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610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0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docx

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

宁波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

试题卷共8页,有四个大题,19个小题。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一、书写(5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20分)

班级开展以“梳理与探究”为主题的学习经验分享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1—3题。

1.结合语境辨音形。

(4分)

【任务一】为下面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招领启示

今有员工检到皮夹一只,内有现金若干,请失主到门卫处认领。

一个对读书着迷的孩子,一捧起书,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1)着迷()

(2)着落()

A.zhāoB.zháoC.zheD.zhuó

【任务二】找出右图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______改为______

(2)______改为______

【答案】【任务一】

(1)B

(2)D【任务二】

(1)示改为事

(2)检改为捡(4分。

【任务一】2分,每小题1分;【任务二】2分,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及错别字的修改。

【任务一】“着”是多音字,组词为“着迷”时,意思为“入迷”,读音为“zháo”;组词为“着落”时,意思为“事情有归宿、有结果”,读音为“zhuó”。

【任务二】

(1)“启事”是为了说明某事而在公众中传播信息,一般采用登报或张贴的方式;“启示”是启发提示,作用于人的内心世界,启迪思想或激活思维,其形态是隐性的。

这里应为“启事”;

(2)“检”指约束之意,“捡”为拾取之意。

也可从偏旁上判断,此处应为“捡”。

2.专题整理填诗文。

(10分)

(1)古诗文中的声音丰富多彩。

“晓雾将歇,①____________”赋予了山林无限生机,“万籁此都寂,②____________”营造了禅院清幽的氛围,陆游笔下“③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热闹淳朴的乡俗,《醉翁亭记》中“觥筹交错,④____________,众宾欢也”再现了和乐融洽的场景。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笛声寄托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中的声音表现了诗人面对风雨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诗句。

(填序号)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E.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F.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①作者相同的是()()②运用典故的是()()

【答案】

(1)①猿鸟乱鸣②但余钟磐音③箫鼓迫随春社近④起坐而喧哗者⑤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理解与默写能力。

(1)中①—④题为直接性默写,⑤⑥为理解性默写。

注意“磬”不要写成“罄”,“箫”不要写成“行萧”,“喧”不要写成“暄”;题⑤要结合提示“《夜上受降城闻笛》寄托将士的思乡之情”即可想到句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⑥中要根据提示“《定风波》表现诗人面对风雨从容豁达的生活态度”,诗中的句子“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体现了这一点。

(2)本题解答时要先弄清题目要求,从备选诗句中找出作者相同的两句,其中,A项,是杜甫的《春望》中的句子,B项,是曹操《观沧海》中的句子,C项,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句子,D项,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E项,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句子,F项,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故①作者相同的是A、D;C项,使用了“八百里”、“五十弦”两个典故,E项,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烂柯人:

指晋人王质,故运用典故的是C、E。

【答案】

(2)①AD②CE

[10分。

(1)8分,每空1分,每空有一个错别字,扣0.5分;有两个及两个以上错别字,该空不给分;漏字、加字,该空均不给分。

(2)2分,①AD得1分,其他答案均不给分;②C和E各0.5分]

【解析】本题考查作者识记及诗句内容理解。

解答时要先弄清题目要求,从备选诗句中找出作者相同的两句,其中,A项,是杜甫《春望》中的句子,B项,是曹操《观沧海》中的句子,C项,是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句子,D项,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E项,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句子,F项,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故①作者相同的是A、D;C项。

C项使用了“八百里”、“五十弦”两个典故,E项,闻笛赋:

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烂柯人:

指晋人王质,故运用典故的是C、E。

3.拓展关联知文化。

(6分)

根据同学们搜集的“以和为贵”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字。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徐祯稷《耻言》

C.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

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与鲍春霆》

(1)作:

_______

(2)善:

_______(3)过:

_______

【任务二】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把【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填序号)

【答案】【任务一】

(1)兴起

(2)好(3)错误,过失(“犯错误”亦可)(3分,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

(1)此为课文《大道之行也》中的注释,难度不大;

(2)“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解释为“好”;(3)结合具体的语境“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可知,“过”与“功”是相对的,所以解释为“错误,过失”。

【答案】【任务二】

(1)C

(2)B(3)A(3分,每小题1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言语句。

抓住分论点一中的“推己及人”,这与C则材料中的“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是一致的;分论点二中的“和睦孝顺”,与B“事父母……宜兄弟……”是一致的;分论点三中的“大同”“天下为公”显然与A则材料一致。

由此,可选出正确答案。

三、阅读(57分)

(一)名著阅读(8分)

4.根据名著阅读任务单,完成相关任务。

(4分)

阅读方法

助读资料

阅读任务

检索目录

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急先锋东郭争功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四回赤发鬼醉卧灵宫殿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1)探究杨志的出身和押送生辰纲的原因,应该选择阅读哪几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注情节

探究小说人物,一般可以关注情节突变处。

如一个人突然闯入别人的生活或突然从生活中消失导致人物命运发生改变。

《骆驼祥子》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情节突变处:

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小福子绝望自杀,让祥子精神彻底崩溃……

(2)列举因人物突然出现或消失而导致祥子命运变化的两个情节。

(助读资料涉及的情节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十二回,第十三回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中人物相关事迹及对应篇目识记。

第十回、第十一回与林冲有关,第十三回与刘唐、晁盖有关,第十五回与吴用、公孙胜有关,由此排除剩下第十二、十三回。

杨志原是杨家将后人,武举出身,因脸上有一大块青记,又有一身好武艺,江湖上人称“青面兽”。

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

后在东京谋求复职不果,穷困卖刀,杀死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留守司唤作梁中书,赏识杨志的才能,有心抬举他,命他到校场比武。

得到梁中书的赏识后,他提拔为管军提辖使,奉命护送生辰纲。

5.小说中许多人物成了读者心中的英雄。

请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人,结合原著内容,说说该人物的英雄表现。

(4分)

备选人物:

A.哈里·谢顿B.塞佛·哈定C.哈利·波特D.纳威·隆巴顿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举例】①孙侦探突然出现,敲诈了祥子买车的钱,让他的买车愿望再次落空。

②虎妞难产而死,为了办丧事,祥子不得不卖车,他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

③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到人和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

④车夫老马晕倒在茶馆,老马祖孙的境遇让祥子对买车的梦想产生了怀疑。

[4分。

(1)2分,每回1分,每多写一回扣1分,扣完为止。

(2)(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情节亦可]

【答案】【示例1】我选哈里·谢顿,他凭借过人的心理史学知识,预见了银河帝国覆灭的危机。

在离世前,他能长远布局,安排团队到银河边缘的端点星建立基地,使基地成为人类未来的希望。

【示例2】我选塞佛·哈定,他作为端点星市长,凭借过人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科技力量,带领基地两次走出“谢顿危机”,使基地得以继续发展。

【示例3】我选哈利·波特,他面对险恶的形势,坚持战斗。

他不断寻找并毁灭魂器,敢于只身前往禁林,直面死亡,最终消灭强大的伏地魔,拯救了世界。

【示例4】我选纳威·隆巴顿,他在伏地魔掌控霍格沃茨后,不惧自身受到的威胁和伤害,坚持斗争。

伏地魔宣布杀死了哈利·波特后,他仍挺身反抗,并在最后的决斗中斩杀了魂器大蛇纳古尼。

(4分,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亦可)

第二层:

多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內涵,但不够深入;或单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深入。

(3—4分)

【示例1】“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在父亲的陪伴和引领下克服了各种困难,交得勇敢、坚强,“我”获得了成长。

(3分)

【示例2】看猫头鹰是“我”期盼已久的愿望,在猫头鹰这一希望的指引下,“我”学会了忍耐、克制、坚强、勇敢和坦然,获得了成长。

(4分)

第三层:

多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深入且形成关联。

(5-6分)

【示例1】“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磨练,不断回想父亲和哥哥的话来勉励自己,以父亲无声的陪伴和信任为前进的力量,满怀希望,坚定地追寻着目标,战胜了困难和恐惧,变得勇敢、坚强,获得了成长。

(5分)

【示例2】“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磨练,战胜了寒冷和恐惧。

“我”不断回想父亲和哥哥的话来勉励自己,以父亲无声的陪伴和信任为前进的力量,战胜了种种困难,变得勇敢、坚强。

“我”满怀希望,坚定地追寻着目标,从中学会了忍耐克制,无声的成长就是“我”内心不断丰富的历程。

(6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课外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要牢记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然后从四个备选人物中选出一个你最熟悉、印象最深、最能说明挫折使人成长道理的人物,要简明扼要叙述他的故事,注意句子的通顺和语言的简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月下看猫头鹰

[美]珍·尤伦

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

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

外面没有风。

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

月光耀眼,天色很亮。

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

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

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声音。

农场里的一只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

接着,第二只狗也叫了。

火车和狗,齐声歌唱,唱了好一阵子。

闹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

爸爸,还有我,一直向着树林走去。

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

爸爸在地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

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

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

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

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

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

在亮亮的天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

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

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

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

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

他开始呼叫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

”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

“呼,胡胡胡胡——呼!

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

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

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

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

我并不难过。

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

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我们再往前走。

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

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

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

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我们走进了树林。

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的白雪。

蒙在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地护着我的嘴。

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

我问都没问。

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

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中央照下来。

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我喘着粗气。

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

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中捂住我的嘴。

我用心地听。

爸爸又呼叫了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

“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

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

“呼,胡胡胡胡——呼!

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

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叫声,越来越近了。

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动静。

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飞过来。

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

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

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

它飞回树林里去了。

“该回家了。

”爸爸对我说。

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

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

爸爸是这么说的。

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林良译)

【故事·概括】

6.在去看猫头鹰的路上,“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我”想起了一些话,“我”克服了困难。

仿照示例,用“虽然……但是……因为……”概括情节。

(两个即可)(4分)

【示例】虽然“我”跟着爸爸跌跌撞撞很辛苦,但是“我”没有喊累,因为“我”想起了爸爸说”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

【答案】【举例】①虽然猫头鹰一开始没有出现,但是“我”并不难过,因为“我”想起几个哥哥说的话:

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②虽然“我”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因为出去看猎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③虽然“我”很担心有什么东西躲在大树背后,但是“我”问都没问,因为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4分。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情节内容。

题干明确了概括的格式,即“虽然……但是……因为……”。

从选文第一段“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到第三段中的“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然后用题干明确的格式,即“虽然……但是……因为……”概括成类于:

虽然“我”跟着爸爸跌跌撞撞很辛苦,但是“我”没有喊累,因为“我”想起了爸爸说”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的句子即可。

【故事·赏析】

7.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分)

(1)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

(2)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答案】

(1)【示例】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我”捂嘴的动作之快,表现“我”紧张、急切的心情,充满了童真与可爱。

(2)【示例】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我”看猫头鹰时的投入专注,表现出“我”愿望实现时的惊喜和兴奋。

(4分。

每小题2分,从用词、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均可)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答题首先要选准语句的赏析角度,如用词、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角度,然后揣摩由此所表现的人物的心理或情感。

第一句中的“捂着……捂住……”很明显是动作描写,“赶紧”一词表明“我”捂嘴的动作之快,由此可见“我”紧张、急切的心情,整个动作充满了童真与可爱。

第二句中“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我”看猫头鹰的专注的特点,从“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可以看出“我”实现愿望的惊喜和兴奋。

【故事·想象】

8.好故事常给人想象空间。

爸爸说“该回家了”,他们回家的画面会是文首和文末的哪幅图呢?

结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说说理由。

(4分)

【答案】【示例1】文首图。

图中父亲让孩子跟着走回家,这跟文中父亲的形象相吻合,父亲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直接予以帮助,因为父亲信任孩子。

他带孩子去看猫头鹰,让孩子看到希望,教会孩子坦然面对困难,让孩子学会勇敢、坚强、独立。

【示例2】文末图。

图中父亲抱着孩子回家,这跟文中父亲的形象相吻合。

父亲在寒冷的雪夜帮孩子去实现期盼已久的愿望,一路上他不停地呼唤着猫头鹰,还时刻关注着孩子。

看完猫头鹰,孩子也累了,抱着孩子回家,吻合文中温暖慈爱的父亲形象。

(4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人物形象及对开头和结尾画面的理解。

解答时,要注意从题目中的“该回家了”想象回家的画面与开头和结尾的两幅图相吻合即可。

从选文的内容看,我和父亲一起看猫头鹰的故事,展示了一个父亲对于孩子的爱,一定要安静、坚强和勇敢,这些都是看猫头鹰需要的一些品质,同时也是猫头鹰的品质,这是父亲教给孩子的。

结尾处的“该回家了”,爸爸提醒。

父亲在寒冷的雪夜帮孩子实现了愿望,“呼,胡胡胡胡——呼!

”在路上不停地学大角猫头鹰的叫,还时刻关注孩子,看完猫头鹰以后,小女孩心愿满足了,孩子也累了,抱着孩子回家,吻合文中温暖慈爱的父亲形象。

【故事·感悟】

9.成长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有时候“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

结合文本,探究“我”怎样在无声中成长的。

(6分)

【答案】本题6分,外层赋分。

第一层:

单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肤浅,思维结构单一。

(1-2分)

【示例1】“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

(1分)

【示例2】“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不抱怨,坚持前行,锻炼了毅力。

(2分)

【示例3】“我”是在父亲无声的陪伴下成长的。

(1分)

【示例4】“我”在父亲无声的陪伴下,一路保持着安静,克服各种困难,变得勇敢、坚强.(2分)

第二层:

多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但不够深入;或单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深入。

【解析】本题考查题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探究“我”怎样在无声中成长。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选文,结合题干的提示语:

成长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有时候“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联系文本,从文本中的相关句子探究“我”怎样在无声中成长的。

从选文中的句子“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

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所以“我并不难过”,父亲和哥哥做好的预设,在女孩身上呈现出了不抱怨,坚强勇敢,去坦然面对各种磨练。

说明了“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磨炼,不断用父亲无声的陪伴和信任为前进的力量,坚定追寻目标,战胜了困难和恐惧,变得勇敢、坚强,获得了成长。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关于薯片的网络阅读

小涛想了解薯片的营养,网络搜索关键词“薯片”后,意外得知薯片易致癌,接着搜索关键词“薯片致癌”,找到了与之相关的一个帖子。

他对帖子中提及的“couchpotatoes族”很感兴趣。

在检索了解了“couchpotatoes族”的相关信息后,他十分好奇:

帖子中的哪个人最有可能成为其中一员呢?

想到自已隔周吃一次薯片的情况,他有点担心,于是发帖求助。

以下是小涛网络阅读的内容

材料一

薯片对健康的影响

薯片含油量通常在30%左右,属高油高盐食物。

与其他油炸食品一样,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

同时,富含淀粉的食品经高温加工处理后可能产生含量不等的丙烯酰胺,有人担心这种物质有致癌风险。

农业大学营养专家范志红认为:

由于老人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幼儿的身体尚处于发育之中,解毒能力较差,这两种人长期吃含有丙烯酰胺的油炸食品,毒素不易排出,对健康危害最大。

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必须拒绝炸薯片等香脆食品。

关于丙烯酰胺

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这是一种可能致癌物。

但其导致人体致癌的机理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而且并没有发现任何一项研究可以证明:

人在正常食用食物的情况下,摄入的丙烯酰胺能够造成癌症。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尚未制定丙烯酰胺的限量标准。

材料二

薯片致癌,你们还会买来吃吗?

材料三

薯片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油炸小零食,那淡淡的咸味伴随着土豆特有的泥土香味,还有嚼在口里”咯吱咯吱”的清脆口感,让许多人爱不释手。

美国由此诞生了“couchpotatoes族”,他们一边躺在躺椅上看电视,一边嚼着薯片。

“沙发土豆(couchpotato)”的生活方式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流行于美国,后来又传遍世界各国,成为致胖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形象和健康。

材料四

10.材料二中那个人最有可能成为“couchpotatoes族”?

请结合材料帮小涛作出判断并解释。

(3分)

【答案】心若止水。

从发言内容来看,心若止水最爱吃薯片,向往“couchpotatoes族”的生活方式,不会因为致癌而不吃喜片。

(3分,判断1分,结合材料解释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

解答时,要仔细阅读材料二,分析其中的几个人物,结合“couchpotatoes族”的特点“沙发土豆”,可知“心若止水”最有可能成为“couchpotatoes族”,从发言内容看,心若止水最爱吃薯片,向往“couchpotatoes族”的生活方式,不会因为致癌而不吃喜片。

11.阅读材料四,回答问题。

(4分)

小涛看了王杰、胡伟、洪广平这三位医生的回复后,认为有一位医生的回复最有针对性,有一位医生的回复不但没有针对性,还别有用意。

小涛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结合医生的回复作出推测。

【答案】因为一位医生(王杰)明确指出了薯片的致癌可能和不良影响,并建议要少吃薯片,隔一段时间吃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