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514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4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docx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 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docx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8课迈向社会主义冀教版巩固辅导第四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1953年-1957年我国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一计划的重点是()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优先发展运输业

D、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

“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

万里的远航!

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

”该诗句表达了()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欢乐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与1954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无关的是()

A、由一届人大会议通过

B、规定以一国两制来解决香港问题

C、规定我国的政治制度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开展

C、四人帮被粉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旧中国的能源、原材料和机械工业极端落后,在国际上受制于人;在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同家严密封锁的环境下,农业、轻工业也难以发展。

当时百废待兴,五年计划建设的有限财力,如果平均使用,可能一事无成。

为了应对战争威胁,也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

”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A、在美闻控制下难以取得成功

B、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导致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D、依据世界形势和国内情况而定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那么青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是在()

A、抗美援朝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

【解析】:

第11题【改错题】

下一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下面有三处错误的改正过来。

1949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

民族复兴,富强繁荣,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

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

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

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

——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人们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

个中缘由,过去只强调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帝国主义没有支持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事实。

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革命党人非但没有能力制约封建军阀,反而一步步受到封建军阀的制约。

胜利的辛亥革命推动了实业的发展,而随之而来的军阀统治和军阀混战,又窒息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按不变价格计算),农业和工业的增长量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

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派为什么要“求富”?

概括指出“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一个“求富”企业。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的原因。

对比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促使“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征是明显的加速度”的原因。

举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工业成就。

材料四中,“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是谁?

中国的“发展模式”指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抗争探索,并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

【屈辱沧桑】

材料一:

仔细阅读下列三幅图,回答问题。

【革命风潮】

材料二:

中山陵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

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中国传统观念,又符合孙中山的气概和精神。

——《孙中山陵寝设计的背后秘密》

【独立自主】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壮丽篇章】

材料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上面三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

图一中的“废墟”是哪次侵华战争造成的?

哪一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扯线木偶”?

图三“缠满绷带的病躯”所反映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最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在组织创立、指导思想、革命结果等方面的哪些活动和功绩“唤起了民众”?

材料三中“民族独立”和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和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改革开放后,引领中国最终走向“民富国强”的科学理论是什么?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90年代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开始了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民主政治建设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1954年毛泽东

材料中的“会议”及“新胜利和新发展”分别指的是什么?

问题二:

经济建设

“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嚆(hāo)矢(注:

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成了建设的象征,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成了中国大工业的嚆矢,哪些错误导致再次看到如此的奇迹还要再等上20年?

问题三: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为圆“社会主义制度梦”,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喜迎祖国65华诞】今年10月1日,我们伟大祖国将迎来65华诞,65年风雨历程,65载沧桑巨变。

中国近代以来,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为实现心中的中国梦。

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在探索道路上曲折前行,在改革大潮中披荆斩棘,谱写了一曲曲雄伟壮丽的篇章。

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下列问题。

【抗争与探索】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农民阶级开展了不懈的抗争,民谣“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具体指的是哪一抗争史实?

腐朽的封建制度是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为改变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活动?

(列举一件史实)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经过艰难抉择,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请你说出促成这条革命道路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事件。

【求实与建设】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请问指导中国人民摆脱奴役、彻底解放的伟大旗帜是什么?

“一五”计划基部,我国为改革生产关系而进行的变革是什么?

前进的道路充满坎坷曲折,由于缺乏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失误。

为此,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及时调整,从而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成就与祝福】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我国能够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使国内企业更多、更直接地面临国际竞争,促进经济的调整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

这一辉煌的成就利益于中国哪一项重要举措?

在喜迎祖国65华诞之际,请你给祖国母亲写一句祝福语吧!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