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会考题13166后半部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253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会考题13166后半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修三会考题13166后半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修三会考题13166后半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修三会考题13166后半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修三会考题13166后半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会考题13166后半部分.docx

《必修三会考题13166后半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会考题13166后半部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三会考题13166后半部分.docx

必修三会考题13166后半部分

历史必修三2013-2015年会考题汇编

第1课孔子和老子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

下列古迹与孔子办教育直接有关的是

A.曲阜孔庙杏坛B.白鹿洞书院C.文渊阁D.天坛

2.读书是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如果要了解儒家文化,你应选择的著作是

A.《道德经》B.《墨子》C.《论语》D.《韩非子》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做出这一人生总结的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5.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思想家是

A.荀况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

第4课宋明理学

6.“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这一主张来自于

A.道家学派B.佛教禅宗C.朱熹理学D.陆九渊心学

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学说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8.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的主要思想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天下为主,君为客”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9.如果要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的起源,应当查阅的是

A.李贽的《焚书》B.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C.顾炎武的《日知录》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10.黄宗羲指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

凡天下亡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维护封建礼教B.抨击君主专制C.提倡经世致用D.主张君主立宪

11.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A.维护旧礼教B.提倡经世致用C.反对君主专制D.主张君主立宪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12.北朝时期,总结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经验,并且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业著作是

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书》D.《农政全书》

14.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是

A.指南针与印刷术B.造纸术与火药C.火药与指南针D.印刷术与造纸术

16.有西方学者认为:

“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人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第7课汉字与书法

17.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字体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篆书→隶书→楷书B.楷书→篆书→隶书C.隶书→篆书→楷书D.篆书→楷书→隶书

18.研究商代的原始文献,需要释读的汉字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第8课笔墨丹青

19.下列绘画作品中,能够反映宋代市民生活的是

A.《女史箴图》B.《送子天王图》C.《清明上河图》D.《富春山居图》

第10课从传奇到小说

20.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其内容反映了贵族大家庭兴衰变化的是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红楼梦》D.《水浒传》

25.下列小说,成书于清朝的是

①《三国演义》②《聊斋志异》③《红楼梦》④《水浒传》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③

第11课梨园春秋

21.被誉为国粹的京剧形成于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4.歌曲《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歌中所述的戏曲形式是

A.越剧B.黄梅戏C.京剧D.沪剧

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26.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27.下列名言属于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普罗塔哥拉)的是

A.“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知识即美德”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28.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这一哲学命题的背景是

A.古代雅典社会出现社会危机B.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的觉醒

C.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券”D.欧洲启蒙运动倡导理性

29.提“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主张的希腊哲人是

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30.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A.反对神学世界观,要求自由平等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D.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宗教信仰

31.薄伽丘的著作以幽默、辛辣的笔调揭露教会的腐化与贪婪,享有“人曲”的美称,这部著作是

A.《十日谈》B.《神曲》C.《歌集》D.《哈姆雷特》

33.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他笔下的圣母充满人性和母爱,这体现的思想是

A.蒙昧主义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浪漫主义

34.依据下图可以看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

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

B.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

C.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

D.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

第14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35.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下列主张与此情境相符的是

A.因信称义B.社会契约C.因行称义D.天赋人权

36.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核心是

A.因信称义B.先定论C.君权神授D.社会契约

37.发表“九十条论纲”,揭开欧洲宗教改革序幕的是:

A.莎士比亚B.马丁·路德   C.加尔文D.康德

第15课理性之光

38.要了解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我们应该阅读的著作是

A.《人权宣言》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

39.提出“人非工具”这一主张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B.卢梭   C.伏尔泰D.康德

40.下列属于卢梭的著作是

A.《波斯人信札》B.《哲学通信》 C.《社会契约论》D.《纯粹理性批判》

第16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41.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写道:

“(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日心说B.进化论C.量子论D.地心说

42.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A.瓦特B.法拉第C.本茨D.爱迪生

43.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发表,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这本书的作者是

A.伽利略B.布鲁诺   C.牛顿D.哥白尼

第18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45.巴尔扎克撰写的被称为当时法国社会“百科全书”的是

A.《人间喜剧》B.《战争与和平》C.《西风颂》D.《等待戈多》

44.荒诞派戏剧代表作《等待戈多》“描绘了人类面对永远的、不可料知的等待”。

其作者是

A.雪莱B.毕加索C.巴尔扎克D.贝克特

第19课音乐与美术

47.“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这是恩格斯对《命运交响曲》的评价。

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的作者是

A.贝多芬B.莫扎特C.李斯特D.德彪西

48.印象派绘画代表作《日出·印象》的作者是

A.莫奈B.塞尚C.凡·高D.毕加索

49.《向日葵》是印象画派的代表作。

它的作者是:

  A.莫奈B.塞尚   C.凡·高D.毕加索

46.被誉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的是

A.莫奈B.塞尚C.凡·高D.毕加索

第20课电影与电视

50.电影“默片”时代的喜剧大师是

A.莎士比亚B.卢米埃尔兄弟C.普朗克   D.卓别林

第21课西学东渐

1.最早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严复

2.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的著作是

A.《四洲志》B.《各国律例》C.《海国图志》D.《变法通议》

4.鲁迅维新变法曾撰文评论某项主张时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

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

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

A.顽固派B.洋务派C.维新派D.革命派

3.“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持有这一思想的派别是

A.早期维新派B.洋务派C.顽固派D.革命派

 

5.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阐明“中体西用”的思想

C.提倡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6.下列文献中,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是

 

7.19世纪90年代,宣传民权思想,主张变法图存的著作是

A.《四洲志》B.《各国律例》C.《海国图志》D.《变法通议》

第22课新文化运动

8.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A.自由平等B.物竞天择C.民主科学D.中体西用

9.下列人物中,将反对旧礼教与提倡白话文有机结合的文学家是

A.蔡元培B.鲁迅C.李大钊D.陈独秀

第23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10.孙中山说:

“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去,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段话中“恶劣政治的根本”是指

A.满族统治B.军阀混战C.君主专制D.外国侵略

11.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指

A.反对满洲贵族压迫B.反对帝国主义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D.平均地权

12.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纲领,其中的“民权主义”是指:

A.反对满洲贵族压迫 B.反对帝国主义 C.建立民主共和国D.平均地权

第24课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3.正式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B.中共三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第25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14.“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四大D.十五大

第26课现代科学革命

21.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时间、空间和物体质量随着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的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B.万有引力定律C.相对论D.量子论

22.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B.原子能的应用C.经典力学的创立D.相对论的提出

第28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5.下图反映的是1964年我国的一项重大科技成就。

这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成功实验导弹核武器

D.成功发送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6.下图人物是我国研究杂交水稻技术的开创者,他是

A.钱学森

B.侯德榜

C.邓稼先

D.袁隆平

17.研究杂交水稻,对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增产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B.袁隆平C.李四光D.华罗庚

第29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8.“文革”结束后,我国在教育方面拨乱反正的重大举措是

A.开展识字教育B.恢复高考制度C.制定《义务教育法》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表现在

A.开展识字教育B.恢复高考制度C.制定《义务教育法》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综合

20.流行语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B.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C.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D.经济特区、互联网—改革开放时期

23.在历史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文化。

下列名人名言对应正确的是

A.老子——因材施教B.柏拉图——美德即知识

C.卢梭——人民主权D.陈独秀——不模仿古人

一、(2013·春)先进的思想此领着当时社会的进步。

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共16分)

 

纪念“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邮票

1、结合所学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历史地位。

(6分)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一切事情的权利。

——孟德斯鸠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位启蒙思想家的核心观点。

结合所学说明这些思想观点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6分)

3、某校举办“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展览,请你完成下表内容。

(4分)

时间

人物

思想理论成果

20世纪初

孙中山

20世纪20~40年代

毛泽东

20世纪70~90年代

邓小平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现代化建设

1、思想:

提出“仁”和“礼”的思想主张。

(2分)

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分)

2、观点:

天赋人权,实行法治。

(2分)

3、内容:

①提出“三民主义”,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分)

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分)

(2013夏)二、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

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共16分)

1.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东西方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

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4分)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主张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老子

“道”是世界的本原

仁、礼、中庸

孟子

古希腊时期

普罗泰戈拉(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

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孟德斯鸠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并说明其影响。

(8分)

 

 

3.20世纪以来,思想文化传播与相互影响的速度加快,上述图片反映了这一现象。

有人认为,文化交融是好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

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4分)

 

三1.①孔子②仁政(民贵君轻等)③人是万物的尺度④苏格拉底

2.主张及影响:

孟德斯鸠主张权力制衡,抨击了君主专制,为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确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分)陈独秀主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

(4分)

3.要点:

文化交融有助于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

在文化交融中,也要注意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思想文化。

(4分。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014·春)三、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古代东西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还成为东西方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1、分别举例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主张。

(4分)

 

但丁

《社会契约论》

康有为

《新青年》

伏尔泰

《十日谈》

《变法通议》

彼特拉克

《狂人日记》

孟德斯鸠

《新学伪经考》

胡适

2、阅读上表,从“近代东西方思想解放”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6分)

示例:

主题:

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复苏

关键词:

但丁、彼特拉克、《十日谈》

添加:

达·芬奇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文选》

3、依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张。

结合具体事例,围绕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三、1、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分)

  苏格拉底: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2分)

2、主题一:

启蒙运动与人文主义的发展

 关键词:

伏尔泰、孟德斯鸠、《社会契约论》

 添加:

卢梭

主题二:

戊戌变法与中国的思想解放

关键词:

康有为、《变法通议》、《新学伪经考》

添加:

梁启超

主题三: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思想解放

关键词:

胡适、《新青年》、《狂人日记》

添加:

陈独秀或鲁迅等

(提炼主题准确2分,关键词正确、全面得3分,每个词1分;添加正确1分)

3、主张:

反对僵化迷信,提倡思想解放,实事求是(2分)

 认识:

南方谈话,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一国两制,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促进了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促进了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推动了我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

(理论正确2分,事例对应正确2分)

(2014·夏)三、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共16分)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

他接着写道:

26个字母用完了,我该停下来了。

但是还有很多例子,如有必要,也列得出来。

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

——《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1.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6分)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中几次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与传播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在物理科学中,不论是在科学界还是普通人当中,牛顿所描述的宇宙观都逐步占据了支配地位。

同时,人们因科学革命引发的理性思考习惯反复思忖着:

如果人们无法依靠感性知识和启示(亦即上帝的命令)来获得真理,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理?

科学革命提供了答案:

理性……能揭示关于自然界和人性的真理。

——《试论英国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

2.结合所学说出英国科学革命代表人物牛顿的主要成就。

依据材料说明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6分)

 

3.以上两幅漫画告诉了我们什么?

请结合史实围绕科学技术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4分)

 

1.结论: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长期领先,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分)

说明: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造纸和印刷术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开展。

(举例恰当、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2.成就: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2分)

影响:

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的发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科学革命中的理性成为启蒙运动的核心。

(4分)

3.互联网有利有弊,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分)

比如:

蒸汽机等科技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核能可以给带来巨大的能源,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核灾难。

(史实准确、认识合理,即可得2分)

 

(2015·春)三、思想文化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本题共18分)

卡尔·雅思贝尔斯认为,公元前500年左右,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的先哲将道德置于精神生活的中心,他们并非在田园牧歌式的环境中创造了其富于同情的伦理规范。

——《轴心时代》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列举“轴心时代”东西方先哲的代表人物及核心主张,并概括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

(6分)

 

 

2.有学者称文艺复兴是“人的发现”。

结合所学,以《十日谈》为例进行说明。

(6分)

 

关于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种看法是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另一种看法是仅凭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就断言传统文化断裂,实在是低估了文化本身的顽强生命力。

3.你对上述看法持怎样的观点?

结合所学,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

(要求:

观点明确,论据合理,阐释清楚)(6分)

 

1.代表人物及核心主张:

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

(4分)

特点:

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2分)

2.说明:

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了人的觉醒。

(2分)

《十日谈》贯穿了人文主义思想,描绘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揭露了教会的腐化和贪婪,歌颂爱情,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4分)

3.示例1:

观点:

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

论据:

猛烈抨击孔子和儒家学说,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出现白话诗、白话小说。

示例2:

观点:

新文化运动没有造成传统文化断裂。

论据:

新文化运动只是批判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传统文化中的国学经典至今仍是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籍。

(提出其他观点,论证合理,也可得分)

(2015·夏)三、资料的搜集与研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某班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三时搜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名家名言进行研习。

(本题共16分)

研习一:

提炼观点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出自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阳明《传习录》

1.依据材料提炼王阳明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论。

(6分)

研习二:

阐释背景

18世纪30年代,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伯在《人论》中写道:

“你自己去认识,不要假设上帝在观察,正确地研究人类的是人。

”与此同时,德国“真理之友社”采用“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作为该社的口号。

2.运用所学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出现的思想文化背景。

(4分)

 

研习三:

分析比较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

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妨碍)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艰难勉强地跟着走),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果真能够完全依靠吗)?

——郑观应《盛世危言》

3.上述人物言论代表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派别,请结合材料和所学设

计并完成“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表格。

表格应包括派别、基本主张、影响。

(6

分)

 

1.观点:

人天生具有良知,每个人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2分)

评论:

这一观点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或对孔子的偶像崇拜),强调人的自主性,有利于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