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215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8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1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二)

生物试题    20214

一、选择题

1.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

B.某些无机盐离子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

C.同一株植物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

D.将植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许多物质的良好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产物或反应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详解】A、细胞内的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结合水则是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不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A错误;

B、某些无机盐离子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例如HCO3-,B正确;

C、代谢越旺盛的细胞内含有的自由水越多,同一株植物中,幼叶细胞比老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C错误;

D、将作物秸秆充分晒干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没有叶绿体的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人体细胞呼吸过程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均可产生CO2

C.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通常青春期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数量要比老年时期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部分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如蓝藻。

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为乳酸,有氧呼吸的产物为CO2和水。

【详解】A、蓝藻细胞没有叶绿体,但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人体细胞只有通过有氧呼吸才能产生CO2,场所为线粒体基质,B错误;

C、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其加工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

D、性激素为脂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

故选C。

3.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材料

实验目的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B

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C

藓类叶片

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

D

洋根尖分生区细胞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原理:

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无色,且含有线粒体,可以用于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A不符合题意;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色素,且含有大液泡,是观察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最佳材料,B不符合题意;

C、藓类叶片比较薄,含有叶绿体,是观察细胞中叶绿体的最佳材料,C不符合题意;

D、根尖分生区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会进行减数分裂,D符合题意。

故选D。

4.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及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增加,使其易扩散转移

B.在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是形成于该部位

C.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

D.癌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使之易转移扩散。

2、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累积。

【详解】A、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易扩散转移,A错误;

B、因为癌细胞会转移扩散,因此在某部位发现的癌细胞可能并不是形成于该部位,B正确;

C、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同种癌症的癌细胞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的,C正确;

D、癌变是多个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累积,故癌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形态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

【点睛】

5.下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运动员剧烈运动时,肌肉收缩过程中能量的三种来源;其中B和C是产生新的ATP的两种途径,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肌肉收缩最初的能量来自于细胞的存量ATP

B.肌肉收缩5秒后细胞中的ATP总量几乎为零

C.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主要是提高C途径的能力

D.B途径中还会产生乳酸,导致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

曲线A是(存量ATP)的含量变化,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直接由其提供;曲线B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提供能量但无法持续供能的过程,应是人体内辅助能量补充的无氧呼吸;曲线C是可以持续为人体提供稳定能量供应的呼吸方式,即有氧呼吸。

【详解】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肌肉收缩最初的能量应来自于细胞中的存量ATP直接水解提供能量,A正确;

B、肌肉收缩5秒后细胞中的存量ATP不为0,且细胞内的B和C两种方式还会产生ATP,所以细胞中的ATP总量不为零,B错误;

C、曲线B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提供能量但无法持续供能的过程,而曲线C是可以持续为人体提供稳定能量供应的呼吸方式,所以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主要是提高C途径的能力,C正确;

D、曲线B是在短时间内可以提供能量但无法持续供能的过程,应是人体内辅助能量补充的无氧呼吸,所以B途径中还会产生乳酸,导致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D正确。

故选B。

6.下图为果蝇两条染色体上与眼色控制有关的四个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四个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基因v和w控制的性状总与性别相关联

C.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交叉互换会导致基因cl与w的位置互换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这四个基因不可能出现在细胞同一极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上有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有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这四个基因互为非等位基因,A错误;

B、基因v和w位于X染色体上,其控制的性状总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

C、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而基因cl与w所在的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不能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

故选B。

7.下表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2005-2008年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耐药率/%

2.6

6.11

11.9

25.5

A.细菌耐药率的不断升高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B.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细菌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C.2005-2008年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细菌的耐药性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产生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A、细菌耐药率的不断升高是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A错误;

B、细菌的基因发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2005-2008年由于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正确;

D、细菌为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C。

8.酸生长学说认为:

生长素能提高植物细胞膜上H+载体蛋白的活性,将胞内H+外排到细胞壁,使细胞壁酸化,从而促进细胞伸长。

下列说法中不支持该学说的是()

A.施用生长素后细胞壁的pH下降

B.中性缓冲液能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C.某些物质能促进H+外排,但不能促进细胞伸长

D.抑制载体蛋白

活性,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减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细胞质中的H+分泌到细胞壁中,使其酸化,可增加某些降解细胞壁的酶的活性,使细胞壁松弛,可塑性增加。

【详解】A、生长素可将胞内H+外排到细胞壁,导致细胞壁处pH降低,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壁酸化后,从而促进细胞伸长,所以使用中性缓冲液可抑制细胞壁酸化,从而抑制生长素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某些物质若能促进H+外排,则会使细胞壁酸化,从而能促进细胞伸长,C符合题意;

D、抑制载体蛋白的活性,将抑制胞内H+外排到细胞壁,抑制细胞壁酸化,从而使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减弱,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某植物花瓣的大小由复等位基因a1、a2、a3控制,其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有a1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有a2基因且无a1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小花只含a3基因植株无花瓣。

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为BB和Bb的花瓣是红色,bb的为黄色。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1a3Bb和a2a3Bb的个体杂交产生的子代()

A.全为杂合子B.共有6种表现型

C.红花所占的比例为3/4D.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4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控制花瓣大小的基因和控制颜色的基因自由组合,且二者组合情况对应的表现型如下表:

a1a1、a1a2、a1a3

a2a2、a2a3

a3a3

BB

大花瓣红色

小花瓣红色

无花瓣

Bb

bb

大花瓣黄色

小花瓣黄色

基因型为a1a3Bb和a2a3Bb,杂交结果用棋盘法表示如下:

1a1a2

1a1a3

1a2a3

1a3a3

1BB

6大花瓣红色

3小花瓣红色

4无花瓣

2Bb

1bb

2大花瓣黄色

1小花瓣黄色

【详解】A、根据表格的内容可知,存在a3a3BB和a3a3bb的纯合子,A错误;B、从表格中看出,只有5种表现型,B错误;

C、红花所占的比例为9/16,C错误;

D、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比例为1/4×1/2+1/4×1/2=1/4,D正确。

故选D。

10.下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细胞和受到某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细胞在兴奋状态下的膜电位变化。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纵坐标数值表示的是膜外电位B.受刺激前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相等

C.该药物处理会导致神经递质的合成受阻D.该药物可能作用于神经细胞膜上某种离子通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此时为静息电位;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详解】A、图中纵坐标数值表示的是膜内外电位差,A错误;

B、受刺激前神经细胞膜为外正内负的电位,膜内外离子浓度不相等,B错误;

CD、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神经递质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而图示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神经递质参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

为了保证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细胞自身存在着一系列检验点,只有检测到相应的过程正常完成,细胞分裂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点1的作用是检验DNA分子是否完成复制

B.与检验点1相比,在检验点3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C.如果检验点4检测不到的纺锤体的形成,细胞将停在分裂期

D.检验点5的作用是同源染色体是否正确分离并到达组胞两极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详解】A、检验点1时还没开始进行DNA复制,不是检验DNA分子是否完成复制,A错误;

B、检验点3时染色体已经完成复制,但两条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B错误;

C、检测点4属于分裂期,如果没有纺锤体的形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C正确;

D、该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

故选C。

12.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渔业上确定捕捞强度,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鱼塘中鲤鱼种群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B.利用标志重捕法可以对鱼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进行抽样调查

C.鱼塘中鲤鱼

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鲤鱼的产量可能相同

D.为持续获得较高产量,应该在鲤鱼种群数量达到K/2后才开始捕捞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遗传特征和空间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3、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详解】A、鱼塘中鲤鱼种群达到K值前,种群数量越来越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A错误;

B、鲤鱼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利用标志重捕法可以对鱼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进行抽样调查,B正确;

C、鱼塘中鲤鱼的养殖密度大时,种内斗争加剧,鲤鱼生长缓慢,每条鱼的质量小;养殖密度小时,种内斗争弱,鲤鱼生长快,每条鱼的质量大。

因此在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可能会出现鱼产量相同的情况,C正确;

D、为持续获得较高产量,应该在鲤鱼种群数量达到K/2后才开始捕捞,捕捞的量为高于K/2的量,从而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最大增长速率状态下,D正确。

故选A。

点睛】

13.研发疫苗是防控新冠病毒的有效措施。

目前有两种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

疫苗①,将新冠病毒灭活后制成灭活病毒疫苗;疫苗②,用腺病毒载体携带编码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疫苗①需多次注射以强化免疫效果,疫苗②则不需要多次注射

B.疫苗①仍然保有新冠病毒的致病性,能激活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C.若接种疫苗②的个体接种前感染过腺病毒,疫苗会起到更好的免疫效果

D.疫苗②携带的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可直接作为抗原引发人体的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制剂。

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详解】A、疫苗①为灭活新冠病毒疫苗,由于灭活疫苗仍保留病毒的抗原性,所以可激活人体产生免疫反应,起到免疫预防作用。

由于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较少,因此需要通过多次免疫接种,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使免疫应答更持久。

疫苗②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入人体后,在人体细胞中可表达出较多的新冠病毒的抗原,诱发人体内产生大量抗体和记忆细胞,所以疫苗①需多次注射以强化免疫效果,疫苗②则不需要多次注射,A正确;

B、疫苗①仍然保留有病毒的抗原性,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但不具有新冠病毒的致病性,B错误;

C、感染过腺病毒的人体内具有相应抗体,可能会出现“预存免疫”,即接种疫苗时会被体内相应抗体部分清除而降低免疫效果或导致不能携带S蛋白基因进入细胞内表达,从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C错误;

D、疫苗②携带的新冠病毒S蛋白的基因需要表达为新冠病毒的抗原,才可作为抗原引发人体的免疫,D错误。

故选A。

14.真核生物的DNA分子中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可以大大提高DNA复制速率。

中科院李国红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精细的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调控机制,该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起始位点是解旋酶与DNA的初始结合位点

B.DNA的两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复制模板

C.DNA复制时可能是从复制起始位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

D.可将外源的尿嘧啶类似物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来鉴定复制起始位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1、DNA复制时间: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2、DNA复制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3、DNA复制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

4、DNA复制特点:

半保留复制。

5、DNA复制结果:

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6、DNA复制意义:

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详解】A、DNA复制起始位点是解旋酶与DNA的初始结合位点,使DNA解旋后并开始复制,A正确;

B、DNA的两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复制模板,B正确;

C、DNA两条链为反向平行,DNA复制时的多起点双向复制可提高DNA分子的合成效率,C正确;

D、DNA中不含尿嘧啶,故DNA复制过程中不会利用外源的尿嘧啶类似物,D错误。

故选D。

15.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子代的细胞质基因只能来源于母本。

S表示细胞质不育基因,N表示细胞质可育基因;R(R1、R2)表示细胞核中可恢复育性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r1、r2)无此功能,只有当细胞质中含有S基因,细胞核中r1、r2基因纯合时,植株才表现出雄性不育性状。

不同基因型水稻S基因的表达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基因型

N(r1r1r2r2)

S(r1r1r2r2)

S(R1R1r2r2)

S(r1r1R2R2)

S(R1R1R2R2)

S基因转录的mRNA

+++

+++

+

+

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

++

+

水稻育性性状

育性正常

雄性不育

部分花粉可育

部分花粉可育

育性正常

注:

“+”表示产生相应物质,“+”的多少表示物质量的多少:

“-”表示没有产生相应物质

A.S(r1r1r2r2)与N(r1r1r2r2)杂交,后代全部雄性不育

B.S(R1R1r2r2)与S(r1r1R2R2)杂交,后代全部育性正常

C.R1和R2均能抑制不育基因S的表达,但抑制机理不同

D.R1抑制不育基因S的转录,使水稻恢复为部分花粉可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子代的细胞质基因只能来源于母本。

S表示细胞质不育基因,N表示细胞质可育基因;R(R1、R2)表示细胞核中可恢复育性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r1、r2)无此功能,只有当细胞质中含有S基因,细胞核中r1、r2基因纯合时,植株才表现出雄性不育性状,即只有S(r1r1r2r2)表现为雄性不育。

对比表格中信息可知,R1抑制S基因的翻译,而R2抑制S基因的转录。

【详解】A、S(r1r1r2r2)(该个体为雄性不育,只能做母本)与N(r1r1r2r2)杂交,后代基因型为S(r1r1r2r2),全部表现为雄性不育,A正确;

B、S(R1R1r2r2)与S(r1r1R2R2)杂交后代基因型为S(R1r1R2r2),与S(R1R1R2R2)表型相同,全部育性正常,B正确;

C、R1和R2均能抑制不育基因S的表达,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存在R1不存在R2时,S基因转录的mRNA不减少,但翻译形成的蛋白质减少,存在R2不存在R1时,转录的S基因的mRNA减少,说明R1抑制S基因的翻译,而R2抑制S基因的转录,C正确;

D、根据C项分析可知,R1抑制不育基因S的翻译,使水稻恢复为部分花粉可育,D错误。

故选D。

16.对烟草花叶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导致了病毒这一种新的生物类型的发现。

细菌滤器是一种孔径小于细菌的过滤装置,细菌及比细菌大的细胞都不能通过。

下面是科学家所做的一系列相关实验。

实验一·将患病叶片研磨液注入到正常烟草叶脉中,正常烟草患病。

实验二:

将患病叶片研磨液高温处理后,则不能使正常烟草患病。

实验三:

将患病叶片硏磨液经过细菌滤器后得到滤液,能使正常烟草患病(这种滤液被称为感染性滤液)。

实验四:

在感染性滤液中加入蒸馏水大量稀释,也能使正常烟草患病

实验五:

将正常叶片研磨液经过细菌滤器得到无感染性滤液;在感染性滤液中加入与实验四所加蒸馏水同体积的无感染性滤液,能使正常烟草患病,且患病程度与实验四相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一、二的结果说明烟草花叶病可能由非生物因素引起

B.根据实验三的结果不能排除由细菌本身引起烟草花叶病的可能性

C.实验四的结果说明烟草花叶病很可能由细菌产生的毒素分子所引起

D.实验五的结果说明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在无细胞的滤液中不能增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引起烟草花叶病的为烟草花叶病毒,其体积比细菌小,可通过细菌滤器,所以患病叶片的研磨液经过细菌滤器后得到滤液中仍含有病毒,可导致正常烟草叶片患病,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代谢,需要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增殖。

【详解】A、若为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则高温处理患病叶片研磨液后,应该仍能使正常烟草患病,A错误;

B、细菌滤器是一种孔径小于细菌的过滤装置,细菌及比细菌大的细胞都不能通过。

所以将患病叶片硏磨液经过细菌滤器后得到滤液中不含细菌,故实验三正常烟草患病不可能由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