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8520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docx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docx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

教材解读:

 铅笔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测量》的内容。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材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二、背景分析

1、《铅笔有多长〉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结合测量学习用品有多长这一情境认识分米和毫米,并探索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根据情境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最后通过估计教学楼、书桌,校园中的柳树等的高度等等,让学生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同时也使课程资源以开发利用。

注意问题,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明确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在生活中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2、学校及学生学习状况与分析:

 我校位于市中心,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班级配备有电脑、电视等电教设施,便于日常教学工作的使用。

此外,学生对数学有着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合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力争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分米,毫米掌握米、厘米、分米,毫米间的关系。

2、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四、教学设想:

在本节课中首先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活动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看一看、比一比等学习方法使学生知道了1分米和1毫米大约有多长及所学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这样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欢乐,最后实践应用这一环节是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识,形成技能的关键,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理解,所以在设计练习时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选择贴进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了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学习都离不开学习用品,现在请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你都有哪些学习用品。

2、谁能告诉大家你有哪些学习用品,如果他没说的你有可以补充。

3、那要想知道这只铅笔有多长该怎么办呢?

4、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五单元测量中的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此教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激起波澜,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习方向,自然得体,从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

(二)量一量,认识毫米。

1、请同学们拿出你的铅笔,先估计一下它有多长,

“要知道你的铅笔实际有多长,我们该怎么办呢?

”“拿出直尺,你能从直尺上找到哪些学过的知识?

”(1M=100M)

然后再量一量铅笔有多长,量完后请把你测量的用品,估计的结果及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2、同学们测量的结果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出现了几厘米多一点应当怎样表示呢,这就需要用到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1厘米间有几个小格。

3、其中1小格是1毫米,那厘米与毫米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4、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可以写成1mm,毫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1毫米的厚度。

5、

  请同学们拿出1枚1角的硬币(或IC卡),把硬币捏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然后把硬币轻轻抽出拇指与食指之间留下的空隙就是1毫米。

5、请同学们再拿尺量一量,看一看这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吗?

6、我们已经知道1毫米大约的厚度,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有1毫米厚。

 (设计:

 选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课程资源,做为探讨内容,学习起来就自然、亲切和真实,加之灵活多样的量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自感受知识的真谛。

7、先估后测练习本、数学书、课桌的宽度。

引出分米的认识。

(三)比一比,认识分米。

1、下面我们再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下面请同学们撕一条10厘米长的纸条。

  老师这有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咱们比一比看谁的长好吗。

4、现再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手掌从中指指尖到什么地方是1分米。

5、我们已经知道了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那米与分米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请同学们拿出米尺仔细的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其中1小格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

  其中一大格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

1米中有几个这样的大格?

  这说明米与分米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设计;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从中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感受知识的科学性,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归纳整理

1、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下面就把学过的长度单位进行整理。

2、请同学们按着下面的表格进行整理。

如果有困难同桌两人可以互相帮助。

长度单位

用字母表示

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分米

厘米

毫米

(五)拓展延伸,实践应用

1、估一估:

通过估算楼房、书桌……的高度,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小蚂蚁做客:

通过小蚂蚁到小猫和小狗家的距离比较,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3、请你帮助我:

通过这部分内容,帮小同学改错,进一步认识长度的测量。

  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形成多种能力。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此课把理念的东西,转化成了全新的教学行为,使学生体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另外,此课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时尚的多媒体做陪衬,使课上得朴实、真实、实用。

只是教者在课堂上关注了学生的各种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手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了估一估、量一量、看一看、比一比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了知识,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教者在课程资源的挖掘上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贴进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了技能,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学中,我将两个简单的问题“测量桌子的高度度”与“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观察讨论,由此激起学生探寻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长度单位。

2.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

1分硬币、IC卡、胶带、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3.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堂上,一名学生在测量实物时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多一点、2毫米不到。

于是,我对学生说:

“那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怎么办呢?

”学生感觉应该有一个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我又告诉他们:

“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出了新问题,教师也让学生在允许范围内加以讨论,这些看似对教学不利的“突发事件”,实际上把它利用起来,让学生再一次产生探寻课本以外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无止境,也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课外创造了机会。

4.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

反思这一过程,我认为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才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最大价值。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教学时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5.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我在使用多媒体演示格尺上的1分米、1毫米时,没有向学生强调说明屏幕上的1分米或1毫米是放大了的1分米或1毫米,容易使学生对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概念产生误解。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尽量做到合理准确。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铅笔有多长”

教学所在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40---41页。

教材分析:

“铅笔有多长”这节课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两次测量铅笔的长,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并通过对物体长度的估计和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长度观念,培养他们的估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是7—8岁的孩子,正处于通过观察、感知、形成并逐步发展空间观念的时期。

他们通过一年级下期的学习,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也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对比较短的物体长度进行估测,还会用尺子准确地进行测量。

而且,经过近两年的学校集体学习,孩子们已经具有初步的独立观察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

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估测与测量吸管的长度和铅笔的长度,让学生知道1分米、1毫米实际有多长,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用眼睛估测生活用品的长度,动脑想象每一个长度单位大约有多长,动口描述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需要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情感与技能:

教学活动中需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如吸管、铅笔,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使学生体验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的必需并服务于生活的需要。

通过小游戏的开展和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