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5360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docx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docx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

内部编号:

(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材料典型题例

一、材料分析

1、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无中生有,捏造事实—诽谤行为----名誉权----人格尊严权)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人身自由),被两名女生严辞拒绝。

工作人员将她们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

事后,两名女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

⑴商场工作人员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

⑵你从这一案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1)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

(2)启示:

我国宪法规定:

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就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当我们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班主任李老师发现本班学生张小明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成绩突然下降,上课经常不注意听课,就想了解出现了什么问题。

李老师趁一节体育课学生都在操场上课而教室里无人时,翻看了张小明的书包并查看了日记。

从张小明的日记中,李老师了解到张小明家中有困难,这影响了他的学习。

之后,李老师想方设法帮助李小明解决了家中的困难,李小明的学习成绩也慢慢好起来。

但有一天,李小明不经意间了解到李老师曾偷看了自己的日记,并通过自己的日记了解到自己的情况,他陷入了矛盾之中……

⑴请你推测:

李小明在知道自己日记被李老师偷看后,他会怎么办呢?

⑵围绕李小明日记一事,班上有些同学认为李老师为了帮助李小明才偷看日记的,所以李老师并没有过错。

你认为呢?

⑶如果你是该班的班长,你将怎样来处理这件事情呢?

答:

⑴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李小明认为老师偷看日记是为了帮助自己,所以不会追究老师偷看日记的行为;第二种可能是李小明认为老师偷看日记是侵犯自己的隐私,从而找老师追究责任,或产生悲观情绪。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多向思维,所以学生应该考虑到会有两种情况的存在)

⑵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虽然老师为了帮助李小明才偷看日记,但这种行为却是违法行为,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同时可能给李小明带来伤害。

老师应该增强法律意识,给学生做守法公民起表率作用。

⑶一方面安抚李小明,要李小明放下思想包袱,说明老师的动机是为了帮助他;另一方面与李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指出老师的行为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会给学生带来伤害,希望老师不再采取这种方式。

3、某初中的几名学生经常无故旷课,班主任老师去学校附近的网吧调查时,发现这几名学生正在那里上网玩游戏。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该怎么办?

提示:

(1)向学生说明泡网吧的危害。

(2)告诉他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学习。

(3)让他们明白接受义务教育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4)加强对这几名学生的监督,并帮助他们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等

4、某学校女生李某因嫉妒同寝室的另一名学生林某,用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偷拍了林某在寝室内的各种生活照片,(隐私权、肖像权)在同学中传看,并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林某(名誉权),给林某造成很大的痛苦。

(1)李某的行为侵犯了林某的哪些权利?

(至少写出两项)

(2)分析李某的行为有哪些危害?

(3)对此,林某应该怎么办?

(提出两种解决办法)

答:

(1)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回答任意两个即可)

(2)李某的行为是践踏他人人格尊严,损害他人的名誉,给他人造成了伤害;破坏了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同时也是不尊重自己,损害自己的违法行为。

(言之有理即可)

(3)林某可以和侵权人协商,告知李某的行为是违法的,要求李某停止侵害,赔礼道歉;也可以向老师、家长、学校等有关部门求助;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提出的办法合理合法可行即可)

5、某校八年级思想品德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正在就公平问题展开讨论。

同学甲说:

“公平意味着一切平均分配,获得相同的利益,这会抑制人们的积极性,所以说公平对社会发展不利。

你认为甲同学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

甲同学的说法不对。

公平并不是一切都平均分配,大家一起“吃大锅饭”,而是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和环境,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维护公平不但不会抑制人们的积极性,相反,社会的公平可以保障每个人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6、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侵害公平交易权)受到侵权怎么办?

与商家进行交涉,换取合格品,要求赔偿损失,如果不能解决,就打12315电话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解决,向法院起诉等等。

也可参照教材P95页维权的途径进行回答。

7、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依据税法的规定,凭借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现代公民都必须增强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的义务。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是违法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8、小山说: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我邻居小花她爸爸行贿、受贿得来的100万元被法院没收,这是不对的。

”你同意小山的说法吗?

请说明理由。

答:

不同意。

理由:

(1)我国宪法规定:

国家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所有权。

所谓“合法财产”主要是指财产取得的方式、内容符合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只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2)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重大财产来源不明的,国家将依法没收,并追究其刑事责任。

小花的爸爸行贿、受贿得来的财产为非法所得,所以应该予以没收。

9.某校没有征求学生的意见,为全校学生低价在某服装厂订制了校服,以高价卖给学生。

但校服来自水灾区,布匹在水中浸泡,被病菌污染。

学生在穿上校服一段时间后,大部分都感染了相同的病。

请问:

(1)学校的行为合法吗?

为什么?

(2)服装厂的行为合法吗?

为什么?

答:

(1)学校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因为它侵犯了学生“对商品和服务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学校未经学生同意,擅自给学生订购校服,且低价买来,高价出售,从中获利,当然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2)服装厂的行为也是不合法的。

因为其服装原料曾被浸泡,且污染上病菌,没有做消毒处理,没有将详情告诉学校和学生,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这侵犯了学生对“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安全权”和“对商品、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知情权。

10.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公民自愿缴纳。

答: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税收是国家依照税法的规定,凭借国家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广大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

因此,认为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正确的。

但我国税收具有强制性。

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纳税人拒不纳税,是要受法律制裁的。

二、请你辨析----典型题例:

1、某校初二学生王某经常无故旷课,班主任老师批评教育他,他却说:

“我不偷不抢,读不读书是我的权利,别人管不着。

答:

这个学生的说法是片面的。

因为:

(1)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特点,适龄儿童和少年不接受义务教育,要负法律责任。

(3)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

因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要承担相应义务。

2、某校八年级学生张某辍学打工,面对学校的劝导,他说:

“上不上学是我的自由,你们管不着!

“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公民的言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受任何限制。

(教材P11)

答: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

但是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的自由。

要受到法律的两方面的限制: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履行义务,就是不做法律禁止做的事情。

答:

这一观点不全面。

(1)公民要履行的义务,既有法定义务,又有道德义务。

因此,履行义务不单是履行法定义务。

(2)忠实履行法定义务除了题目中要求的之外,还要做到:

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所以说这种观点不全面。

4、有人认为:

权利是自己的,义务是别人的。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因为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有时履行义务的主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

世间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所以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5、生命和健康属于个人,与他人和社会无关。

答:

注意自身生命安全和健康,使自己处于安全环境,免受他人侵害。

P29

6、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就是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答: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因为

(1)人格权是公民与生俱来的,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他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精神性人格权和物质性人格权两类。

P25

(2)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在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和隐私权。

属于精神性人格权。

(3)人格权包括人格尊严权,把二者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7、遗嘱继承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答:

这种观点正确。

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数人继承。

遗嘱继承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被继承人为保证遗嘱的实现,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这是法律赋予公民充分表达意愿的权利。

8、消费者在商品交易中上当受骗只能自认倒霉。

答:

这种观点错误。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在商品交易中上当受骗、权利受损确属难免。

因经营者不依法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致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损时,消费者要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是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消费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法律赋予的维权方式。

上当受骗后不能自认倒霉,要积极维权。

9、公平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对吗?

为什么?

答: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

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

三、维权知识小结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认识获得法律武器帮助的方法途径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既不要忍气吞声,也不能私自报复(因为逆来顺受、忍气吞声会纵容违法行为;私自报复打击,以牙还牙也会给自己造成伤害),而要采取正确合法的手段,即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A:

当受教育权被侵害或剥夺时:

采用非诉讼手段,即请求学校、老师、家长的帮助,也可以寻求当地村委会或社会团体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

如果此方法无效,可以打官司,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解决。

B:

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

可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

如协商不成或后果严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裁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

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时:

可采取与侵权人协商或请有关部门调解等方式解决。

若此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按照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财产权。

D:

当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

可看具体情况,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P96

E:

当智力成果权受到侵害时:

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F;当遭到非法搜身等侵犯人身自由时:

可以向“110”求助,依靠法律机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果仍未得到解决或后果严重的,事后可向法院提起诉讼,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G:

面对凶恶、狡猾的犯罪分子时:

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要讲究智斗。

比如设法稳定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

“110”报警电话等。

总之,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周旋,或借助是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