

高等学校要“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年4月,教育部长周济就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问题举行电视电话会议时指出:

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

在创业氛围创立过程中,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008年7月20日,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

推动大学生创业方向正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地开辟大学生就业的新渠道。

受这些政策建议的影响,200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11个部委制定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

从而,为大学生导向型实践教学社会氛围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2)创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渐深化到创业导向教育的过程。

在大学,规模性、系统性地开展创业教育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

当时,清华大学就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与实践,形成了创业教育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以拓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为目的,充分发挥大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特色型创业教育;复旦大学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获得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对有志创业的学生还提供专门指导,这也是创业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开端。

其后,创业导向型教学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在许多高校,相关创业导向型教学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开设有围绕创业理念、实务、实践三个方面的课程,不少学校采取了教师讲授、案例讨论、师生互动、角色模拟、基地见习、组织大赛等教学方法,比如:

华东师大开设有创业教育课,中南大学开设了创业教育指导课、创业实训指导课,哈尔滨工程大学开设有创业理论、创业实务和创业实践课。

而且,一些高校还在尝试将这种教学方法溶于专业课教学过程之中,实现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方式,从而形成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模式——基于专业教学基础上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式(赖磊,2010),这种模式将为未来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如何在实践教学方面完成专业创业教育,如何把专业学科竞赛和创业教育结合将成为研究的重点(汪永奇等,2012)。

鉴于这种理念,陆广地和仲兴娟(2009)用创业导向充实数学教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以创业导向优化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业精神;用创业导向改造数学能力训练方式,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用创业导向活化数学教学方法,锻造学生创业人格;用创业导向丰富数学教学形式,拓展创业教育阵地。

史磊.张凤营(2011)把就业创业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把就业、创业与课程建设相结合,通过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把就业创业的理念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去,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技能,是现今高职教育的一个趋势。

罗晓东(2013)指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应在专业定位中提升创业创新机会,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贯穿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在课程体系开发中强化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中搭建创业创新活动平台,在教学团队建设中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才能培养出面向现代服务业,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专门人才。

(3)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自下而上的特征,经历了由实践摸索到理论总结,最后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引导推动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许多高校都对创业教育做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

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进入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许多院校分别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创业教育的开展进行实践性探索,具体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模式:

以中国人民大学位代表的素质型创业教育模式,这种创业教育方式主要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为侧重点,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知识技能型创业教育模式,这种创业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重视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以上海交通大学位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该创业教育模式以“三个基点”(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三个转变(专才向通才转变、教学教育转变、传授向学习转变)”为指导思想,确立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中央财经大学在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龙头,在挖掘现有教学资源的同时,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由普及性创业教育、系统性创业教育以及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温州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相继成立了独立的创业学院,希望通过体制的创新,摸索和积累创业教育经验,为整个学校的创业教育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关于创业教育,不仅各高校在各显神通,我国各级政府也在关注与重视,因此,相关研究,也从高校的创业教育上升到政府介入力作用下的系统创业教育。

例如,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高校开设创业园的热情有增无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和条件。

截至2010年年底,吉林省建设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21个,吸纳1600名大学生创办企业879家,带动就业17408人;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诸如学生创业一条街、学生创业园等来作为创业教育的基地,这样的实践固然能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及管理社交能力,但是作为学校要有一个明确的导向,即创业教育并不是让学生都去自主创业,而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管理社交及开创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体验创业的艰辛,理解老板的辛苦,提高对工作的忠诚度。

职业道德素养及职业忠诚度的培养这才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的差距分析

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加大把一批大学生逼上创业的道路,但是真正创业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这与他们缺少创业的意识,同时缺少创业的必要知识和训练不无关系,而这些都应归咎于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存在差距有关,这些问题的剖解需要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来培育。

当前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认识差距

对于创业教育,各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更没有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即使实施创业教育,也只是将原来创新教育的内容“旧瓶装新酒”。

主要表现在:

①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认为大学生没有必要进行创业教育。

这是一种狭隘的、过时的认识。

事实上,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教育,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创业意识,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都不无裨益。

②认为创业教育只针对少数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开展,大部分学生是难以涉足的。

这就导致部分师生把创业看成是高不可攀之事,畏手畏脚,不敢尝试。

这种片面的认识扼杀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挫伤了大多数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实际上,创业教育是一种创新创业的启蒙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多层次的教育目标,并不苛求每个学生都以创办企业为目的。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创业教育旨在向学生灌输一种意识,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中得以激发和发展,这种教育重视的是事物的过程,而并非只是事物的结果。

③认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学校领导的工作,只是作为某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课题而存在,与己无关,因而把自己看作局外人。

因此造成了许多对创业教育的误解。

如有人对创业与就业,对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区分不清等。

④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属于思想教育、不是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无关。

在这种思维意识下,容易导致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分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分离、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分类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大学生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缺乏,不利于大学生教育成本的控制、教育质量的改善。

(二)教育方式差距

创业技能是一种实践技能,因此,关于创业教育应集中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既然如此,那么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不再适用,然而事与愿违,当前的创业教育模式仍然集中在课堂教育、知识普及教育方面,具体表现在:

①在教学模式上,搞统一刚性的教学计划,同专业的学生以一种模式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仅局限在课堂内,仍是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模式;②在教学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专业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人文教育薄弱,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组建知识结构;③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④课堂教学没有把创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传授有机结合起来,而且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途径单一;⑤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并未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实施创业教育,更未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实施全员参与的模式。

从而造成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千篇一律,同一类型和层次的人才过剩,社会所需的具有良好的创业能力、鲜明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严重不足,造成现有的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只能被动地求职,缺乏自主创业的能力。

(三)教育条件差距

创业教育是一项有特定目的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联合行动,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

然而当前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中缺少上述支持,导致创业导向型实践教育条件不足,具体体现在:

①创业教育得到政府和部分社会机构的支持,但是这些支持尚未协同,形成大学生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支撑体系。

200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11个部委制定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创业扶持政策;许多高校也开设了创业园区,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对接,整合到创业导向型视角教学之中,尚无重大突破。

②创业教育组织不尽活跃,这里所提及的创业教育组织应该包括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应包含全国性、省部级、地方级和高校等多种层级,并且相互配合,形成一套完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体系,支持创业教育教学材料与教学方法开发、教学信息交流等工作。

③在从事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实践锻炼上缺乏支持。

要求有关任课教师首先要有进行创业教育相关内容的体验,然后再投入创业教育过程之中,这对确保创业教育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许多高校在政策制度上尚无支持教师创业的意愿,从而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缺乏有效的载体,严重影响了创业教育质量和专业教育效果。

④理论教育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教育资源尚不具备。

如何突破专业教师的创业能力不足、实践能力缺乏的瓶颈,一方面支持专业教师的实践培训;另一方面实施理论、实践双导师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后在高校教育成本控制的思路下,这种模式变得非常困难。

三、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的资源分析

对于体育人文社科专业而言,其实施创业导向型实践教学,取决于其教育资源,尤其是创业教育资源,与创业教育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